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中专政治(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考察科目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春季期末考试试卷农艺专业2016级《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说明: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45分钟;2、书写要工整、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54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2.人生选择,是人的_____________的表现,是最自身价值的_________。
3._______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___________的关系。
5.人的能动性、人的目的、人的思想都离不开______。
6.世界上没有脱离______的物质。
7.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___________。
8.人类社会的在______中产生并发展的。
9.主观能动性,也称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10.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______活动。
11._________包括已经行程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12.自信是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13.孔子把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看成是_______。
14.________是人生发展永不停息的内在推动力。
15.人生就是在不断解决______中度过的。
16.__________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的决定力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自选2题作答)1、哲学:2、规律:3、发展:4、归纳法:三、问答题(共36分)1、如何做到善于行动?(12分)2、联系的普遍性指什么?(12分)3、有人提倡:为了保护动物,防止动物灭绝,我们应该减少对动物的购买和消费。
你觉得这句话是否正确。
并结合科学思维的知识写出你的分析。
(12分,空间不够可以在背面作答)。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2)恰当的行动方法3)行动的条件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试卷二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 统考复习试卷(二)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适用于2018 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 最早的蒸汽火车构造简单,震动厉害,速度比马车还慢,因此广受嘲讽;但是现在的高铁时速已达几百公里,成为广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最能体现火车不平凡经历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2 .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当有人提出地球是圆的时,遭到了大家的嘲讽。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圆形说”的正确性。
后来,牛顿提出地球是椭圆的,也遭到批判。
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对地球进行了测量,才证实地球的确是椭圆形的。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结果 B.人们永远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D.了解事物的过程总是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3 .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一直从事分子药物学研究工作,通过10年的研究,尽管期间也有过失败,但是终于在2016年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诺贝尔级别的研究成果。
这表明 A.失败对成功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B.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C.只要肯花时间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D.只要经过失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4 . 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
他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这反映“对外开放”政策的哲理依据之一是 A.联系具有主观性和普遍性 B.联系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C.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D.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 . 人生给我们每个人的考验,是人生两种不同的境遇。
这两种境遇是 A.顺境与成功 B.顺境与逆境C.逆境与挫折D.成功与失败部门: 班级: 姓名: 学号:□□□□□□□□□6 .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2017 —— 2018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对世界观的看法问题2. 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A. 人有主观能动性B.人有客观性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B.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D.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D .物质决定意识C.人会说话D.人会使用工具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认识4. 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 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A.①②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6.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A.联系B. 外因C. 发展D. 内因7.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A. 出现的时间B. 形式的新颖C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 现象的新奇 8.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 .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C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D )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 B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B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纸上)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与()相符合。
2、()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 )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的制约。
8、()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50分,每题2分,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纸上)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
卷号:适用班级:16级所有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最符合题意的一个)20分: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2、决定成败的在于你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符合()
A、自己的客观实际
B、自己的人生规划
C、自己的人生理想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时间
B、空间
C、运动
D、静止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体现了()
A、人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5、“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
A、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在大大小小饭店,为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会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扔掉的不是一双双的木筷,而是一片片的森林。
体现了()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下列选项不属于规律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勾股定理
C、红灯停绿灯行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哲理是()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出真知
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0、漫画“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说明了()
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
B、人生发展需要人生规划
C、自觉能动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D、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说明了()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B、认为人有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成语“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1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B.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14、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A、唯心主义哲学
B、普遍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5、贝多芬失聪开始创作《命运交响曲》,在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等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B、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
遇C、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不能相互转化
D、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16、下列有关矛盾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A、成语“自相矛盾”就是辩证矛盾
B、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可回避
C、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矛盾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7、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应该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排斥④和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8、寓意故事:《小马过河》强调的哲理是()
寓言:小马过河松鼠:深!老牛: 浅!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B、天赋决定能力和才干
C、敢于行动就能成功
19、“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耳熟能详的歌曲《真心英雄》,所道出的人生哲理是()
A、梦想决定未来
B、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
C、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发展
20、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30分: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2、“天生我材必有用”寓意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
3、一种人生选择都对应着一种人生结果。
()
4、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
5、人生发展是由人生理想、人生目标所决定。
()
6、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7、敢于行动等于成功行动。
()
8、“为什么人能掌握多种灭火的方法,动物却不能?”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9、离开客观规律发挥自觉能动性是盲目的,而在客观规律面前否定人的自觉能动性的作用,则是消极的。
()
1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明事物是发展的。
()
1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2、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前进的、上升的。
()
13、联系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
1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
()
15、“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的是内因的作用。
()
三、辨析题
1、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五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边三个月,这三个月你都不可以来看他。
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小孩。
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来向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
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练。
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
但是小孩才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
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十六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小孩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我简直
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父亲回答。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
你有没有、、、、、”
请问:你看到了什么?(10分)
2、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的哲学寓意是什么?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10分)
3、“蝴蝶效应”寓意的哲理是什么?(10分)
蝴蝶→龙卷风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
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
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
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
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
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
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
卷风。
4、100年前,奥地利人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
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到塑料袋100岁生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1) 上述材料及图片说明了什么哲理?(10分)
(2) 你从中得到的人生感悟?(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