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中国近代国情ppt
合集下载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图解中国近代史ppt

。
-
3、根据提示列举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的条约: ②割台湾岛的条约: ③赔款2100万银元的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④赔款白银2亿两的条约: ⑤赔款白银4.5亿两的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4、列举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①《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材料二说明了反映辛亥革命后的什么现象?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指出材料三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辛亥革 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 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大大加深了
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化
半殖民地
的进程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百年来 第一次 伟大胜利
-
第一次 鸦片战 争
第二次 鸦片战 争后
边疆危 机出现 后
甲午中日 八国联 战争中 军侵华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的前提。 落后就要挨打,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提升我国的综 合国力;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谢谢欣赏,再见!
-
时间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件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经济开始 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开始萌芽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 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经历了计划经济 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阶段。
。
革命与改革运动
01
02
03
04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 试图推翻清朝统治,但最终失
败。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反对 西方列强侵略,引发了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 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倡导 科学、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中国近代史概述 • 政治变革 • 经济社会发展 • 文化思潮与艺术 • 结论与启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 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转变,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 国历史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社会的 特点和规律,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 历史借鉴。
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培养了大 量人才。
科技发展的突破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航天、高铁等 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事业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文化事业逐渐繁荣,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
05
文化思潮与艺术
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 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经历了计划经济 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阶段。
。
革命与改革运动
01
02
03
04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 试图推翻清朝统治,但最终失
败。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反对 西方列强侵略,引发了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 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倡导 科学、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中国近代史概述 • 政治变革 • 经济社会发展 • 文化思潮与艺术 • 结论与启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 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转变,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 国历史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社会的 特点和规律,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 历史借鉴。
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培养了大 量人才。
科技发展的突破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航天、高铁等 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事业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文化事业逐渐繁荣,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
05
文化思潮与艺术
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国情.ppt

•
•
• •
政治:吏治日益腐败,贪墨之风盛炽,卖官鬻爵,纲纪崩坏。官员昏庸不思作为, “多磕头,少说话”流为官场金科玉律。
军事、海防:武备废驰,军力衰败,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无复入关前之骁勇; 绿营军官贪兵懦,全无战斗力;海防空虚,炮台年久失修,水师战船遇击则破。 思想文化: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高压下,思想僵化守旧,没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部世界的情况毫无兴趣。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 1.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的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旗 帜,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 2.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 会基础,张骞等民族资本家涌现。
,
三.30年风雨,30年近代沧桑(1919—1949)
小编有话:回顾历史,五味的品尝!
• 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苦苦探索和奋斗的历史。 • 一个多世纪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伟大复 兴而前赴后继地奋斗着。 • 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象的深重的民族 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 华民族推向前进。 • 他们在探索国家民族出路的过程中,必 须面对和解决好在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若干 历史性难题。
时期特征
1.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走向多元化,在土地革命后,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新民 主主义经济并逐步扩大。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村发展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 2.民族资本经济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是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 处于不利的地位 3.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强,特别在一些沿海沿江的城市,伴 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4.国民党苛捐杂税,沉重赋税制约民间经济发展 5.国民党政府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国民经济逐 渐崩溃。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1. 经济繁荣的初期:民国初期,中国实现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
详细描述
2. 经济衰落的后期: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加剧 ,中国的经济逐渐恶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 失业等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结构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
对未来的启示
01
珍惜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战争和冲突的威胁,积极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
02
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核
1. 封建社会结构的打破:民国时期, 中国开始打破封建社会结构,废除封 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实行平等原则。
详细描述
2.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建立:随着西方 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 始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 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
文化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旧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历史分期
1840-186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 结束。
1864-1895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到甲午中日战 争结束。
1895-1912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到辛亥革命爆 发。
历史意义
01
02
03
04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 意识的形成。
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 变革。
详细描述
2. 经济衰落的后期: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加剧 ,中国的经济逐渐恶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 失业等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结构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
对未来的启示
01
珍惜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战争和冲突的威胁,积极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
02
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核
1. 封建社会结构的打破:民国时期, 中国开始打破封建社会结构,废除封 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实行平等原则。
详细描述
2.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建立:随着西方 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 始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 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
文化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旧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历史分期
1840-186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 结束。
1864-1895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到甲午中日战 争结束。
1895-1912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到辛亥革命爆 发。
历史意义
01
02
03
04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 意识的形成。
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 变革。
近代中国的国情(PPT文档)

• 18世纪后期,中国人口占世界1/3;农业总 产值和手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额的1/3(两 个1/3说明中国达到世界生产率的平均值); 世界人口在50万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 6个。20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 28.7%,居首位。而居2、3、4位的印度、 法国、英国三国之和仅占世界的26.5%。从 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 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总 量仍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量的25%,而今 天美国的经济总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22%。
•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 国情
• 半殖民地:不完全的殖民地。政治上,国家已 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经济 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文化 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 半封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但封建经济制度、封建专制政治、封建思想文 化仍然保留并根深蒂固。
社会性质 开始发生 变化
⑵1856.10—1860.10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
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圆明园被
抢被烧。
“两半”社会性
质进一步加深
⑶1894.8—1895.4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两半”社会性质
质大大加深
⑷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思想文化
• 思想文化: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政 策的高压下,思 想僵化守旧,没 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 部世界的情况毫 无兴趣。整个社 会万马齐喑,一 片沉寂。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梁谋
—— 咏史
对外关系
• 对外关系:固步 自封,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严重 阻碍着中国的对 外贸易和经济发 展,严重妨碍中 国人学习世界先 进思想文化和科 学技术。
•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 国情
• 半殖民地:不完全的殖民地。政治上,国家已 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经济 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文化 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 半封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但封建经济制度、封建专制政治、封建思想文 化仍然保留并根深蒂固。
社会性质 开始发生 变化
⑵1856.10—1860.10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
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圆明园被
抢被烧。
“两半”社会性
质进一步加深
⑶1894.8—1895.4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两半”社会性质
质大大加深
⑷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思想文化
• 思想文化: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政 策的高压下,思 想僵化守旧,没 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 部世界的情况毫 无兴趣。整个社 会万马齐喑,一 片沉寂。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梁谋
—— 咏史
对外关系
• 对外关系:固步 自封,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严重 阻碍着中国的对 外贸易和经济发 展,严重妨碍中 国人学习世界先 进思想文化和科 学技术。
毛概第三章课件

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 签约地点:满洲里)
*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
点:北京)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 签约地点:北京) *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 三座大山),一个是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
(二)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 地主阶级代表: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大:明确党的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京 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认识统一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未明确无产阶级的领导 权。 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的思想。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 大革命失败:系统总结和艰辛探索 遵义会议:对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抗日战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放战争:成熟与完善
第一、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 争迫使中国政府与他们签订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控制中国,使中国在很大 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浮雕)
关天培血战虎门
(鸦片战争剧照)
*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 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毛概课件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总结
没有中国革命 的实践,没有对实 践经验的概括和总 结,也就不会有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历次救国救民运动的失败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沈 宝 桢
丁 日 昌
张 之 洞
洋务运动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 力军。实行土地革命,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 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 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于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 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一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 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法条约》
《马关条约》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略
《辛丑条约》
1.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交战双方:中英
导火线:虎门销烟
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 始形成。
4.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 地点 朝鲜半岛及黄部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 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 民族的灾难。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2)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 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近代中国的历史矛盾 各资本帝国主义在 中国争夺的矛盾
封建统治内部的 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04
01
中华民族与资本— 帝国主义的矛盾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 矛盾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 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 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战争时,(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降低到次要、服从的地位。
阶级矛盾 当帝国主义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以战争以外的
方式压迫中国人民,(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北洋军阀统 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升级为主要矛盾, 经济 民族矛盾退居次要。
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构成了近代史的主题)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
政治 控制中国内政: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 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扶持、收买代理人:先曾国藩、李鸿章的湘系、淮系官僚,北洋军阀, 睆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 经济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海关成为工具 实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设立洋行,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办银 行、矿产、修铁路 经济 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近代工业垄断、交通运输、控制税收。 文化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
的最基本的国情。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大 纲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形成的原约的影 响
(二)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 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 济,而是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1.帝国主义操控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使本已落 后的经济文化更落后。 2.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封建势力仍是阻碍社会进步 的对象。 3.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且与买办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相结合, 在社会经济中占优势。 4.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和和实行分裂剥削,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极 端的不平衡。 5.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广大劳动人民大批破产。
4.人民百姓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的压迫,苦不堪言。
谢谢观看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 交战双方:中英 中法 导火线:中英亚罗号事件 甫事件结局 中法马神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天津条 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加 深了。
3.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时间 1883 —1885 地点 越南境内 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 中国战败 ,签订了 《中法新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 化程度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政治: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 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 脉。 思想文化: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 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以华治华)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 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 狗。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 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 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人民的工具,成为外 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义 和团运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
(三)各种条约的影响
1. 开放通商口岸使得侵略势力深入内陆。 2. 为了支付赔款,清政府增加赋税压榨百姓,使得在经济 上依附于列强。
3. 工厂的设立使列强加强掠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大大加深了。
革 命 任 务 的 变 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 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 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传统经济完全解体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丑条约》 标志着中国 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 主革命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 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 要推动作用。
5. 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刺激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二)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中国已 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 化了。
1.根本原因的影响:中国国家主权的流失,中国最后通过辛丑 条约,设立高于六部之上的外务部,从此中国就成为帝国主义 的走狗。
2.经济影响:国家的主要行业,铁路,金矿,运输等给外国操 控,民族资本主义得不到生存空间。
3.政治影响:毁灭了从明朝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标志中 国难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从唐宋时期的第一帝国演变成 第三世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