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

高一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
较那壹轮の输赢/爷就别用认罚咯//他直接就自行解开咯最外面那件短外衣上の扣子/三下两下就麻利地脱咯下来/第壹卷//第1182章/认输面对那各平时那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の王爷/现在居然别用任何人服侍/干净利落、自力更生 地完成咯脱衣事项/把水清看得是目瞪口呆/更主要の是/那句诗本来就别是啥啊难题/他竟然大言别惭、赖皮赖脸地说别会答/答别上来/直接认输/他那人怎么那样啊/早就晓得水清会是那各反应/于是他继续乘胜追击道:/爷都认输咯/ 您怎么还别服气?现在轮到您对诗咯/您要是对别上来……//谁说妾身对别上来?别就是‘烟销日出别见人/欸乃壹声山水绿’嘛/妾身已经替您答出咯那壹句/现在该轮到您对诗咯//由于以前是水清先出题/而王爷壹开始选择咯尾字押 题/所以他得以耍赖答别上来/可是上壹轮の题目水清替他答咯出来/那回轮到王爷の题目是以/青/字开头の诗句/那各更简单啊/看您还怎么抵赖/水清心中暗含恨意/壹脸气鼓鼓の表情望向他//噢//唉/唉/青/青/那各青/真是书到用时 方恨少/怎么爷连各青字开头の诗都想别起来咯?/聪慧机智の水清那壹回是彻底地载到咯王爷の手掌心里/当初她同意那各/行衣令/の时候/打下の如意算盘是/自己只出最简单の题目/连三两岁孩子都会の题目/王爷肯定更是别在话下 /而他答对咯题目/自然就别会受罚/更别会行啥啊衣令/可是道高壹尺、魔高壹丈/既然水清会出最简单の题目/那王爷则会耍赖/别管水清出の题目如何简单/除咯第壹道题为咯戏弄她而作答以外/其余の题目他统统来壹各别会作答、甘 愿受罚、自行衣令/眼睁睁地看着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の样子/别用他再说任何壹句话/水清算是彻底地看透咯/他那是打算别顾脸面、耍赖到底咯/被他气得五脏六腑都痛得绞到壹起の水清根本没什么理会他壹边口口声声地说着/认 输//壹边继续手脚麻利地脱下第二件长袍/直接就将下壹句诗说咯出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对/对/那句诗确实对の别错/您可真是学识渊博、才高八斗の大才女呢/爷自愧别如/佩服、佩服///耳听他如此言别由衷の 话语/眼见他如此无耻耍赖の行径/在那各对诗游戏中/水清别得别认输/她承认/那壹次她真是小看咯他/以为凭自己の那点儿小聪明就能轻轻松松地将他打败/所以她才会那么痛痛快快地同意玩对诗游戏/同意行那各衣令/可是实际上/ 被打败の人却是她自己/真可谓骄兵必败/对此/水清无比懊恼/同时更是彻底地灰心丧气/继而无奈地自言自语道:/看来/您那是把师傅教の课业全都忘光咯呢/妾身就只能是自问自答吧/下壹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最后壹句是‘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第壹卷//第1183章/别会水清壹各人自问自答地把那壹轮の题目全都回答完毕/而且根本别用她监督/王爷无比自觉/严格认真地执行着惩罚措施/所以待水清将那三句诗全部答下来之 后/他已经/自觉/地脱得只剩下中衣咯/眼看着面前の水清气鼓鼓の表情就晓得/她早已经被他气到咯忍耐の极限状态/再那么下去/怕是她の脸面上过别去/再犯起犟脾气来/把他处心积虑安排の壹场赏雪弄得难以收场/为咯缓和气氛/也 是为咯安抚水清/于是王爷赶快草草地结束咯那壹轮の对诗/主动让步道:/好/好/是爷错咯/那那回改由爷来先出题/您来回答别就成咯嘛/您想怎么答就怎么答/爷壹各字儿都别会怪您/那各/爷就出各难点儿の: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 影挂潇湘//别看他口口声声地说/她想怎么答就怎么答/爷壹各字儿都别会怪您//水清才别会相信他那番口是心非の表态之语/从他前面赖皮赖脸の行径水清早早就预料到/无论她用哪句诗来回答题目/他永远都能鸡蛋里挑骨头般地挑出 壹千各壹万各错处来/以期让她接受处罚措施/在前壹轮の对诗中水清彻底完败/所以那壹轮の对诗/她必须扭转局面/取得胜利/两人还能算是打咯各平手/否则连败两轮/她连各翻身の机会都没什么/将来更是要沦为他手中の笑柄/壹辈 子都抬别起头来/既然对啥啊诗都是借/索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定咯主意の水清于是别紧别慢地说道:/爷啊/妾身才疏学浅/那么高难の题目还真就是对别上来咯呢//闻听水清此言/那壹回轮到王爷目瞪口呆咯/确实与水清所 料壹致/他早早就打定咯主意/别管她用哪各诗句来对答/他都会左挑壹千各错/右挑壹万各错/绝别会认可她の任何壹各答案/那样の话/她必须要乖乖就范/接受处罚/那各时候/她壹定会磨磨叽叽地要么跟他讲条件/要么跟他耍花招/他 倒是可以好好地看壹场她の笑话/可是千算万算/他正等着水清答出题目后/绞尽脑汁地寻错呢/大大出乎他の意料/怎么水清也直接就缴械投降咯?那可别是她壹贯の风格/而且认输就意味着要认罚/她怎么可能就那么乖乖地认罚?她那 么薄の脸皮/没什么那些弯弯绕の时候/还整日里与他别别扭扭の壹各人/现如今竟然那么大大方方起来?难道说因为珊瑚の事情受到严重の刺激/从而令她性情大变、放得开咯?由于别敢相信自己の耳朵/王爷将信将疑地问道:/您真 の答别出来?//是啊/那么高深の诗句/妾身可是闻所未闻/更别说曾研习过/那可是今天还是第壹回从您那里学到の新学问/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看来真是别假呢/别用三人/只有您壹各人/都可以做妾身の师傅咯//第壹卷//第1184 章/狡辩那么简单の词句/水清竟然敢说从来没什么学到过/得到她如此肯定の认输答复/更是令王爷如坠五里云雾/禁别住问道:/认输可是要接受处罚の?您那是打算就那么认罚咯?//是啊/愿赌服输嘛/况且爷刚才可是为妾身树立咯 壹各绝佳の典范/爷从来别会反悔/那么妾身更别可能反悔耍赖/那/妾身那就去受罚//说完/水清壹各侧身就下咯罗汉榻/然后朝着大门の方向快步走过去/她那是要干啥啊?临阵逃脱吗?她那么柔弱如柳之人/怎么可能逃得过他の心掌 心?三下两下还别就将她捉拿归案咯?水清哪里是临阵逃脱之人/与他斗智斗勇/她是乐在其中/乐此别疲/怎么会别战而败/当壹各可耻の逃兵呢?就是王爷惊诧别已/别晓得水清那葫芦里卖の是啥啊药之际/只见她拎起刚刚进屋の时候 脱下の那件浅紫色の羽纱披风/壹边将披风の带子系好/壹边又朝他走咯回来/重新坐在咯罗汉榻上/水清の那壹系列の举动/更是将他看得目瞪口呆/既没什么咯从前の故作矜持/更没什么咯壹贯の得意洋洋/完完全全地别明所以:/您? 您别是认输咯吗?//对啊/妾身当然是认输咯啊///那/那您怎么别脱衣裳/反倒是穿起披风来咯?//爷啊/刚刚您自己说过の话/全都忘记咯吗?当时妾身问您/那各衣令如何行法?您说/酒令怎么行/那衣令就怎么行/那行衣令和行酒令 壹样啊/听您那么壹解释/妾身立即就明白咯/行酒令の时候/假设答别上来题目/失败の壹方就要多喝壹杯酒/来接受处罚/既然行衣令与行酒令是壹样の/那么现在妾身答别上来诗句/可别是要多穿上壹件衣裳/来接受处罚吗?/面对水清 如此天衣无缝の狡辩之语/王爷当即如五雷轰顶壹般/他确实说过/行衣令与行酒令壹样/怎么行酒令就怎么行衣令/可是/照她那么壹各说法/那行衣令哪里是啥啊处罚措施/还有啥啊可好玩、可捉弄她の呢?但是水清刚刚所说の壹番话/ 又令他壹句反驳の话都没什么/气急败坏之下/他还在做最后の负隅顽抗:/可是/可是……爷可是脱の衣裳啊///您从壹开始说の就是‘行衣令’/而没什么说‘行脱衣令’/至于您自己没什么严格执行处罚措施/妾身都没什么计较和追 究/您怎么反倒责问起妾身来咯?/面对水清步步为营の严防死守/王爷完全是针插别进、水泼别进/找别出任何の薄弱环节可以撕破她の防线/眼看着吃咯哑巴亏/大获全败/再也别能输掉咯阵势/他只好面别改色心别跳地说道:/好/好/ 爷再出题: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爷啊/您怎么净出那么难の题目呢/难道说您真の想要当妾身の师傅吗?可是古人亦云:壹日为师、终生为父/您若是再那么考下去/让妾身都为难别好办咯呢/算咯/算咯/先别说那各咯/既 然妾身认输咯/那就认罚去//第壹卷//第1185章/脱逃说完/水清再次径自下咯罗汉榻/走到书案附近/将那条雪白の狐狸毛围巾围到咯脖颈上/刚刚进门の时候/她急于想晓得他在写啥啊字/所以急急忙忙之间/连围巾都没什么解下就走到 咯书案前/后来被他要求临帖/水清专心致志之间/围巾掉在咯地上都别晓得/现在她万分庆幸那条围巾别知别觉间掉在咯地上/让她又多出来壹件可以穿戴上の东西/直到此时/他也算是完全看出来咯/别管他出啥啊题目/别管那题目有多 么の简单/她壹律都说别会/甘愿认罚/然后自顾自地捣鼓她那壹身行头/果然/他刚出完壹道题目/还别待话音落下/水清就将她那顶雪帽戴上/他再出下壹道题目/水清竟然将门边の那只鹿皮靴穿上咯/再下壹题说完/另壹只鹿皮靴也穿在 咯她の脚上/看着穿戴整齐/壹副只差跟他说壹句//妾身告退/表情の水清/他真是无可奈何/生怕自己再出壹道题/她就真の开口说出那句告退の话/于是他哪里还敢再出啥啊难题/而是赶快下咯罗汉榻/冲到房门前/别由分说/壹只胳膊揽 着她の双腿/壹只胳膊拖住她の腰身/壹下子就将她抱离咯地面/抱到咯自己の胸前:/您呀您/让爷说您啥啊好呢?爷本来是想跟您赏雪、品茗の/您怎么那么煞风景?说走就走?//爷/别是妾身煞风景/而是妾身闻所未闻呀/您到是说说 /哪各人会在赏雪、品茗の时候壹件壹件地脱衣裳/最后脱得就只剩下壹件中衣咯?/他今天约她到朗吟阁来/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与她共赏雪景/只是事情在发展过程中没什么按照他既定の轨道行驶/壹方面/直到现在/雪花只是星星 点点地飘落/并没什么随着彤云而演变成燕山雪花大如席/另壹方面/他也没什么如当初预想の那样只是赏雪品茗/而是随着那各临时发生の对诗而鬼使神差地忘记咯自己の赏雪の初衷/最终竟然变成咯他将穿戴整齐の水清从门口抱回到 罗汉榻上/壹口气儿地将她那些披风、雪帽、围巾、鹿皮靴壹件件统统地除掉/防止她说出/妾身告退/那句话/可是当那些户外行装全部除去/有效地阻止咯她の临阵脱逃行为之后/他の手仍是没什么能够停止下来/仿佛是顺理成章那般/ 外衣/夹衣/中衣……壹件壹件地落入他の手中/随着里里外外の衣裳们纷纷跌落在榻边の毯子上/他仍是气恨别平地暗自骂道:看您还怎么告退/您怎么就那么多の鬼心眼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三、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 量保持不变。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
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 ,其中所有电荷的
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
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
(2)什么是元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 带的电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量与它相同,但符号 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
8
元电荷
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
测得到的.尽管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的数值皆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2)特点: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
14
起电的原因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电中性的
摩擦起电的原因: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带失去电 子带正电, 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带等量的负电
丝绸 - 玻璃 + 毛皮 + 橡胶 -
思考:玻璃无论与什么 物质摩擦都带正电吗? 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
电荷、电量、带电体三个词往往不加区分地使 用,其中电荷一词用得最广. 在某些情况下,电荷实际指带电体本身.
(2).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符号:C
.
7
探究思考:
(1)电荷量有正负吗?如何比较两个 电荷量?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②用手指摸甲球。
③手指移开。
④移开乙球。
⑤⑥甲甲球球带不正带B电 电C。 。
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

高三物理电荷守恒定律

高三物理电荷守恒定律
三、元电荷 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 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 反。我们把这一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 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 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子转移到橡胶 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 上
例:课本中的实验
3、接触起电 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 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物 体带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 1、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 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 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 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带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 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 离带电体。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 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 皮上
例2、一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 q可能是( )
A、3*10-19
B、1.6 *10-17
C、0.8 *10-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9 *10-19
; ;
躯微微颤抖,气の.她不是气那些人の大言不惭,也不是气他们对历史人物の肆意评判.她不再是动辄慷慨激昂の热血青年,历史就是历史,无论对错,人家依旧是出色の千古一帝,憾动不了.“小姐...”服务员见她不动,正想提醒她,被陆羽抬手截住话头.而里边の高谈阔论仍在继续.“其实

(完整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电子的比荷为.m qkg C m e e/1076.111⨯=[同步导学]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确.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故D 错误.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图1—1—1“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表现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两个带等量(或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抵消(或部分抵消),最后都达到中性(或单一的正、负电性)状态的一个过程.[同步检测]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 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 和B ,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 、B 分开,再移走+Q ,则A 电,B 电.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 ,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 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 ,q B =图1—1—2 图1—1—3,q C =.[综合评价]1.对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2.如图1—1—4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绝缘金属导体AB 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 图1—1—4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4.如图1—1—5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 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 ,B 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时金属箔片带 电;若在带电棒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 ,这时B 的金属箔片也能张开,它带 电. 图1—1—5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底座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1—1—6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 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放开C. b 立即把a 排斥开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图1—1—66.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C ,16C 电荷量等于 个元电荷的电荷量.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6.4×C,Q =–A 910-B 3.2×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库仑?此后,910-小球A 、B 各带电多少库仑?8.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3×10-3C 的正电荷,小球B 带有-2×10-3C 的负电荷,小球C 不带电.先将小球C 与小球A 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答案:1. 正负 2.(1)正负(2)异同(3)一部分电荷 3. 创造消失保持不变[同步检测]答案:1.带电摩擦 2.AD 3.不带不带负正 4 .远离靠近 5.AC 6.C 7.D 8.电荷A靠近导体B时,把B先拆分开后把电荷A移走,导体B靠近电荷A的一端带正电9.A 10. 5×10-6C 7.5×10-6C 7.5×10-6C[综合评价]答案:1.BC 2.B 3.B 4.正负 5.D 6. 8×10-19C 10207.(1) 4. 8×10-9C (2) 1.6×10-9C1.6×10-9C 8. 1.5×10-3C –2.5×10-4C –2.5×10-4C。

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带正电,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可以记为:“毛玻璃带正电”。

4.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C。

5.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总电荷平均分配。

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均分。

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1.物质的电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前者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

如图所示,将带电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课件11: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11: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它不是电荷,表示最小的电荷量。
没有正负。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虽然其 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 荷的整数倍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 定的?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4、元电荷:电荷量e 1.60 1019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 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 e,或者是 e的整数倍.
6、电子的比荷:e me
1.60 1019 C 0.911030 k g
1.76
1011
C
/
k
g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具备验 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 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元电荷的值 e 1.601019 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电子的比荷为:e me
1.601019 C 0.911030 kg
1.761011C / kg
4、验电器和静电计
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
验电器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自由电子:
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 的束缚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的根本原因是自由电子的移动。)
静电感应: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 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 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 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 感应。(静电感应实现了电荷的分开是电荷在物 体内的转移。)
油罐车的尾部有一条铁链
第一章 静电场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起电
1、什么叫起电? 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过程。
二、使物体起电的方法:
一般物体不带电,是否其内部没有电荷? 试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橡胶棒带负 电的实质?
一、电荷
1、原子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 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不显电性。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 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 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 电荷量保持不变.
2、图7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 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 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正电 负电 则A________ ,B______ ;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不带电 不带电 则A_______ ,B_______ . (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 , 负电 负电 则A________, B_______;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ჷ +–
++
+– – –+
+–+ – +–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探究结论】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 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A接触时,平分A的电荷量,从而A、C分别带电荷量

1 2
Q,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之和B最后带电荷量
1 2
Q为 Q

3
Q
24
,则最后A、B电荷量之比为 1 Q: 3 Q 2:3
24
(2)若A、B带异种电荷,设A带电+Q,则最后A带电+ 1 Q
2
B最后带电
Q

1Q 2


1
Q
,则最后A、B电荷量之比为
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
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解题关键】 把握两个完全相同金属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分配原则
解析: (1)若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第三个球C与
对点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
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
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把C 移近导体A 时,A、B 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 移近导体A时,先把A、B 分开,然后移去C, 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 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静电场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电荷.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现象.带电体的三个共同特点是:具有吸引的性质;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带电体之间有相互。

注:轻小物体可带电也可不带电。

丝玻,毛橡。

同荷相,异荷相。

2.三种起电方式:起电,起电和起电
实质是发生转移
注:固体中原子核带电不动,自由电子带电可以转移。

电中性(不带电)物体转移得到电子带电,转移失去电子带电。

3.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或者从物体的转移到另;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4.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所带的电荷量,与它带等量的电荷,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e= C.
注:元电荷又叫基本电荷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

任何一个带电体所带电量一定是e的整数倍(应为得失电子一定是整数个)
5.电子的比荷为e
m e
=1.76×1011 C/kg,质子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 840倍,则质子的比荷为 C/kg.(保留三位有效数)
注:比荷是电荷量跟质量的比值,又叫荷质比。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图1
知识点二起电的三种方式
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总结:(1)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体束缚电子能力的不同,而使物体得或失电子,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两物体分别带等量异荷)
(2)感应起电是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从导体的一端转移到导体的另一端,使导体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同一物体两端分别带等量异荷)
(3)接触起电,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电荷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两物同荷)(两物完全一样才等量同荷且平分总电量)4.如图2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
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
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
开图2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知识点三元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
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
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方法技巧练】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
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 C,Q 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后,A、B的电量分别是多少?
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使物体带电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 )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
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
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3.如图3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图3
4.如图4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图4
5.如图5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
B .只有N 端验电箔张开
C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
D .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
图5
6.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4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7.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 ,丙物体带电8×10-16 C .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8.小华在旅游景点购买了一本物理参考书,回家后发现是窃版书.其中一道习题给出四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如下四个选项,你认为其中带电荷量合理的是( )
A .Q 1=6.2×10-18 C
B .Q 2=6.4×10-18 C
C .Q 3=6.6×10-18 C
D .Q 4=6.8×10-18 C
9.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 、B 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 时( )
A .A 端金箔张开,
B 端金箔闭合
B .用手接触枕形导体,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
C .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 分别移走,两对金箔
均张开
D .选项C 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10.有A 、B 两个物体经摩擦后,使B 带上了2.4×10-6 C 的正电荷,则此过程中有________个电子发生了转移,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