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话语标记语差异研究
英汉话语标记语差异研究

【 K e y w o r d s ] E n g l i s h d i s c o u r s e m a r k e s; r C h i n e s e d i s c o u r s e m rk a e r s ; S t u d y o n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e m.0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s i mi l a r i t i e s .t h e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f i nd s o u t t h a t t h e d i fe r e n c e s a r e o n t h e s y n t a c t i c s t r u c t u r e nd a p r a g ma t i c f u n c t i o n .
O 前 言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 的话语 现象 . 随着 2 O 世纪 7 O 年代语 用学这门新兴学科 的确立与发展 . 学界对话语标记语 的研究呈 现出了 浓厚的兴趣。 关 于话语标记语 的定义 .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 , 话语 标记语 是在互动式言语交 际中从 不同层面上 帮助构建持续 性互动行为 的 自 然语言表达式 : 从广 义的角度来说 , 话 语标记语指 书面交际和 口语交 际中表示话 语结 构以及 连贯关 系、 语用关 系等的所有表达式① 。 例如人 ( 6 ) Wh a t h e s a i d i s r i g h t . 们 在 口语和会话交 流中为了能有效地 组织话语结 构 。准确的传递信 在例( 3 ) 与例 ( 5 ) 中, “ 了” 和“ 呀” 分别表达确定语 气和说服语气 , 息。 通常会使用一些小 品词 、 连接语 、 附加 语 、 副词 和感叹词等多种语 而与它们 意思相 同的英语句子例 ( 4 ) 与例( 6 ) 只能表达一种陈述语气 。 言手 段 ,英语 中的 y o u k n o w, y o u s e e , o h , I me a n , t h a t i s t o s a y , i n t h e 同样一个汉语句子 . 在其句 尾加上不 同的语气词 , 就可表达不 同 o t h e r w o r d s . w e 1 1 . h o w e v e r 和汉语 中的“ 我的意思是 ” 、 “ 也就是说 ” 、 “ 总 的语气功能。而英语则不行 。如 之” 等等 . 不胜枚举 。 我们将类似的结构称为“ 话语标 记语 ” 。 它们 是会 ( 7 ) Y o u m u s t b e f e e l i n g r a t h e r t i r e d . 话交流中十分常见 , 又看似 “ 多余 ” 的成分 , 但 它们对 引起 听者 的注意 、 ( 8 ) 你一定觉得有点儿 累。 维持话语连贯、 保证交际成 功起着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 9 ) 你一定觉得有点儿 累了。( 较肯定的语气) 英汉话语标记语具 有一定 的相同之 处 . 如两种语言都具有制 约、 ( 1 0 ) 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吧 。( 半信半疑的语 气) 提示 、 语篇 、 人际 、 元语言等五个方 面的语用 功能 。但不 同民族在 交际 与英语相 比.汉语末尾标 记语更能体现 表示 不同程度语气 的功 过程 中使用话语标记语 时都受到 自己民族语 言的民族 、 文化背 景和它 能 。如 : 们造成的特殊语言环境 的影响。因此 , 不 同语言 的话语标记语 也一定 ( 1 1 ) 做人怎么能这样 呢? 具有一些差异性 ( 1 2 ) 这题我做 的对 吧? 例( 1 1 ) 中的“ 呢” 并不是疑 问词 。因为即便去掉“ 呢” 字, 它仍 然是 1 句 法 结 构 上 的 差 异 疑 问句 因此 . 句子中“ 呢” 的作用应该是强调紧挨在它前 面的那个信 英汉话语标记语在句法结 构上存在 差异 。在英语 中, 充当话 语标 息 . 即做人不能这样 。 记语 的可 以是单 个的词 语 。 如连 词( nd a , ny a w a y , t h e r e f o r e , b e c a u s e ) 、 副 例( 1 2 ) 中. 如果去掉 “ 吧” , 句子表达 的是一种 确定的信息 , 即“ 这 词( a c t u a l l y , i n c i d e n t a l l y , f r nk a l y ) 、 感 叹词 ( w e l l , o h ) , 也可 以是 短语 或 小 题我做的对” . 表示 说话人对所说话语具有充分的信心 , 话 语的肯定性 句. 如a s a c o n s e q u e n c e o f …. y o u k n o w , I m e a n , i f I ’ m n o t w r o n g 等, 但 就变强了 。 但加上 “ 吧” 以后 . 意义就减弱不少 , 相 当于“ 这题我做的对 , 数量有限。 与英语相 比。 汉语在表达相 同的意思时 , 虽然也有一些是副 是不是? ” 含有商榷和揣测 的语气 。 词或连词 。 如“ 不 过” 、 “ 所以” 、 “ 其实 ” 等, 但 从总体上来 看 , 为数较 少。 两例 中的你 ‘ ' P E ‘ 呢” 均属后置话语标记语 , 除了表示 真正的疑问 多数情况下 , 汉语 中会 用如“ 据我所知 ” , “ 也就是说 ” , “ 话又说 回来 ” , 外. 更多 的其实早 已不是真正的发 问, 而是说话人本身在某种程度 的不 “ 事情是这样的” 等短语 和小句表达。例 如 : 自信、 希望征得他人赞同的集中表现 。 乞求对方对 自己的提问加以证实。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元语用意识下英汉话语标记语对比——一项基于有声思维法的个案研究

一
、
引言
其一 , 中英 两 位 大 学 生 在 看 图说 话 任 务 中使 用 话语 标记 语 的频率 是否 有显 著差 异 ;
Shfi 为 , 语 标 记 语 ( i oreM res cir fn认 话 Ds us akr, c 缩 写 D 是 “ 存 于前 言 后 语 , 分 说 话 单 位 的界 M) 依 划 标 ” …( 它们 往往 出 现在 句 首 , 两个 句 子 中 间 , , P 或 或 用作 插入 语 。话语 标 记语 是 对 前 面话 语 的一 种 回 应 或延 续 , ] 盯 ’ 英 语 中的 “ e ” 汉 语 中 的 [( 。如 。 wl 和 l “ 是 一个 受 交 际 e hee认 s 使 目的支 配 , 们有 意识 、 意义 地 进行 语 言 选 择 的过 人 有 程 。人们 的意识在 语 言使 用 过 程 中起 着 十 分 突 出 的 作用 。这种有关语言使用的反射意识 , 称为 “ 元语用 意识 ” [ 。] 一 话 语 标记 是 标 示说 话 人 的元 语 用 意识 的一 种 语 言手 段 。周 彪 , 海 玉分 析 了 话 语 标 朱 记语 的使 用 动 因 和元 语 用 功 能 , 指 出元 语 用 意 识 并 本 质上是 种 心 智 意识 , 语 标 记 是 元 语 用 意识 语 境 话 顺应 的结 果 。4本 文 试 图采 用 有 声 思 维 的 方 法 进 行 _
完成 看图说 话并写作这 一多项任 务 时的 口语材 料 , 元语 用意识 角度 对比分析 了英汉话语标记语 在看 图说话 中的使 从 用频率和种类 , 并指 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可 能原 因。 [ 关键词] 元语 用意识 ; 话 语标记语 ; 看图说话 ; 有声思 维 [ 中图分 类号] H 3 0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19 (0 1 0 6 1 6 6 2 1 )3—02 — 4 1 1 0
英汉语话语标记组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话语标记组合能力的比较研究英汉语话语标记组合能力的比较研究话语标记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成分之一,在不同语言中具有各自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话语标记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英语语言中大量使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语来补充句意,而汉语则更善于使用一些功能词来表明时态、语气等语义信息。
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在话语标记的使用和组合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英语语言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更为灵活多样,表达了丰富的句意。
比如,在表示疑问的句子中,英语会使用"do"、"does"、"did"等助动词来表达,而这种助动词在汉语中通常是可以省略的。
另外,在使用多种话语标记组合时,英语的表达方式更为简洁明了。
比如,在汉语中使用"一直"、"总是"等语气来表达持续性的动作,而英语中只需要使用"always"就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而在汉语语言中,话语标记的使用则更为丰富、细致和精确,更能表达目的意图、语意和修辞效果。
例如,在表示肯定意义的句子中,汉语常常使用"是"、"就是"、"正是"等语气词语来强化肯定语气,表述更加明确。
在表示疑问的时候,汉语也会使用一些特殊的疑问词,如"什么"、"为什么"、"谁"等,来表明疑问的对象和范围,以便更进一步指出说话人对该问题的关注点。
总的来说,英语语言中强调的是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而汉语语言则更加注重表达的精细、细致和准确性。
虽然两种语言在话语标记的使用上存在不同的特点,但无论是哪种语言,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语意,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明了。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不同语言的话语标记的使用和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对方母语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理解。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英汉语话语标记组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话语标记组合能力的比较研究1. 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不同语言的话语标记组合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话语标记组合能力,并探讨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异同。
2. 英语的标记组合能力2.1 语法结构的灵活性英语作为一种语序相对灵活的语言,具有较高的标记组合能力。
在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修饰语等语法要素可以通过不同的词序进行组合,从而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意思。
例如,“The cat chased the mouse”和”The mouse chased the cat”虽然词序不同,但语义上的差异很明显。
2.2 词汇的多义性英语中许多单词具有多义性,同一个单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表示不同的意思。
这种特点使得英语具有较高的标记组合能力。
例如,“right”这个词可以表示”正确的”,也可以表示”右边的”。
根据上下文的变化,“right”可以与不同的词组合,产生不同的含义。
2.3 语气和语调的运用英语中语气和语调的运用也是标记组合能力的一部分。
通过改变语气和语调,人们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例如,“You did a great job!”和”You did a great job?“分别表示赞美与疑问,其中的标点符号和语调变化起到了标记的作用。
3. 汉语的标记组合能力3.1 固定词序的限制相对于英语,汉语的语序较为固定,有一定的词序限制。
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要素的词序要遵循规定的顺序,这使得汉语的标记组合能力相对较低。
例如,“猫追逐老鼠”和”老鼠追逐猫”在汉语中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3.2 词语的丰富性汉语中的词语具有较高的多义性和丰富性,这也增强了其标记组合能力。
不同的词语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新的词组,独特的词语搭配可以表达出特定的意思。
例如,“一心一意”表示专心致志,“相濡以沫”表示互相帮助。
3.3 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在汉语中,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对标记的组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访谈节目中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语 用 功 能 对 比
bs es h n o ie e ui s w e uj ndt m? n y o h
S AT R : h y h d e n a o t s v n, ih e r a h t L E T e a b e b u e e e g t y a s t t a
■
英 汉 访 谈 节 目 中 话 语 标 记 语 语 用 功 能 对 比研 究
李 恒 孔 昭 丽
( 山东 科 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9 ) 山 6 5 0 摘 要 : 语 标 记语 是 言语 交 际 中常 见 的语 言现 象 , 用 话 使
2 1 约 功 能 .制
1引 言 .
在访 谈 节 目中 , 持 人 和 受 访 者 之 间是 动 态 交 流 的 过 程 。 主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方 需 要 不 断地 对 接 收 到 的 信 息 进 行 解 码 、 双 推 理. 以期 能 正 确 理 解 话 语 并 推 断对 方 的 交 际 意 图 。 因 此 , 了 为 使 听 话 人 能 够 快 速 准 确 地 理 解 话 语 含 义 ,说 话 人 必 须 通 过 话 语 标 记语 对 自己 的 语 境 假 设 进 行 限 制 ,或 是 为 受 话 人 接 受 信 息提供指引 , 以减 少 其 在 理解 话 语 时 所 付 出 的努 力 , 而 达 到 从 说 话 人 所 期 待 的 交 际效 果 。例 如 :
恰 当可 以使 生 成 的话 语连 贯 并 保 证 交 际 的 顺 利 进 行 。本 文 以 英 汉 访 谈 节目为 语 料 , 认 知 一 语 用 的 角 度 出发 , 英 汉 话 从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话语标记语差异研究
作者:曲宏欣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32期
【摘要】话语标记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并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本文在共性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差异进行研究,发现英语话语标记语和汉语话语标记语在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两方面存在差异,并解释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英语话语标记语;汉语话语标记语;差异研究
0 前言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随着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确立与发展,学界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呈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话语标记语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是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从不同层面上帮助构建持续性互动行为的自然语言表达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①。
例如人们在口语和会话交流中为了能有效地组织话语结构,准确的传递信息,通常会使用一些小品词、连接语、附加语、副词和感叹词等多种语言手段,英语中的you know,you see,oh,I mean,that is to say,in the other words,well,however和汉语中的“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总之”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将类似的结构称为“话语标记语”。
它们是会话交流中十分常见,又看似“多余”的成分,但它们对引起听者的注意、维持话语连贯、保证交际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汉话语标记语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如两种语言都具有制约、提示、语篇、人际、元语言等五个方面的语用功能。
但不同民族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时都受到自己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它们造成的特殊语言环境的影响。
因此,不同语言的话语标记语也一定具有一些差异性。
1 句法结构上的差异
英汉话语标记语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充当话语标记语的可以是单个的词语,如连词(and,anyway,therefore,because)、副词(actually,incidentally,frankly)、感叹词(well,oh),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如as a consequence of…,you know,I mean,if I’m not wrong等,但数量有限。
与英语相比,汉语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虽然也有一些是副词或连词,如“不过”、“所以”、“其实”等,但从总体上来看,为数较少。
多数情况下,汉语中会用如“据我所知”,“也就是说”,“话又说回来”,“事情是这样的”等短语和小句表达。
例如:
(1)Frankly,David is a good boss.
(2)坦率地说,大卫是一个好老板。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在英语中只需要通过一个副词frankly来表达的话语标记语,在汉语中需要用一个短语“坦率地说”来表达相同意思。
2 语用功能上的差异
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等原因,英汉语话语标记语在交际效果和谦虚心理方面还存在着差异性。
2.1 交际效果
汉语属于分析语,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点与主要借助形态变化表达语法关系的综合分析语——英语完全不同。
在汉语中,虚词的使用对语法意义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气词,不同语气词的使用会是语义千差万别。
在这些语气词中,有一些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他们往往出现在句末,称之为汉语末尾标记语。
如语气词“了”、“吗”、“呢”、“吧”、“啊”、“嘛”、“呀”、“哪”等。
如:
(3)他早来了!
(4)He has been here a long time.
(5)他的话说得对呀!
(6)What he said is right.
在例(3)与例(5)中,“了”和“呀”分别表达确定语气和说服语气,而与它们意思相同的英语句子例(4)与例(6)只能表达一种陈述语气。
同样一个汉语句子,在其句尾加上不同的语气词,就可表达不同的语气功能。
而英语则不行。
如:
(7)You must be feeling rather tired.
(8)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
(9)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了。
(较肯定的语气)
(10)你一定觉得有点儿累吧。
(半信半疑的语气)
与英语相比,汉语末尾标记语更能体现表示不同程度语气的功能。
如:
(11)做人怎么能这样呢?
(12)这题我做的对吧?
例(11)中的“呢”并不是疑问词。
因为即便去掉“呢”字,它仍然是疑问句。
因此,句子中“呢”的作用应该是强调紧挨在它前面的那个信息,即做人不能这样。
例(12)中,如果去掉“吧”,句子表达的是一种确定的信息,即“这题我做的对”,表示说话人对所说话语具有充分的信心,话语的肯定性就变强了。
但加上“吧”以后,意义就减弱不少,相当于“这题我做的对,是不是?”含有商榷和揣测的语气。
两例中的你“吧”“呢”均属后置话语标记语,除了表示真正的疑问外,更多的其实早已不是真正的发问,而是说话人本身在某种程度的不自信、希望征得他人赞同的集中表现,乞求对方对自己的提问加以证实。
可见,汉语末尾标记语通过话语的程序意义进行操作,即使用不同的末尾标记语如“呢”、“嘛”、“吧”等对话语命题的假设强度进行修整来达到不同程度的交际效果。
而在英语中没有这种情况。
2.2 谦虚准则
由于民族心理和文化的巨大差异,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交流者在口语和会话交流中具有其独特性——谦虚准则。
在会话交流中,话语双方出于礼貌,会以意压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如:
(13)甲:你真聪明啊!
乙:您过奖了!
(14)A:How clever you are!
B:Thank you.
“过奖”的原意是过分的赞扬。
但在这个对话中,乙并不是真的要强调“过奖”这个词的本身含义,而是为了表示说话(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13页)人面对表扬的谦虚的态度,是一个谦词。
汉语中像“愚、贱、窃、过奖、不敢当”这些谦词均体现了汉语话语标记语的一种特殊性,是中国人在长达数千年生活在等级体制森严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交际准则,这是以崇尚自我和平等的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他们面对表扬时的态度是欣然接受,向对方的赞扬表示感谢,这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对方的肯定。
3 结论
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是一切言语交际的共性,是关联性的要求,是确保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
对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异同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益于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并促进跨文化交际。
同时鉴于话语标记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Oxford: Blackwell,1992.
[2]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3).
[4]卢艺娟,傅福英.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韶关学院学报,2011(03).
[5]邱明明,王吉民.英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J].2008(02).
[6]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03).
[7]闫涛.论认知关联性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J].学术交流,2007(10).
[8]张发祥.英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对比[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注释:
①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5.
[责任编辑:陈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