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孔子学琴》教案

四年级语文《孔子学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培养学生尊重教师、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孔子学琴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图片。
4. 录音机、磁带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辅导学生提炼故事中的道理。
(2)讨论:我们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孔子学琴》教案设计

《孔子学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琴的基本知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基本的琴艺欣赏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孔子学琴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精神。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孔子学琴》讲述了孔子向师襄子学习琴艺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勤奋刻苦、谦虚好学的品质。
课文内容涉及琴的历史、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2 相关文化知识介绍中国古代琴文化,包括琴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等。
讲解孔子与琴的渊源,以及孔子对琴的态度和理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孔子学琴》的内容,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意义。
了解中国古代琴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2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学琴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
掌握基本的琴艺欣赏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排实地参观、演奏演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参与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演奏演示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演奏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琴艺的掌握程度。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古代琴乐,引起学生对琴的兴趣,导入新课《孔子学琴》。
6.2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孔子学琴》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孔子学琴教案(共五篇)

孔子学琴教案(共五篇)第一篇:孔子学琴教案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并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襄学习弹琴。
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学习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熟读课文内容,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么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二是学习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三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初读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时,学生抓住孔子学琴时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师襄学琴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会孔子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利用课外书籍等收集孔子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孔子画像)这个人你们知道是谁么?2、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学琴》教案

《孔子学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感受孔子对音乐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1.2 通过对孔子学琴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1.3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学琴》的阅读与理解。
2.2 孔子学琴故事背景的介绍。
2.3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与琴的故事。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3 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教师讲解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孔子学琴的态度和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4.2 学生对孔子学琴故事的认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4.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孔子学琴》。
5.2 与孔子学琴相关的图片或音乐素材。
5.3 教学课件或黑板。
5.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准备6.1 课前准备课文《孔子学琴》的阅读材料。
6.2 搜集与孔子学琴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孔子生平、古代琴文化等。
6.3 设计好教学活动流程和讨论问题。
6.4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以便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步骤7.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孔子琴艺的图片或播放古琴音乐,激发学生对孔子学琴故事的兴趣。
7.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回答针对性的问题。
7.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孔子学琴的背景文化。
7.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孔子学琴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7.5 分享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八、课堂巩固8.1 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词汇填空练习。
8.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8.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加深学生对孔子学琴故事的理解。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孔子学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和精神。
学生能够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让学生模仿、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孔子的学习精神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和智慧,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和尊重之情。
让学生体会孔子的学习精神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领悟孔子的音乐思想和艺术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和精神。
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的音乐思想和艺术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的生字、生词、句式、语法等基础知识。
讲解课文的背景、作者、主题、结构等内容。
讲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成就、影响等知识。
演示法展示课文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展示孔子的画像、书法、音乐等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孔子的伟大和智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话题、观点等,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精神等,让学生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表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1. ◦ ◦ ◦2. ◦ ◦ ◦3. ◦ ◦ ◦ 1. ◦ ◦ 2. ◦ 1. ◦ ◦ ◦ 2. ◦ ◦ 3. ◦ ◦4. ◦让学生演奏课文中的音乐,进行艺术体验,让学生领悟孔子的音乐思想和艺术境界。
练习法布置学生完成课文的朗读、背诵、默写等练习,让学生巩固课文的基础知识。
布置学生完成课文的理解、分析、总结等练习,让学生提高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孔子学琴教学设计《孔子学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
(炉火纯青)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
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孔子学琴》教案

《孔子学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孔子学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勤奋好学、谦虚好问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孔子学琴》的阅读与理解。
2. 孔子生平简介。
3. 讨论孔子学琴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勤奋好学、谦虚好问的品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培养自己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孔子学琴的故事,从中得到启示。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孔子生平。
2. 学生自读课文《孔子学琴》,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析孔子学琴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小组讨论:如何将孔子学琴的故事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6.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评价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学琴》文本。
2. 孔子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4. 用于小组讨论的卡片或白板,以便学生记录和展示讨论内容。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应保持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阅读和书写。
3.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以增强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2. 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3. 开展古代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体验孔子时代的文化氛围。
十、教学反思1.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孔子学琴》教案设计

《孔子学琴》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学琴的背景和故事。
2. 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的生平和对音乐的热爱。
2. 讲述孔子学琴的故事,包括他向师襄子学琴的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他对音乐有什么特殊的喜好?2. 讲解孔子生平和对音乐的热爱,引出孔子学琴的故事。
3.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琴器的样式,让学生对古代音乐有直观的认识。
4.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寻找有关孔子学琴的故事,了解孔子对音乐的贡献。
第二章:孔子学琴的故事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孔子学琴故事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1. 详细讲述孔子学琴的故事,包括他向师襄子学琴的过程和心得。
2. 分析孔子学琴故事中体现出的音乐修养和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汲取学习音乐的启示。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孔子学琴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发生背景。
2. 详细讲述孔子学琴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孔子学习琴艺的过程和心得。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汲取学习音乐的启示,并分享自己的体会。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三章:古代音乐文化教学目标:1. 增加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了解。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古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
2. 分析古代音乐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音乐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活动:1. 讲解古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音乐文化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音乐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孔子学琴课前谈话:欢迎各位同学,请坐好。
很高兴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泰城,有机会给咱们实验学校四年级班的同学们上节课,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有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老师的到来,大家是不是应该表示欢迎呢?怎么欢迎?(生)不知老师一个人呢,那怎么欢迎?(生)刚才老师说了一句名言,哪句谁还记得?(生)知道是谁说的吗?(孔子)课件呈现孔子名言(部分),学生自读。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孔子的一篇课文。
准备好了吗?上课!一、交流介绍,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孔子的图像,组织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
师:这就是孔子。
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影响也相当大。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通过一个故事来进一步认识这位中国的圣人。
2、板书课题,指导提醒“琴”字书写。
(1)通过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2)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梳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标画自然段;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词和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掌握情况。
(同桌互读——齐读)厌倦诚恳沉浸抑扬体恤毕恭毕敬如醉如痴激情洋溢炉火纯青戛然而止席地而坐例举词语:ABAC式(自言自语、一心一意、如火如荼……)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照质疑问题,汇报读书收获。
梳理:孔子学琴经历了几个阶段?板书:学会曲谱;掌握技巧;领会思想;悟出作者。
结合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教学切入:A、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现在就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到2000多年前,走近五十岁的孔子,重温他刻苦学琴的点点滴滴。
B、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学自如。
刚刚读过两遍书,我们就对课文的主人公有了初步了解,相信通过进一步深入精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增加你的人生智慧!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一)品读第二段,学会曲谱:1、指名读,课件呈现段落语句;2、汇报孔子学琴、练琴的语句,顺机理解“毕恭毕敬”、“没有厌倦”。
3、朗读体会;4、师:这么认真的练习得到老师的认可了吗?5、生汇报。
6、师引读:孔子学会了曲谱,师襄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诚恳地说——【课件文字】“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7、解读孔子的话——孔子的话什么意思?8、转折关系语句表述练习,进一步明确孔子心意。
孔子学会了曲谱,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尽管孔子学会了曲谱,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我不仅要学会曲谱,还要掌握弹奏的技巧。
”(不但……而且……)9、师: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严格要求,认真扎实,谦逊好学……)(二)品读第三段,掌握技巧:1、自由读,思考:孔子弹奏的技巧如何了呢?2、解读句子: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行云流水)3、过渡:在师襄看来,他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把曲子弹得如行云流水,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是不是这样想的,他是怎么说的呢?4、生读句子汇报。
5、师:意在告诉师襄什么?引导学生先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之后课件呈现语句加以比较:【课件】: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师:孔子的意思就是“我”不但要掌握弹奏技巧,而且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所以他说——问:孔子做到了吗?(三)品读第四段,领会思想1、快速默读课文并汇报:这段话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解读:“如醉如痴”——“如”醒悟(被感染了)“激情洋溢”先解答“如醉如痴”字面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作为听者的师襄已经如醉如痴了?激情洋溢——从中可以体会出孔子已经把“情感”融入弹奏的曲子之中了,琴艺达到了使人陶醉的相当高超的水平!3、朗读相关语句【配乐】。
4、师:一曲终了,师襄会怎么说?(完全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5、【课件】呈现语句: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思考:这次孔子的话又意在告诉师襄什么?(不仅…….还…….)6、省略号揣摩:(孔子)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思考: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冥思苦想、苦苦思索,这位作曲者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联系下文。
过渡:结果如何?(四)品读第五段,悟出作者1、引读:当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听着琴声,陶醉其中,师襄的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时——2、课件出示语句,生接读:【课件】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
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思考:孔子为什么这么激动?理解“戛然而止”:一下子停住。
(此前在什么时候停下的,一连弹了这么多天,作为老师的师襄连劝了数次,怎们就戛然而止了呢?)3、师:正所谓“百忍成钢,百炼成金”——“千淘万漉始见金”啊!这就是“炉火纯青”的琴艺!理解“炉火纯青”(人琴合一,琴艺已经是能够通过弹奏的乐曲直接到达谱曲人的内心世界了。
没有人告诉他作曲人是谁,却能够自己通过一天又一天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揣摩,终于自己琴曲的绝妙。
)读到这儿,你想对孔子说什么呀?(佩服——五体投地!)四、回顾历程,升华认识:1、快速回顾浏览全文,支撑孔子不厌其烦、不知疲倦,一直埋头练习琴曲的精神动力到底是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认识:不知满足,学而不厌,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2、【课件】呈现人物图片,提升对人物的认识:教师:这就是——倾尽一生研究学问“学而不厌”;终其一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孔子!这就是世人瞩目、万人景仰的“万世师表”!他有着一个虽然字面渺小却永远真正伟大的名字——孔子!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作业:抄写文中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语句,进一步加深体会。
2、背诵积累孔子的语句。
板书设计:29 孔子学琴炉火纯青悟出作者领会思想掌握技巧学会曲谱(不仅……还要……)附课文:29 孔子学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是位音乐行家呢。
弹琴、鼓瑟(sè)、吹笙(shēng)、击磬(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
但孔子从不满足。
五十岁那午,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xiāng)学弹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
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
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
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襄听得如醉如痴(chī),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
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jìn)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
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抑(yì)扬的琴声起伏不平。
突然,琴声戛(jiá)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
他就是体恤(xù)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
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chún)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附资料:一、词语理解: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
诚恳:真诚而恳切。
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人以同情照顾。
二、人物简介:1、孔子:古代人名字的“子”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精益求精。
人物述评:A、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B、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清.徐宗干2、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
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3、周文王: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生卒年不详。
姬姓,名昌。
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
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
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周文王提倡仁义爱国,体恤爱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三、孔子名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juàn)。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乐器了解琴、瑟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一种有25跟弦,一种有16根弦。
笙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