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陈尔凡1,李晓洋1,马驰1,高艳萍1,吴波1,王素菊2,白岩2、汪晓娟2

1. 辽宁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化工大学),110142;

2. 三橡集团,110148

摘要: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对氯化聚乙烯/聚丙烯(CM/PP)进行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DCP用量和MAH用量对其接枝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电子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组成结构、热行为和形态表征。结果表明:MAH成功接枝到CM/PP热塑性弹性体上。接枝后的CM/PP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当MAH为4份时和DCP用量为3.2份时,接枝率达到0.66%,抗拉强度比未接枝CM/PP提升了78%,达到6.3MPa。

关键词: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马来酸酐;熔融接枝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M/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Grafted

by Anhydride Maleic-Modified

Chen Erfan1, Li Xiaoyang1, Ma Chi1, Gao Yanping1, Wu Bo1, Wang Suju2, Bai Yan2, Wang

Xiaojuan2

(Liaoning Research Center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for Polymer Material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110142; San Rubber Group, 110148)

Abstract: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CM)/Polypropylene (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was prepared by melt grafting with maleic anhydride (MAH), as DCP is the initiator, in the torque rheomet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percent graft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with the amounts of DCP and MAH.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thermal behavior and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DSC, TG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H was grafted to PP chain of CM/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M/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Grafted by Anhydride Maleic-Modified was improved 78% compared with CM/PP which is not grafted, reached to 6.3MPa, as the grafting ratio is 0.66%, which as MAH and DCP are 4phr and 3.2phr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Dynamic Vulcanization; Maleic Anhydride; Melt Grafting

前言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具有优良的耐候、耐臭氧、耐热老化性等性能,同时其生产原料来源丰富、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因此CM及其制品广泛应用于电线

沈阳市科技基金(F11-239-1-00)

本文联系人:陈尔凡,男,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项。E-mail:cef5556@https://www.360docs.net/doc/6710200738.html,

电缆、胶管、防水卷材和阻燃橡胶制品中,是含卤橡胶中最具有发展前景胶种之一。但妨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是强度和自粘性,通过改性并用等技术改善其性能成为关键性问题。

而聚丙烯(PP)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通用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CM和PP并用可以提高力学强度和光泽,但是CM和PP相容性差。以马来酸酐(MAH)接枝到聚合物上是改善聚合物性能,提高聚合物相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及交联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对CM/PP进行了马来酸酐熔融接枝,制备了CM/PP热塑性弹性体,并进行详尽的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氯化聚乙烯(CM),361M,丹东德成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PP),T30S,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炭黑(N55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马来酸酐(MAH)、硬脂酸(SA)、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防老剂RD、二甲苯、丙酮、氢氧化钾、乙醇、盐酸、异丙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均为市售。

1.2 动态硫化与马来酸酐接枝

将转矩流变仪升温至175℃,待温度稳定后加入一定比例的CM与PP,共混3min 使其全部熔融;然后依次加入DOP、SA、防老剂RD及炭黑,共混3min;最后缓慢加入DCP与MAH共混物,熔融接枝10min之后,迅速取出,得接枝样品。

1.3 样品的纯化与红外光谱表征

将1g接枝聚合物样品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70mL二甲苯140℃加热回流2h,使其充分溶胀,溶液稍冷却后,倒入具有同样体积的丙酮中,沉析、抽滤。并用丙酮55℃回流洗涤两次,每次4h。

将纯化后的样品175℃制片。然后用Nexus470型(美国热电尼高力公司)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做红外分析。

1.4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测定

准确称取将纯化后的样品2g左右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标定后的KOH-乙醇溶液和50ml二甲苯溶液140℃加热回流2小时,使KOH与马来酸酐充分反应。然后将反应液取出冷却至80℃,加入两滴酚酞试剂,迅速用标定好的HCl-异丙醇滴定至无色,并做空白试验。接枝率由以下公式计算:

Gr = 1000

**206.98*)(0m V V N ×100% 式中:Gr —MAH 接枝率,N —HCl-异丙醇溶液摩尔浓度;m —试样质量;V —滴淀所消耗的HCl-异丙醇溶液体积;V 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HCl-异丙醇溶液体积。

接枝效率由以下公式计算: Ge =

G

Gr 式中Ge —MAH 接枝效率,G —实际加入MAH 质量分数。 1.5 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照GB/T528-2009测试,在RGL-30A 型(深圳瑞格有限责任公司)拉伸试验机对样品进行拉伸试验,拉伸速率为500mm/min 。

1.6 DCS 分析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美国TA 仪器,Q-200)对样品进行DSC 分析。N 2气氛保护,温度从室温升温至200℃,再降温至-70℃,再升温至室温。升/降温速率均为10℃/min 。

1.7 热重分析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德国耐驰一起制造有限公司,STA449C )对样品进行热重分析。N 2气氛保护,温度从室温到800℃,升温速率为10℃/min 。

1.8 表面形态表征

用扫描电镜SEM (日本JSM-6360LV )对试样的低温脆断面进行表面形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枝物的结构表征

波数 (cm -1)

图1 CM/PP 和CM/PP-MAH 的红外光谱图

CM/PP = 80:20,MAH 为4份

从图1中可以看出,接枝MAH 的CM/PP 在1785.51cm -1和1741.97cm -1处有明显的MAH 脂基的特征吸收峰,而未接枝MAH 的CM/PP 在此处没有吸收峰。由于接枝产物已经过纯化,确保除尽了游离的MAH 单体,因此马来酸酐在CM/PP 热塑性弹性体上的接枝是成功的。

2.2 DCP 含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DCP 含量 (phr)接枝率 (%)接枝效率

(%)

图2 DCP 含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CM/PP = 80:20,MAH 为4份(以CM/PP 总质量为100份记)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DCP 含量的增加,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呈线性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由于DCP 的加入使得用于引发MAH 接枝的自由基也增加,因而接枝率迅速增加。DCP 用量为3.2份。这时接枝率达到0.66%,而接枝效率达到17.16%。

2.3 MAH 含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MAH 含量 (phr)接枝率(%)接枝效率 (%)

图3 MAH 含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CM/PP = 80:20,DCP 2.8份

从图3中可以看出,CM/PP 热塑性弹性体的接枝率随MAH 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接枝效率却随MAH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MAH 含量的增加而接枝到CM/PP 热塑性弹性体上的MAH 含量增多。随着MAH 含量增加以后,由DCP 自由基引发的MAH 自由基不容易扩散,从而引发MAH 自由基聚合,其形成MAH 二聚体或多聚体,因而接枝率在MAH 含量大于三分是变化不大。

2.4 DCP 含量对CM/PP 体系拉伸性能影响

DCP含量(phr)抗拉强度 (M P a )断裂伸长率

(%)

图4 DCP 含量对CM/PP 的抗拉强度和断链伸长率的影响

CM/PP = 80:20,MAH 为2份,DCP 含量变量

当DCP 含量为0.4~0.8份时,断裂伸长率迅速下降,抗拉强度却有所增加;当DCP 含量为0.8~1.2份时,断裂伸长率上升,抗拉强度也随之增加;当DCP 含量为1.2~2.0份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迅速下降。

当DCP 含量为0.4份时,DCP 分解的自由基较少,相容性改善不大。整个体系以CM 充当海相,而PP 充当岛相。所以断链伸长率很高,抗拉强度小;当DCP 含量在0.4~0.8份时,PP 的增强作用使材料抗拉强度增加及断裂伸长率下降;

当DCP 含量在0.8~1.2份区间内,由于DCP 自由基的大量引入,导致MAH 接枝率迅速增加,使得CM 与PP 的相容性变好,当DCP 含量达到1.2份时,相容性最好,CM 的弹性和PP 的增强作用得以体现,表现出抗拉强度增加和断裂伸长率上升;当DCP 含量大于1.2份以后,大量分解的DCP 的自由基使大分子链降解,表现出CM/PP 热塑性弹性体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下降。

DCP 含量(phr )抗拉强度 (M P a )断裂伸长率

(%)

图5 DCP 含量对CM/PP 的抗拉强度和断链伸长率的影响

CM/PP = 80:20,MAH4份

从图5中可知,DCP 含量在1.0~1.8份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相对变化较小,出现一段平坦期。这是因为MAH 含量相对过剩以后,体系中存在大量MAH 单体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不易扩散,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使其未能参与接枝反应,因此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基本不变。而当DCP 含量在大于2.0份后,由于MAH 含量的相对减少,因此DCP 在加热作用下产生的自由基相对过剩,这时DCP 所产生的自由基就大量的用于CM 与PP 的交联,因此这时,抗拉强度会显著提高,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2.5 MAH 含量对CM/PP 体系拉伸性能影响

-1012345

1

2

3

4

56

7

抗拉强度(M P a )MAH 含量(phr)MAH=0 phr

DCP=0.2 phr

MAH=2 phr

DCP=1.0 phr

MAH=4 phr DCP=3.2 phr

图6 MAH 含量对CM/PP 的抗拉强度的影响

CM/PP = 80:20

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MAH 和DCP 含量的增加CM/PP 热塑性弹性体抗拉强度上升。这主要是因为随着MAH 和DCP 含量的增加,接枝到CM 与PP 上的MAH

含量增加,CM 与PP 的相容性变得更好,因而抗拉强度增加。

2.6 DSC 分析

热流量(W /g )温度(o C )

温度(o C )

图7 CM/PP 和CM/PP-MAH 的DSC 图

CM/PP = 80:20

(a )接枝和未接枝的CM/PP 热塑性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曲线

(b )接枝和未接枝的CM/PP 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晶温度曲线

从图7(a )中可以看出未接枝MAH 的CM/PP 弹性体中CM 的玻璃花转变温度为-13.02℃,而经过MAH 接枝的CM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82℃。经过MAH 接枝后CM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这说明MAH 接枝到CM 上。从图(b )中可以看出经过MAH 接枝的CM/PP 弹性体中PP 的结晶温度为111.59℃,而未经MAH 接枝CM/PP 弹性体中PP 的结晶温度为113.23℃。结果MAH 接枝后PP 的玻璃花转变温度降低。这说明MAH 接枝到PP 上。经MAH 接枝后PP 结晶温度与CM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明显减小。这说明接枝MAH 后CM 与PP 的相容性得以改善。

2.7 材料的热分析

温度(o C)质量剩余百分数 (%)DTG (%/min)

图8 CM/PP 和CM/PP-MAH 的TG 与DTG 图

CM/PP = 80:20

从图8中可以看出,接枝MAH后的CM/PP热塑性弹性体出现两个主分解峰,第一个分解峰出现在310℃附近,为PP的分解峰。第二个分解峰出现在480℃附近,为CM的分解峰。接枝MAH后,PP的分解温度升高,而CM的分解温度略有降低。这说明接枝MAH后CM/PP热塑性弹性体的热性能得到改善。未接枝MAH的CM/PP 热塑性弹性体在260℃左右有个小的分解峰,这可能是CM/PP热塑性弹性体中小分子填料的分解引起的。

2.8 CM/PP表面形态

图9 CM/PP共混体系拉伸断面的扫面电镜

a、c分别是CM/PP为80:20时未接枝MAH时放大2000和5000倍的扫描电镜图;

b、d分别是CM/PP为80:20时接枝MAH放大2000和5000倍的扫描电镜图

从图a和图c可以看出未经MAH接枝物的基体间界面清晰,而从图b和图d可以看出经过接枝之后接枝物基体间界面较模糊。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马来酸酐的引入,分别与CM和PP进行接枝反应,使得CM和PP的极性增加,空间效应增大,一定程度的破坏了PP的结晶性。另一方

面由于DCP的加入,使得CM与PP产生共交联,从而使得PP与CM的相容性更好。

3 结论

(1)MAH在CM/PP热塑性弹性体上的接枝是成功的。接枝率随着MAH含量和DCP的增加而增加,当DCP含量为2.8份,MAH含量为3份时,接枝率达到6.2%;当MAH为4份,DCP含量为3.2份时,接枝率达到0.66%。

(2)由于马来酸酐的接枝使得CM与PP的相容性得到改善,从而使得CM/PP 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当MAH为4份时,MAH为3.2份时抗拉强度提升了78%,抗拉强度达到6.3MPa。

(3)MAH接枝后,CM与PP的相容性得到改善,CM/PP热塑性弹性体的热性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Yaqin Ye, Jun Qian, Yongshen Xu. Ultrasonic induced grafting of maleic anhydride onto

polypropylene in melt state[J]. J Polym Res. 2011, 18: 2023~2031

[2] Jun Qian,Zhijuan Huang et al. Improvements of polypropylene grafted maleic anhydride with

ultrasonication pre-irradiation and co-irradiation methods[J]. J Polym Res 2011, 18: 1557~1565 [3] 宫峰, 谷庆风等. 悬浮溶胀法制备CPE-g-GMA接枝共聚物[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

26(7): 16~22

[4] 谢浩, 杨隽等.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聚丙烯纤维[J]. 应用化工. 2012, 41(5): 745~751

[5] 刘洋, 张宁等. 动态硫化CM/PVC共混物性能的研究[J]. 特种橡胶制品. 2009, 30(2): 30~31.

[6] 刘晓敏, 周红军, 黄开菊等. 聚丙烯接枝改性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08, 35(2): 15~18

[7] Razavi Aghjeh M K, Nazockdast H, Assempour H.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free -radical melt

grafting of maleic anhydride onto line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in an internal mixer[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 99(1): 141~149.

相容剂马来酸酐

相容剂又称增容剂,是指借助于分子间的键合力,促使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结合在一体,进而得到稳定的共混物的助剂,这里是指高分子增容剂。 目前比较好的相容剂通常以马来酸酐接枝,马来酸酐单体和其它单体比较极性比较强, 相容效果比较好。 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 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通过引入强极性反应性基团,使材料具有高的极性和反应性,是一种高分子界面偶联剂、相容剂、分散促进剂。 中文名称顺丁烯二酸酐 英文名称Maleic anhydride 顺酐; 失水苹果酸酐; 马来酐; MA; 马来酸酐; 乙基钾黄药; 戊基中文别名 钠黄药; 戊基黄原酸钠; 顺丁烯二酸酐(顺酐); 顺丁烯二酸酐 2,5-Furandione; cis-Butenedioic anhydride; Sodium 英文别名 n-amylxanthate; MaleicAnhydride; MA CAS号108-31-6 EINECS号203-571-6 分子式C4H2O3 分子量98.06 InChI InChI=1/C4H2O3/c5-3-1-2-4(6)7-3/h1-2H 熔点52-55℃ 密度 1.48 沸点200℃ 闪点102℃

水融性 79 g/100 mL (25℃) 物化性质 性状 斜方晶系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体。 熔点 52.8℃ 沸点 202℃ 相对密度 1.480 闪点 110℃ 溶解性 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溶于乙醇并生成酯。 用途 用作生产1,4-丁二醇、γ-丁内酯、四氢呋喃、琥珀酸、不饱和聚 酯树脂、醇酸树脂等的原料,也用于医药和农药 安全术语 S22:; S26:; S36/37/39:; S45:; 风险术语 R22:; R34:; R42/43:; 危险品标志 C :Corrosive; 上游 苯、二甲苯、石油液化气 下游 十二烯基丁二酸、反丁烯二酸、酒石酸、丁二酸酐、N,N'-(亚甲基 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酒石酸钾钠、酒石酸氢钾、马来酰肼、γ- 丁内酯、马拉硫磷、水溶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环氧酯树脂MFE-3、 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189型) 分子结构 产品用途 1.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农药马拉硫磷、高效 低毒农药4049、长效碘胺的原料。也是涂料、马来松香、聚马来酐、 顺酐-苯乙烯共聚物。也是生产油墨助剂、造纸助剂、增塑剂和酒 石酸、富马酸、四氢呋喃等的有机化工原料;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机理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机理研究 聚丙烯(PP)由于非极性,表面能低的特点,导致了它的染色性、粘结性、亲水性及与其他极性高分子或无机填料的相容性很差,从而使聚丙烯的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常采用接枝的方法在PP链上引入带有官能团的单体来进行改善。其中以接枝马来酸酐(MAH)为最常用的方法。虽然MAH接枝PP已有很长的研究历史,但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MAH接枝PP通常分为三个历程,即:(1)大分子自由基的形成;(2)与MAH接枝;(3)发生β-断裂。后两者哪个过程占优势,依赖于MAH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实验条件。经过(2)(3)过程产生的中间体,一部分继续和MAH 反应,另一部分将发生各种自由基终止反应。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最终产物包括:接枝加成产物(4)、(7);β断链后的端烯基产物(5)、(9)和断链后链端自由基的加成产物(10)、(11)。 图1 PP接枝MAH的反应机理

De Roover等人以模型化合物的研究和红外光谱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一套机理。他们认为,在熔融接枝过程中,产生的大分子二级自由基数目很少,可以忽略。而三级自由基全部发生断裂,因此MAH只能接在PP断裂产生的大分子末端,即以(10)、(11)为主。产物中MAH的浓度大于由PP产生的末端自由基的浓度。因此,De Roover等人认为,在产物中MAH主要以5 ~6个单元的低聚物形式存在。 Henien等人通过对产物进行NMR分析后认为,经引发剂引发而产生的PP 三级自由基能够直接与MAH接枝,形成接在PP三级碳上的结构,即产物(4)、(7)。并且通过对MAH官能化后的聚乙烯(PE)、乙丙橡胶(EPM)的核磁共振谱进行研究,发现MAH在聚烯烃中的存在形式与聚烯烃本身的结构密切相关。MAH 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既有单环形式也有低聚物存在,而在含有大量叔氢原子的交替共聚EPM和等规聚丙烯(iPP)中,MAH以单环的形式接入其中,说明在PP熔融接枝MAH的过程中,MAH不能发生自聚。这符合MAH 自聚的温度上限理论,即当实验温度超过MAH聚合上限温度T c 时,解聚速度大于聚合速度,MAH的均聚物不可能存在,即产物PP接枝产物以(11)为主。 总之,对于MAH接在PP末端的机理,人们一直比较关心PP是先发生断裂,再与MAH 接枝,还是先接枝后断裂。一般来说,如果PP 先发生断裂,那末MAH将以单键形式接在PP上;如果先接枝后断裂,得到的是MAH与PP 的末端以双键相连的结构。

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陈尔凡1,李晓洋1,马驰1,高艳萍1,吴波1,王素菊2,白岩2、汪晓娟2 1. 辽宁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化工大学),110142; 2. 三橡集团,110148 摘要: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对氯化聚乙烯/聚丙烯(CM/PP)进行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DCP用量和MAH用量对其接枝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电子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组成结构、热行为和形态表征。结果表明:MAH成功接枝到CM/PP热塑性弹性体上。接枝后的CM/PP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当MAH为4份时和DCP用量为3.2份时,接枝率达到0.66%,抗拉强度比未接枝CM/PP提升了78%,达到6.3MPa。 关键词: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马来酸酐;熔融接枝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M/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Grafted by Anhydride Maleic-Modified Chen Erfan1, Li Xiaoyang1, Ma Chi1, Gao Yanping1, Wu Bo1, Wang Suju2, Bai Yan2, Wang Xiaojuan2 (Liaoning Research Center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for Polymer Material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110142; San Rubber Group, 110148) Abstract: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CM)/Polypropylene (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was prepared by melt grafting with maleic anhydride (MAH), as DCP is the initiator, in the torque rheomet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percent graft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with the amounts of DCP and MAH.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thermal behavior and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DSC, TG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H was grafted to PP chain of CM/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M/P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Grafted by Anhydride Maleic-Modified was improved 78% compared with CM/PP which is not grafted, reached to 6.3MPa, as the grafting ratio is 0.66%, which as MAH and DCP are 4phr and 3.2phr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Dynamic Vulcanization; Maleic Anhydride; Melt Grafting 前言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具有优良的耐候、耐臭氧、耐热老化性等性能,同时其生产原料来源丰富、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因此CM及其制品广泛应用于电线 沈阳市科技基金(F11-239-1-00) 本文联系人:陈尔凡,男,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项。E-mail:cef5556@https://www.360docs.net/doc/6710200738.html,

马来酸酐接枝ABS及其应用(精)

马来酸酐接枝ABS 及其应用 陈玉胜张祥福张勇张隐西 (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200240 摘要 采用熔融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 AH 接枝ABS 。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率随 M AH 添加量或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添加量过多时,接技率增加速率变慢;ABS 接枝马来酸酐后,冲击性能明显下降,但拉伸性能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改性ABS ,增容ABS/PC 合金共混物,可提高合金的缺口抗冲击强度达1.5~2.5倍。关键词:马来酸酐接枝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增容聚碳酸酯 0前言 收稿日期:2000201204 在共混中采用反应增容方法促进溶解度参数不匹配的聚合物共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使共混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接枝或嵌段聚合物,该聚合物作为共混增容剂使组分间良好地分散和增强界面结合[1]。因此这种方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共混聚合物组分分子链中应含具有反应活性的功能基团,如环氧基团、酸酐基团、磺酸基团等。这些基团的特点是与氨基、羟基等基团的反应活性高,并且无低分子物生成。 ABS 是通用工程塑料,综合性能好,常与 其它聚合物共混制备合金。在与其它聚合物(如尼龙、聚碳酸酯共混过程 中,ABS 与它们之间的相容性是合金获得优良综合性能的关键。国内外已有报道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ABS 作为增容剂,用以改善ABS 系列合金间

的相容性[2,3]。本研究在H AAKE 转矩流变 仪上,采用马来酸酐熔融接枝改性ABS ,考察了影响接枝反应的主要因素、接枝产物力学性能变化以及接枝产物增容ABS/PC 合金的应用前景。 1实验部分 1.1原料 ABS 树脂,牌号PA -747S ,台湾奇美实 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PC 树脂,Lexan141,美国GE 塑料树脂(中国公司产品, 马来酸酐(M AH ,化学纯,上海山海科技研究所;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化学纯。其中PC 、ABS 树脂在使用前均在90℃干燥8h ,以除去吸收的水分1.2主要仪器和设备 转距流变仪,H AAKE RC -90型,德国H AAKE 公司; 双螺杆挤出机,SH L -35型,上海化工机械四厂; 红外光谱仪,Perkin -Elmer 1000型,美 第14卷第5期2000年5月 中国塑料 CHINA P LASTICS V ol14N o 5 May 2000

马来酸酐接枝PP_PE共混物及其木塑复合材料_图文.

第46卷第1期2010年1月 林业科 学 SC I E NTI A SI L VAE SI N I CAE Vol 146,No 11 Jan .,2010 马来酸酐接枝PP /PE 共混物及其木塑复合材料 3 高华王清文王海刚宋永明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摘要:通过聚丙烯(PP 与聚乙烯(PE 机械混合来模拟废旧塑料混合物,利用马来酸酐(MAH 对PP /PE 混合物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以接枝共混物作为基体与木纤维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对比接枝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MAH 已成功接枝在PP /PE 共混物上。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基体经过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均大幅度升高,当MAH 用量为1%时,弯曲强度提高了5014%,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9018%,而以废旧塑料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012%和5314%。微观相形态分析表明:通过接枝改性不仅改善了PP /PE 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木纤维与PP /PE 共混物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因而宏观上表现为力学性能提高。这表明,共混接枝改性方法可能是利用混合废旧塑料制备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的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马来酸酐;接枝;PP /PE 共混物;木纤维;木塑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 Q32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001-0107-05 收稿日期:2008-06-05。 基金项目:“863”项目(2002AA245141;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G B23600450。3王清文为通讯作者。 M a le i c Anhydr i de Grafted PP /PE Blend and The i r Co m posites w ith W ood F i ber Gao Hua W ang Q ing wen W ang Haigang Song Yong m ing (Key L aboratory of B io 2B ased M 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 inistry of Education,N ortheast Forestry U niversity Harbin 150040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waste p lastic m ixture was si mulated by mechanically m ixing polyp ropylene (PP and polyethylene (PE ,the PP /PE m ixture was blended and at the same ti me grafted with maleic anhydride (MAH by reactive extruding,and the wood p lastic composites was p repared with the grafted blend,which was used as matrix,and wood fiber .By comparing the infrared spectrogram of the grafted PP /PE blend with that of the unmodified blend,it p roved that MAH was grafted onto PP /PE blend .Mechanical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un 2notched i mpact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blending 2grafting modificati on of p lastic m ixture .W hen MAH dosage was 1%,the flexural strength increased 5014%and the un 2notched i m pact strength increased 9018%,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the un 2notched i mpact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p repared fr om waste p lastic increased 4012%and 5314%respectively . The m icr o 2mor phol og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with modification the

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结构与亲水性

第25卷第1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Vol.25,No.1 2009年1月 POL YM ER MA TERIAL S SCIENCE AND EN GIN EERIN G Jan.2009 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结构与亲水性 马 骏1,王 伟1,黄 健1,王晓琳2 (1.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要:以马来酸酐为单体,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聚丙烯(PP )多孔膜的表面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 2IR )和扫描电镜(SEM )等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以双键聚合,同时伴随着酸酐的开环。低处理功率时以表面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破坏较轻,延长聚合时间可以提高聚合量;高处理功率时以气相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的破坏加剧,易产生交联结构。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物水解后可产生羧基,但水解作用并不完全,膜表面的亲水性与等离子体聚合条件及聚合物结构紧密相关。 关键词:等离子体聚合;马来酸酐;聚丙烯多孔膜;亲水化改性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09)0120016203 收稿日期:2007212212 基金项目:973资助项目(2003CB615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76045)通讯联系人:黄 健,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E 2mail :jhu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0200738.html, 对于疏水性的聚合物多孔膜,水不容易通过膜的微孔通道,同时膜表面还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这些因素限制了膜在水体系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表面进行亲水化改性[1]。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操作简便、经济、环保,只在材料的表面几个纳米至100nm 的区域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2]。近年来发现等离子体处理作用能够深入多孔膜的膜孔[3],等离子体技术已成为聚合物多孔膜表面改性的重要手段。马来酸酐富含极性基团,适合于材料表面的亲水化处理[4]。本文以马来酸酐为单体,用低温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聚丙烯多孔膜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聚合的时间、功率等工艺参数对改性表面的化学结构、形态结构及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聚丙烯(PP )中空纤维膜:浙江大学,外径290μm , 内径240μm ,孔隙率40%~50%,平均孔径0107μm ; 马来酸酐(MAH ):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减压蒸馏精制。1.2 膜表面的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 采用自制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频率13156MHz ,电容偶合式。反应器长15cm ,内径215cm 。在反应器底部放置固体的马来酸酐单体,中部放置聚丙 烯多孔膜,间断抽真空,将反应器置换为马来酸酐气氛。在3Pa 条件下对聚丙烯多孔膜进行表面改性。1.3 改性膜的表面分析 在美国Nicolet 公司的N EXUS670型红外光谱仪(F T 2IR )上,用表面衰减全反射(A TR )技术对改性膜表面进行红外分析,分辨率4cm -1,波数范围4000cm -1~400cm -1。改性膜表面经喷金处理,在日本电子公司的J SM 25900型扫描电镜仪(SEM )上观察改性膜的表面形态。聚丙烯多孔膜经热熔压片后进行类似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在美国Ram é2Hart 公司的100200230型接触角仪上测试水接触角,结果取5次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膜表面的FT 2IR 分析 Fig.1为马来酸酐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改性表面 化学结构的影响。与谱图1的原始膜比较,改性膜在1850cm -1、1780cm -1、1730cm -1、1290cm -1、1240cm -1和1060cm -1等处出现了新峰。对比谱图7的马来酸酐单体红外谱图,1850cm -1为酸酐不对称C =O 的伸缩振动峰,1780cm -1为酸酐对称C =O 的伸缩振动峰,1290cm -1为酸酐C -O 的伸缩振动峰,1240cm -1和1060cm -1为酸酐C 2H 的变形振动峰[5],表明膜表面沉积了马来酸酐聚合物。另外马来酸酐单体在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的研究

2006 年 2 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Feb. 2006文章编号:1003-9015(2006)01-0109-06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的研究 张心亚, 傅和青, 黄洪,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用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加入助剂和不加助剂的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对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改性。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熔融接枝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单体MAH、St,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助剂??一种 硫代酸酯(AB)用量对MAH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用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分析了助剂AB抑制 PP降解的机理。研究表明AB助剂不仅能降低PP降解,同时也提高了MAH的接枝率。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 应挤出温度T1= 190℃,T2 =190℃,停留时间t = 2.5 min,转速r = 100r?min?1,较佳的原料质量配比为m(PP):m(MAH): m(St):m(DCP):m(AB)=100:8:3:0.5:0.5。 关键词:聚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 AB助剂;降解机理;熔融接枝 中图分类号: TQ325.14;TQ316.343 文献标识码:A Melt-grafting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Styrene onto Polypropylene ZHANG Xin-ya, FU He-qing, HUANG Hong, CHEN Huan-q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Polypropylene (PP) modified by means of melt grafting with maleic anhydride (MAH) and styrene (St) was studied by a double-screw extrud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dding the assistant and without any assistant respectively. The conditions for melt-grafting MAH and St onto PP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influences of amounts of MAH, St, DCP and a kind of assistant sulfo-acid ester (AB) on the grafting ratio were investigated and other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P restrained by the assistant AB wa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sistant AB could reduce the degradation of PP and improve the grafting ratio of MAH. The optimized process conditions obta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re as following: extrusion temperature T1= 190℃, T2 =190℃, residence time t=2.5 min, rotational speed r=100r?min?1, and mass ratio m(PP):m(MAH):m(St):m(DCP): m(AB)=100:8:3:0.5:0.5. Key words: polypropylene; maleic anhydride; styrene; assistant AB; degradation mechanism; melt-grafting 1前言 聚丙烯(PP)是当今最具发展前途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之一,但非极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提高其性能,需要对它进行改性。改性方法主要是熔融法和溶液法[1,2],有关PP改性的研究报道较多[3~5]。溶液法对环境污染较大,熔融接枝的方法是一种绿色环保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是目前制备改性PP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PP在熔融接枝过程中,由于反应温度较高,PP大分子自由基很容易发生β链断裂,导致PP的降解严重,且接枝率低。本试验将一种新型助剂硫代酸酯(AB)加入到双单体MAH和St 熔融接枝改性PP中,不但可以降低PP降解,而且提高了MAH的接枝率。 收稿日期:2004-09-05;修订日期:2005-01-06。 作者简介:张心亚(1974-),男,湖北黄梅人,华南理工大学讲师,博士。通讯联系人:张心亚,E-mail:cexyzh@https://www.360docs.net/doc/6710200738.html,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作为增容剂的应用 (黄山贝诺科技有限公司) 聚烯烃(PE、PP、EPDM、EPR、EVA等)由于非极性及结晶性,与其他材料,如极性聚合物、无机填料等相容性很差,无法制备有用的共混材料。加入预先制备或现场形成的增容剂,能使原本不相容的聚合物形成具有任一组分都不具备的独特性质的共混物。增容剂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表面张力,提高共混物中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界面粘结力。 为扩大聚烯烃的应用范围和研制更多有价值的新材料,功能化聚烯烃作为增容剂,一直是科研和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由于廉价、高活性和良好的加工性,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PO-g-MAH)是最重要的功能化聚烯烃。它在聚合物共混物、聚合物/无机填料、聚合物/有机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和粘结剂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溶液法、熔融法、辐射法和固相法等。但最重要的方法是熔融法,即所谓的“反应挤出法”。熔融接枝的机理很复杂,并伴随有严重的副反应,表现为聚乙烯接枝反应的交联,聚丙烯的降解,以及乙丙橡胶中两种副反应的同时出现。加入一些含N、P、S原子的电子给体化合物,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能抑制这 些交联、降解等副反应。 溶融接枝可以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或Brabender流变仪中进行。将聚烯烃、MAH 单体、引发剂和其他添加剂,在少量分散剂的帮助下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料斗中进行熔融挤出。影响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引发剂品种和浓度,单体质量浓度,添加剂品种和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引发剂DCP浓度增加,接枝率相应提高,但DCP用量过多,伴随有交联反应;DCP固定不变时,接枝率随MAH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继续增加MAH的用量时对接枝率的影响变小;反应温度低时,DCP的分解浓度高,但也有利于副反应的发生,因而消耗了自由基,使自由基没有明显提高;熔融反应时间(即挤出机螺杆的转速)对接枝率影响很大。螺杆转速太快时,物料在料筒内停留时间较短,反应不充分,接枝率降低。当螺杆转速太慢时,剪切力过小,致使引发剂分散不均,同时物料停留时间过长,会引起严重的交联而降低接枝率。综合上述结果,在LDPE接枝过程中,DCP用量为0。08~0。1份,MAH 用量为4~5份,反应温度160~170℃,螺杆转速为40~45r/min为宜。PP接枝过程中,DCP用量为0。2~0。4份,MAH用量为5~7份,反应温度为175~180℃,螺杆转速为30~45r/min为佳。 应用: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最为成功的应用就是在聚酰胺(PA)共混物中的应用。PA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应用非常广泛。但也存在低温及干态冲击强度差、吸水率大、缺口冲击强度低等缺点。由于PA的强极性,与非极性的聚烯烃树脂不相容,使得聚烯烃改性PA的研究发展很慢。直到反应性增容技术的研究成功,聚烯烃改性PA的共混物才大量出现,其中所用的反应型 增容剂以MAH接枝聚烯烃为主。 当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与PA熔融共混时,接枝在PO主链上的活性酸酐基团与PA分子末端的氨基反应,最初形成酰胺键,经闭环后形成酰亚胺键,生成PO-g-PA接枝共聚物。这样,位于相界面上的接枝共聚物就通过共价键加强了相界面间的粘结力,扩大了分散相在边续相中分布范 围,使得共聚物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PE、PP的接枝物增容PA共混物,随着PE-g-MAH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增大。当PE-g-MAH 质量份数达到30%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此时的脆韧转变温度下降了50℃以上。在 PA6/PE-g-MAH/PE三元体系中,在PA含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提高PE-g-MAH的含量,同时提高 PA6的分子量,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马来酸酐接枝物原理与特性

马来酸酐接枝物原理与特性 不同于物理共混增韧,马来酸酐接枝物兼具极性基团醛基和烯烃非极性链段,能够通过与聚合物、填料之间的化学键合,很好地实现强度和韧性的完美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概述 马来酸酐接枝物是一种以马来酸酐为单体,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与其他材料进行接枝而得到的聚合物。通常,接枝方法主要有溶液法、熔融法、辐射法和固相法等。其中,熔融法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由于兼具马来酸酐提供的极性基团醛基和烯烃非极性链段,马来酸酐接枝物可被广泛应用于PA、PP和PE等材料的改性,电线电缆母料,木塑行业,包胶TPE以及热熔胶等行业,主要起偶联相容的作用。作用原理 在马来酸酐接枝物中,酸酐基团在高温和螺杆剪切的作用下,能够与极性基团(-NH2、-OH)发生广义的脱水反应并形成化学键,从而将不相容的极性和非极性物质进行化学偶联。 以马来酸酐接枝物增韧PA为例。PA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但低

温下的韧性差,而烯烃具有良好的加工和低温韧性。然而,由于PA 属于极性聚合物,烯烃属于非极性聚合物,两者之间很难相容。此时,若采用马来酸酐接枝物,则能很好地实现两者的结合(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在用于其他用途时,马来酸酐接枝物的作用原理也类似。 图1马来酸酐接枝物和PA反应图 优质马来酸酐接枝物的判断 在判断优质马来酸酐接枝物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气味、接枝率、黄变指数以及反应后期是否分离未接枝马来酸酐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接枝反应中,接枝率普遍偏低,这是因为许多加入的马来酸酐并没有接枝到主链上去。未接枝的马来酸酐大部分以聚马来酸酐的形式存在于反应体系中,因此,接枝反应后的产物如不作分离,最终得到的将是含有接枝物和聚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马来酸酐在分离前和分离后测试的接枝率有很大的偏差。

化学改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的反应与马来酸酐接枝(SBS)的橡胶

J.Adhesion Sci.Technol.,Vol.17,No.12,pp.1713–1726(2003) Chemical modi cation of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SBS)rubber by reactive grafting with maleic anhydride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0200738.html,SALLE1,M.D.FAILLA1,ENRIQUE M.V ALLéS1, CARMEN M.CEPEDA-JIMéNEZ2,ROSA TORREGROSA-MACIá2 and JOSéMIGUEL MARTíN-MARTíNEZ2;¤ 1PLAPIQUI,Planta Piloto de Ingeniería Química,UNS/CONICET, C.C717-8000Bahía Blanca,Argentina 2Adhesion and Adhesives Laboratory,Depart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University of Alicante, 03080Alicante,Spain Received in nal form14June2003 Abstract—A procedure to increase the adhesion of block 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rubber consisting of the reactive grafting with maleic anhydride(MA)in the presence of an organic peroxide radical initiator is proposed.The in uence of the reactive grafting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BS has been studi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dhesion to polyurethane adhesive.The grafting of MA onto SB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2,5-dimethyl-2,5-di(tertbu tyl peroxy)hexane(DBPH)as initiator to generate oxygen radicals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which induce the grafting reaction.The modi c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in the molten state using a Brabender mixer to premix the reactants and a hot press to initiate the functionalizing reaction.ATR-IR and XPS spectroscopies were employed to verify the grafting of MA on SBS.The changes in wettability on the modi ed SBS rubber were determin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Adhesion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from T-peel tests of SBS rubber/polyurethane adhesive joints.Reasonable extents of MA grafting on SBS were obtained(evid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a weak carbonyl vibration at1700cm?1in the ATR-IR spectra and by the carbon–oxygen band at a binding energy of287.0eV in the XPS spectra).The higher the DBPH amount,the higher the MA amount grafted onto the SBS surface.The maximum grafting level was obtained using2wt%MA. Grafted species seemed to b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BS-molded sheets.The wettability of the modi ed rubber increased with respect to the original polymer,new carbon–oxygen moieties were created and the C/O ratio increased.A noticeable enhancement in peel strength values was observed,which was ascribed to the creation of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olyurethane and the SBS rubber surfaces. Keywords:Grafting;maleic anhydride;rubber;surface characterization;XPS;ATR-IR spectroscopy. ¤To whom correspondenceshould be addressed.Phone:(34-96)590-3977.Fax:(34-96)590-3454. E-mail:jm.martin@ua.es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化学滴定方法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的酸酐含量测定方法 1.测试原理 返滴定法滴定: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先准确称取一定量的PP-g-MAH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碱标准溶液加热使接枝物上的马来酸酐完全被中和然后用酸标准溶液滴定出过量的碱计算出马来酸酐的含量从而得出接枝率 2 . 主要原料及试剂 PP-g-MAH:企业自制 KOH: 分析纯 二甲苯:分析纯 丙酮:分析纯 盐酸:分析纯 异丙醇: 分析纯 无水乙醇: 分析纯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 3. 主要仪器及设备 锥形瓶100mL 移液管5ml 10mL 容量瓶250mL 酸碱滴定管50mL 电子自动天平( 1/ 10000精度) 加热套 万用可调电炉 真空烘箱 冷凝管 4. 试样制备 制得PP-g-MAH 放入抽滤漏斗中进行抽滤除去二甲苯等液体后干燥再用丙酮反复浸泡直到浸泡溶剂颜色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在90℃下烘干并冷却得粗接枝物称取约4g粗接枝物PP-g-MAH与200m L二甲苯一并加入500mL蒸馏瓶中加热溶解回流4h 冷却后加入丙酮(约200mL)摇匀静置沉淀后过滤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将过滤物放入90℃烘箱中干燥8 h 冷却得精制接枝物PP-g-MAH 5.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1 KOH -乙醇标准溶液( 0.05 mol/L ) 的配制(GBT601-2002) 用天平称取0.6g KOH固体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1.0ml)溶解倒入200ml的容量瓶中加乙醇(95%)至刻度处摇匀然后用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标定 用天平准确称取已干燥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075g左右置于锥形瓶中加约2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充分溶解后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10g/L)用KOH标准液进行滴定至粉红色同时作空白滴定试验根据消耗KOH -乙醇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出KOH标准液的浓度滴定3 次取平均值

马来酸酐_苯乙烯熔融接枝聚丙烯的影响因素及其性能研究

32001203212收稿,2001206207修稿;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992001);33通讯联系人 马来酸酐2苯乙烯熔融接枝聚丙烯的影响因素及其性能研究 3 谢续明 33  李 颖 张景春(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育部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杨 讯 (同济大学土建系 上海 200333) 摘 要 用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马来酸酐(M AH )2苯乙烯(S t )对聚丙烯(PP )的多组分单体自由基熔融接枝体系.研究证实了当两种单体物质的量比约为1∶1时,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而熔体流动速率(MFR )最大.对反应体系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不同单体用量比的系列接枝物的接枝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单体用量增加,接枝物的MFR 减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用量增加,接枝物的MFR 增加.对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 2g 2(M AH 2co 2S t )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选用合适的单体用量比、单体用量和DCP 用量时,所制备的接枝物可具有与纯PP 相当或更佳的力学性能.关键词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 聚丙烯(PP )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因具有 优良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良好,加工成型比较容易等优点,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途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之一.由于聚丙烯是非极性高聚物,其高极性化研究一直是高分子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极性聚丙烯因操作简便经济,适合工业化生产,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 在传统的熔融接枝聚丙烯过程中,由于PP 大分子自由基很容易发生β2断链,导致PP 的降解严重,基体的力学性能劣化,且接枝率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尝试. Hu 等[1~3] 的研究发现,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 MA )或马来酸酐(MAH )熔融接枝PP 的体系中,添加苯乙烯(St )作为共单体,可以抑制或减弱PP 的降解,同时提高接枝单体的接枝率.Chen 等[4~7] 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通过多单体熔融接枝的方法获得的接枝物PP 2g 2(G MA 2co 2St )不仅接枝率高,而且可以具有与纯PP 相当或更佳的力学性能. 我们已经报道[8,9] 了在MAH 2St 熔融接枝PP 体系中,当两种单体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1时,St 和MAH 可通过自由基反应生成St 2MAH 共聚物(S MA ),体系中的接枝反应主要以S MA 对PP 大分子自由基的接枝为主,因此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当MAH 单体用量多于St 单体时,一部分MAH 单体与St 反应生成S MA ,另一部分可直接与PP 大分子自由基进行接枝反应;当St 单体用量多于MAH 单体时,除与MAH 反应生成S MA 之外的St 单体可先与PP 大分子自由基反应,并起到稳定PP 自由基的作用. 本研究将进一步详细讨论包括两种单体的用量比、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各种因素对该反应体系产生的影响,并尝试运用以前所提出的机理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另外,还将研究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 2g 2(MAH 2co 2St )的力学性能,希望通过改变单体及引发剂的用量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高极性改性聚丙烯. 1 实验部分 111 原料 聚丙烯(PP2401,北京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MFR =415g Π10min ;马来酸酐(MAH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抚顺化工五厂)工业级;苯乙烯(St )化学纯;二甲苯分析纯;丙酮分析纯.112 样品制备及分离提纯 将一定量的PP ,MAH ,St 及DCP 预先混合均匀,用单螺杆挤出机(Φ=30mm ,L ΠD =25)进行熔融接枝,螺杆温度范围170~210℃,挤出后造粒,干燥. 第1期 2002年2月 高 分 子 学 报 ACT A PO LY MERIC A SI NIC A N o.1 Feb.,2002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