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也需要发展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代表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及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紧紧把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它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落后,不仅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失落。

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八十多年来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以及那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如果没有这种革命的精神、理想、信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言稿055122班王东20121001554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将给大家讲解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节,我将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识与弘扬以及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希望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认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概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

1、有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我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然后又包括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下面具体说明几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团结统一: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包含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两个方面,其中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国家统一是民族团结发展的保障。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国家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时候,同时也表现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

爱好和平: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和平,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贡献的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正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相融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时代精神是中国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伟大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科学认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相容相生的,谁也离不开谁。

它们能够在统一的过程中,形成相辅相成、相容相生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通用3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通用3篇)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

三纲八目合而为之那么为大学之道。

这是古人对于大学的理解,而做到三纲八目才算成就大学之道,也就成了圣人。

而今对于大学生的理解那么是: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承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崛起中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学古通今,对于如何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那么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融汇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根本要求。

正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详细的。

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就要发挥“主心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新时代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主心骨〞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第一,要稳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自己,不断学习和理论马克思主义。

第二,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内容之一,即坚决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党的大政方针,贯彻执行党的思想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完成学业,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第三,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第四,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底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尺,标准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内容。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即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保护和发扬中华文明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使命传承中的角色与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推动这一使命的实践。

一、大学生的角色与责任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

然而,我们的身份不单是个体,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因此,大学生有责任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来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些经典著作蕴含着中华民族多元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类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经济繁荣,还需思考如何在发展中保持文化传统的特色。

只有了解社会需求并积极回应,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二、推动使命传承的方法与建议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需要大学生发挥积极主导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1.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应通过深入学习,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包括对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共处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

了解过去的智慧和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3. 参与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如学习古琴、绘制中国画等。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01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01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01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它们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过多次大的自然灾害。

201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

一个多月来,中国抗震救灾震撼世界:全民奋战,众志成城,自强不息。

2019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社会各界积极支援,全力抢救生命,及时救治伤员,妥善安置群众,恢复正常秩序,取得了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

1966年的邢台抗震救灾到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从1987年大兴安岭扑救森林大火到1998年三江抗洪抢险,从2019年抗击“非典”到今年初迎战冰雪,一次次自然灾难的严峻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集中倾注,凝结了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我们今天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意志力基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淀为中华民族之魂。

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000范文(通用)

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000范文(通用)

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000范文(通用)引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热爱和敬仰祖国,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中国精神。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多元化和开放的时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弘扬中国精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和挑战。

大学是一个为学生发掘和培养潜在能力的平台,也是一个让学生认清自我、寻找人生意义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的意义、方法和途径。

一、认识中国精神的来源和内涵中国精神是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特质的精神实质。

中国精神虽然具有鲜明的理念特点,但也具有非常复杂的多面性特征。

它集中了历史底蕴、文化积淀、道德规范等多种组成要素,以特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准则,构成了中国民族中最为根本的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有着《易经》、《尚书》、《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这些文化瑰宝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些经典著作讲述了十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这其中体现的君子、臣子、父子之道,忠诚、孝顺、仁爱等道德规范都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1培养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爱国情感是中国人热爱祖国的本能和内心感受。

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灿烂的历史。

只有真正地理解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进一步地加深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当我们把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化为互联网信息时,我们就可以从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表一些关于祖国的网文,为祖国说出自己的一点心声,让更多的人认识祖国、了解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2.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资源。

它包括中国圣贤的著作、中国传说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民歌等,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基础。

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典故、文化经典,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问题。

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阅读一些杂志、书籍,或者加入文化社团、参加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了解文化。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三篇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三篇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三篇第1篇: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年的力量往往昭示着祖国的未来,而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也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

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

新时代的青年都需要在心里种下初心这颗种子,辛勤劳作,不惧风雨,只为它的茁壮成长,根正苗红。

黄大发,秉着这颗一定让大家吃上米饭的初心,坚守36年,上绝壁,凿隧道,风雨无阻,最终成就大发渠。

我们正是要学习这种精神,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笃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决心,做好本职工作,点滴小事,争做青年时代之楷模。

新时代青年要艰苦奋斗。

新时代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干上,更要体现在干好上。

不要表面的手忙脚忙,而要思想的忙碌,奋斗的认真。

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35年如一日,开荒拓土,田间地头,用智慧带领9万余人脱贫致富,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的第一线。

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字精神,更是要学习他如何智慧运用科技干好的精神。

青年人必须肯下功夫,在学懂上先行一步,在弄通上更深一层,在做实上走在前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艰苦奋斗。

做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上不应只有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更应该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用青年人的热血和担当,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誓言!第2篇: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历史长河中,多少志士仁人无时无刻不秉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前仆后继,以天下为己任,保卫祖国,关怀民生。

他们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历史,关心祖国命运,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国捐躯。

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成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今,祖国步入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说明,要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就更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摘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它们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创新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

因此,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国魂,其中民族精神是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三)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
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发展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来做:
第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第二,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

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第三,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年m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

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

第四,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内在的精神动力。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使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职责。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