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最新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

而西安事变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九一八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3.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下面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学情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

1.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根据课标内容,我对课标的理解是这样的:(课标解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说教材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从世界史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中国史看,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国共十年对峙及红军长征,下启国共联合抗日。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为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创造性的运用课本以选择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

我以“国难下东北大学的选择”来贯穿全文,将文章分为三个篇章,一是流亡,二是觉醒,三是抗争,九一八时东北大学选择流亡,一二九觉醒,西安事变进行抗争。

东北大学周围人的选择: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东北军民选择与日军抗争;面对华北危机,国民政府选择不抵抗,学生选择游行示威;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的选择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选择和平解决。

通过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培养学生对党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了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的习惯,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理性思维、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一二·九运动经过和意义;西安事变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涵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愤。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你知道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柳条湖:沿着沈阳的一环向东方向行进到崇山路段与柳条湖街的交会处,就是柳条湖地区。

柳条湖地区紧靠一环,面积庞大,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地方。

如今这里既是交通枢纽,又是商业繁荣之地,成为沈阳市版图上重要的一块。

2.日本为什么要找这种借口?(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相关史事,教师讲解当时的世界形势,主要是日本的发展状况,以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中国。

为了摆脱日本国内危机,日本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奥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3.最终的结局如何?(学生看书后回答:短短4个多月,东三省沦陷。

)4.日本为了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采取了什么手段?(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本课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可能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英勇抗争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及历史背景。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具体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清晰认识,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经过,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难点:对于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以及学生如何将这些历史事件与中国的民族精神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历史小论文或进行课堂展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简短历史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的历史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历史梳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享信息,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事件的具体细节、历史背景及影响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面对历史事件时,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也可能因年龄和认知特点,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深层次含义理解不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
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单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提示:一是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制造九一八事变炮制的借口;二是军事进攻,日本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三是事变后日本快速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
3.教师归纳: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4.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从两方面讲述。

首先,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其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5.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
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提示1: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提示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3.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目标导学三:西安事变
1.资料展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主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

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
救国的会谈。

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的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2.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③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教师讲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教师强调: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

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总结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