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
初三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渺茫(miǎo)搽(chá)诓骗(kuāng)B.玄虚(xuán) 脂粉(zǐ) 拜佛(fó)C.宰相(zhǎi) 麻醉(zuì) 慨叹(kǎi)D.省悟(xǐng) 脊梁(jí) 倘若(tǎng)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鼎湖山占有保持干净水体的大面积天然无菌的山林环境。
B.课余时间,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卡拉OK等体育活动。
C.2011年6月4日,李娜勇夺法网单打冠军,成为第一个手捧单打大满贯的亚洲人。
D.自“虚拟时代”网站开办以来,平均每天接待顾客约有6 000人次左右。
3.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C.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4.“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句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特殊称谓D.表示讽刺否定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下面的题。
1.用最简明扼要的话归纳第1段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第1段的两个分号可否改成句号?请说明理由。
2021-2021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玄虚( ) 渺茫( ) 诓骗( ) 慨叹( )省悟( )依赖( ) 麻醉( ) 笼罩( )家谱( ) 脊梁( ) 摧残( ) 诬蔑( )2.品味语言,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连篇累牍,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5.请你依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同。
例句:人生,是一个神秘的故事,我们期待着最美的情节。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练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三、拓展演练11.题目“醉翁之意不在酒”中,“醉翁”指________,“酒”指________。
参考答案—、1.xuán miǎo kuāng kǎi xǐng 1ài zuì zhào pǔ jǐ cuī miè2.“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3.(1)排比 (2)反问 (3)比喻4.C5.答案举例:“人生,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我们期待着最激昂的乐章”“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我们期待着亮丽的色彩”“人生,是一条涓涓的溪流,我们期待着绚丽的浪花”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内容预览: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积累与运用1.以下各项字音、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为哪一项〔〕A.玄虚〔xuán〕状元催残B.概叹脂粉〔zhǐ〕为民请命C.缈茫诬篾省悟〔shěnɡ〕D.脊梁〔jí〕框骗前扑后继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农民把情况________到县里。
〔反响、反映〕②这里环境________ ,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清净、清静〕③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必需、必须〕④他们________重重难关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渡过、度过〕3.分析复句关系。
①假使这也算一种“信〞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 ,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②有一些人思念他们的过去 ,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 ,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上 ,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B.这个节目表达出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C.考古、历史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 ,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课内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只希望着国联 ,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 ,也不信国联 ,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________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①〕一点现象而论 ,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 ,信“物〞 ,后来信“国联〞 ,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②〕也算一种“信〞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 ,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麻醉(zuì)诓骗(kuàng)脊梁(jǐ)
B.渺茫(miǎo)省悟(shěnɡ)脂粉(zhī)
C.笼罩(lǒng)抹杀(mǒ) 宰相(xiàng)
D.慨叹(kǎi)玄虚(xuàn) 筋骨(gù)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
8.D解析:D项第二句话不正确,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没有心存疑问,这可以从选文末尾的“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可以看出。
9.解析:论证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X;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X。本文开篇使用俗语引出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答案示例:(1)“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2)还应继续练习写字。理由:①汉字凝结历史精华,承载民族的文化;②练字可以健身(练字提高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③练字能提高记忆力,提高素养。(其他理由如果言之成理亦可)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课文批驳敌论点的方法是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先用驳论证的方式直接批驳,后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
13.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自信是血,没有了自信,人生就干瘪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特色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

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导读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心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心。
文章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采用反驳对方论证的方法,通过正面立论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手法,一举击中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论证思路上采用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特色。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玄.虚(xuán)慨.叹(kǎi) 诬蔑..(wū miè) 诓.骗(kuānɡ)省.悟(xǐnɡ) 搽.(chá)渺.茫(miǎo)脊.梁(jǐ)脂.粉(zhī)抹.杀(mǒ)抹.布(mā)拐弯抹.角(mò)前仆.后继(pū)状元宰.相(zǎi)二、词语释义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掌权的人请求解除他们的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
也指替老百姓说话。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
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不值得当作根据。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三、语句解读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语句极富讽刺意味,极其简练地勾画出三种形象,三种脸谱,始而妄自尊大,继而仰人鼻息,最后竟至乞灵于泥塑木雕的偶像。
【小初高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歌咏自然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喑哑(ān)敷衍心无旁骛(wù)契而不舍B.灵柩(jiù)亵渎强聒不舍(guā)断章取意C.佝偻(gōu )拮据恪尽职守( kè)歇斯底里D.玄虚(xián)皇恐吹毛求疵(cī)前仆后继2.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繁植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明当时根本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B.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D.临近期末,各种考试接踵而至....,我都快麻木了。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学校八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C.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此刻,我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
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精品同步测试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基础练习】1、请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⑴慨.叹()⑵省.悟()⑶家谱.()⑷搽.脂抹粉()⑸miǎo茫()⑹jī梁()⑺kuāng骗()⑻wū蔑()2、请你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了。
⑴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玄虚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⑵他们在前仆后继....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⑶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⑷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怀古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认真品读下列句子,看看句中的加点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揣摩下面这段话,看看段中的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比较下面这组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年级上(人教版)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随堂练习

A.搏—博
B.醒—省 C.茏—笼
D.扑—仆
3.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国人”的含义,并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什 么。(9分)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 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民人。“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期御用
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
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 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 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 属于中国。
美文悦读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
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 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
1.注音或写汉字。(9分)
搽(chá)
. .
脂粉( zhī )
.
Hale Waihona Puke 地大物bó( 博 )mái( 埋 )头苦干 kuāng( 诓 )骗
渺茫(miǎo) 麻zuì (醉 )
玄虚( xuán)
. 省悟 . ( xǐng)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然后改正。(4分)
A.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搏”,是事实。
美文悦读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 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 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 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上层社会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气氛。
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曾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1934年4月,又由国民党著名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菩萨来保佑”,鼓吹“法会”可以“为国内消灾患,为世界祈和平”。
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发表了这篇文章。
2.主题解说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地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心。
3.结构图解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倘.若(tǎng)诓.骗(kuàng) 脊.梁(jǐ)B.渺.茫(miǎo) 省.悟(xǐn) 脂.粉(zhī)C.笼.罩(lǒng) 抹.杀(mǒ) 宰相.(xiàng)D.慨.叹(gài) 玄.虚(xuàn) 筋骨.(gǔ)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为民请命....,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她是中原大地的女英雄——任长霞。
C.她地大物博....,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
D.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金华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4.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5.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国人”的含义,并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6.(2013·黄冈)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
根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4月23日晨,正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船51、23、46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只在我钓鱼岛海域活动。
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15、49、66、137船编队转赴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海监51、23、46船会合,从不同方向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
截止23日10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陆续驶离钓鱼岛领海。
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挫败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图。
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监视。
7.(达州中考)探究表达。
阅读下面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闻材料】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国会近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规定18岁以下孩子在家必须做家务,且承担责任和义务。
虽然该草案只是《儿童保护法》中的一部分,但其中明确规定了孩子应该“参与家庭生活,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在负责照看家庭上同样负有责任,不论其性别和年龄,都应该做家务。
”除此之外,草案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规定:儿童应当尊重学校规定和“按要求学习”,还应当“对学习持积极主动态度”,并且“尊重师长和其他学生”。
专家指出,西班牙之所以把“让孩子做家务”列入《儿童保护法》的“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中,不单单是想利用法律规定孩子有义务帮助照顾家庭,同时也认为,从做家务中学习是孩子们的权利。
材料一: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美国戈登学院历史系教授艾格尼丝·霍华德:让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能力,并使他们获得一份家园的归属感。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
(20字以内)(2)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的看法。
(60字以上)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完成下面的题目。
8.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加点词的作用。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9.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请从论证的角度简要分析。
10.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11.联系选文内容回答:“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中国的脊梁”?(鄂州中考)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
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
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
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
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
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
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
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选自《格言.2013增刊》)1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13. 读完全文,你认为黄岩岛到底属于谁?文中有哪些依据?请作简要概括。
14.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5. 这篇文章驳论与立论相结合,请用“/”将驳论部分和立论部分划开。
(只能划一处)16.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B.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因为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
C.菲律宾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无权因为可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所以,菲律宾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菲律宾政府及媒体也发表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17.文章运用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观点的错误,有破有立。
全文虽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地反驳对方观点的错误。
请你也运用这种反证法,写一段驳论的文字。
【参考答案】1.C2.A3.C(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B项语序不当,应把“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与“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互换;D项搭配不当,应把“负责”改为“承担”或“担负”,另外还应去掉“约70多万人”中的“约”或“多”。
)4.(1)表否定 (2)表引用 (3)表强调 (4)表特殊含义5.(1)“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指广大人民。
6.我海监船驱赶钓鱼岛海域日本船只7.(1)示例:西班牙通过草案,孩子不做家务算违法 (2)提示:必须按要求联系所给材料作答,字数不足或泛泛而谈均不给分。
8.“总”表明时间长,频率高。
“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
9.为下文揭示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铺垫。
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1.“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
12.引出话题,并用问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黄岩岛属于中国。
依据:①从历史上看,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黄岩岛,最早提出其主权属于中国;②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捕鱼场所,中国政府派人多次进行科学考察;③菲律宾专家称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4.举例论证。
列举事实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6.D17.【例文】灰太狼和喜羊羊,你可怜谁?毫无疑问是喜羊羊。
可我却可怜灰太狼,你们先别急,我们先说狼(们)吧!灰太狼,表面看起来很笨,次次失败,每次总是十分倒霉,可他却为了吃羊的梦想而努力着,从来不曾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