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
1、脊膜瘤
YU M/13
.
82
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膜瘤 张 F/50
.
83
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膜瘤
.
84
2、神经鞘瘤
.
85 LI M/ 50
髓外硬膜下肿瘤 2、神经鞘瘤 张 F/14
.
86
髓外硬膜下肿瘤
3、神经纤维瘤多发
.
87 张 F/76
髓外硬膜下肿瘤
4、表皮样囊肿
李 F/15
Intraspinal Tumor 127 血管畸形
.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脊柱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
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低位、 栓系综合症、终丝脂肪瘤、畸胎瘤等。
.
134
脊髓脊膜膨出
.
135
畸胎瘤
.
136
治疗
不同类型的脊髓肿瘤治疗方法不同 良性------------恶性
胚胎残余肿瘤
6.1
转移瘤
6.3
肉瘤
3.7
其他
11.4
.
Intraspinal9 Tumor
按肿瘤与脊髓、硬膜关系、分类
分类
髓内肿瘤(24%)(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51%)(神经鞘瘤,脊膜
瘤)
硬脊膜外肿瘤(25%)(肉瘤,转移癌)
.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髓内肿瘤
.
10
硬脊膜外肿瘤
75
.
颈段脊髓炎
76
.
髓外硬膜下肿瘤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53例报告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53例报告
关键词 :椎管内 ;神经鞘瘤 ;诊断 ;手术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9.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7234(2007)04—0318—02
神 经鞘 瘤是 一 种较 常见 的肿 瘤 ,多 发 于周 围神 经 ,也 常见 于椎 管 内 。椎 管 内神 经鞘 瘤是 神经 源性 肿 瘤 ,起 源于 Schwann鞘 ,生长 缓慢 ,多 良性 ,好发 于 胸 段脊髓 。椎 管 内神 经鞘 瘤 因其 压迫 脊髓 可 引起 严 重 的脊髓受压症状 ,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重者会导致 截 瘫 ,该 病手 术治 疗预 后较 好 。现将本 院手 术治疗 椎 管内神经鞘瘤 5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 料
1.1 一 般 资料 选 取 我 院 自 2001年 2月 一2006年 6月收 治的 53例椎 管 内神经鞘 瘤 患者 ,均 经病理 证 实 ,其 中男 23例 ,女 30例 ,年 龄从 l5岁到 75岁 ,平 均 46.9岁 ,病 程从 1个 月到 5年 ,平均 20个 月 。肿 瘤 分 布情 况 :颈 段 11例 (20.7%),胸 段 25例 (47.1%), 腰骶 段 l7例 (35.8%),分 布 比例 与 颈 胸腰 骶 椎 体 的 节段 数成 正 比。肿瘤 最大 径从 3mm至 180r am。多发 性 8例 ,哑 铃状 肿瘤 5例 。患者症 状体征 因肿瘤 的部 位 大小 以及是 否有 脊髓 压 迫有 很大 不 同 ,患 者早 期 多 有麻 痒胀 感 ,首发 症 状 多 为 疼痛 ,剧 烈 的根性 痛 , 放散到背部及 四肢 ,后期 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表现为 进行性 肢 体麻 木 、无力 、僵 硬 ,行走 不稳 ,多 呈 上行 性 发展 ,病程 进展 较快 。 1.2 影 像学 资料 随着 CT、MRI的普及 ,脊髓 造影 的使 用在逐 渐减 少 。而且 MRI对病 变性 质 和部位 诊 断更 加 明确 ,基 本上 都首选 之 (如 图 1所示 )。MRI扫 描 图像上 肿 瘤呈 局限 性块 影 。T。加权 像 上呈 发病 情 况 神经鞘 瘤 属 于神经 源性 肿瘤 ,多发 于颅 内及椎 管 内 ,在椎 管 内肿 瘤 中 占首 位 【l】,发 病 率 为 25.0%一50.0%,女 性 略 高于 男性 【2】。神经 鞘 瘤 一般 为单 发 ,北 京 天坛 医院总 结 的 292例 神 经鞘 瘤 中 ,有 7.1%为多发 肿瘤 【3】(同时期 有 两个 或 两个 以上 椎 管 内 神经鞘 瘤 ),本组 病例 中未 曾发 现 。 3.2 影 响 学 诊 断 及鉴 别 诊 断 CTM、MRI及 脊 髓造 影 可 显 示肿 瘤 的大 小 、部 位 ,与 硬膜 的关 系 ,特 别 是

纵隔淋巴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淋巴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恶性神经鞘瘤
肿块紧贴胸膜,邻近胸椎见 类圆形骨质破坏区; 冠状位图像示肿块紧贴脊柱, 明显不均匀强化,呈蜂窝状、 可见分隔; 斜冠状位图像,肿块明显不 均匀强化,其内见杂乱的供 瘤血管
节细胞神经瘤。女,28岁 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 后上纵隔铸型生长的低密 度肿物,增强扫描局部轻 度不均质强化。
MR示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可见“漩涡征”,增强扫描 晚期病灶明显不均质强化。
临床
➢ 早期常无症状,仅触及表浅淋巴结增大,或有不 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
➢ 中晚期常出现发热、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 管、食管或上腔脉受压则出现相应症状。上墙镜 面受压时,出现颈静脉怒张和上腔静脉阻塞综合 征表现。
➢ 转移表现:1)淋巴瘤可侵犯肺、胸膜、骨骼及 全身其他器官和淋巴结。2)HD病变呈循序发展 蔓延,扩散时侵犯相邻的淋巴结或器官,仅少数 产生血行转移。3)NHL常为无序跳跃式发展
➢ 良性者边缘光滑锐利,可压迫邻近骨质造成骨 质吸收,压迹光整。
➢ 恶性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内部密度 不均匀。病变侵及椎管内外时,CT可显示病变 呈哑铃形态,诊断较容易。
影像表现(MRI)
➢ 肿瘤呈长T、长T2信号。增强扫描瘤体有明显强 化,囊变部分不强化。MRI对骨质破的显示不如 CT,但对瘤体与椎管的关系及脊髓是否受压等 显示则明显优于CT。
病理
➢ 病理上淋巴瘤分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两大类,还可分为许多亚型。
➢ 霍奇金病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常从颈 部淋巴结开始,向邻近淋巴扩散。非霍奇金淋巴 瘤常呈跳跃式,病变常广泛,结外器官易受累。
影像学表现(CT)

颈胸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颈胸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8生国塞腰匡型!Q!!生!旦筮j!鲞筮!翅£垡坠!竺』壁坠望璺!!!£塑!垡塑!丛鲤塑堕丛!!:!Q!Q:y!!:!!:№:2颈胸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陈关林李长虎李雄李金永黄敏【摘要】目的总结颈胸段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15例颈胸段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

15例肿瘤全切或次全切,14例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结果除l例转移瘤因原发病并发症于术后2年死亡外,其余病例症状均获得改善,在最长36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脊柱后凸畸形。

结论M R I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内固定重建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重要价值,可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关键词】椎管;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外科手术D i agnos i s and s ur gi c al t r eat m en t of neur og eni c t um or s i n ce r vi c a l ver t ebr a and t ho r aci cver t ebr a C H E N G uan—l i n,LI C ha ng—hu,L I X i ong,L I Ji n一弘愕,H U A N G M i n.D epar t m en t of O rt hope-di c s,Pe opl e’s H os pi t a l of M a om i ng,M aom i ng525000,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e T o s um m ar i ze t he di agnosi s and sur gi c al i nt er vent i on of i n t r as pi na l neur o—m a s i n ce r vi ca l ve r t e br a and t hor a ci c ver t ebr a.M et ho ds A r e t r ospec t i ve r evi ew w a s m a de o n15c a s e sof nt r a spi na l neur o m as of ce r vi ca l vert e br a and t hor aci c ve r t e br a i n l ast5year s.Tot al r e sec t i on or s ub—t otal re se ct i on w a s ach i ev ed i n all cases,and i nt er n al f i xat i on and f usi on w er e us ed i n14cas es.R es ul t sI n addi t i on t o1c ase of m e t a st a t i c t um o r di ed i n2yea r s af t er s ur ge ry becaus e of t he pri m ary di s ea se andc om pl i c at i ons,t he s ym pt om s of t he r em ai ni ng w e r e i m proved af t er s ur ger y,no kyphos i s i n t he l onges tf ol-l ow—up of36m ont hs.C o ncl us i ons M R I i s a n ef f ec t i ve w ay f or t he di agnosi s of i n t r as pi na l t um or s.Payat t ent i on t o prot e ct i ng t he spi na l c ord and ner ve r oot s dur i ng t he sur ger y.St a bi l i t y r e c ons t r uc t i on pl aysi m port a nt r ol es i n m ai nt ai ni n g st abi l i t y of s pi ne,and i t can pre vent t he occ ur r e nce of kyp hosi s.【K ey w or ds】S pi nal canal;N eu r og eni c;D i agno s i s;Su r gery椎管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1位,多数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占约50%。

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脊柱和脊髓疾病

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脊柱和脊髓疾病

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脊柱和脊髓疾病[单选题]1.脊髓髓外硬膜下病变最常见的是A.蛛网膜囊肿B.脊髓动脉瘤C.神经鞘瘤D.脊髓动静脉畸形E.转移(江南博哥)瘤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髓外硬膜下肿瘤以神经鞘瘤最为多见,蛛网膜囊肿、脊髓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临床少见,转移瘤以硬膜外多见。

[单选题]2.髓外肿瘤与髓内肿瘤相比,具有下列哪项特点A.好发于颈、胸段脊髓B.感觉分离在早期出现C.病史中感觉障碍平面有由下向上升的倾向D.早期出现膀胱和直肠控制障碍E.肌肉萎缩比髓内肿瘤常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备选答案中除C外,均是髓内肿瘤的特点。

[单选题]3.有关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特点,下列错误的是?A.节段性分离性障碍B.常伴有Chiari畸形C.一侧或两侧鱼际肌、骨间肌萎缩D.可出现Charcot关节E.常呈急性发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脊髓空洞症慢性起病,逐渐加重。

[单选题]4.关于脊髓髓内肿瘤的特点,下列正确的是A.多为神经鞘瘤B.多为室管膜瘤C.多有感觉障碍自上向下发展的特点D.如是脂肪瘤,可全切除E.儿童以先天性肿瘤多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脊髓髓内肿瘤以室管膜瘤常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其他肿瘤包括血管网织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脂肪瘤、转移癌和结核球,少见占位病变有囊虫、黑色素瘤等。

[单选题]5.椎管内肿瘤刺激期的特征性表现是A.夜间痛或平卧痛B.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C.触觉及深感觉减退D.括约肌功能障碍E.皮肤营养不良正确答案:A[单选题]6.椎管内肿瘤最常发生于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尾段E.圆锥马尾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椎管内肿瘤约半数发生于胸段。

[单选题]7.脊髓血管畸形中最为主要的病理类型为A.海绵状血管瘤B.动静脉瘘C.异常血管网形成D.动静脉畸形E.动脉瘤样扩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脊髓血管畸形中最主要的类型为动静脉畸形,其次为海绵状血管瘤。

[单选题]8.关于脊髓髓内肿瘤,下述哪项是最正确的A.多为神经鞘瘤B.多为胶质瘤C.多有感觉障碍自上向下发展的特点D.如系脂肪瘤,可全切除E.儿童以先天性肿瘤多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临床资料表明,髓内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多见。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单项选择题]1、关于多发性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年轻女性B.多见于年轻男性C.症状多变D.病灶多位于脑白质E.无明显占位征象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不符合化脓性脑膜炎CT表现的是()A.基底池密度增高B.增强后脑膜强化C.脑室壁强化D.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区E.脑室扩大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额顶升动脉发自()A.颈内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E.基底动脉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CT示:跨越左侧颅中后窝的哑铃状肿块,岩骨尖骨质破坏,增强后明显强化,第四脑室右移,第三及两侧脑室扩张。

最可能的诊断为()A.听神经瘤B.三叉神经瘤C.脑膜瘤D.胆脂瘤E.皮样囊肿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外伤性迟发性脑内出血多在伤后()A.2小时内B.24小时内C.48小时内D.72小时内E.1周后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6、下丘脑属于()A.端脑B.间脑C.丘脑D.中脑E.后脑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与高血压脑出血比较,脑淀粉样变性出血好发于()A.基底节B.皮层C.脑干D.脑室旁E.小脑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8、多发性硬化分型,错误的是()A.脊髓型B.脑干型C.脑干小脑型D.大脑型E.间脑型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9、髓鞘形成不良病不包括()A.髓鞘形成不足B.脱髓鞘病C.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D.海绵状变性E.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0、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部位是()A.鞍上池B.桥小脑角区C.四叠体池D.外侧裂池E.侧脑室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1、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的部位是()A.尾状核和壳核B.苍白球和壳核C.丘脑外侧D.脑桥和中脑E.内囊后肢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2、关于听神经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常有强化B.内听道口扩大C.脑外肿瘤D.一般不影响第四脑室E.可坏死、囊变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3、一小儿因一侧眼有黄光反射,做眼眶CT平扫:一侧眼环内后极部见软组织团块,伴有较大不规则钙化,相邻视神经明显增厚。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性。 准确的反映椎管 内各种肿瘤的位 置和性质。
[ 关键词】 椎营 内肿瘤 MR C M C T T 椎管 内肿瘤是一 种常见病 ,早期诊 断及治疗 意 义重 大 , MR、 T及 C M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 2 0 C T 00年 6
22 外硬膜内肿瘤 2 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 l 例 ( .髓 2 6 神经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MR、 T C C  ̄( T脊髓造影) c 和 T检查 对
化 ,m 一Ⅳ级星形细胞瘤 c T平扫密度不等肿块 ,可坏 死及囊
椎营 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 析经手术病理证 实并
经M R、C m( T脊髓造影)和 c T C T检查诊 断的肿瘤 7 8例。结 果: C M、T诊断髓 内肿瘤 2 ( 3 3 )髓外硬膜 内 MR、 T C 6例 占3 . % ,
13病理分 型; 内肿瘤 2 例 。 中室管膜瘤 l ,I . 髓 6 其 5例 一 Ⅱ 级星形细胞瘤 7例 、 Ⅳ星形细胞瘤 4例。髓 外硬膜 内肿 Ⅲ
瘤 2 例 , 中神经源性肿瘤 l 例( 2 其 6 神经鞘瘤 9 , 例 神经纤维 瘤 7 )脊膜瘤 5 , 网膜 下腔囊肿 1 例 , 例 蛛 例。硬膜外 肿瘤 1 例 , 6 其 中恶性肿瘤 6 ( 淋巴瘤 2 、 例 恶性 例 转移瘤 3 、 例 胚胎性肉瘤
C T平扫及增强检 查确诊 的 7 8例患者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探讨 了 椎管内各种肿瘤位置 、 生长形态及眦邻关系 , 以提高对椎管 内 各种肿瘤 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
1材 料 与方 法
椭圆形 , 大小不等 , 向椎 闻孔 。C 平扫为等密度或 略高密 并伸 T 度肿块 。肿块边界不清 ,T C 增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 与脊髓 并

椎管内肺瘤的MR增强扫描价值与扫描技术

椎管内肺瘤的MR增强扫描价值与扫描技术
造成摄 片失蚊 产生腹 片,这 类情 况 ,在摄 片时 可采 用高
2 神经源性肿瘤 8 ,包括神鞘 瘤或神 经纤 维瘤 ,表 例
现为髓外硬膜 下肿 块 ,呈稍 长 T 】长 信 号 ,信号 混 杂不
伏 ,短 时间,使用快速曝光 等措施 ,必要时请家属配合 ,同 样 能使摄 片达到诊断要求。这就要求摄片人员具有一定的实
唆使照 片模糊 ,造成废片。原因 口能是摄片人员对患 苕怎样 j 配音束怍交代或已交代但患 青并 l理解 :解决办法 町事先让 束
患者按摄I 要求进 i 练 .直至符合 要求再进行摄片 } } ?l J 1 l ! 5 由于患者 尢法 告 造 l 片 实 际工作 巾经常碰 到 废

结果
维普资讯
3 4.
q摄 影技 术
匿用放 射技术 杂志
20 02年
第 4期 总 20期 0
3 结构复杂的投照 位 置,如乳突 、茎 突及颞 颁关 节等
I 加杈扫描 , 7 2 例均怍 了增 强扫描 ,l 例加怍 磁共 振血 管
造 影 ,增强扫描层 面 及参数与平 扫相 同.并加怍 冠状 面 T.
I (l 3、A对椎管 内肿 瘤 的增 强效果 :由于椎 管内 h—II P 肿瘤使血脑屏 障破坏 ,使造影 剂进^细 胞外液 ,浓度 增高 ,
Tl 驰豫时问短 , 加 权检 查Ⅱ 其 信 号明显 增强 。而 G 寸 d—
影剂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检查 中有重要价值 。MR增 强扫 在 描在区分髓 内、外肿瘤及确 定病灶 的范 围和轮廓上有很大意 义 国内是振华等报 导认 为髓外 硬膜下肿瘤具有 J 司的增 强
方式 ,反映其内在结构和病理性质 ,对定位定性诊 断有较 大
帮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明苏仲生
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一位[1]。

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为脊膜瘤,少见的有脂肪瘤,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

本文收集26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并对其它髓外硬膜下肿瘤作以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岁。

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临床症状为颈部或腰背部疼痛,伴双侧或单侧肩臂部麻木及两侧或一侧下肢肌力减退。

所有病人均经GE OPTIM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

扫描方式:平扫采用矢状位SE脉冲序列T1WI TR/TE 360/10.8ms,T2WI TR/TE 2925/102ms;横轴位T1WI TR/TE 580/12ms,T2WI TR/TE ,2800/105ms;冠状位T1WI TR/TE 110/5.4ms;层厚4mm,层距1mm。

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1mmol/kg体质量。

2 结果
神经鞘瘤
共19例,均为单发,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5例硬膜内外联合受累,3例位于硬膜外。

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者12例,等T1长T2 5例,混合T2 2例;其中6例伴有囊变。

共同特点为病变均呈椭圆形,轮廓清楚,边界光滑,多偏于一侧,脊髓受压变形;有13例肿瘤侧蛛网膜下隙增宽,对侧变窄;有9例可见肿瘤穿过椎间孔向外生长,呈哑铃状。

15例做增强扫描,其中呈环状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4例。

单发神经纤维瘤7例,有1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硬膜内外受累2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类似,以长T1、长T2信号改变多见;同时伴有囊变3例;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 讨论
3.1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2],目前被认为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年人,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段常见;大多数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属良性病变,发生恶变的机率较低。

3.2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均属于外胚叶结构,前者以鞘细胞为主要成分,后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成分,超微结构研究证明,此2种肿瘤均来自许旺氏细胞。

镜下神经鞘瘤以其细胞排列的不同分为束状区和网状区,束状区和网状区的比例可不同,并可混合组成[3]。

网状区又易发生黏液变性,常有囊腔形成或瘤体内出血、坏死,成为MRI扫描中囊变或不均匀强化的病理基础。

神经鞘瘤瘤体内常同时有鞘或无鞘的神经纤维贯穿或侵入,神经轴索不穿过瘤体,却与瘤体的包膜相粘连[4]。

神经纤维瘤较少发生囊变、变性和出血,肿瘤强化程度高,信号较均匀。

3.3 神经源性肿瘤大多数位于髓外硬膜下,本组占82%;其T1WI像表现为与脊髓相似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像则表现为与脑脊液相似的高信号;一般信号较均匀,大多数呈局限性缓慢生长,有完整包膜,与椎管内结构分界清楚,脊髓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肿瘤可
占据蛛网膜下隙,使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形成“硬膜下征”;部分肿瘤骑跨在硬膜内外,沿椎间孔生长呈“哑铃状”,同侧椎间孔扩大是其典型特征,本组17例病例可见“哑铃状”改变,所见同侧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脊髓受压移位,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以后逐渐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或感觉减退,甚至运动障碍。

3.4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MRI表现相似,以下几点有助鉴别:(1)前者常单发而后者常多发,且易并发神经纤维瘤病。

(2)神经纤维瘤起源的神经常被肿瘤吞没,而神经鞘瘤则可见明显的神经移位。

(3)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时常呈环状强化而神经纤维瘤通常为均匀强化。

(4)由于神经纤维瘤内部存在纤维组织,因此瘤内可有从中心开始的星形低信号,在T2增强像上见星芒状不增强区,神经鞘瘤无此征象。

3.5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还需与脊膜瘤鉴别;脊膜瘤多见于女性,绝大部分位于髓外硬膜下,边界清楚,呈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易发生钙化,肿瘤信号常不均匀。

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于椎管后外侧,而脊膜瘤无确定部位。

神经源性肿瘤易发生囊变,环状强化是神经鞘瘤的重要MRI征象,而“脊膜尾征”[5]是诊断脊膜瘤的可靠依据。

因为脊膜瘤血供大于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细胞外液量多于脊膜瘤,所以动态增强扫描时脊膜瘤峰值出现时间较神经源性肿瘤早,而后期神经源性肿瘤强化明显大于脊膜瘤。

神经源性肿瘤含水量多,因此T2WI呈似脑脊液的显著高信号,脊膜瘤含水量低而呈中低信号。

综上所述,MRI检查是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1] 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3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813-826
[2] 李子祥,丁爱萍,孙成建,等.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1999,35(4):269-270.
[3] 陈忠年,沈铭昌,郭幕依. 实用外科病理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62. 663
[4] 李果珍,戴建平,王仪生. 临床CT诊断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666 667.
[5] FRIENDMAN D P,TARTAGLINO L M,FLANDERS A E. Intradural schwannomas of the spine : MR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contrast-enhancement characteristics [J]. Am J Ro-entgenol,1992,158(6):1347-1350.
图1: T2WI:颈6-胸1椎管前方38.0mmX11.5mm大小肿块;脊髓受压;
图2: T1WI:内见斑片样低信号;
图3: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显著不均匀强化,周边呈环形强化。

图1-图3:椎管内神经鞘瘤。

图1 图2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