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_长征试题[1]
《七律_长征》同步练习1

《七律•长征》课课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w u l i n gw e i y i w ume n g y u n y a ti e su o()( )() ()( )、给多音字组词h e n g)j i n()b a n g)横尽磅h e n g)j i n()p a n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填空。
1、《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于 _______ 年_______ 月。
他不仅是一位 __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_ 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
这首诗对______________ 作了生动的描写和歌颂。
诗歌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革命精神。
2、总括全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山的大,表现红军 ___________ 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困苦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
4、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心情喜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查字典。
1、“丸”按顺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_________ ,再查_______ 部,意思2、“岷”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__ 部,再查__________ 画,“岷山”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
(基础通关练)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七律》同步练习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5 长征.七律(同步练习)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分层作业(统编版)一.试题(共10小题)1.生字书写练习,注意生字结构。
2.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远征难(nán lán)五岭(lǐn lǐng)腾细浪(tén téng)乌蒙(měng méng)水拍(pāi pò)桥横(héng hén)云崖暖(luǎn nuǎn)尽开颜(jìn jìng)岷山(mián mín)3.结合句子,读拼音,写词语。
(1)dàdùhé水势湍急,波涛fān ténɡ。
(2)在红军的眼里,一座座高耸的shān yá就像红军脚下的níwán4.查字典。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部首,再查画。
可以组成词语:、。
5.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闲:A.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
B.(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
C.平常。
D.与正事无关的。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你若有闲暇时间就帮我一个忙吧。
(3)你与其在这里和人闲聊,不如去看看书呢。
(4)这里有很多闲房,你可以随便选一间。
6.选字填空。
崖涯1 即使你走到天海角,这里也永远都是你的故乡。
2 在这悬边上,生长着很多珍稀的药材。
渡度3.在这条河上,他已经摆了四十年,许多人都认识他。
4.一年一的赛马大会又开始了,人们都充满了期待。
7.品读诗句,完成下列练习。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5课《长征·七律》01 试题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朗读节要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透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菜(zé)B.洗漱.(shù)C.过瘾.(yǐn)D.粗糙.(cāo) 3.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B.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刻苦学习。
C.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D.要想取得成绩,不能不刻苦学习。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眠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D.一唱雄鸡天下白。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结束的情况下写的。
B.红军对待困难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二、填空题7.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_____)岷.山(_____)..(_____)磅礴8.解释《七律·长征》中的词语。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查字典填空。
六年级七律长征的练习题

六年级《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谁?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贺龙A. 万水千山B. 五岭逶迤C. 金沙水拍D. 碧血丹心3. 《七律·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指的是什么?A. 山脉B. 河流C. 地名D. 人名二、填空题1.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
”2.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
”3.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
”三、判断题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创作的。
()2. 《七律·长征》中提到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泸定桥。
()3. 《七律·长征》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
()四、连线题请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地点连线:1. 五岭逶迤腾细浪 A. 大渡河2. 乌蒙磅礴走泥丸 B. 金沙江3. 金沙水拍云崖暖 C. 五岭4. 大渡桥横铁索寒 D. 乌蒙山五、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的画面。
2. 请解释《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默写题请默写《七律·长征》全文。
七、改写题1. 请将《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改写为现代散文句子。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大渡桥横铁索寒”。
八、分析题1. 分析《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的意义。
2. 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九、仿写题请仿照《七律·长征》的格式,创作一首描写现代中国发展的七律诗。
十、阅读理解题“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伟大的精神远征。
《七律·长征》这首诗,正是对这一伟大历程的生动写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红军战士们面对艰难险阻的英勇无畏。
”1. 文段中提到的“伟大壮举”指的是什么?2. 请解释“精神远征”的含义。
《七律长征》习题1

《七律长征》习题基础知识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 yí ________ páng bó ________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翻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5、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
“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
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D.这山像个大葫芦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参考答案1、逶迤磅礴2、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拍云崖暖3、蜿蜒起伏、绵延曲折的五座大山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七律·长征-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lù)等闲(xián)云崖(yá)B.迤逦(yí)铁索(suǒ)逶迤(yí)C.长征(zhēng)磅秤(bàng)磅礴(páng)D.蒙骗(méng)岷山(mín)乌蒙(méng)【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了解。
【解答】A选项中的“律”应读lǜ;B选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g。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要认真读题,不要马虎。
2.【答题】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普通,平常;(2)弯曲绵延的样子;(3)欢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解答】“等闲”是普通、平常的意思;“逶迤”是山峰弯曲绵延的样子;“开颜”是欢悦、愉快的意思。
3.【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毛泽东和乘务员1957年,我被分到毛主席专列上工作。
那年我26岁,一直干到1976年。
在19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些普通的铁路工人跟着毛主席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1964年3月28日,专列停在邯郸附近。
我们几个乘务员抓紧时间下车检查空调设备。
这时,只见正在站台上散步的毛主席朝我们走来。
我们向主席问过好,主席微笑着点点头,停在我们跟前,边弯腰看我们调试设备,边问:“这是什么设备?”我紧张得不知怎样回答。
主席以为我听不懂他的湖南话,放慢节奏又问了一遍:“这是什么设备呀?”旁边有位同事提醒我:“刘工长,给主席介绍介绍吧!”我这才平静下来,赶紧说:“主席,这叫空调设备自动开关。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七律·长征》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闲:平平常常。
B.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C.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
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D.尽开颜:尽情欢笑。
答案:D解题思路:D.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尽,全,全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2.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解题思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3.这首诗创作于( )。
A.长征开始时B.长征即将结束时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题思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全文,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答案:C解题思路:“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2分)5.全诗的诗眼是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
轻松入门
1.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画面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押________韵。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逶.()迤.()磅.()礴.()岷.()山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藤细浪_____ 云涯暖_____
5.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听到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
...开.。
B.罪犯十分狡猾,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我们决不可等.
闲视之
...。
C.在新的形势下,我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积极进取。
D.红军战士以无坚不摧
....的勇气,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羸
得了长征的胜利。
6.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B.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前提。
C.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抗洪英雄。
7.语文考试顺利结束后,假如你的家长不停的询问你考试的情况,你既想让家长放心,又想赶快转入下一场考试准备,这时,你应该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8.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
(2)“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围绕“不怕”“只等闲”“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