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名师学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名师学案新人教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习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自主探究】一、九一八事变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____________ 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接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_______ 。

第二天,日军占领___________ 。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该事变成为 ____________ 的起点,揭开了______________ 的序幕。

2、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_______________ 在长春建立_______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______ ,抵抗日军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_________ 。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1933年1月,日军攻占_________ ,向南推进。

中国军队在_________ 、______ 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 _______ 等地。

2、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______ 摆脱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采取_______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3、1935年12月9日,在___________ 的领导下,________ 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高呼“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4、“一二•九”运动是一场 _________ 运动,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_________ 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 _______ 的政策,促进了________ 的到来。

(部编)人教版 初二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

(部编)人教版 初二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第18课从九一八事故到西安事故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九一八事故;日本扶持伪满洲国;西南人民的抗日妥协;日筹划华北五省自治;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故的经过和意义进程与方法:经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战争处置西安事故,培育先生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念剖析效果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引见九一八事故,使先生看法到九一八事故使中华民族堕入严重危机,对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中国人民末尾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培育先生树立和培育先生的爱国主义肉体和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故、西安事故。

难点:西安事故的战争处置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小组协作、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西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日军攻占沈阳,并相继占领西南三省。

随后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风险的时分。

九一八事故的经过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华北之大,曾经方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西安事故为什么会发作?意义何在?本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故到西安事故»。

(二)、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故1、背景:西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日本侵华史上,西方会议是一次决议〝国策〞的重要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勾勒出田中内阁希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议攫取整个西南,加快完成大陆政策。

〝满蒙特殊论〞那么成为后往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实际依据。

西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严重的武力侵华举动行将展开。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2、九一八事故: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污蔑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西南三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下面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学情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

1.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根据课标内容,我对课标的理解是这样的:(课标解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说教材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从世界史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中国史看,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国共十年对峙及红军长征,下启国共联合抗日。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为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创造性的运用课本以选择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

我以“国难下东北大学的选择”来贯穿全文,将文章分为三个篇章,一是流亡,二是觉醒,三是抗争,九一八时东北大学选择流亡,一二九觉醒,西安事变进行抗争。

东北大学周围人的选择: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东北军民选择与日军抗争;面对华北危机,国民政府选择不抵抗,学生选择游行示威;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的选择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选择和平解决。

通过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培养学生对党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了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的习惯,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理性思维、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新人教版 (2)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新人教版 (2)

学习资料专题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与技能: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长征胜利的历史(二)读导学提纲: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制造者、借口、结果、影响?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罪行?3.东北人民是怎样抗日的?4.中国华北地区面临怎样的危机?5.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力、口号、经过、影响?6.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目的、经过、结果、意义?7.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导入新课(三)议小组讨论,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四)知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讲述沈阳九月十八日拉响警钟的事件,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八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事变教学

八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事变教学
杀蒋派: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就是杀他一百次也不解心头之恨。释放他,只会放虎 归山。
放蒋派:杀了蒋介石,国民党就会群龙无首,国内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混战局 面。日本帝国主义必将乘乱而入,加重中国的民族(mínzú)危机。
12/9/2021
第四页,共六页。
1931年,当日本人的枪炮声响彻东北三省时,任何一个 单个的人都已经无法承担这种民族苦难的深重,任何一种 单一的文艺表现形式已经无法充分表达仇恨和唤醒民众。 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诗人、演员纷纷拿起了文艺 的武器。1935年初,《风云(fēngyún)儿女》开拍。这部反 映九一八事变后青年知识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战的电 影,很快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歌声渗透到中国的 每一寸土地。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风靡全国,《风云(fēngyún) 儿女》几乎成为最优秀的抗战电影。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ZhōnghuáMínzú)的抗日 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2/9/2021
第一页,共六页。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 变(Xī ān Shìbiàn),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Xī ān Shìbiàn)的意义。
12/9/2021
第二页,共六页。
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是什么(shén me)?“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12/9/2021
时刻”,华夏大地又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第三页,共六页。
共同探究下列问题: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如何(rúhé)处置蒋介石成为国 内外各种政治势力争议的焦点。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杀,另一种 是主张放。你支持哪一观点?试说明理由。

【推荐精选】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 新人

【推荐精选】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 新人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回顾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感情。

模仿采访张学良、蒋介石、普通群众代表、周恩来等对西安事变的立场,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松花江上》]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诉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内容探究】一、九一八事变师:阅读教材之后,简单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师: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师总结: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新人教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

其中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

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中国从此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的队伍中,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说学情本课内容,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所以适当的选取典型的史料,图片资料,视频音频资料。

既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目标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形成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西安事变》感受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说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说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教学策略的选择1.根据课程改革对初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为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2.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历史事件,感受历史。

3.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思维,温故知新。

探究新知。

4..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精神。

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认定目标(播放一段纪念九一八的新闻视频,设疑导入)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共同来看段新闻视频[教师]:播放视频通过看这段新闻视频后,老师设疑:同学们可曾知道80多年前的东北,也就是在1931年沈阳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之后的东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全国人民为什么都来纪念九一八?九月十八日为什么是咱们中国的国耻日?同学们,想知道这些疑问吗,让我们起通过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来探讨答案吧!由此导入新课。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理解1930年代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掌握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如何理解和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方法1.解说教学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件和教材,介绍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2.讨论教学法:以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辩证教学法:以讨论和比较分析为主,通过对中日冲突和鲁迅与梁启超思想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第二步:讲授(30分钟)讲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介绍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并就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步:班级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就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日关系和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鲁迅和梁启超对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思考和分析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3.东北人民是怎样抗日的?
4.中国华北地区面临怎样的危机?
5.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力、口号、经过、影响?
6.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目的、经过、结果、意义?
7.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导入新课
(三)议
小组讨论,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四)知
一、九一八事变
1.教师讲述沈阳九月十八日拉响警钟的事件,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学生回答: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7分钟
5分钟
20分钟
多媒体
展示导
学提纲
教师引
导学生
掌握知
识,培养
学生掌
握解决
问题的
方法和
能力。

1.教师展示资料: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所部的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的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主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

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救国的会谈。

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的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机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③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教师讲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教师讲述: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

如何处置解决西安事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看看材料。

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和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5.教师强调: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

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6.教师强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练
1.下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