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生气
很好看看----当老师如何才能不生气

当老师如何才能不生气?放宽心态,即使什么人惹你生气了,保持微笑,不要以暴制暴,大部分学生吃软不吃硬,好好说问题就能解决。
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处于叛逆期,需要有耐心。
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的个性倔强,但如果好好说,我也会听话。
冒昧问一句,您是老师吗?如果是,那我认为您一定是个好老师,因为您懂得要克制自己的脾气,坦白说我是一个学生,我可以站在学生立场跟您谈谈我吗内心的感受,当一个老师生气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对他产生畏惧,那么这门科目就很难学好!〔亲其师,信其道。
〕至于如何使自己不生气,请听我讲个故事吧!美国总统林肯的相貌绝对算不上“帅哥“,可以说相当丑陋。
他对人说:“有一次,我在林间散步,遇到一位老婆婆。
她看见我就吃了一惊,说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丑陋的人。
我只得向她解释,说这是身不由已、无可奈何的事。
老婆婆说:‘怎么会没有方法?’然后她压低嗓门对我说,‘你可以待在家里不出门’”。
还有一次,林肯被人指责为两面派,他抗议说:“我不可能有两个面,这是谁都清楚的事。
如果我有两个面的话,我就不会以这副难看的相貌来见大家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林肯以幽默的语言,表示了对自己相貌的悦纳和认同,尽管他并不漂亮。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件事发现,林肯为人大度,修养极高,随时化解自己的怒气。
在佛教的寺庙里,人们在弥勒佛两旁,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碰到烦心恼人的事,也就难免要生气。
生气是人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想象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一种否认性情绪,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
比方,想调换工作不能实现时;人事纠纷无法回避时;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夫妻生活不和谐时;子女突发意外时;以及见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等等,也会生气。
人有七情六欲。
家里事,家外事,公家事,私人事,自己事,他人事,原则事,非原则事,对的事,错的事,大事,小事,等等,都可能让人生气,由此看,生气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024年不生气的智慧经典语录

13、当小朋友打翻了钢笔水瓶……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作品……好吧,我手黑,但忍着没削她……我亲生的……不生气……亲生的……
20、早上年糕炒好当早餐的,等到十一点才起来,只能热一下当午餐了,八月份的最后一天新点情商都没有的女人一个宿舍简直了!!本仙女忍着不生气!
22、这么多缺点一一暴露出来怎么到现在还是这么任性还这么多管闲事也不可能会遇到能包容你一切的人了要记得不管己的事忍着当不知道尽量做到看不见不生气不吃醋不小心眼因为谁不是谁的谁何必呢!
23、孩子不好就教育,老公不好就推心置腹聊一聊或干脆离婚,朋友不好就少联系,老板不好就用工作业绩打他脸或直接炒了他。生气有什么用呢?忍着不生气又有什么用呢?“生气”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折磨的幻觉,不如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想做,能做和该做的事上
24、拖家带口第一时间奔来的亲姐~跑前跑后的给力大哥~立马赶来的舅妈大姨~家人遥远的关心转账~兄弟姐妹群每天的嘻嘻哈哈~每顿饭都来带来自己熬粥的大大~见到小姨伤腿心疼哭会梦到小姨反复问小姨会不会瘸的小外甥~偷偷过来给予陪伴的胖蛋~忍着我坏语气不生气的妈和嗓子吓发炎的爸~家人太重要了吧。
2024年不生气的智慧经典语录
不生气的智慧经典语录1
1、出门之前劝自己,今天不生气不生气,哈哈哈。
2、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3、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也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
4、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不要生气。不生气,你就赢了。
让你不生气的七大定律

让你不生气的七大定律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糟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但是,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生气的事情。
那么,如何让自己不生气呢?下面是七大定律,希望能帮助你掌控自己的情绪,让你不再生气。
第一定律:接受现实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天气、他人的行为等等。
如果我们一味地抗拒现实,只会让自己更加烦躁和生气。
所以,接受现实是让自己不生气的第一步。
第二定律:保持冷静当我们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很容易情绪失控。
但是,保持冷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三定律:换位思考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生气。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就能够减少冲突和误解,让自己不再生气。
第四定律:寻找解决方案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和生气,而是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只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自己不再生气。
第五定律:放下过去有些人会因为过去的事情而生气,但是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所以,放下过去,不要让过去的事情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第六定律:保持乐观乐观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当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时,即使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第七定律: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人。
当我们学会宽容时,即使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处理。
让自己不生气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只有掌握了七大定律,才能够让自己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不生气是最好的养生药

不生气是最好的养生药
老了才明白健康的重要。
老了才知道养生。
老人如何才能养好生,不要迷信这药那药,更不要做这器械做那器械,只要做到不生气,就是最好的养生。
而要不生气,就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管住自己的眼晴。
眼晴是心灵的窗口。
只要眼里都是好风光,心灵就会一尘不染,澄彻透亮。
所以,要管住眼。
要看好风景,多到大自然中去,看碧海蓝天、高山流水、春华秋实,以此开阔胸怀,可容天下万物;要看好书,经常逛一逛书店,选几本好书,饱眼福,涨知识,开眼界,舒心气;要看好事,到学校、工厂、田间走一走,看一看生龙活虎的身影,受激励,长精神。
第二,要管住自己的耳朵。
六十耳顺。
要使自己耳朵炼就这几种功能,专爱听好话的聚听器,流言蜚语的过滤器,乱声嘈杂的自闭器。
这样,使自己始终处于优美声音的环绕,远离杂音和嘈闹,心静如水,何其静美。
第三,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两年学会说话,一辈子学不会闭嘴。
祸从口出。
人到老年,管住嘴很重要,不惹事生非,徒增烦恼。
在家不说事关孩子好坏的话,在社会上不评是非、不论长短,多说好话、顺话、笑话。
这样,你就会成为高情商的人,不讨人厌,处处受人待见,自己也会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就会有一个好心态,不生气上火,会少生病、晚生病、生小病,就会健康长寿,快活一生。
愿与朋友共享健康快乐!。
你可以不生气 (一行禅师)

它,停留一会儿便走了
向生气问好:呼气,对它微笑;只要 能如此照顾它,它就不能再控制我们, 你必须觉得情绪只是情绪。 它来了,停留一会儿便走了。 如果你不想生气,就不要吃进愤 怒……如此,我们就从生气中解脱了。
封面
正大光明 公正無私 幫助別人 成就自己 atar阿達
助你接受愤怒。
你可以不生氣045
正大光明 公正無私 幫助別人 成就自己 atar阿達
用正念的阳光拥抱愤怒一
愤怒就像是个大声哭闹的婴儿,痛苦而不断哭 泣。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母亲的拥抱,而你 就是你的孩子----愤怒----的母亲。 当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呼吸时,你就聚 集了母亲抚慰、拥抱孩子的能量。
然后,以这个能量好好地拥抱愤怒,继续练习 吸气、吐气,你的孩子很快就会得到解脱。
推薦序013
正大光明 公正無私 幫助別人 成就自己 atar阿達
地狱之门
禅宗有一个公案。 有一位将军向白隐禅师问道:「真的有天堂和地狱 吗?」 禅师反问:「你是做什么的?」 问者得意的说 :「我是一个大将军。」 白隐禅师大喝一声:「是谁有眼无珠请你当将军?你 看来到像是个屠夫!」 将军闻言怒不可遏,拿起腰间的刀做势要砍向禅师。 禅师随即说道 :「地狱门由此开。」 将军惊觉自己失态,即时的收起嗔怒心,向禅师行礼。 禅师说:「天堂之门由此开。」
推薦序011
正大光明 公正無私 幫助別人 成就自己 atar阿達
念念分明
一行禅师在一九九五年春天到台湾来,我得缘 新炙他的法教,他以「观呼吸」和「四念处」
的法义,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随时注意自己的呼吸,让身心 合一,念念分明地做手中所做 的事。 用这个方法,我才渐渐体会禅宗所谓的「吃 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法味。
生气解决方法

生气解决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气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有时候我们可能感到生气是因为别人的言行让我们感到委屈或者不舒服,也可能是因为某种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期发生。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气,我们都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它,以免让情绪长时间困扰我们。
生气的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长期憋着生气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心理健康问题。
学会正确的生气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感到生气的时候,可以尝试深呼吸来冷静下来。
深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感,让我们重新获得冷静的思维能力。
通过深呼吸,我们可以慢慢地释放那些紧绷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事情。
试着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有时候,我们感到生气是因为有一些不公平或者不满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时候可以试着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将自己的情绪倾诉出来。
通过倾诉,我们可以释放内心的情绪压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快地调整情绪。
寻找适当的方式来释放生气也是一种有效的生气解决方法。
有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运动来释放身体中的生气情绪,比如去跑步、健身或者打球等。
通过运动,我们可以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能量,让身体得到放松,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快。
也可以尝试通过书写来释放生气情绪。
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写下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宽容和理解也是解决生气问题的重要方法。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他人的一些言行而感到生气,但是在生气的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对方,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气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生气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生气问题,让自己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在面对生气情绪时,能够更加冷静和理智地处理问题,让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篇示例:生气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经历。
关于不想生气不在乎的文案

关于不想生气不在乎的文案1.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言论影响。
2.生气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何不将它们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呢?3.坚持积极的思考和行为,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和周围的环境。
4.认识到生气无法改变过去,只能让现在变得更糟。
5.忍让并不代表软弱,它是一种理智与成长的表现。
6.换位思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
7.学会接受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只专注于能够改变的。
8.给自己创建一个无压力的生活环境,避免频繁与负能量的人接触。
9.用幽默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笑着面对困难。
10.每天给自己一段专属的放松时间,释放压力,让内心平静下来。
11.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例如锻炼、写日记、听音乐等。
12.明白生气只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和情绪,对他人没有任何好处。
13.学会用亲和和宽容来对待他人,包容对方的不足与缺点。
14.关注自己拥有的幸福和美好,而非被负面情绪所左右。
15.寻找解决问题的积极途径,而非沉浸在生气中。
16.珍惜时间,别把生命的宝贵时光浪费在生气和不必要的争吵上。
17.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隐藏它们。
18.和友善的人为伍,共同成长,共同提升正能量的传递。
19.适当放松自己对事情的过度控制,让它们自然地发展。
20.坚信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善待,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改初心。
21.没有人能让你生气,除非你允许22.不要将生气当作一种习惯,而是当作一种暂时的情绪23.人生太短暂,不值得把时间浪费在生气上24.生气只会让你的心情变得更糟25.更好的选择是选择宽容和理解26.释放内心的怒火,让自己变得更平静27.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生气控制你28.笑一笑,世界会更美好29.不值得为一些小事生气,要学会放下30.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不是一些令人生气的事情31.重要的是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然后释放它们32.不要给他人的言论过多的权力,让自己成为你情绪的主宰33.寻找快乐的源泉,不要让生气成为你的阴影34.生气只会破坏人际关系,而宽容却能修复它们35.放下过去,学会过好现在的每一天36.生气并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和未来37.别让生气毒害你的心灵,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38.向前看,不要被生气困扰39.生气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40.选择快乐,不再让生气主宰你的生活41.生气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佛陀教你不生气

佛陀教你不生气释迦牟尼说:“我们的心原本像是一面镜子,可以不染上烟法,可以洞察我们身边的世界,波动的情绪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心,为什么还要让它来为我们的心做主呢?”星云法师说,只有通过自修,我们才参智慧如海,明理通达,也才能把所有的怨恨荣辱化为忍耐、宽容,这时我们便能拈花一笑,把所有的烦恼化为甘甜了。
花瓶里的花,如果不护理,很快就会凋谢,只是有时常换水,才可以保持花的新鲜,花的新鲜与我们身心清净的道理是相同的。
如果你回到家就会有烦恼,心就会不得安宁,你要用什么方法,来让你的心得到清净、来让自己不再有怒气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常自我净化、改进自新,才能保持身心的清净。
新是改过,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更新,对于想要彻底改变“心有怒气”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向外是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潜伏于我们的内心。
佛陀的智慧,是我们最好的EQ处方,它可以为我们心里那个愤怒的孩子疗伤。
生气的你往往察觉不到自己可怕的情绪,这情绪禁锢了你,如果你不想愤怒,那么就照佛陀说的,把自己从情绪里拔出来吧!在人们的感情世界中,最具杀伤力的一种情绪,莫过于“生气”。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生气”这种情绪已经发展到了极点。
各种各样的家庭冷战和暴力,比起那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暴力事件来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因为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也许你经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对你的父母、孩子、你的兄弟姐妹和其他的亲人,还有你周围的朋友,你会不时地产生难以抑制的怒火,这时,你是一个愤怒者,你的愤怒伤害了你周围的人,他们是你的愤怒的受害者——很可能你每天都在犯这样的错误。
生气是一个错误,更是一种没有智慧的做法,要控制自己的愤怒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到切实有效的、转化我们的愤怒的方法。
我们提倡不压抑愤怒,而是把自己的愤怒用一种冷静的方式加以表达,让那个使我们生气的人知道:他为什么会使我们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才能不生气
那天看了童书妈妈的文章《怎样才能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颇有感触。
其实不仅大人会冲孩子发脾气,我发现现在不少孩子也会有“发脾气、生闷气”的表现。
比如有一次我们很多孩子一起玩得很热闹,突然一个小女孩一个人站到墙角边,背对着大家,我们去喊他她就用眼睛瞪我们。
后来妈妈过来说她这是生气了,可能是刚才我们送礼物的时候没有第一个给他。
还有一次,跟一个小男孩一起玩,他想要做一件事情他的父母没有同意,他就大声尖叫,说:我生气了!我生气了!脸涨得通红,气得两只拳头攥得紧紧的,浑身发抖。
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孩子“太不听话!”“脾气怎么这么坏!”纵然孩子天生性格各异,但是后天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做什么远比我们对孩子说什么更有影响力。
如果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会学我们,也许慢慢就变成一个低情商坏脾气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不快乐。
想想真让人觉得可怕。
所以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实在是太重大的一件事了。
其实,做父母的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不仅是亲子关系的问题,更是自我情绪的管理。
如果一个人能在爱人面前、在下属面前、在父母面前不乱发脾气,在孩子面前不乱发脾气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所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终究是自我的修炼的旅程,如果投入并努力做到最好的话,也许收获的不仅仅是好妈妈和好孩子,更会有一个全面完满的生活状态。
当然,如果你天生是一个好脾气、性格温和的人,对孩子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做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暴脾气、性格急躁的家伙,如何在孩子面前不发脾气就是一门有点艰难的必修课了。
(幸或不幸,照妈正是后者)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把这件事情当做一门功课来做,努力获得高分,发现也挺有意思的。
首先让我们好好回忆一下,为什么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孩子或我们自己。
从孩子方面来说,不好好吃饭、调皮捣蛋、把家里的墙画得乱七八糟、说脏话…让我们发脾气的事情多得数不清;就我们自己来说,今天工作太累了、被领导批评心情不好、大姨妈来了、身体抱恙……都是孕育坏脾气的温床。
看起来也许孩子惹我们不开心占大多数,其实再深想一下不难发现,所谓的孩子“惹得我们发脾气”,不过是因为“孩子的表现脱离了我们的预期”,取决定因素的不仅是孩子的表现,更是我们的预期。
综上看来,影响我们是否会发脾气的因素有:孩子的表现、我们的预期以及我们的自身原因(心情和身体),除了孩子的表现不那么可控(其实也不是那么不可控啦),其他的都是取决于我们自己,这样看来,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似乎不那么困难呢。
很多父母都在“生气发火-懊恼后悔-生气发火”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其实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发脾气之后,除了懊恼后悔(因为这种情绪一丁点用处都没有),再好好思考一下,找到自己每一次生气的原因,以及控制自己情绪的阀门,并提醒自己在下一次要发火的时候实践一下——也许慢慢就会打破这个循环了。
很多家长会说,我也不想发脾气,可是实在忍不住了,这孩子太调皮了、太不听话了、太不讲道理了……我想说且慢,在评价孩子的表现之前让我们先想想:孩子的这些举动,是不是问题?也许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过是孩子发展阶段的特点罢了。
你现在觉得无法忍受,大发雷霆,其实一点用都没有;也许过了这阵子,他自然就好了。
这点我深有感触。
照照在一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玩水(那时候是大冬天),不给他玩就会闹个不停。
爷爷奶奶训斥了、讲道理的,都没有用。
于是我就给他穿上防水护衣从水龙头放热水给他玩,玩到够为止。
他经常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我当时真的以为他会一直这么玩下去。
可是到了快2岁,人家突然就不感兴趣了,再也不那么玩了。
再说玩纸,应该也是每个父母都遇到过的。
孩子会把家里的抽纸全部一张张抽出来,扔得到处都是。
我们就尽量把纸藏起来,不让他看见,自然减少了作案的机会。
如果不小心被照照发现了,就随便他玩,只是要求他玩完了要收拾干净。
就这样,又自由散漫了不知道多久。
现在照照可是我们家卫生纸管理员,负责卷纸、抽纸、面巾纸的库存管理和发货,工作兢兢业业,再也不会乱抽乱扔了。
去年照照刚上幼儿园,非常不适应,很不愿意去,那段日子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堪回首(我曾经还写过一篇文字《不做大嗓门妈妈》,现在回头来看真是声泪俱下),我几乎已经做好了要斗争三年的准备。
结果从小班下学期第一天上课开始,照照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再也不拖拖拉拉唧唧歪歪,每天早上都能按时起床、吃饭、去幼儿园了。
我说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我们做父母的要加强学习,学习育儿知识,更学习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就不那么容易发火了。
当然,也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学会包容和等待,等着孩子成长,长大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个过程很可能是痛苦的,不过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好的效果。
最近照照总是让我欣喜。
比如前天晚上,我俩洗漱完毕就要上床睡觉了,他突然说要大便(又来了!),我半撒娇半坚定地说,妈妈这会儿好累,你去找阿姨吧。
他当然不肯,还唧唧歪歪粘着我。
我继续坚定而温柔地说,哎呀,妈妈真的好累,你去找阿姨吧!(说实话,我只是试一试,压根没指望他会同意。
)结果他想了想,居然说,好吧,就乐呵呵的走开了……留下我躺在床上不知什么姿势才更爽。
还有今天晚上吃饭。
照照喝牛奶喝到一半,嫌弃围兜有点湿了,一把扯下来扔到一边。
我说你必须要兜,不然会把牛奶弄到身上,不好洗。
他就是不愿意(我能想象这时候要是爷爷奶奶在,肯定又免不了一顿吵闹)。
我说你可以不戴,但是如果弄到身上一点儿,就必须戴了。
照照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比较公平,同意了。
后来他喝牛奶非常小心翼翼。
结果喝完了居然一丁点儿都没有弄到身上。
他很得意地说:妈妈你看,我就说不会弄到身上吧——没有发火,解决了问题,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还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自信,这么多好处,难道不比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要好得多吗!所以说呢,家里如果有一个宽松的但是明确的界限,那么冲孩子发脾气的机会就会少很多了。
我是书呆子,喜欢做功课,也许我的办法有点乏味;喜欢打游戏的爸爸妈妈们,也可以把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当做打游戏的通关老怪,不拿下誓不罢休,也会发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好办法。
总之,不发脾气也能解决问题,不发脾气,孩子会越来越讲道理,我们会更开心,家庭氛围会更融洽。
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不仅对自己的孩子,而是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