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机理
高接枝率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

Keywords: Gra fting Rate; Epoxidized Soybean Oil; Maleic Anhydride; Comonomers
聚丙 烯 (PP) 是 一 种 性 能 优 良的 高 分 子 材 料 , 自工业 化 生产 以来 ,发 展迅 速 ,已成 为一 种应 用广 泛 的塑 料 ,被应 用于 汽车 、家 电 、 日用 品 、家具 等各 个 方面 J。但 由于 PP是 一 种 非 极 性 材 料 ,缺 少 反 应 性基 团 ,所 以 它 与 极 性 材 料 或 者 无 机 填 料 的 相 容 性 差 ,在很 大程 度上 限制 了 PP的使 用 范 围 ,对 聚丙 烯 进行 官能 化改 性 ,在 PP的主链 上 引入 极 性 基 团 ,可 增加 它 的极性 ,提 高 它 的相 容性 j。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rhe咖eter been studied with capillary
and DSC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sc08ity
of melt PP/PP—g—MA suddenIy decrease8 with adding PP—g_MA from solid graft reaction and
T∞h∞logyf John
Wdoy aⅡd s0∞Inc.,19871225
3童身毂.解孝韩,张良均.马来童酐接杖l丙舟研兜.合成材脂及曩料.1994。1(11)t15~17
4■孝林.童身越.圃相接枝聚丙烯的晶志结构和热行为.膏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lo(6);51~“
Studies on 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effect of shear 8tress,the melting zone and melting point obviou8ly ch8nge.
Keyw"ds
p0Jypropy】eDe,911ft copolyme“船tinn,曲e0109ical behaviour,thermal
behaviour
可能是在PP中引入极性基因后,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所致,当,.大于一定程度时,这种作用 力被破坏,使粘度迅速下降。此外我们曾对PP—g_MA作过结晶行为的分析‘“,PP中引入MA 使其结晶构型发生变化。
对所得实验数据用19玑~lg,,作图,结果示于图3。由图可见,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因此可以认为,在实验条件下的剪切速率范围内,熔体遵从幂律定律:
Polyproperene—g—Maleic Anhydride阳d its Blends
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及产物应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及产物应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及产物应用的研究1. 研究背景及意义聚丙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合成聚合物,在塑料、纺织、医疗、包装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两亲性较低,在一些应用中需要更好的表面活性和亲水性。
因此,对于聚丙烯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性能更优异、多样化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马来酸酐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单体,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化学活性。
将马来酸酐接枝在聚丙烯上,可以增加聚丙烯的表面活性和亲水性,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
然而,由于聚丙烯的疏水性,其水相接枝反应比较困难,需要寻找合适的反应条件和方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最优条件,并对其产物进行表征和应用研究,为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聚丙烯材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寻找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最优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参数的影响。
(2)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包括峰值表征、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
(3)评价接枝材料的性能,包括表面活性测定、亲水性测定、抗菌性能测定等。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通过响应面法等方法寻找最优反应条件。
(2)对接枝产物进行峰值表征、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表征方法,确定接枝产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评价接枝材料的性能,包括表面活性测定、亲水性测定、抗菌性能测定等方法,探究其性能与聚丙烯、马来酸酐、引发剂等因素的关系。
3. 预期研究结果与创新点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掌握聚丙烯水相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最优条件,实现高效制备接枝材料。
(2)得到具有一定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接枝产物,并对其进行系统表征。
(3)探究接枝材料的性能与制备条件、结构、化学组成等因素的关系,为接枝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反应挤出制备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进展

聚丙 烯 ( P P ) 是 一 种 性 能 优 良 的塑 料 ,在 聚烯
程具 有 很 多 优 点 - 6 ] ,如 操 作 简 单 、设 备 投 资 少 、 低成 本 、可连 续化 生产 等 。本文 总结 了 P P — g — MA H 的 熔融 接枝 方法 ,接 枝 反应 的机 理 及 影 响 接 枝 率 因素 , 为低 残 留 、高接枝 率 的聚丙 烯接 枝马 来酸 酐相 容剂 的 研究 和生 产提 供参 考 。
A bs t r a c t: T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ma l e i c a n h y d id r e g r a t f i n g o n t o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b y t h e r e a c t i o n e x t r u de r wa s
2 .N a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o r C o mp o u n d i n g a n d Mo d i i f c a t i o n o f P o l y m e i r c Ma t e r i a l s ,G u i y a n g ,5 5 0 0 1 4,C h i n a )
PO l y p r O py l e ne by Re a c t i v e Ex t r us i o n
L OU J i n — f e n 一, L U0 Z h u 一, XI A Z h o n g — l i n . - ,L I Ya n g 。 ,
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熔 融 接枝 ;马来 酸 酐 ;聚丙 烯 ;接枝 机理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引言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聚丙烯的表面性质相对较差,导致其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存在一些局限。
为了改善聚丙烯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聚丙烯接枝其他化合物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进展。
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热引发法、辐射引发法和化学引发法三种。
1. 热引发法热引发法是将聚丙烯与马来酸酐混合,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反应。
通过热引发剂的作用,马来酸酐分子中的双键被打开,与聚丙烯发生共价键结合,从而实现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
2. 辐射引发法辐射引发法是利用辐射源(如γ射线或电子束)引发聚丙烯与马来酸酐的接枝反应。
辐射引发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辐射源的选择和剂量控制等问题。
3. 化学引发法化学引发法是通过在聚丙烯中添加引发剂,使其与马来酸酐发生接枝反应。
化学引发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好等优点,但也需要对引发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进行合理控制。
三、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应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可以作为优良的增塑剂,以提高聚丙烯的柔韧性和耐热性能。
此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还可以作为表面改性剂,用于改善聚丙烯的润湿性和粘附性,提高其与其他材料的黏接性。
在电子工业中,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还可以作为导电材料,用于制备导电聚丙烯复合材料。
四、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优势和挑战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具有许多优势,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调等。
同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控制接枝反应的程度和位置是一个难题,因为聚丙烯中的丙烯基团分布不均匀。
此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五、结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潜力。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化学滴定方法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的酸酐含量测定方法1.测试原理返滴定法滴定: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先准确称取一定量的PP-g-MAH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碱标准溶液加热使接枝物上的马来酸酐完全被中和然后用酸标准溶液滴定出过量的碱计算出马来酸酐的含量从而得出接枝率2 . 主要原料及试剂PP-g-MAH:企业自制KOH: 分析纯二甲苯:分析纯丙酮:分析纯盐酸:分析纯异丙醇: 分析纯无水乙醇: 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3. 主要仪器及设备锥形瓶100mL移液管5ml 10mL容量瓶250mL酸碱滴定管50mL电子自动天平( 1/ 10000精度)加热套万用可调电炉真空烘箱冷凝管4. 试样制备制得PP-g-MAH 放入抽滤漏斗中进行抽滤除去二甲苯等液体后干燥再用丙酮反复浸泡直到浸泡溶剂颜色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在90℃下烘干并冷却得粗接枝物称取约4g粗接枝物PP-g-MAH与200m L二甲苯一并加入500mL蒸馏瓶中加热溶解回流4h 冷却后加入丙酮(约200mL)摇匀静置沉淀后过滤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将过滤物放入90℃烘箱中干燥8 h 冷却得精制接枝物PP-g-MAH5.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5.1 KOH -乙醇标准溶液( 0.05 mol/L ) 的配制(GBT601-2002)用天平称取0.6g KOH固体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1.0ml)溶解倒入200ml的容量瓶中加乙醇(95%)至刻度处摇匀然后用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标定用天平准确称取已干燥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075g左右置于锥形瓶中加约2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充分溶解后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10g/L)用KOH标准液进行滴定至粉红色同时作空白滴定试验根据消耗KOH -乙醇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出KOH标准液的浓度滴定3 次取平均值5.2 HCl-异丙醇标准溶液( 0 .05 mol/L) 的配制(GBT601-77)准确量取100ml 0.1N浓度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MINIC CHEMICAL YANCHENG公司)倒入200ml体积的容量瓶中用异丙醇稀释至刻度线后摇匀后进行标定准确称取烘干至质量恒定的无水碳酸钠0.0500g 溶于25mL蒸馏水中。
聚丙烯_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_超细云母的界面增容及其断面形态研究

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超细云母的界面增容及其断面形态研究吴 唯, 邓发金(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上海201512)摘 要:针对PP /云母相界面缺乏亲和力,云母对PP 力学性能改善不明显的缺陷,采用偶联剂KH-570与PP-g -M AH 并用的技术对超细云母进行表面处理并与PP 共混增容。
结果表明,云母能同时有效提高PP 的强度、模量、硬度和冲击强度。
其中,由于PP-g-M AH 导致的界面强度提高和界面层厚度增加,使K H -570与PP -g -M AH 并用的PP /PP -g -M AH /云母-4#材料比单用KH -570的PP/云母-4#材料的改性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发现,云母对PP 的结晶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成核作用,使改性PP 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提高。
关键词:聚丙烯;云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增容;界面;断面中图分类号:TQ 3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1)01-0019-05修稿日期:2000-10-21作者简介:吴 唯(195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新型高分子材料结构、加工工程和开发研究工作。
该文部分工作在德国Univ er-sity Erlangen-Nu rnberg 完成。
Study on the Interfacial Compa tibilization and Sectio n M orph ologyof PP /PP-g-M A H /Superfin Mica BlendW U W ei, DEN G Fa-jin(Petrochemica l Institute ,East China Un iversity of Science an d Technology ,Sh anghai 201512,China )Abstract:In view o f lacking affinity betw een PP and mica the pro perty improving o f PP by mica is no t defi-nite.The superfine mica w as treated with coupling ag ent K H-570and the PP/mica w ere com patibilized by PP-g-M AH .Results sho wed that,streng th ,modulus,hardness and to ugh ness o f PP w ere raised efficient-ly and simultaneously .As a result of increasing the interfacia l streng th a nd the interfacial layer thickness by PP-g-M AH,the m echa nical pro perties of PP/PP-g-M AH /mica w ere better than that of PP /mica when the mica was dispo sed with KH-570.Furthermo re,the mica possessed obv ious nucleation effect o n the crysta llizatio n process of PP,thus the crystallizatio n temperature and the melting tem perature of the modi-fied PP were increased .Key words :polypropylene ;mica;PP-g-M AH ;co mpa tibiliza tion;interfacial structure;sectio n 在众多聚丙烯(PP )工程化改性研究中,采用具有高刚性、高硬度、平面不翘曲、热变形温度高以及能二维增强的云母作为改性填料,近年来多有报道[1~3]。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及降解机理研究

p o u e n e h fe t h n t t r DCP a d t e M A H .Th e o f wh h sit tABX o l r d c d u d r te e f csofte i ii o a n h e r a n o y te a ssa s n c ud
维普资讯
第 2 第 5期 l卷
20 年 l 07 0月 高Leabharlann 校化学工 程
学 报
NO 5 Vo . 1 2l Oc . t 2 0 07
J u n l f e ia g n ei g o Chi e e Un v r iis o r a Ch m c l o En i e rn f n s i e ste
De r da i n M e ha i mso etGr fi g M a ecAn ydrd o t l pr p e g a to c n s f M l- a tn l i h i n o Po y o ylne
F He qn , H UAN G U - ig Hon , ZHA NG nya CHEN u n q n g Xi - , H a —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机理研究
聚丙烯(PP)由于非极性,表面能低的特点,导致了它的染色性、粘结性、亲水性及与其他极性高分子或无机填料的相容性很差,从而使聚丙烯的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常采用接枝的方法在PP链上引入带有官能团的单体来进行改善。
其中以接枝马来酸酐(MAH)为最常用的方法。
虽然MAH接枝PP已有很长的研究历史,但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MAH接枝PP通常分为三个历程,即:(1)大分子自由基的形成;(2)与MAH接枝;(3)发生β-断裂。
后两者哪个过程占优势,依赖于MAH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实验条件。
经过(2)(3)过程产生的中间体,一部分继续和MAH 反应,另一部分将发生各种自由基终止反应。
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最终产物包括:接枝加成产物(4)、(7);β断链后的端烯基产物(5)、(9)和断链后链端自由基的加成产物(10)、(11)。
图1 PP接枝MAH的反应机理
De Roover等人以模型化合物的研究和红外光谱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一套机理。
他们认为,在熔融接枝过程中,产生的大分子二级自由基数目很少,可以忽略。
而三级自由基全部发生断裂,因此MAH只能接在PP断裂产生的大分子末端,即以(10)、(11)为主。
产物中MAH的浓度大于由PP产生的末端自由基的浓度。
因此,De Roover等人认为,在产物中MAH主要以5 ~6个单元的低聚物形式存在。
Henien等人通过对产物进行NMR分析后认为,经引发剂引发而产生的PP 三级自由基能够直接与MAH接枝,形成接在PP三级碳上的结构,即产物(4)、(7)。
并且通过对MAH官能化后的聚乙烯(PE)、乙丙橡胶(EPM)的核磁共振谱进行研究,发现MAH在聚烯烃中的存在形式与聚烯烃本身的结构密切相关。
MAH 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既有单环形式也有低聚物存在,而在含有大量叔氢原子的交替共聚EPM和等规聚丙烯(iPP)中,MAH以单环的形式接入其中,说明在PP熔融接枝MAH的过程中,MAH不能发生自聚。
这符合MAH 自聚的温度上限理论,即当实验温度超过MAH聚合上限温度T c 时,解聚速度大于聚合速度,MAH的均聚物不可能存在,即产物PP接枝产物以(11)为主。
总之,对于MAH接在PP末端的机理,人们一直比较关心PP是先发生断裂,再与MAH 接枝,还是先接枝后断裂。
一般来说,如果PP 先发生断裂,那末MAH将以单键形式接在PP上;如果先接枝后断裂,得到的是MAH与PP 的末端以双键相连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