泰坦尼克号(节选)

合集下载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泰坦尼克号》节选。

详细内容包括:描绘主人公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探讨作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背景,理解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命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性光辉,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2. 教学重点:理解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体会作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3. 例题讲解: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讲解相关知识点;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回答相关问题;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探讨作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泰坦尼克号》节选2. 主要人物:杰克、露丝3. 重点内容:阶级观念、人性光辉、悲剧色彩4. 作者态度: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2)分析作品中体现的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3)谈谈你对作者态度的理解。

2. 答案:(1)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杰克和露丝相识、相爱,最终杰克为救露丝而牺牲;(2)阶级观念、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作品中展现了上流社会与底层人民的阶级差异,同时表现了杰克和露丝在面对生死关头时的人性光辉,以及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3)作者态度:作者通过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尊重与敬畏。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十课《泰坦尼克号》(节选)。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故事情节,着重学习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十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 掌握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

3. 讲解分析:a. 分析人物形象:以杰克和罗丝为例,讲解其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b. 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如:船上的奢华、沉船时的恐慌等。

c. 修辞手法:讲解小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泰坦尼克号》(节选)2. 人物形象:杰克、罗丝3. 环境描写:奢华、恐慌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2. 答案:以杰克为例,他勇敢、善良、无私,面对困境时,他始终坚守信念,拯救他人。

这些品质使他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泰坦尼克号》完整版,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小说节选自杰克·道森的《泰坦尼克号》,主要内容是描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通过阅读节选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背景,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节选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小说原文节选。

学具:学生笔记本、阅读记录表、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节选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5.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小说,并完成阅读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情感变化等,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小说《泰坦尼克号》,完成阅读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2. 写作作业: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段经历或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通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泰坦尼克号》(节选初中语文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初中语文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初中语文教案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节选自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同名电影《泰坦尼克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电影剧本的分析,以及对剧本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剧本,了解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背景、情节及主题思想。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电影剧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心理活动,以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2. 重点: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预告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对电影产生兴趣。

2. 阅读剧本:让学生阅读节选的剧本,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 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 探讨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剧本中找出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或段落,讨论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

5.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列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2. 情节安排:梳理剧本的情节发展,突出关键事件。

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剧本内容,简要描述你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 请结合剧本,谈谈你对电影主题思想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泰坦尼克号(节选)

泰坦尼克号(节选)

泰坦尼克号(节选)
作者介绍
• 詹姆斯· 卡梅伦1954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进 入加利福尼亚大学选择了物理专业,后来又转学 英语,再后来他选择了退学。独立执导的第一部 影片为1981年的低成本恐怖片《食人鱼2》,成 绩平平。1984年推出自编自导的科幻片《魔鬼终 结者》成为声誉卓著的大导,接着《异型2》、 《深渊》、《终结者2》、《真实谎言》都获得极 高的票房收入。而《泰坦尼克》是目前电影史上 最高的票房记录影片,同时也是奥斯卡最多获奖 影片.
学习目标
• 进一步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感受坚贞不 渝的爱情,了解在特殊环境下表现人物的 命运、性格和品质。
3. 课文节选了几个镜头,分别介绍下各个镜头的 情节。
搜集描写爱情的古代诗词
• • • • • • • • •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剧情介绍
1912年4月10日,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 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 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 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也 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 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下等舱的舞会、为她 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 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 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 考验。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白居易《长恨歌》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江城子》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无题》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泰坦尼克号》节选文本,了解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悲剧事件的同情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本《泰坦尼克号》节选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过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泰坦尼克号》节选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主题。

4.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人物和事件。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本主题和自己的思考,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题探究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提交个人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泰坦尼克号》文本,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教学延伸1. 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版本《泰坦尼克号》,对比文本和电影的差异,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九年级语文第六册《泰坦尼克号》(节选)

九年级语文第六册《泰坦尼克号》(节选)
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面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人们应该更加珍惜当下,积极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包括追 求真爱、实现个人梦想、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
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动
影片中的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启示。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勇于承担责任、追求真理和美好,让生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03
面对死亡的勇气与力量
影片中的人物在面对死亡时,展现出不同的勇气与力量。这些力量来自
于对生命的热爱、对家人的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爱情与责任:如何平衡和坚守
爱情的力量与责任的重担
爱情是影片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在灾难面前,爱情的力量让人们愿意为对方付出 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同时,责任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人 们在关键时刻坚守自己的承诺和担当。
《泰坦尼克号》中人性光辉展现
杰克的无私奉献
01
男主角杰克在生死关头,将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女主角露丝,展
现了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船员的英勇救援
02
船上的船员们在灾难发生时,坚守岗位,积极组织救援,展现
了高度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乘客间的互助互爱
03
在逃生过程中,许多乘客互相帮助,让老人、妇女和儿童先上
救生艇,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互助精神。
修辞手法
节选部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例如,将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比作“受伤的野兽”,形象地表达 了灾难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助感。
主题思想探讨及价值观体现
主题思想
节选部分通过描绘泰坦尼克号灾难中的众生相,探讨了人性、生命和爱情等主题。在灾难面前,人们展现出不同 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精选初三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语文教材,《泰坦尼克号》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精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展开;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的结合;探讨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把握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悲剧色彩与人性光辉的交织。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探讨悲剧背后的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2.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坦尼克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精读: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杰克、露丝等。

c. 分析环境描写,体会作者对灾难场景的描绘。

3. 例题讲解:a. 以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为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b. 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泰坦尼克号象征社会的阶层固化。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杰克和露丝的人物关系图。

b.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象。

5. 情感升华:a.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思考悲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泰坦尼克号》2. 人物关系图:杰克、露丝、卡尔等3. 环境描写:泰坦尼克号、灾难场景4. 情节概括:相遇、相爱、灾难、生离死别5. 社会现象:阶层固化、人性光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课文,分析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真爱的理解。

b. 从社会角度分析,《泰坦尼克号》反映了哪些现实问题?2. 答案:a. 真爱是无私的,杰克和露丝在灾难面前,彼此关爱,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b. 《泰坦尼克号》反映了社会阶层固化、人性的冷漠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泰坦尼克号(节选)
卡梅伦
教学目的
l继续学习和掌握电影剧本的一般常识。

2.继续学习文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来展开情节,
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故事,认识生命的意义,体会主人公面对死别时的思想
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人
物的方法。

2.难点:继续培养阅读和欣赏电影剧本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残骸(hai2):人或动物的尸骨,也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2)苍穹(giong2):天空(书面语)。

(3)蠕动(ru2)像蚯蚓爬动那样动。

(4)冰碴(cha2):冰的小碎块。

(5)掰开(bai1)用手把东西分开。

二、导入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1998年美国好莱坞拍的一部大片,以历史上
一个著名的海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
的男主人公叫杰克,女主人公叫罗斯。

故事是以回忆的形式写成的,老年罗斯来到泰坦尼克号的打捞现场,观看打捞的情况,于是回忆了
1912年4月自己在船上的难忘经历:贵族小姐罗斯与未婚夫卡尔登上
了豪华的泰坦尼克号轮船,他们正准备去美国。

平民小伙子杰克靠赌
博赢来一张三等船舱的船票,在开船前五分钟赶到,乘船去美国。

轮船载着两千多名乘客在大海上航行。

由于罗斯对卡尔毫无感情,并厌倦
了贵族阶层虚伪、沉闷、无聊的生活,正要投海自杀,被平民小伙子杰克冒死救起,于是两人逐渐产生爱情。

当罗斯正感受着生的美好的时候,海难发生了……课文节选的是剧本288号至295号共八个镜头,讲述
的是沉船后他们漂浮在冰冷的海水里的故事。

三、正课
1.师:课文是电影分镜头剧本,我们先来看看每个镜头主要写什
么。

讨论明确:
288:海上,杰克和罗斯在水中漂浮,杰克要罗斯答应永远不放弃。

289:五等官员洛指挥救人。

290(号艇在海面搜索救人。

291:罗斯神志模糊,当她意识到杰克已死,悲伤、绝望,在极度虚弱
中想起答应杰克的话,使劲喊。

292:救生艇听到声音,转舵。

293:罗斯掰开杰克的手,放开他。

她游到怀尔德的尸体旁,抓过他
的哨子使劲吹。

294:救生艇划过来救起了她。

295:老年罗斯讲述海难中死亡的人数。

2.师:一个个镜头切换,叙述了杰克和罗斯生死诀别的动人情景,
也叙述了在灾难面前一些勇敢的人设法救人的高尚行为。

面临生死,
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会真实地显露出来,面临生死,对一个人都是大考
验,那么,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考验中,杰克是怎样的人?罗斯是怎样的人?洛是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
杰克年轻、开朗、乐观,他深爱着罗斯。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泡在
刺骨的海水里,明知自己不会坚持很久了,但他却阻止罗斯说告别的
话,他以自己仅剩的一点活气断断续续说话,鼓励罗斯坚持下去,并要
她发誓永不放弃。

面对死亡,他毫无惧色,却尽力要别人活下去;面对
死亡,他平静、坦然,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他对罗斯说:“船票把我
带到你面前,我感激不尽,罗斯,我感激不尽。

”正因为他有充实无憾的
人生,因为他执着地爱着罗斯,所以他才有平静坦然的面对死亡的心
态。

他对生死的态度,对罗斯的遗言,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勇敢、赡、、
开朗、乐观,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罗斯原是个贵族小姐,当她抵挡不住冰冷的海水,感觉快要冻死的
时候,她对杰克说:“我爱你,杰克/’这个爱的表白,是冲破等级观念的心灵的表白。

她放弃了作为百万富翁之子的未婚夫,而选择平民小伙
子杰克,并在临死时再一次作了这样郑重的表白,可见她是真心爱着杰克,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她是个追求健康、真实的人生的贵族的叛逆者,
这是很令人尊敬的。

当她意识到杰克已死,她“所有希望、愿望、志气都化为乌有/’“她闭上眼睛。

她太虚弱了,似乎连尝试的理由都不存在
了。

我们看到她是要彻底放弃了。

可是“后来……她猛然睁开眼睛”,
“她突然抬头”,“她使劲吸一口气,再喊”,并默默地说:“我不放弃,我保证。

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我们看到她是个勇敢明智的人。

在死可以解
脱一切的时候,选择死是最简单方便的。

可她想起杰克的话,想起自己
的诺言,想到活着才是对杰克最好的纪念,她又毅然选择了艰难的生,
并且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获救。

罗斯的生死选择,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永远不放弃。

洛是五等官员,在灾难面前,“他以惊人的魄力让每个人把船排在
一起……腾出他的14号艇”,带着几个水手去救人。

这是何等的魄力
啊。

文中说他“是个爱冲动的年轻的威尔土人”,这是高尚的冲动,我们
多么希望有这种冲动的人多一些啊。

大家都能为受难的人想想,都能
为他们做些事,也许死难的人数会减少一些吧。

当我们看到课文末尾
老罗斯的那段话:“二十只救生艇在附近飘荡,只有一只返回头。

一只,…六个人包括我在内得救。

一干五百人中的六个……”,我们不禁
要说:洛,是人类的义勇者!
3.师: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死。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引导:(1)生得充实,才
能死得坦然。

所谓“死而无憾”说的正是此意。

(2)生命是美好的,永远
不放弃。

但只有一线生机的时候,要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
留给自己。

正所谓“舍身取义”者也,…
四、小结
电影文学剧本和用于拍摄的分镜头电影剧本,在表述形式上是有
所不同的。

(一个都不能少》属于前者,《泰坦尼克号》属于后者。

后者
多了一些关于电影拍摄的技术说明,如“外景”/‘内景”/‘切”/‘盘旋俯摄”罗斯的视点……慢动作”、“待大写”等等,这些电影特有的技术手
段的说明,可以使读者更真切细腻地感受到画面的形象特点,突出电影
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写一篇观后感,或自选角度写一篇简短的
影评,并在班上分小组交流。

写得好的,选出在班上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