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柳如是丛考

合集下载

钱谦益和柳如是

钱谦益和柳如是

钱谦益和柳如是阅读精选(1):钱谦益与柳如是明崇祯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年,这年的冬夭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个性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吨,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不一会儿,拜贴就送到了书桌上,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上方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

”“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曾听说过,是谁呢?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礼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的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

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

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钱谦益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说是要为柳姑娘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柳姑娘是谁呢,竟如此惊动名重一方的钱谦益?柳姑娘原先就是苏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

那是崇帧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回到原籍常熟。

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

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

『两朝领袖』钱谦益

『两朝领袖』钱谦益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他文采出众,本是饱学之士,却因过度聪明谨慎,反被聪明所误。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为谋求官职,钱谦益命妻子柳如是陪兵部尚书阮大钺喝酒,由此获得了礼部尚书的职位。

但任职三个多月之后,他就被人陷害有贪污之事,随后被罢官,并被发配回老家常州。

到了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逼近南京。

这一天,钱谦益和柳如是正泛舟西湖,柳如是悲伤地说:“如今国破家亡,此生能与君相识,已无遗憾。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不如我们在此以身殉国吧?”钱谦益慌张地回答:“水太凉了,还是不跳了吧。

”柳如是知他难舍性命,心中凄苦,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久后,钱谦益剃发降清,担任清朝的礼部侍郎一职。

虽然一年后他就称病辞官,但仍被人笑称为“两朝领袖工
乾隆曾作诗挖苦钱谦益:“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

”钱谦益聪明绝顶,虽然古稀之年还能在自家藏书楼焚毁后凭记忆抄出目录,但一个不知进退、只知趋利避害的人,倒头来未必能获得“聪明人”的头衔。

“聪明人”这个名号,或许也只有那些取利有道,适可而止的人才配得上。

明朝人的黑色幽默

明朝人的黑色幽默

明朝人的黑色幽默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第04期
水太凉了
眼见明朝要败亡,柳如是劝老公钱谦益:“大厦将倾,国将不国,您是大明的重臣,只有以身殉国,才能保全名节,流芳百世啊!”听罢此言,钱面色惨白,默然无语。

柳如是十分失望,于是疾步冲向栏杆,欲投身院中荷花池里自尽。

情急之下,钱一把将其抱住,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并满口答应一定殉国。

钱于是遍告亲朋故旧,亲自率领家人载酒泛舟,并于船上宣布:將效法屈原,投江报国。

一番豪言壮语之后,钱谦益开始寻找跳水的地点,然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游荡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眼瞅着夕阳西下了,钱谦益凝望着西山的落日风景,伸出手摸了摸湖水,嗫嚅道:“水太凉,怎么办?”
洗马
景泰年间,兵部尚书陈汝言退朝时,遇到了太子洗马刘定之。

陈于是戏言:“你在洗马所供职,每天洗多少马?”刘定之答道:“马厩里的马都洗了,唯独大司马洗不得。

”闻者为之绝倒。

又一日,兵部侍郎王伟亦戏之:“先生一天洗几匹马?”刘定之答道:“大司马已经洗干净了,少司马正在洗,还没洗干净。

”闻者为之噱然。

(太子洗马,一作太子先马,即太子的侍从官;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兵部侍郎为兵部尚书的副手,亦称少司马。


万岁相公
明宪宗朱见深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很少召对群臣。

有一天,不知为何,朱见深突然心血来潮,召大臣万眉州、刘博野、刘寿光等人觐见,想问询一下时政,结果吭哧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诸大臣于是只得叩头山呼万岁,以掩饰尴尬的场面。

自此,朝野上下都谑称朱见深为“万岁相公”。

(摘自《领导文萃》)。

论钱谦益与柳如的诗史互证

论钱谦益与柳如的诗史互证

论钱谦益与柳如的诗史互证论钱谦益与柳如是的诗史互证钱谦益与柳如是,这对明末清初的伉俪,不仅在情感世界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诗坛上也各自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他们的诗作,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相互映照,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钱谦益,这位在明朝官场上起伏跌宕的文人,其诗风沉郁雄浑,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作常常以宏阔的视野和深沉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的沧桑变迁。

例如,在《金陵秋兴》中,他通过对金陵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朝代更替的无奈。

诗中的“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一句,以龙虎新军和旧羽林的对比,暗示了明朝军队的衰落和局势的动荡。

而“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则以残棋喻世事,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叹息。

柳如是,这位身世坎坷却才情出众的女子,其诗风婉约细腻,又不失刚健之气。

她的诗作多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出发点,反映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挣扎与追求。

在《金明池·咏寒柳》中,“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以寒柳自喻,道出了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但同时,她也有“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这样的词句,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钱谦益与柳如是二人的诗作之所以能够形成诗史互证,首先在于他们共同经历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明朝的覆灭、清军的入关,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谦益在政治上的选择和内心的挣扎,柳如是在乱世中的坚守和抗争,都在他们的诗作中有所体现。

例如,钱谦益降清后的复杂心情,在他的一些诗作中隐晦地表达出来;而柳如是则以其坚定的民族气节,在诗中抒发了对故国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其次,他们的情感生活也成为了诗史的一部分。

钱谦益与柳如是年龄相差颇大,但二人相互欣赏,互为知音。

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既有甜蜜温馨的时刻,也有因政治立场和外界压力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明末钱谦益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明末钱谦益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明末钱谦益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熟悉点明史的人一看文章题目眼睛一亮,有说头。

对,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

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明末清初饱学大儒,文坛领袖,东林党人,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明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你想想探花不得了,考了个全国第三名。

乖乖,比现在的省高考状元还要牛气哄天,可想而知他的应试水平高的吓人,实际上人家也是真有能力的人。

钱氏家族自隋唐以来直至近现代都是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

比如五代十国的吴越国钱镠,钱俶家族。

近现代的钱学森,钱钟书,钱三强,钱伟长,钱文忠无一例外都姓钱。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高中探花以后被授与翰林院编修一职,累官至礼部侍郎,因为与温体仁争权夺利失败而被革职。

明朝灭亡以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了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了他们,在南明为礼部尚书一职。

后来又投降了清朝,作了礼部侍郎。

.再说说这个柳如是(1618年—1664年7月21日.),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

为什么改名字呢?因为他崇拜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辛弃疾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爱国诗人。

因他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句。

故柳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盛泽镇人。

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幼年家里十分贫困,被卖到盛泽镇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作了养女。

受徐教导培养,柳擅长写近体七言诗句,是个才貌双绝的艺伎,长得雪白粉嫩。

逆境中成长的柳如是性格倔强,极其聪慧,精通文墨,擅长琴棋书画,不但名列"秦淮八艳",更为重要的是,她非常有抱负:一定要嫁一个"博学好古,旷代逸才"的男人。

她甚至还宣称:"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

而这个人真给她遇着了,他就是钱谦益。

今天说说他们俩之间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

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考论_

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考论_

2024 年第 1 期第 64 卷(总 307 期)No.1 2024Vol.64 General No.307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考论 *——兼及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高明祥摘要:钱谦益在顺治四年丁亥三月晦日被捕,关进京城刑部狱,在狱中作《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

他选择苏轼《狱中寄子由》的第二首和韵并在小序中转换诗题,是为了赠诗给柳如是,且其中还隐含他以苏轼自比而诉说冤屈的意图。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将这组诗的写作背景误以为是钱氏因黄毓祺案牵连而被关进南京狱,从而造成一系列失考。

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大多从外证考辨,如从这六首诗出发,则可更加明晰钱氏被关押的地点以及柳如是暂居之地与生辰等问题。

陈寅恪又在这组诗中挖掘出钱氏“思念故国,讽刺清朝”之意,但是钱氏此时明显还是寄希望于清朝的当权者为自己洗刷冤屈。

在钱氏后来的回忆写作中,他对丁亥年被捕事,又产生新的态度与感情。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对“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及明清诗文研究的现状做出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 钱谦益; 《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DOI :10.13471/ki.jsysusse.2024.01.005钱谦益于顺治四年丁亥(1647)三月的最后一天被捕,《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便是他在狱中所作。

钱氏曾于顺治初年两次被捕,这是其中一次,后世常常混淆,诸家亦产生不同说法。

柴德赓《〈鲒埼亭集〉谢三宾考》认为钱谦益于顺治四年三月因山东起义事(即谢陛案)被捕北上,关进刑部狱;顺治五年四月因黄毓祺案被捕,关进南京狱①。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则认为钱谦益于顺治三年归家即因谢陛案被捕北行,不久便被释放;顺治四年三月因黄毓祺案被捕,关进南京狱②。

那么,关于《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的写作背景,则产生两种说法:一是柴德赓所认为的钱氏因谢陛案被捕,关进刑部狱;二是陈寅恪所认为的钱氏因黄毓祺案被捕,关进南京狱。

姑且不论钱氏被捕之原因,这两种说法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关押地点的问题。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万历十年(1582)壬午,一岁。

钱牧斋先生以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九月二十六日生于常熟城中坊桥东故第。

曾祖体仁,字长卿,吴越武肃王二十二世孙也。

规言矩行,步武先民。

勤学博闻,撰《名臣巨儒言行录》若干卷。

祖顺时,字道隆,嘉靖己未进士。

博通典故,储峙有用之学。

举凡古今物、,天人经纪、世务便宜、部州条次,勒成一书,名曰《资世文钥》百余卷,盖《通典》《通考》之流亚也。

父世扬,字士兴,又号景行,常熟县增广生员,万历辛卯乙榜。

与无锡顾宪成、松江张尚友、同里瞿汝稷等友善,读书尚志,师友千古。

著《春秋说》十卷(见《明史稿艺文志》)。

宪成之文,奇伟绝俗,而景行能追风蹑影,与之驰骋上下,其博洽雄健,王元美、邢子愿咸称为良史才。

晚读《二十一史》,钩摘其奇闻异事,撰《古史谈苑》三十四卷。

母顾氏,山东按察司副史顾玉柱女。

先生讳谦益,字受之,一字牧斋,后自称牧斋老人、牧翁、虞山老民,或称籛后人、聚沙居士,又自号蒙叟,偶称绛云老人,或敬他老人、聋騃道人、没口居士,最后号东涧遗老。

天下知与不知,皆称虞山先生(采钱文集、《苏州府志》、《钱公别传》、葛氏《牧斋年谱》等书)。

七弦按:先生别号,据《中国历代年谱考录》,另有娥眉老衲(据《有学集》1581页当作“峨眉”)、石渠旧史。

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二岁。

万历十二年(1584)甲申,三岁。

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四岁。

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五岁。

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六岁。

就傅。

景行公请族兄继科为之师。

先生云:五六岁看演《鸣凤记》,见孙立庭袍笏登场,遂终身不忘。

(《消寒诗》自注)是年,海瑞、戚继光卒。

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七岁。

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八岁。

密藏开法师驻锡虞山东塔,从祖祖父顺化携先生前往礼足。

(《有学集》1620页)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九岁。

八月初八,瞿式耜生于常熟。

(瞿果行《瞿式耜年谱》)九月二十五日,路振飞生。

柳如是的一生: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柳如是的一生: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柳如是的一生: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江湖歌女柳如是,身世飘零命运多舛。

她一心向往,忠贞永恒的爱情,但在经历了几次痛彻心扉的情感磨难之后,她身心憔悴心如死灰。

在那段孤苦难捱的日子里,柳如是只好把心中的愁苦宣泄与笔墨之间,谱写成一首首凄婉的诗词。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就在柳如是的感情世界屡遭打击之后,一个人的出现让她终于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暖和力量,那么这个再次打开柳如是心门的人会是谁?柳如是的情感世界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柳如是的美貌与才华明末清初的南京的秦淮河,曾经是一个人文荟萃,名媛云集的地方。

今天去南京秦淮河的游客如果去玩儿的话还可以看到在秦淮河的北岸就是江南贡院的遗址,今天是叫中国科举博物馆。

当年这里是南方会试的总考场,可以想象,当年江南才子在这里会聚一堂的文采风流。

更令人称绝的是秦淮河的对岸就是江南佳丽聚居的地方,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号称“秦淮八艳”的八位美女,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在这“秦淮八艳”当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个性最为叛逆,爱情经历最为坎坷的当属号称“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

好像世间红颜大都要经受比常人更为坎坷,更为磨难的一生,柳如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江南佳丽。

大约在崇祯十二年的秋冬之际,在江湖当中漂泊无依的柳如是写下了一首经典词作《金明池·咏寒柳》。

上个世纪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评价这首词是明末最佳词作“当日胜流均不敢与抗手”,就是当年的那些名士才子在柳如是的才华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柳如是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首作品: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4-03[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

钱谦益柳如是丛考朱则杰(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钱谦益和柳如是是近年学术界颇为热门的研究对象,但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也还很多,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钱谦益 牧斋集 版本问题。

当代 传世藏书 所收的 牧斋集底本最差,校勘也最粗疏,说是!传世藏书∀,实际上却是最坏的一个版本。

(二)钱谦益 牧斋有学集 诗歌编年问题。

关于 牧斋有学集 中诗歌的写作时间,卷首总目中的记载与具体作品的记载存在着许多出入,读者阅读时需引起注意。

(三)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 系年问题。

这首诗歌在 牧斋有学集 中定为1662年作,但事实上却是1663年作,应予纠正。

(四)柳如是 剑术行 与 长歌行 问题。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想引用柳如是的 剑术行 ,结果却引用了柳如是的 长歌行 ,可能是一个疏忽。

(五)柳如是 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用李梦阳诗问题。

这首诗化用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诗歌,并且内容有些不健康,但研究者都没有指出。

[关键词]清诗;钱谦益;柳如是;考证[中图分类号]I207.22;K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2)05-0013-06学界对清代诗歌的研究较为薄弱,但由于种种原因,钱谦益和柳如是在近年却俨然成了学术界探讨的热门对象。

尽管如此,许多具体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还在不断产生。

本文就平日读书所得,将有关的几点认识阐述于次。

一、钱谦益 牧斋集 版本钱谦益生当明末清初。

他一生所作的绝大多数诗文,即以明清易代为界,分别编为 牧斋初学集 和 牧斋有学集 。

本师钱仲联先生曾以宣统二年庚戌(1910)邃汉斋排印本为底本,同时参以其他多种重要刻本,对此二集进行标校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于1985年9月、1996年9月正式出版,收入该社的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中。

这是迄今为止此二集最好的本子。

在标校本问世之前,此二集最为通行的是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的 四部丛刊 本。

其中 牧斋有学集 这一种, 四部丛刊 先后有过初次印本与二次印本;通常所说的 四部丛刊 本,即指后者而言。

它以康熙三年甲辰(1664)邹的50卷初刻本为底本,同时校以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金匮山房的51卷重定本,将重定本多出的作品单独辑为 牧斋有学集补 1卷,另附全书 校勘记 1卷,!俾读者兼收两本之长∀。

因此, 牧斋有学集 这个二次印本,从理论上来说,其版本价值应该是比较高的。

但是,笔者早年阅读该本 牧斋有学集 ,却发现其校勘相当粗糙。

即以 牧斋有学集补 而论,其中颇有一些作品事实上已经见于初刻本,只不过标题、位置偶尔不同罢了。

例如 为瞿稼轩集赙第32卷第5期2002年9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32,No.5S ept.200214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疏,说是辑自重定本卷四一,而其实已见初刻本卷一五,标题作 瞿留守赙引;又如 书柳敬亭册子,说是辑自重定本卷五一,而其实已见初刻本卷四一,标题作 为柳敬亭募葬地疏。

由此推想,该本所做的校勘工作,的确是十分令人怀疑的。

后来此集标校本的 出版说明,曾指出 四部丛刊!这一版本,是极坏之本∀,虽然着眼点不尽相同,但结论却不无共通之处。

然而,近见诚成企业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组织编纂、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12月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 传世藏书,该书曾将钱谦益上述二集以及 投笔集合为一编,总称 牧斋集;而其中 牧斋有学集这一种,则正是取 四部丛刊二次印本为底本的。

浏览之后,发现上面所说 牧斋有学集补与初刻本作品重出的现象依然存在,丝毫未见处理;有关校勘记,也都是现成抄录该 四部丛刊本。

而尤其令人遗憾的,是此本旧错未除,新误却又大量产生。

例如卷首 提要,!邹氏∀误作!邹代∀;总目则如卷二小集名 秋槐诗支集,误作 秋槐诗文集;上及卷四一细目 为柳敬亭募葬地疏,误作 为柳敬亭募葬疏,似此之类,触目皆是,不堪卒读。

本来按照正常的规律,古籍整理应该是后出转精,却没想到事实竟会如此。

即如 牧斋有学集补作品重出问题,如果说 四部丛刊本因系影印,校勘者对有关作品印象不深,难以发现,这还情有可原,那么,现在这个 牧斋集都有新式标点,整理者在两次点到同一篇作品时总应该有所感觉才是,难道是因为这个 牧斋集共有四位整理者,有关重出之作恰巧都出自两人之手?即便如此,四位整理者中,至少也应该有一个人统稿把关才是。

笔者之所以将!钱谦益 牧斋集版本∀专门写为一则,主要正是有感于这一叫做!传世藏书∀的本子,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

附带关于 四部丛刊初次印本 牧斋有学集的底本,由于二次印本行世之后初次印本随之湮没,流传不多,所以世人往往不甚了了。

今检二次印本姜殿扬跋语,其中有一段文字可以提供了解的线索[1]:书重初刻,犹之狱贵初情##此 四部丛刊所以有取乎初刻五十卷本也。

原有抄配五卷(卷二十七至三十一),不若刻本之可信,初印因以金匮本代之。

自视然,终思一睹真面。

张菊生先生频年搜访,昨冬始于东京静嘉爵邸见之,手校所易五卷异同以归。

归过吴门,复从潘君博山所获睹其书,乃滂熹斋世守之秘也,因请借印,属余互勘,补完前阙。

今重印观成,获弥此憾,可谓历尽求书之甘苦已。

从文中!原有抄配五卷##初印因以金匮本代之∀、!手校所易五卷异同以归∀、!补完前阙∀、!获弥此憾∀诸语推测,初次印本应该是总体上以初刻本为底本,而其中!卷二十七至三十一∀这!原有抄配五卷∀则暂时!以金匮本代之∀。

如此看来, 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这个初次印本 牧斋有学集,其总卷数!五十卷∀与初刻本相吻合,但底本称!金匮山房本∀,则恐怕并不可信。

而今人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主编的 清人别集总目,在著录 牧斋有学集的时候将这个 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与初刻本列为同一个版本系统,尽管没有具体注明其中的五卷交叉情况,但总体上还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二、钱谦益 牧斋有学集诗歌编年钱谦益的 牧斋有学集是他入清以后所作的诗文集。

该集前面的13卷为诗歌,卷次都与小集相对应,各小集按照不同的写作时期划分,写作时期则在卷首总目中予以注明,因此,总体编年看起来相当严格。

但事实上,总目所注的某些写作时期,与相关小集所收作品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现略举数例于下。

该集卷四 绛云余烬集,据总目称!起辛卯,尽一年∀,也就是所收为顺治八年!辛卯∀(1651)这一年内的诗歌。

但其中如第四题 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小序末尾明确说:!时岁在庚寅玄冥之小春十五日∀。

由此可知,此题实为顺治七年!庚寅∀(1650)十月(!玄冥∀、!小春∀均指农历十第5期朱则杰:钱谦益柳如是丛考1516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笔札犹盈笥,声诗最赏音。

许为吾集序,酝酿转浮沉。

末尾自注说:!先生云:∃应酬之文,俄顷可就;若序君集,必酝酿半年始成。

%今已矣!∀这说明钱谦益确乎有过为方文诗集写序的打算,只是由于很快谢世,最终并没有来得及写成。

邓之诚先生所说,想是误记或混淆。

四、柳如是 剑术行 与 长歌行陈寅恪先生 柳如是别传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曾论及柳如是(别称河东君)与!云间孝廉∀陈子龙(字卧子)诗歌酬倡之事,其中有几节文字是这样说的[3](p.125):##此外可决定两人乐府古诗皆在[崇祯]七年所作者,有 长歌行 、 剑术行 。

兹择录卧子 长歌行 与河东君 剑术行 于后,聊见两人酬咏相互之关系云尔。

卧子 长歌行 ( 陈忠裕全集 肆 属玉堂集 )云:[诗略]。

河东君 长歌行 ( 戊寅草 )云:[诗略]。

按柳如是 戊寅草 ,今人谷辉之曾辑入 柳如是诗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这里所引其 长歌行 ,系五言古诗,一题凡三首。

而上文所说其 剑术行 ,系七言古诗,一题仅一首, 戊寅草 内次序紧接 长歌行 之后。

因此,陈寅恪先生所谓!兹择录##河东君 剑术行 于后∀云云, 剑术行 应改作 长歌行 才是。

想作者当时也许起先确乎想引 剑术行 ,而后来改引了 长歌行 ;或者本来就想引 长歌行 ,而因两题前后次序相连,不慎而致误。

近年 柳如是别传 曾在不同出版单位一版再版,不知此类问题是否已获解决。

五、柳如是 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用李梦阳诗柳如是早年是吴中名妓,24岁时嫁给比她年长36岁的钱谦益,对此历来评说不一。

两人定情过程中,曾有许多诗歌唱和,连同友人的若干和作,编为 东山酬和集 二卷。

其卷一第一题,即为柳如是所作 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4](p.186),诗云: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蒙。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此诗陈寅恪先生 柳如是别传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曾逐句予以解说,并一再称其!遣词庄雅,用典适切∀,!文思贯通,比譬适切∀。

但关于尾联特别是最末一句,陈寅恪先生仅着重指出典故所涉历史人物均为宰相或兼负宰相之望者,切合或者说迎合钱谦益(号牧斋)当时的心理,所以下一题钱谦益和作 柳如是过访山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 !誉此诗∃语特庄雅%∀。

曾偶然从沈德潜辑 明诗别裁集 卷四中,读到李梦阳 限韵赠黄子 [5](p.105):禁垣春日紫烟重,子昔为云我为龙。

有酒每邀东省月,退朝曾对掖门松。

十年放逐同梁苑,中夜悲歌泣孝宗。

老体幸强黄犊健,柳吟花醉莫辞从。

很显然,柳如是诗中的!莫辞从∀,正是用李梦阳这首诗的典故。

其他各句毋论,典故字面所在的最末一句,其!柳∀字切合柳如是的姓氏;柳如是不仅工诗,且又名!隐∀,与!吟∀字约略谐音。

因17第5期朱则杰:钱谦益柳如是丛考18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此,这里的!柳吟花醉∀,其寓意十分贴切。

由此再进一步看尾联的上句!老体幸强黄犊健∀,它切合当时的钱谦益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一方面同样印证了柳如是此诗的!用典适切∀,另一方面说明它所用的典故事实上还并不限于陈寅恪先生所说。

只是这样一来,此诗是否果真!遣词庄雅∀或者说!语特庄雅∀,那就完全看读者个人的理解了。

[参 考 文 献][1]钱谦益.牧斋有学集[A].四部丛刊[Z].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9(无页码).[2]方文.山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柳如是.柳如是诗文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沈德潜.明诗别裁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责任编辑 徐 枫] Some Textual Researches on Q ian Qianyi and Liu RushiZH U Ze jie(Dep ar tment of I nternational 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 angz hou310027,China)Abstract:Although Qian Qiany i and Liu Rushi have recently been very popular research objects in aca demic circles,still m any concret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mainly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1)The edition of Qian Qianyi%s M u Zhai Ji(enduring w orks collected).The text of M u Zhai Ji in Chuan Shi Cang Shu is actually the w orst one and the most carelessly collated.It is unworthy of the nam e.(2)The chronolog ical sequence of Qian Q ianyi%s collection of poems entitled Mu Zhai You Xue Ji.Regarding the date when the poems in Mu Zhai You Xue Ji w ere written,there are m any discrep ancies in the g eneral table of contents and in specific poems,which merits the due attention of readers.(3)T he year the poem Fang Sheng Xing,Song Fang Er Zhi Huan Jin Ling w as w ritten.According to M u Zhai You Xue Ji,the poem w as w ritten in1662,w hereas in fact it was w ritten in1663.(4)The oversight on the part of Chen Yinke,w ho misquoted Liu Rushi%s Chang Ge Xing instead of Liu%s Jian Shu Xing in his w ork Liu Rushi Biezhuan(informal biography of Liu Rushi).(5)Failure of the re searchers to disclose the fact that Liu Rushi quoted the M ing Dynasty poet Li Mengy ang in his poem Geng Chen Zhong Dong Fang Mu Weng Yu Ban Ye Tang,Feng Zeng Chang Ju,which contains something unhealthy.Key words:Qing Dynasty poems;Qian Qiany i;Liu Rushi;tex tual resear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