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尼龙66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马来酸酐接枝POE对PP和PET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

马来酸酐接枝POE对PP和PET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

聚丙烯(PP)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具有质轻、无毒、电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易成型加工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PP也存在低温脆性、机械强度及硬度较低、成型收缩率大等缺点。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刚度和硬度,良好的耐磨性、耐蠕变性,并且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这种良好的力学性能。

但是由于PET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比较高,在通常加工温度下,结晶速度较慢,冲击韧性差,因而阻碍了PET树脂在某些方面的应用。

针对PET和PP的缺点,人们一直致力于对其进行改性。

将两者进行共混,能进一步优化其性能。

PET可提高PP的强度、模量、耐热性、表面硬度;而PP 则能提高PET的加工、冲击、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

PP/PET是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所以必须选用合适的增容剂对其进行高效的增容,以提高二者相容性,减小界面张力,增加界面黏结强度,减小分散相相畴尺寸。

用于PP/PET共混体系的增容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PP接枝共聚物,即PP-g-MAH、PP-g-MI、PP-g-AA、PP-g-GMA以及PP接枝马来酸酐的衍生物等,也有将PP和PET直接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另一类是其他接技共聚物,主要有SEBS-g-MAH、LLDPE-g-MAH、SEBS-g-GMA和EPDM-g-GMA 等本实验以PP为主要组分,在PP/PET中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增容剂,旨在改善PP/PET共混合金的界面相容性。

通过SEM观察和力学性能数据分析,判断POE-g-MAH增容效果,通过加工流变性能测试考察共混合金的加工性能。

(1)由于POE-g-MAH对PP/PET共混合金的反应性增容作用,提高了两相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分散相PET粒子的细化,改善了共混合金的相形态结构。

(2) POE-g-MAH的加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共混合金的拉伸强度。

NL66性能

NL66性能

它的出现解决了长期困扰铝门窗行业发展的大问题:即以铝合金门窗为代表的金属门窗不节能的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相关行业标准的出台对隔热条质量要求也愈加严格,以聚氯乙烯(即PVC)为代表的不合格产品正在退出隔热条市场,而玻纤增强的尼龙66隔热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预计2005年玻纤增强尼龙66隔热条市场用量可达一亿米以上。

玻纤增强的尼龙66隔热条无论在建材领域或是塑料加工界都属于新产品,在我们的销售工作当中我们感觉到客户对此产品确实也比较陌生。

为了加深用户对玻纤增强尼龙66隔热条的认识,同时也为了使优质的隔热条能尽快占领市场,我们计划撰写系列技术文章,对玻纤增强尼龙66隔热条的材料特性做阐述,欢迎读者与我们一起讨论。

1 选用玻璃纤维增强的理由尼龙66是性价比很高的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很好的耐热性。

但尼龙66本质是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它也具有高分子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即蠕变特性。

所谓的蠕变性就是指塑料材料在一定的外应力作用下,其形变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未经增强改性的尼龙66是不可能直接做成隔热条使用的。

如果真的采用未经增强改性的尼龙66,我们可以想象在窗框和玻璃重量作用下,这种纯尼龙66隔热条将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形,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抑制尼龙66的蠕变性可加入多种填充物进行改性,国内外的实验已经证明,在所有增强填充物中玻纤对蠕变的抑制效果是最好的! 其次经玻纤增强后的尼龙66在强度、刚性和热变形温度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如加入25wt%以上玻纤增强的尼龙66比抗张强度可达1500以上,这与硬铝或合金钢的比抗张强度(1500-1600)相当,真正实现了隔热条与铝合金在力学性能上的匹配。

此外纯尼龙66的线膨胀系数是7*10-5K-1,这一数值是铝合金的近三倍,而加入25wt%以上玻纤增强后尼龙66线膨胀系数可降至(2.5~3)* 10-5K-1,与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非常接近,这样就避免了由于热胀冷缩作用导致隔热条从型材间脱落的危险。

马来酸酐接枝EPDM、POE改性尼龙的性能研究 - 副本

马来酸酐接枝EPDM、POE改性尼龙的性能研究 - 副本

马来酸酐接枝EPDM、POE改性尼龙的性能研究王庭慰(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江苏南京210009)摘 要:研究了用马来酸酐接枝EPDM和POE等聚烯烃增韧尼龙的方法,通过改变聚烯烃与尼龙的用量找出较佳的配比范围及实验方案。

从两相界面、橡胶含量、交联度和接枝率等方面讨论了增韧效果的变化原因。

关 键 词:增韧尼龙;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中图分类号:TQ32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Ο9278(2001)09Ο0029Ο03 超韧尼龙,即高抗冲尼龙,具有一般尼龙6或尼龙66的力学强度和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最突出的优点是抗冲击韧性大大地提高,为纯尼龙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低温性能也很突出,甚至在-40℃时其缺口冲击强度也可达到纯尼龙的4-6倍。

高韧性尼龙因保持尼龙树脂固有的特性,抗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976年DuPont公司的超韧尼龙Zytel ST的开发成功,把橡胶组分分散在尼龙中,实现了预期的高抗冲性[1,2]。

本文研究的是聚酰胺/聚烯烃合金,聚酰胺与聚烯烃共混,主要是为了提高聚酰胺在常态和低温下的冲击强度,增加韧性。

然而,聚酰胺带有极性较强的酰胺基团,与非极性的聚烯烃类弹性体共混时,两相之间的相容性较差,相分离现象严重,导致合金冲击强度下降,所以需改进尼龙与聚烯烃增韧剂之间的相容性。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尼龙与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弹性体熔融共混挤出[1,2]。

1 实验111 原材料尼龙6,B100,南京立汉化学有限公司;三元乙丙橡胶(EPDM),512,DSM公司;聚丙烯,045-2,金陵石化塑料厂;POE弹性体,辛烯含量915%,熔体流动速率分别为214g/10min和313g/10min;马来酸酐,化学纯,上海试剂三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工业品,上海高桥化工厂;交联剂D,自制。

112 实验仪器及设备双螺杆挤出机,SHJ-30,上海化工机械四厂;收稿日期:2001Ο06Ο28注塑机,XS-XY-125,浙江塑料机械厂;冲击实验机,XG J-500,承德材料实验机厂;材料万能实验机,DL Y-6,长春材料实验机厂;熔体流动速率仪,XNR-400A,长春第二实验机厂。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增容增韧尼龙66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增容增韧尼龙66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增容增韧尼龙66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尼龙66(PA66)是一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耐热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纤维等领域。

然而,PA66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易于吸水、脆化、低冲击强度等。

因此,如何改善PA66的性能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热点和难点。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PP-g-MA)是一种具有优异增容增韧效果的改性剂。

近年来,人们开始将PP-g-MA应用于PA66的改性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PP-g-MA对PA66进行增容增韧改性的效果以及其物理、力学、热学性质的变化。

通过改变PP-g-MA的添加量和接枝密度等条件,寻找最佳的改性方案。

该研究对于提高PA66的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促进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 合成PP-g-MA制备合适的PP-g-MA改性剂,通过改变接枝密度、MA含量等条件探究最优条件。

(2) PA66/PP-g-MA共混物的制备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A66/PP-g-MA共混物,通过改变PP-g-MA含量探究最优配比。

(3) 组装和制备测试样品将共混物制备成薄膜或样条等形状的测试样品。

(4) 对样品进行材料学测试分别测试改性样品和未改性样品的物理、力学、热学性能,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研究方法(1) 合成PP-g-MA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PP和MA进行接枝,调整其接枝密度和MA含量。

(2) PA66/PP-g-MA共混物的制备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样品,控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和混合过程,得到均匀的混合物。

(3) 组装和制备测试样品将共混物制备成薄膜或样条等形状的测试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挤出成型、压片、注塑等方法。

(4) 对样品进行材料学测试采用热重分析、DSC、拉伸测试等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到如下优异的结果:(1) 合成出高效的PP-g-MA改性剂,并探究其最优接枝密度和MA含量等条件。

接枝马来酸酐对聚乙烯板缝隙液体渗流的影响

接枝马来酸酐对聚乙烯板缝隙液体渗流的影响
2 1 年 ・ 3期 01 第
技术与研究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 备( 双月刊)
接 枝 马 来 酸 酐 对 聚 乙烯 板 缝 隙 液 体 渗 流 的 影 响
吴 爱 民 , 爱平 吴
( . 州 大学 材 料 学 院 , 苏 1常 江 常州 2 3 1 ; 10 6 镇 江 2 20 ) 10 1
图 1 固定 在 铝 合 金 板 上 的 P E或 P —g MAH 板 E —
验 6的渗流量也相近 , 可知 2号 P E渗流缝 隙装置 的渗 流缝 隙尺 寸 应 当 和 3号 P — g MAH 渗 流 缝 隙 装 置 的渗 流 缝 E —
隙 尺 寸相 近 。
液体渗流缝隙装置
Fi . 1 Ga e ieo i u d s e a e t r u h P o g p d v c fl i e p g h o g E r q
2 .镇 江 利群 环 保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苏 江
摘 要 :用 马 来酸 酐对 聚 乙烯 ( E 进 行接 枝 , P ) 制得 马 来酸 酐接枝 聚 乙烯 ( E — MAH)进 而制 备 2组 P P —g , E板 缝 隙渗 流 装
置和 2组 P —g E —MAH板缝 隙渗流装置。以蒸馏水和丁酸 辛酯为流体 , 计量各缝 隙渗 流装置的渗流速度 , 研究接枝马来酸
( 1 )
式中 : 为固液界面分子力势 ; 为渗透率 ; 为孔 . E K R 隙半径 肿 。式 ( ) 1 表明 : 渗透率和固液 界面分子力作用成反 渗流是流体在细小尺寸空隙中的流动 。因此 , 黄延章 提 出了渗流流体 的概念 。不同液体 的边界层厚度是 不同的, 水 的边界层厚度为 0 7f 边界层流体 不易参与 流体 的流 . 5 m,

马来酸酐接枝HDPE的性能特征

马来酸酐接枝HDPE的性能特征

3马来酸酐接枝HD PE的性能特征车庆浩, 揣成智, 田世雄(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天津300222)摘要: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 HD P E )与马来酸酐(MAH ) 接枝物, 通过调整引发剂( D CP、B P O )和反应物马来酸酐(MAH )的用量来控制接枝率。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引发剂和MAH 用量的增加, 接枝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且DCP接枝物的接枝率大于B P O 接枝物的接枝率, B P O 接枝物的剪切黏度大于DCP接枝物的剪切黏度。

中图分类号: TQ32511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5770 ( 2009) S1 - 0010 - 04Prop er t y C ha ra c ter ist ic s of M a le i c An h yd r i de Gra f ted HD PECHA Kyongho, CHUA I Cheng2z h i, T I AN Sh i2xi ong( C o l leg e of M a t e r ia l S c i.& Chem ica l En g. , Tian j in U n i ve r sity of S c i. & Tech. , Tian j in 300222, Ch i na)A b s tra c t: M a l e i c anhyd r i de grafted h i gh den s ity po l ye t hyl ene ( HD P E2g2MAH ) wa s p rep a r ed by m e lt grafti ng. The effec t s of the con t en t s of MAH monom e r and i n i ti a t o r DCP andB P O on the graft ra t i o of 972 HD P E2g2MAH we re stud i ed. The re s u l ts showed tha t the reac t i o n graft ra t i o firstl y i nc r ea s ed, then began t o dec rea se w ith the i nc rea si ng of the con ten ts of MAH and DCP o r B P O. The graft ra ti o of DCP grafted H D P E2 g2MAH wa s l a rge r than tha t of B P O. The shea r visco sity of B PO grafted HD PE2g2MAH wa s h i ghe r than tha t o f DCP.Keyword s: H i gh D e n s ity Po l ye t hyl ene; M a l e i c A n hyd r i de; I n i ti a t o r; Graft R a t i o近年来有很多方法对聚乙烯( PE ) 接枝改性, 即在非极性的PE 分子链上引入极性或功能型侧基,这将有利于PE同其他极性聚合物共混制备高分子合金。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黄山贝诺科技有限公司)聚烯烃(PE、PP、EPDM、EPR、EVA等)由于非极性及结晶性,与其他材料,如极性聚合物、无机填料等相容性很差,无法制备有用的共混材料。

加入预先制备或现场形成的增容剂,能使原本不相容的聚合物形成具有任一组分都不具备的独特性质的共混物。

增容剂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表面张力,提高共混物中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界面粘结力。

为扩大聚烯烃的应用范围和研制更多有价值的新材料,功能化聚烯烃作为增容剂,一直是科研和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迄今为止,由于廉价、高活性和良好的加工性,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PO-g-MAH)是最重要的功能化聚烯烃。

它在聚合物共混物、聚合物/无机填料、聚合物/有机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和粘结剂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溶液法、熔融法、辐射法和固相法等。

但最重要的方法是熔融法,即所谓的“反应挤出法”。

熔融接枝的机理很复杂,并伴随有严重的副反应,表现为聚乙烯接枝反应的交联,聚丙烯的降解,以及乙丙橡胶中两种副反应的同时出现。

加入一些含N、P、S原子的电子给体化合物,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能抑制这些交联、降解等副反应。

溶融接枝可以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或Brabender流变仪中进行。

将聚烯烃、MAH 单体、引发剂和其他添加剂,在少量分散剂的帮助下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料斗中进行熔融挤出。

影响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引发剂品种和浓度,单体质量浓度,添加剂品种和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

引发剂DCP浓度增加,接枝率相应提高,但DCP用量过多,伴随有交联反应;DCP固定不变时,接枝率随MAH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继续增加MAH的用量时对接枝率的影响变小;反应温度低时,DCP的分解浓度高,但也有利于副反应的发生,因而消耗了自由基,使自由基没有明显提高;熔融反应时间(即挤出机螺杆的转速)对接枝率影响很大。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研究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研究

科研开发化工科技,2007,15(3):5~8SCIEN CE &T ECHN O LO GY IN CH EM ICA L I NDU ST RY收稿日期:2007 01 23作者简介:唐进伟(1982-),男,湖北孝感人,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改性。

*基金项目: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RCT 2004010)。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研究*唐进伟,童身毅(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利用固相接枝技术,在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用2种不同熔体流动速率(M F R)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 L DP E)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物(L LD PE g M A),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产物接枝率(D G)和凝胶含量(D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反应6h 后,接枝率都保持在2%以上,但低M FR 的L LD PE 原料,在接枝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交联,产品的凝胶含量接近60%,而用高M F R 的L LD PE 原料得到的产品凝胶含量低于2%。

同时用IR 、D SC 和X 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M A 接枝主要发生在P E 的非晶区,对PE 的结晶结构没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LL DP E;聚乙烯;固相接枝;化学改性中图分类号:T Q 32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511(2007)03 0005 04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其产量大,价格低廉,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优良,具有耐腐蚀、易制备及无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包装、汽车、建筑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

但是,由于LLDPE 是结晶性的非极性聚合物,表面能很低,其耐热性、印刷性、耐燃性、耐应力龟裂性、染色性以及与其它极性高分子、无机填料或金属的相容性或粘接性较差,因此,不易同其它材料共混、复合或粘接,限制了用途的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e u t e o s r t h t he P ・・ AH a fe tv l mp o e t e i e r s lsd m n t e t a E- ・ a t gM c n e f c i ey i r v h mpa tsr n t n l p o e s b l y o A6 i i t i i g r ltv l i h r c te g h a d me t r c s a i t fP 6 wh l ma n a n n e a i ey h g e i e t n ie sr ng h t a h o r s o di n o e s l te t h n t e c re p n ng u c mp t l e a i i d HDP P 6 c u e p r. e r a o s b s d o ne s e s o e P g M AH a e a d bi z E/ A6 o nt r a t Th e s n i a e n a f rdip r i n oft E— — i h ph s n
sr n e t ra i l d e in b t e E— — AH n A6 ti , ih i e f c i e y c n u i e t h r n f ro te s t g r n e f c a h so e we n P g M o i a a d P 6 ma rx wh c s f e tv l o d c v o t e ta s e fsr s .
料 ,具 有 较 高 力学 强 度 、 良好 自润 滑 和 耐磨性。但 P 干态低 温下冲 击强度较 A 低 ,以及 因熔体 粘度过低 在加工 易产生 流 延现 象等 , 限制 了其 应 用 ,并 给 加工
性和吸 湿性获得 明显 改善。顾书英等 [] 7 研 究表 明 ,马来酸 酐接枝 P 与 P 6 的相 P A6
力 的有 效 传递 。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尼龙6 力学性能 形貌 6
E f c fPE a d P — — AH o h r p te fn l n 6 fe to n E— g—M n t e p o eri so y o 6
H P — — A 熔融共混 ,共 混物 的冲击韧 OEg MH
工性 方面 发挥作 用。本文 分别 制备 了马 来 酸酐接 枝 聚乙 烯/ 龙6 P —g M / 尼 6( E — A P 6 和 高 密度聚 乙烯/ A 6) 尼龙6 H P / 6( D E
P 6 共 混物 ,研究 了P — — A H P A 6) E q M 或 OE
Ab ta t T s r c : heHDP P 6 a d t ePE- — AH/ A6 e d r r p r d b etc mpo nd n , n n l z d b FI S E/ A6 n h g M P 6 bln swe ep e a e y m l o u ig a da ay e yM , EM n c a c l e t g. a d me h nia si t n

越 t 1 改性 堪c l 滔
—l ' 01●_ l 一
聚 乙烯 和 马来 酸 酐接 枝 聚 乙烯 对 尼龙 6 性 能 的影 响 6
李伟 李成 园 李 治民 武斌 周松 摘 要 : 采 用熔 融共 混 法制 备 了 高 密 度 聚 乙 烯 / 龙 6 ( D E P 6 )和 马来 酸 酐接 枝 聚 乙 烯/ 龙 6 ( E g M H P 6 )复 合 材 料 ,对 其 力 学 尼 6 HP/A6 尼 6 P A / A 6 性 能 和 熔 体流 动 速 率 进 行 了测 试 ,对 共 混 物 形貌 进 行 了扫 捕 电镜 观 察 。 研 究 表 明 , 与 不 相 窖 H P / A 6 混 物 比较 ,P — A 更 能 有 效 改 善 尼 龙 6 DEP6芡 EgMH 6 的 冲 击 韧 性 和 加 1 性 能 ,同 时 使 保 持 P 6 较 高 的 拉 仲 强 度 。其 原 因 是 摹 于P A > 的 细 微 分 散 D, O A 6 问 存 在较 强 的 界 面 粘 附 ,有 利 于麻 二 A6 E gMHH  ̄ ] ̄ P 6 之
对P 6 性能 的影响 ,希 望能改 善P 6 的 A6 A6
带来不便 。通 常尼龙可通过 与各种 聚烯
烃 、弹 性 体 或 橡胶 等 共 混 进 行 增 韧 改
容性较 好 ,接枝P 提 高 了P 6 的冲击 强 韧性和 加工性能 ,有利于实际应用。 P A6 度 ,降- f E7其 吸水性 。Xah iLu io u i等 直
Ke wors:Hi -d st oletyl e; Pole h lne y d gh en i p y h en y y t ye -grfe at d—maei nh dr e; Nyon66; Me anc o i; M o p olg l ca y i d l ch ial prpete r rh o y
1 引言
尼 龙 ( A 是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工 程 塑 P)
加接枝 极性共 聚物 或将其 作为相 容剂加 入 ,可 改善二 者 间的界面结 合 ,细化增
稳 定性和 更高的熔体 粘度 。H P 这些性 OE 能优 点更 有利于 它在增韧 P 和改善 P 加 A A
韧剂分 散相尺 寸 ,使 尼龙 复合材料 的综 合性能得 以改善 。俞强等 哿P 1 1 与 A 0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