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血管生理(循环生理)

合集下载

生理学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内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过程的发生和调节机制。

下面将介绍生理学的几个重要研究内容。

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细胞的代谢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和利用,以及细胞的运输过程,如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转运等。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细胞的电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神经网络的形成和功能等。

通过研究神经元如何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可以揭示神经系统在感知、运动、认知等方面的机制。

3. 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管的张力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等。

通过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可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4. 呼吸生理学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肺的解剖和生理结构、呼吸肌的收缩和放松、呼吸中枢的调节等。

通过研究呼吸系统的生理过程,可以揭示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进一步了解呼吸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5. 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消化道的解剖和生理结构、消化液的分泌和作用、食物的运动和吸收等。

通过研究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可以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机制,进一步了解消化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生理学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细胞、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等多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生理学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动周期 定义: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正常安静:心率60—100次/分 心律75次/分时,心动周期为0.8秒
心脏泵血过程 心室收缩期 → 射血过程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 充盈过程 等容舒张期 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01
02
If的离子电导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基础
90mV
3期末达最大复极电位后,4期电位不稳定,存在自动去极化
IK的离子电导 If递增 IK递减
①浦肯野细胞:属快反应自律细胞,
AP波形及0、1、2、3期离子基础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当自动去极至阈电位(-70mV)时
爆发新的AP。
一个起搏电流。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比较
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
PART ONE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出量: 搏出量↑动脉血压升高 → 收缩压升高明显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心率: 心率快,动脉血压升高 舒张期短→舒张压升高明显
阻力: 外周阻力↑ 舒张压↑为主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脉和大动脉的弹性: A硬化,顺应性小→使收缩压过高, 舒张压过低,脉压加大 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少,动脉血压↓
(2) 复极化过程: 1期:由+30→0mV左右,K+外流 2期(平台期):稳定于0mV, Ca2+内流和K+ 外流,处于平衡。
3期:0mV→-90mV,
Ca2+通道关闭,K+外流。
4期(静息期):电位稳定于-90mV 。
Na+-K+交换; Ca2+-Na+交换: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ppt课件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ppt课件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 贮存于垂体后叶。 作用: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尿减少 ②能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加压素受体 结合,让血管收缩,增加血压。
4、内皮素 来源:血管内皮
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 肿瘤、休克、禁水(渗透压↑)→ADH↑↑→ 血管收缩→BP ↑
2、外周静脉压(PVP):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静 脉阻力
1、体循环量: 体循环量↑(如: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 →静脉回心血量↑ 体循环量↓:如失血时,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 心脏收缩时→射血 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 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舒张时心 室内压↓(抽吸血液作用增强)→有利于静脉 回心。 反之,心肌收缩力↓
放。
②功能:由于直接通路血流较快,所以很少 进行物质交换。 而直接通路血流较快,且经常开放使部分 血液迅速经微循环回心。
3、动-静脉短路 ①特点:最短、最直、阻力最小→血流
最快,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②功能:调节体温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两个概念
1、滤过:由于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 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的 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 血管外的移动。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因素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自主性神经调节 (植物性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
自主性神经
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 的一部分走行其中)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⑴心交感神经:正性变时、变力、变传 导。 ⑵心迷走神经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 导。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12节ppt课件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12节ppt课件
(二)第二心音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胸骨右、左两旁第二肋间听诊最为清楚,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三)第三心音
在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偶尔可听到第三心音
(四)第四心音
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的晚期,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发生在心室收缩期前的振动,也称心房音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电生理
作者 : 曾晓荣
即K+外流(IK)和Ca2+内流,二者之间维持电荷流动的动态平衡
生理学(第9版)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④ 复极3期
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IK 、 IK1 )逐渐增多,故膜内电位迅速向复极化方向发展。而且K+外流呈再 生性。此正反馈过程导致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化完成 ⑤ 4期
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但离子泵将AP期间进出细胞的离子泵回去。Na+-K+泵可将细胞内的Na+泵出 细胞外,而将K+泵入细胞内。而细胞内Ca2+通过Na+-Ca2+交换和Ca2+泵得以出细胞
生理学(第9版)
3.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与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比较有何异同。 (2)窦房结细胞AP的形态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纤维; ② 0期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慢,幅度低; ③ 没有复极1期和2期平台期; ④ 4期自动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快
生理学(第9版)
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二者之和
4. 心室顺应性 心室顺应性(CV)是指心室壁受外力作用时能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通常用
心室在单位压力差(ΔP)作用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ΔV)来表示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机能的科学,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机制。

了解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理解人体功能以及健康维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归纳生理学的重点知识,从细胞生理、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消化系统生理和呼吸系统生理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1.细胞生理:- 细胞膜构造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

-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排泄和运输的机制,如扩散、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等。

- 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调节。

- 细胞分裂和增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调节。

2.神经生理:-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不同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冲动的传导。

-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的机制,包括突触前后膜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等。

-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和调节物质,包括神经调节的传递途径和调节物质的作用机制。

-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3.心血管生理:-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心房、心室、心瓣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 血液循环:血液的输送和循环机制,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的成分和体循环、肺循环。

- 血压调节:血压的调节机制和调节因素,包括神经调节、体液平衡和荷尔蒙的作用。

- 血液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4.消化系统生理:- 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 消化液的分泌和功能:胃液、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和功能,包括消化酶的作用机制和消化液的调节。

-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和代谢机制,包括各种营养素的转化和利用。

- 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的作用和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生理学 最新版 中职.

第四章  生理学  最新版  中职.

力差,是推动血流的动力。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
1.概念
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主要因素: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起缓冲作用
过程:
在射血期,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和大动脉的可扩张性,
搏出量中约有1/3流向外周,而2/3暂存大动脉内,心室 收缩时释放的部分能量以势能形式贮存于大动脉管壁。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的结构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每分钟的心跳(心动周期)次数,称为心率。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为60~100 次/分,平均为75次/分。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1/心率
若心率以75次/分计算,则每一心动周 期为0.8秒,其中心房与心室各收缩、舒
大动脉:弹性储器血管; 中动脉:分配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Cap):交换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
1.血流量:Q=⊿P/R = π ⊿P r4 / (8ŋL) 2.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
(二)血流阻力
意义
防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 度的改变,以保护心肌细胞不受损伤。
2.心肌收缩能力
是指在前后负荷不变时而改变其力学的一种内在特性。
主要决定于兴奋①收缩耦联过程中 ②活化的横桥数目 ③ATP酶的活性 ④胞质内Ca2+浓度
张力-速度曲线 a:乙酰胆碱 b:正常 c:去甲肾上腺素
由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起每搏量改变 的调节,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血液循环(循环系统的结构、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血液循环(循环系统的结构、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3、兴奋性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绝对不应期(0~-55mv)和 有效不应期(0~-60mv)
B相对不应期(-60~-80mv)
C超常期
4、收缩性
特点:
A依赖Ca2+ B受细胞外液Ca2+影响较大 C功能合胞体,服从“全或无”定律 D不发生强直收缩 E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力随前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心房肌与心室肌没有自律性)
正常起博点和异位起博点 形成原理—舒张期自动除极 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
2、传导性
A原理:局部电流学说
B特点:功能合胞体
C各组织的传导速度: 心房内传导:结间束、房间束 1.7m/s 房室交界传导: 0.1s延搁 (房室延搁) 心室内传导:浦肯野纤维 4m/s
心房肌 1m/s
2、支配血管的传出神经
A交感缩血管神经(NE,与α1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收缩;与β2受体结合导致血管
舒张。不同组织交感神经纤维分布的密度是不同的,皮肤最密,冠状血管和脑较少。 因此,交感缩血管神经对脑的影响最小,对皮肤的影响最大;同一器官中,动脉中缩 血管纤维的密度高于静脉,微动脉中密度最高,但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中分布很少, 结果是引起器官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例增大,毛细 血管平均压降低,有利于组织液回流,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流量增加。)
B交感舒血管神经(交感胆碱能[ACh]神经纤维,对应的是M 受体,支配的脏
器有骨骼肌、心脏、肺、肾和子宫,平时没有紧张性活动,应激时发挥作用。)
C副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受体,血管舒张,因只支配脑、肝、生殖器等
器官,对整体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影响很小。)
3、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包括心 血管运动区和心血管抑制区。 延髓心血管中枢接受来自外周 压力感受器发来的信息,来调 节心血管活动以保持稳态。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心血管生理(循环生理)Physiology of 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Physiology循环的概念Concept of Circulation: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Structure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心脏和血管。

心脏的功能Heart fuction:水泵和内分泌。

血管的功能Function of Blood Vessels:引导输送血液,调整分配血液。

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Section One Heart Physiology简单复习和回顾一下心脏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即解剖学的内容包括:心脏的位置、形态、毗邻、结构等。

组织学的内容:心壁的构造及其特点:心内膜、心中膜(心肌层)和心外膜。

我们现在讨论的主要是心中膜(心肌层)。

那么心肌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分枝,闰盘,肌浆网内钙离子贮备少。

心肌细胞(纤维)的分类:工作细胞和非工作细胞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复习有关的内容。

提问:前次布置的问题。

思考:展望:提出一些切入性的问题:1、心脏为什么会终生不定的跳动?2、心脏跳动能不能人为的控制?3、心脏跳动时是先有电活动还是先有机械活动(收缩)?4、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为什么始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心脏的传导系统conduction system of the heart SA nodeAtrioventricular(AV) nodeHis bundlePurkinje fibers是心脏产生和传导兴奋的网络系统。

心肌与骨骼肌和平滑肌一样,先有电活动再有机械激动(收缩),因此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先讲心脏的电生理,再讲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请同学们注意的是,我们一讲到生物电现象,主要就是指的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RP和AP)。

刚才我们复习到心肌细胞在功能上有不同的类型,因此,就要对不同的心肌细胞的RP和AP进行讨论。

*(一)心室肌细胞的RP和AP1、静息电位: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比较。

约为-90mv。

2、动作电位:包括过程(时相)和形成机制0期:去极化期:主要是由于Na的快速内流形成的。

此点与神经和骨骼肌AP的机制相同。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K离子外流。

构成峰电位。

2期: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是Ca离子内流和K离子外流相互抵消的缘故,使得电位在0附近持续一些时间。

终是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而且是心房和心室交替进行的?如果象骨骼肌一样强直收缩会出现什么后果?血液循环为什么能保持一个方向?否则的话有什么后果?此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比较。

这是心肌细胞AP别于骨骼肌细胞的主要特3期:快速复极末期,K离子外流。

4期:静息期,泵活动期。

2、特点:与神经骨骼肌的相互比较(二)SA细胞的静息和动作电位注意与(心室肌细胞)工作细胞的比较来学习。

也就是注意其特点即可。

1、静息电位低。

2、AP上: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膜内电位仅上升到0mV; 无明显的1期和平台期;3期复极化,膜内电位最低下降到-60mV左右,称为最大复极电位;4期电位不稳定,有自动去极化的现象。

(三)Purkinje纤维的RP和AP基本与心室肌细胞相同,不同的在于,4期有自动去极化。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rt(一)自动节律性authorythmicity1、概念: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2、形成机制:AP的4期自动去极化。

3、影响因素: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4、正常的心脏起捕点pacemaker和潜在起捕点ectopic pacemaker 点。

这是SA的AP 的最大特点。

为什么SA结会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捕点?潜在起捕点有什么生理和病理意义吗?再次注意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和联系。

与骨骼肌及其它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后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比较。

心脏的ERP为什么SA node 是心脏的正常起捕点。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1、概念: 跟骨骼肌和神经的兴奋性定义一样,即是受到刺激后产生AP的能力。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机制----离子通道的状态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

4、影响兴奋性的因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钠离子的状态。

5、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premature systole and compensatory pause在第二次SA兴奋传导来之前由于某些原因而使心脏“提前”收缩了一次,称为期前收缩。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心舒期,称为代偿间隙。

(三)传导性conductivity1、传导性的概念:传导兴奋的特性或能力。

2、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相当于一个网络系统。

3、心内兴奋传布的途径和速度房室延搁概念和意义:atrioventricular delay不会使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

特别长?这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

任何网络系统都有阻塞或“断线”的可能,心脏的“网络系统”也不例外。

用心电图来讲解传导阻滞。

影响收缩性能有哪些因素?心肌为什么不会发生强直收缩?4、影响传导性的因素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四)收缩性contractility1、概念:是指心肌具有收缩的能力。

2、特点:其基本原理与骨骼肌相同,但有以下特点:(1)不发生强直收缩。

(2)“全或无”式收缩。

(3)依赖外源性钙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记住一句话: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钾、钙钠。

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主要要了解ECG与心肌AP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ECG各波形与心电活动的关系。

ECG主要用于判断心脏的电生理状况的,例如心律失常。

演示正常和异常的ECG各一二份。

还有哪些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吗?、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机械收缩、机械活动)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一)心率heart rate(HR)1、概念: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注射K?可用哪些指标来判断心脏的电生理正常与否?心电图反映了心脏的什么特性?你家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其动力来自于什么地方?那么血液为什么会流动呢?即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如何去测定SV、CO呢?2、HR与心律,心动过速、过缓,心律失常的概念。

(二)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1、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或称一次心跳。

2、时程:心动周期的时程跟HR有关。

如HR为75次/分,则每一个心动周期的时程为0.8s。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心室的射血和充盈)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射血)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充盈)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一)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的之差。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SV与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比。

(二)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一侧心室一分分有创性和无创性两类。

分别举例说明。

与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因素相似。

即前后负荷和肌肉本身的收缩性能。

运动能增强心脏的哪些功能?“贮备”是生理功能的普遍现象。

听听自己的心脏,能听到几个声音?心音可反映心脏的什么生理特性?种内射入动脉的血量,是SV与心率的积。

心指数(cardiac index):每平方米的CO。

(三)心脏作功Cardiac work(四)心力贮备 cardiac reserve1、心率的贮备2、SV的贮备、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泵功能的因素)(一)SV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Starling机制。

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大动脉血压(后负荷)(二)HR对CO的影响五、心音heart sound(二)一般可听到几个心音?两个,分别叫做第一和第二心音。

(二)S1和S2是如何产生的?即心音产生的机理是什么?瓣膜的开关,血液的流动,肌肉的振动等。

(三)如何分辨S1和S2?听诊器,心音图等。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种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身体中的血管相当于城市中的自来水管道系统?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不同,主要是以物理学方法来研究生理机制的。

此公式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呀?血液有哪些成分呀?血管口径缩小一半阻力增加多少?动脉:大中小微动脉。

静脉:大中小。

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规律——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相互之间的关系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称为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流量、阻力和压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流量,又称容积速度。

Q=P/RQ:血流量P:压力差R:血管阻力(二)血流阻力1、血流阻力来自于何处?主要是血液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磨擦和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磨擦。

2、有哪些影响因素?R=8Lη/πr4L:血管长度,η:血液粘滞性r:血管半径。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血管的口径。

而血管口径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小动脉和微动脉,因此这些动想一想:长颈鹿的血压有多高?这部分内容作为护士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教科书对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异,要引起注意。

如何正确地测定血压?应考虑三方面:测定者,被测者和环境因素。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问题。

这是形成血压的先决条件。

脉又被称谓阻力血管。

血流与血压血流量、血管阻力和血压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体的血流阻力主要来自哪部分血管?(三)血压(Blood Pressure, BP)1、什么叫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2、血压的类型?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三、动脉血压与脉搏(一)概念:是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

通常所说的血压就是指的动脉血压。

(二)正常值: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射出的血液呈现出波动性,因此动脉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也呈现出波动性。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脏收缩期动脉血压上升,达到最高点的数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脏舒张期动脉血压下降,降至最低点的数值。

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血压的表示方法:如120/80mmHg。

高血压的国际标准:WHO标准。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从下蹲动作突然站立,有些人会发生头晕眼花,严重时甚至晕倒,那是为什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与影响动脉血压测定的因素有什么不同?在身体的哪些地方可摸到动脉的搏动?测定CVP有什么临床意义?血液的充盈心脏的收缩血管的外周阻力(四)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CO:包括SV和HR2、外周阻力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4、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五)动脉脉搏1、概念:动脉血压随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血压变化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扩张与回缩即是动脉搏动(arterial pulse),是四大生命体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