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儿童诗教学设计
《灰雀》窦桂梅教学设计(通用8篇)

《灰雀》窦桂梅教学设计《灰雀》窦桂梅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灰雀》窦桂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灰雀》窦桂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这是本课教学重点)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出人物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和作者对雪的喜爱,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雪的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体验教学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雪的美丽,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雪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窦桂梅,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生字词的用法。
3.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模仿表演:教师分组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师提出与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课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课文内容。
渔歌子教学设计窦桂梅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窦桂梅《渔歌子》教学设计》摘要:1.认识四个生字:塞箬笠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10.师:让我们和张志和一起,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吧,来,我们一起咏诵《渔歌子》,好风景好心情不须归(作者通联:443600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一.教材简析《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意浓郁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
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
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
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官,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的眷恋之情。
二.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读出词的意蕴美。
2.激发想象――体会词的画面美。
3.品读赏析――感受词的内涵美。
4.举一反三――形成丰厚的积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塞箬笠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小游戏:说词语(表示颜色的一、二、三、四字词语,描写春天的词语)诵读春天的古诗(提示:美美地诵读)(二)创境,走进《渔歌子》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喜欢以钓鱼为内容写诗,我这儿就有几幅钓鱼的图画,你能想到相应的古诗吗?(指名诵读《小儿垂钓》)这幅图所描绘的又是哪首钓鱼诗中的情景呢?(出示《江雪》画面)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和钓鱼有关的词――《渔歌子》。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共4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共4篇)第1篇: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葡萄沟公开课视频(优质课、示范课)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
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
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窦桂梅教学教案

窦桂梅教学教案教案标题:窦桂梅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窦桂梅的背景和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1. 窦桂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 窦桂梅的代表作品选读。
3. 阅读理解和分析窦桂梅的作品。
4. 写作表达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并提出窦桂梅的名字。
激发学生对窦桂梅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窦桂梅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介绍窦桂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窦桂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了解窦桂梅的创作动机和主题。
第三步:选读窦桂梅的代表作品(15分钟)选择窦桂梅的代表作品,如《荷塘月色》、《雨巷》等,进行课堂朗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第四步:阅读理解和分析(15分钟)提供窦桂梅作品的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和意象运用等方面。
第五步:写作表达(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短文。
可以选择写作题目,如《窦桂梅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或《我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个人观点。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等。
2. 阅读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对窦桂梅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作品主题、情节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表达:评估学生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观点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窦桂梅的生平和作品。
窦桂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毁、灭、辛”等生字,会写“英、雄、园”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原因。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毁灭的痛心疾首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曾经是什么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文化遗产?(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5.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6. 背诵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生背诵,教师点评。
7. 总结全文(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圆明园毁灭的教训。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8. 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2)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原因,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

篇一:窦桂梅《丑小鸭》课堂实录十点钟,漂亮的窦老师终于闪亮登场,依然虽是朴实的话语和衣着,却充满无穷的魅力。
一,出生:“乡下真是美丽”“太阳暖烘烘的。
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
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这是它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
好美啊,不过惭愧的是,我并没有读过原文,我想在下边听的老师也未必有几个会读过原文的。
二,童年:在颈上啄了一下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
片断一:“??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样儿!我们看不惯他!”——于是马上就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颈上啄了一下??“对,不过他太庞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因此他必须挨啄!”片断二: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
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自以为是一个皇帝。
片断三: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
“??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仔细看他的话,他长得还满漂亮呢。
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他自己总会有办法的。
嘎!嘎!跟我一块儿来吧,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
窦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这里重复用的“啄”字,带领大家体会同一动作所蕴涵的不同意味。
“为什么欺负是啄,疼爱也是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鸭子啊,是鸭子就只有啄!除了啄,鸭子还能有什么感情表达方式呢?”说到这里,富有表演才能的窦老师用她惯成兰花状的手指比划出啄的样子。
一下、两下、三下——全场人都笑了。
在这里,窦老师揭示的是童话创作的精髓,那就是写什么动物就一定要写出那种动物的特点。
在《丑下鸭》里,“啄”是鸭性所在。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适时适度的表演,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窦老师的天性使然。
三、成长:在水上像车轮那样不停地旋转小鸭不堪欺凌离家出走,成了一个流浪儿。
窦桂梅教学设计

窦桂梅教学设计《窦桂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讲解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示法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演示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练习法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讲授新课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讲解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窦桂梅教学设计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引出“幸福”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
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
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二、解读“幸福”(一)满足(第二次憧憬)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
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
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
她好满足哦。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
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
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
)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生:我很感动。
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
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
(出示句子,生读)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
生:(这里指导出了学生朗读“啊”的不同感叹,体会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气,就是不同的感情。
创造性的朗读,引起听课老师们的掌声。
生:奶奶,在这个世界上,我充满了寒冷、饥饿,只要我卖不出火柴,爸爸就会打我。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五)快乐(第五次憧憬)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三、梳理“幸福”师:故事又结束了。
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
四、“幸福”来源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生:是火柴。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
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
(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神上追求——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
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篇二: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导入:1,我们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引出香山红叶,看录象,并朗诵《山行》.)是谁把这里打扮的如此美丽正文:(第一部分)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这树叶怎样了(引出课题以及课文第一段)2,枝头的秋叶给我们快乐,落下来的叶子又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引入课文)(1)引出第一段:秋风起,天气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2)画一片叶子,再画一片叶子,让学生判断并体会怎样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学生回答)(3)想象,树叶会怎样落下来.看动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朗读体会落叶落下的动感美.3,在学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问: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读后面的几段)(1)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会说出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2)在学生结合图对以上词语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把它们送回家马上通过读卡片,贴卡片的形式巩固字义.读一读: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3)还会落到哪里呢(发散想象中体会落叶无处不在.)(第二部分)1,在风姐姐的帮助下,落叶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么,我们会怎样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再读读课文,然后说一说.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坐,游,爬,飞,躲,藏然后让学生动作体验.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躲,藏两个词语的区别.(既有相同又有区别,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然后组合躲闪和躲藏,并比较区分躲有藏的意思,也有闪的意思)3,快乐吗有趣吗好玩吗把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读中,用你的声音告诉你的快乐!你们喜欢谁就去扮演谁,好好读读描写你的句子,一会请你朗读.4,教师扮演落叶,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看看我是谁快和落叶打声招呼吧(小动物们好……)然后把教材中小虫等变成我,创造教材,进行对话.(以下随机进行:)小虫——躲小虫在哪里你把我当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觉如何呀(舒服,暖和等),把句子中的小虫变成我,然后把感受告诉大家)蚂蚁——坐你是谁你们把我当作什么水在缓缓流动,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把这样的感受告诉大家.(同样创造性地朗读句子.把蚂蚁变成我.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小鱼——藏小鱼小鱼快来呀!(1)用动作引导学生藏在落叶(教师)的后面,让学生观察,并送它们一个词——藏.(2)进一步采访,问问他们藏到我这里干什么(捉迷藏,躲雨,睡觉……然后趁热打铁,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情趣.)燕子——催(1)正当你一言我一语时,谁来了(老师画燕子.)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低声说:……你也低声告诉大家吧.(训练朗读,可以进行离着远喊着催;面对面中等距离催,挨着近催)(2)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大胆想象.(例:落叶:天凉了,请你快飞到南方去吧.(3)落叶给小虫当屋子,给蚂蚁当小船,给小鱼当雨伞,给燕子发电报,还给其他小动物写信呢,我们快来看看还给谁写的信吧(学生读《秋姑娘的信》).(4)听了大家的话,小燕子真高兴,它们临走时,有个想法,想让我们再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下来,记在脑子里,留做美好的回忆.(看板书背诵)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此段灵活运用) (5)小燕子听了大家的话,就高高兴兴地飞到南方去了.(擦燕子)(最后部分)1,就这样,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红,落在大地一片金黄,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情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此时,你一定要对落叶说你的心里话,那就尽情地夸夸落叶吧.愿意借有个小朋友写的诗表达感情也可以.2.落叶的歌(1)树叶黄了,落上山坡.捡起落叶,我问外婆:树叶为何干枯树叶为何变色树叶把美丽给了鲜花,树叶把美丽给了硕果……小落叶呀,在唱歌,我没有了好看的衣裙,可我仍然这么快乐!(2)春来了带着微笑飞上树梢风吹过,哗啦啦我们舞蹈风住了静悄悄我们思考放假了乘着风儿带上奖状回到大地的怀抱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2,感谢这美丽的大自然,感谢这可爱的落叶,祝落叶美美地睡个好觉.来年继续舞蹈,继续思考……补充课文——秋姑娘的信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篇三:《我爸爸》绘本教学设计-窦桂梅《我爸爸》课堂实录窦桂梅师:三月八日,是一个什么节日?生说,并让生朗读有关母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