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草原》实录

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草原》实录

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草原》实录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草原》实录《草原》——支玉恒教学实录第一课时第一部分师:咱们今天讲哪一课?生:草原。

师:(板书“草原”)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碧绿的颜色,上面有牛、羊、马都在吃草。

牧民们都在放牧。

草原上还有山丘、小河,是很美丽的。

师:他说的对不对?生:对。

师: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

师:开满了野花。

在一片绿色中,万绿丛中点点红。

这色彩更美了!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气清新,天气晴朗。

师:他把课文上的一些词语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还有蒙古人的帐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骑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许多牧民都骑着自己最好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草原上非常热闹。

师:很好。

咱们先说到这里吧,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

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你这么一说,差不多把课文上的内容都说完了。

生:还有,作者写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写这些,而是写了这些就说明了蒙族牧民们和作者他们这些汉族的人们很友好。

师: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还有吗?生:还写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们告别。

师:写了没有?生:没有。

师:没写?但是他也说对了,课文的话里已经带出要分别的意思了,对不对?生:对。

师:哪句话?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小节写的。

“天涯碧草话斜阳”说的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就这一句吗?生:还有“蒙汉情深何忍别”。

师:大家再考虑考虑,刚才说了,课文写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呢?生: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师:讲下去。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

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看起来看到了什么?师放《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录音,生闭眼听歌想像。

师:歌曲就听到那个地点。

现在请同学告诉我你看起来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草原。

师:请你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我看起来看到了草原。

师:好,还有吗?生:我看起来看到了马儿在青青的草地上奔驰。

师:专门好,(对另一生)再请你说。

生:我看起来看到专门多人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

师:专门好,还有吗?你说。

生:还有看见草地上有许多蒙古包。

师: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草原上……师:我看起来……生:我看起来看见草原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蒙古包。

师:说的专门好,你说。

生:我看起来看到了许多人在唱歌。

师:专门好,看来同学们的想像力专门丰富。

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老舍先生优美纯朴的语言来到大草原上领会它漂亮的风光和专门的民俗风情。

板书:草原漂亮风光民俗风情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草原。

师:现在请你翻开书,迅速地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然后划上记号,读给你们的组员听。

读完以后,记录员手上有一张表,请你们评比之后,写下谁读的最好。

开始。

生读课文。

师:能够依照自己的节奏读。

(巡视)师:老师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差不多划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现在请你把它念上几遍,然后你们小组能够聚在一起评比谁读的最好。

尽管你们中间有桌子隔着,然而没关系,你们能够离开自己的座位,聚在一起,读给小组长听,读给组员听。

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小组内读句子。

师:老师表上的格子打得有点小,但只要是你们觉得读的好的同学,都能够把名字写上去。

生连续读句子,互评。

师:我看到有些小组差不多读完了。

请读完的小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谁读的最好,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小组谁读的最好啊?生不敢举手师:自告奋勇,被选为读的最好的同学能不能请你来读给我们听?几个学生举手。

《草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评点.doc

《草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评点.doc

《草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评点-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生:(齐)草-----原!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

(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师:大家说得很好。

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

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生:天空、小丘生:羊群、骏马和大牛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

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

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通用12篇)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通用12篇)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通用12篇)《草原》及简评篇1一、听歌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理清文脉四、精读感悟五、背诵积累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带来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注意听,听听歌中唱的什么?”听歌交流生:草原师:怎样的草原?生:美丽的草原。

师:注意把话说完整,通过这首歌,我……生1:通过这首歌,我感受到了一望无际的美丽的草原。

生2:通过这首歌,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与骏马。

……师:歌中被誉为天堂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板书课题)师:课前预习了,生字会写吗?拿出纸和笔来,同位间左右分组听写。

左边的同学写“迂回”、“玻璃”,右边的同学写“衣襟”、“羞涩”生:(左右分组,分别听写)师:对照着课本,同位间互相批改。

生:(同位之间对照课本互相批改)师: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涩”字,来跟着老师书空,注意这几个部件的位置及写法。

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愿意展示给大家。

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师:大家认真听他们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还要边听边思考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

生:把“蒙古包”的“蒙”字错读成了二声。

师:同学们,“蒙”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顺势标出三个调号)谁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板书:蒙)生:“瞎蒙”、“蒙人”读一声生:“蒙冤”、“蒙受”读二声生:像“蒙古”、“蒙古包”、“蒙古人”都读三声师:三位同学把“蒙”字的读音讲得很细致也很准确,请你们带领大家读一遍,好吗?生:(领读,齐读)师:书读了一遍,我们也随作者经历了一次草原之旅。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谁来读?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平淡的)师:作者以这句诗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谁还想读一读?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声情并茂)生:(齐读)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蒙汉情深呢?生:第五小节生:第四小节也是师:对啊,还有补充吗?生:第二三小节都是师:经过共同努力,终于都被大家找出来了,文章第二至第五小节都是写了“蒙汉情深”。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堂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堂教学实录《草原》教学实录【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景色?生:草原!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一课《草原》(板书课题)请问你们的家有在内蒙古草原的吗?生:(相互看)没有! 师:想了解草原吗?生:想!(高兴地说)师:在学习课文以前,请听蒙古族歌手给我们带来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请大家结合图画欣赏。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师:听着这优美的歌声,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们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

如此迷人的草原风光,课文哪一部分作了详细描绘?生:第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小黑板上的教学内容)二、研究学习师:1 / 7请听第一部分的课文录音,在听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播放录音)(学生微闭双眼)生 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可爱。

(板书:天空、明朗、可爱)生 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板书:地、一碧千里)生 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

(板书:小丘)生 4:我好像看到了羊群、大牛和骏马。

(板书:马、牛、羊)(展示链接图片)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听的时候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翻开书,认真读这一部分,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生 1:勾勒和渲染这两个词语我不理解?(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生 2:勾勒就是用线勾边,渲染就是用颜色直接涂抹。

师:---------------------------------------------------------------最新资料推荐------------------------------------------------------ 上黑板演示一下。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实录《草原》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大自然草原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篇实录,希望对其他老师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第一节:导入在教学开始之前,我播放了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草原的壮美。

随后,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草原是什么样的地方吗?它有哪些特点?”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我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二节:课文学习在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中,我开始带领他们逐段学习《草原》这篇文章。

我强调让学生注重理解每一个细节,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我提醒学生们关注关键词语,掌握课文的主旨,同时注重朗读和默写。

第三节:情感教育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情感教育。

我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鼓励他们要像作者那样热爱并保护草原这片美丽的家园。

我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四节:课后拓展为了巩固学生对《草原》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拓展活动。

比如让学生画草原的风景、朗读自己的草原感受、或者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草原的喜爱。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写作和表达能力。

结语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是一篇优秀的教材,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欣赏草原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录,能够为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努力吧!。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 草原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 草原 课堂实录

草原一、师:同学们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吗?谁来说一说喜欢他们的哪些歌曲?对了,凤凰传奇演唱过很多的草原歌曲。

今天我们就一边欣赏他们的歌曲,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是凤凰传奇的歌曲《天籁传奇》)师:同学们都够聪明,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

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

二、师: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三、师: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

师:请大家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画出来。

生:我画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生:我找的也是这个地方。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

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

(板书“高歌”)师:什么叫高歌?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

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生:他想吟诗。

师:怎么样吟诗?生:低吟。

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师:这是作者的两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两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

一开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使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来他又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产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

要想通这个问题,咱们必须把前后文对照起来,把景和情联系起来体会。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3篇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3篇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

(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理解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光盘、录音机、《草原》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草-----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

(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
师:大家说得很好。

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

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

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

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
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

]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

(掌声响起)
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

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生:“那么”可以换成“非常”、“很”。

生:还可以换成“多么”。

师:大家将换成的句子读一读,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生:老师,这样一换,意思是不变,但好象表达的感情变了,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明白些?
生:作者用“那么”表达的感情是对草原无比喜爱,喜爱到了极点一样,而其它的词却没有这种感情了。

(掌声又响起)
[自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炼、贴切。

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明白写作时用词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

但在引导保护环境上似乎不够,却又怕牵扯太多。

]
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师: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都是绿的。

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

”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三个同学。

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

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