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1)
1.2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说明港澳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通过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探究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港澳的身世与政策等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计算分析能力、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探究合作交流。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港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方法以及港澳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难点: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读图分析法。
3.讲述法、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准备1.相关图片与地图。
2.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首都北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另外两个重要的行政区域。
(先播放《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香港美境图片,再让学生们大声的告诉歌曲里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香港、澳门。
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里的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二)、讲授新课师:这节课呢,我分为三个板块,下面我们进入板块一——走进香港和澳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港澳在哪儿?它们的范围又是怎样的呢?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本,思考香港和澳门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一下请同学回答。
生:略。
师:先展示《香港与澳门政区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读图回答。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相对位置);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海陆位置)。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1098平方千米;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面积约25.4平方千米。
港、澳地处祖国大陆东南端,是以祖国大陆为腹地,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这里要为其外向型经济打基础,也为内外型广阔发展空间作铺垫。
澳门-正式教案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课标解读】课标上要求,对区域的认识,主要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其中北京、台湾、澳门、香港是必学内容。
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要求面面俱到。
但对于位置和分布,均要求运用资料和图表说明,对于联系和差异,要有具体的例子。
【教材分析】湘教版教材对澳门这一节,知识点涉及了澳门的位置、组成、面积,回归历史、经济支柱、工业和海上花园的称号。
但通过大篇幅的图幅、数据表格说明正在不断扩大的澳门。
所以,探讨不断扩大的澳门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旨在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差。
但好奇心强,渴望了解未知事物。
活泼好动。
所以播放融入知识点的视频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能说出澳门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面积人口2、了解澳门的历史,以及人文景观等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有关澳门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的视频,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2、用视频让学生了解澳门的回归历史和人文景观,唤起他们对地理课堂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澳门400多年的侵略史和庄严回归的神圣时刻,换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1、不断扩大的澳门2、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教学方法】讲授学生探究【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提前5分钟进教室,清理好讲桌、黑板。
连好电脑,放视频《七子之歌》,同时提醒这节课要用到的教材,导学案,直尺等等。
写教学目标到黑板上。
同时,让班委协助清点人数。
上课铃响,关掉视频。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请坐……(提上课要求,并暗示这节课很有意思,会让大家很轻松的度过。
)(课前导入)——同学们,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好听歌曲名字叫《七子之歌》,曲调优美,歌词凄凉悲壮。
这首歌来源于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面对山河破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词。
其中的“七子”是指我们祖国母亲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他们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顺大连。
1.4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商务星球版【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组成。
(重点)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重、难点)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重、难点)【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读图观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2´课前播放《七子之歌》(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在我们来回顾下主要知识点。
出示课件--→复习回顾①读图指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京九线、京广线、珠江口、南海。
②说出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之间是如何优势互补的。
师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和评价。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前店后厂”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学习了“后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前店”-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课件上的图文,举手抢答。
①慧眼识图:学生上台读图指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京九线、京广线、珠江口、南海的位置。
结合地图,用语言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生回答:珠江三角洲提供厂房、能源、劳动力、日常生活用品等;香港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欣赏音乐,营造轻松的情景。
温故而知新,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为本节课做热身运动,进一步明确港、澳的位置。
熟悉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互补,为这节课的内容作铺垫。
让学生做自我评判,便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明标示学1´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组成。
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精品课件二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公开课教案课件

1.主要的经济支柱: 博彩、旅游业、工业、建筑业等 。 2.标志性建筑: 大三巴牌坊、澳氹大桥。
学习小结
澳门:
1.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 交流、汇聚、融合400年之久,建筑物具有东、西方风格。
2.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佛教、道教等古老的中国 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建 筑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表现。
3. 市区环境幽雅,终年绿树繁花,以绮丽纤巧为特色。
她就是南海之滨的一座……
类比巩固
项目 地理 回归 人口 面积 毗邻 地形 气候 经济
地区 位置 时间 (万) (km2) 特区
特点
珠江
香
口东
1997 672.5 1099 深圳
低山 亚热 金融
侧
港
.7.1
丘陵
带季 风
贸易
珠江
澳 门
口西 侧
1999. 12.20
4.澳门回归后行政长官: 第一任 何厚铧 第二任 崔世安
教师寄语
学好地理和其他课程, 准备做一个适应现代化需 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再见
学习之路,时刻保持谦虚!熟能生巧,正像下面这 个故事说的一样!
故事再现
自学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六章第一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分析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它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重要一节。
要引领学生认真学好这节课。
2、学情分析学生对香港和澳门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有关这节课的学习应当较容易一些,,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自主探讨的习惯较弱。
因此课堂上应当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3、重难点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他们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导入:在184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殖民者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3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司和九龙“新界”3块中国领土。
辛亥革命之后,历届中国政府对上述3个不平等条约均未予以承认,国民党政府曾有两次大规模的收回香港的活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十五兵团南下进军到香港北部边界,香港问题的解决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复香港。
耐人寻味的是,解放军在抵达深圳后就一直按兵不动,毫无继续南进解放香港之意。
新中国缘何采取这种态度?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玄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一、人多地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27-28正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3:1.香港和澳门位于祖国大陆,与省市相邻,澳门则位于西侧,与该省市相邻。
2.香港由、、三部分组成,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与澳门是我国的两个,实行制度。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香港、台湾和澳门》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香港、台湾和澳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祖国》,详细内容为第三节《香港、台湾和澳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它们与祖国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是祖国的一部分。
2. 培养幼儿对香港、台湾和澳门风土人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风土人情的认识。
重点:了解香港、台湾和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幼儿观察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哪里吗?它们是祖国的一部分吗?”2. 新课内容:(1)讲解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让幼儿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香港、台湾和澳门的风土人情。
(3)讨论:“为什么说香港、台湾和澳门是祖国的一部分?”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香港、台湾和澳门的特点。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给予掌声。
4. 例题讲解:(1)出示题目:“请画出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2)示范画图,讲解画图步骤。
5. 随堂练习:(1)幼儿自行画图,老师巡回指导。
(2)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心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香港、台湾和澳门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香港、台湾和澳门》2. 内容:(1)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2)香港、台湾和澳门的风土人情。
(3)香港、台湾和澳门是祖国的一部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彩笔和剪刀,制作一份关于香港、台湾和澳门的手工作品。
湘教版初中地理澳门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澳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
2. 掌握澳门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3. 了解澳门的旅游业、娱乐业和博彩业等主要经济支柱。
4. 认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2. 澳门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
3.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澳门的旅游业、娱乐业和博彩业等主要经济支柱。
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澳门》的相关内容。
2.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3. 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香港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澳门的地理位置和与香港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对澳门有什么了解?澳门是什么地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澳门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讲解澳门的历史背景,包括葡萄牙殖民统治和回归祖国的过程。
3. 讲解澳门的经济特点,重点介绍旅游业、娱乐业和博彩业等主要经济支柱。
4. 讲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澳门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特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讲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时,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和制度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八年级地理下册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香港与澳门的地理特征,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此类国家或地区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
〈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课前播放香港回归仪式视频。
教师:为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教师:这两个地区为什么叫“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哪呢?学生:“一国两制”。
学生结合教材P28材料,并把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材料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理解“一国两制”,认识港澳实行“一国两制”的意义,同时让学生了解区徽和区旗含义。
播放港澳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1、检查学习情况,学生归纳,完成下表:位置范围面积人口香港澳门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课件展示)城市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新加坡人口密度(人/Km2)60701724474823253890通过和其他地区人口密度的比较得出结论:香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人多地狭”的区域。
板书:一、区域特点:人多地狭3.香港如何才能解决人地矛盾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活动:观看体现香港“人多地狭“的图片并思考如何解决人地矛盾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1)
【教学重点】
澳门都是中国领土;澳门经济的发展。
【教学思路】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
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二节澳门
(展示地图)中国政区图
(提问)找到香港和澳门,试描述它的地理位置
(回答可能会涉及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与指正)
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
(总结)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丰沛。
(展示地图)香港和澳门地形图
(提问)(1)香港和澳门分别有哪几部分组成?
(2)主要地形是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香港和澳门的面积和人口数字,计算人口密度;将计算结果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等城市比较,讨论得出香港澳门在土地面积与人口数量上地狭人稠的结论。
(展示地图)香港卫星遥感地图
(提问)香港人多地少,而且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那么香港又是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与土地紧缺之间的矛盾的呢?
香港寸土寸金,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的绿地,意义何在呢?
(承转)看来高楼林立和绿树成荫在香港得到了很好的统一,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什么人呢?为何香港和澳门的居民中中国血统占绝大多数?
(分析总结)因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才有那么多中国血统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港澳地区。
(学生讲述)学生讲香港、澳门被侵占的经过,也可以小品形式表演。
(总结教育)大家听了×××同学讲的港澳被侵占经过,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两地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非法侵占了100多年和400多年。
今天的中国政府不再受过去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根据我国政府分别与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
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提问)当年,香港和澳门为什么会被他国占领?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们该怎么办?
(总结)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富强,同时要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肩负起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奉献自己一切的历史使命。
(资料或视频)香港经济数据或有关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发展的录像。
明确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
(提问)香港为什么积极发展上述产业?香港经济发展有何有利和不利条件?
(展示图片)香港地理位置图
(讲述)香港背靠广袤的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沟通远东各地,联系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的水上要冲,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居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
目前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形成一个以香港为枢纽,联系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
香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对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发展过境贸易,加上香港生产旅游者比较喜爱的轻工业产品,香港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阅读材料)明确什么是转口贸易,香港的贸易地位及与内地的关系
(提问)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香港经济发展也有其不利因素。
香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
(总结)香港人多地狭,资源缺乏,工业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靠进口,并且主要靠祖国内地供应。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和祖国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展示图片)中国内地供应香港的主要物资图投影片。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讨论归纳):香港与祖国内地在经济发展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课后作业):列表归纳香港、澳门在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异同。
【教案点评】
本教案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教学过程的严谨性、条理性、思想性;同时又充分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使教学充满活力;课后作业既是对本堂内容的小结,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