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

合集下载

古汉语 连绵词

古汉语 连绵词

古汉语连绵词
古汉语中的连绵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们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单
字组成,具有连绵不断的特点。

这种词汇形式在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被广泛运用于诗歌、文言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古汉语中的连绵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连绵词,
如“花落”,“山高”,“水流”等;另一类是由三个或更多单字组
成的连绵词,如“风吹雨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云深不
知处”等。

这些连绵词不仅具有美感,而且还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花落”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花儿凋谢的过程,更是表达了
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无常的哲理。

同样,“山高”这个词汇,不仅仅是
描述山峰的高度,更是表达了人生的艰难险阻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古代文学中,连绵词的运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李白
的《将进酒》中就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的连
绵词,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在宋代文言小说《水浒传》中,
也有大量的连绵词出现,如“英雄豪杰,义薄云天”,“忠心耿耿,
死而后已”等,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总的来说,古汉语中的连绵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形式,它们不仅具有美感,而且还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在古代文学中,连绵词的运用非常广泛,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在现代汉语中,连绵词的运用也仍然非常普遍,成为了汉语表达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是中文古代的书面语言中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1. 夫:句首发语词,相当于“夫子”、“先生”。

2. 尔:你。

3. 曷:何,为什么。

4. 故:事故,变故。

5. 鲜美:鲜艳美丽。

6. 望其项背: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7. 辞:言辞,也就是文章或言谈。

8. 虽:即使。

9. 愚人:愚蠢的人。

10. 唯:只。

11. 相: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帮助、辅助的意思。

12. 犹且:尚且。

13. 是以:因此。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词语有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能会发生变化或扩大。
形态变化
03
一些单音词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添加或
删除某些部分。
02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 词。
特点
与单音词相比,复音词具有更丰富的表意功能, 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和事物。
例子
如“天地”、“江湖”、“风雨”等。
古汉语词汇概说
•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 古今汉语词汇对比 • 古汉语词汇的特殊现象 •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01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表示一个 词,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和多音词相 对。
特点
古汉语单音词通常比较简单,意义明 确,易于记忆和使用。
同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 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义词, 以增强表达效果。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丰富
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这些词意义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反义关系辨析
反义词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辨析, 以准确表达意思。
反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反义词,以增 强表达效果。
复音词的分类
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如“天地”、“山水 ”、“动静”等。
偏正式
由一个修饰词和一个中心词组成,如“江山”、“风雨”、“人烟” 等。
支配式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如“饮酒”、“写字”、“唱歌”等。
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根和一个表示具体概念的词缀组成,如“子 丑”、“阿爷”、“老虎”等。

让人惊艳的古汉语词汇

让人惊艳的古汉语词汇

让人惊艳的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其词汇丰富多彩,有很多词汇引人惊艳。

比如:
1. 朦胧:形容模糊不清、隐约不明的样子,如“朦胧诗”。

2. 飘逸:形容轻盈、优美的姿态或言行,如“飘逸的舞姿”。

3. 翩翩:形容轻盈、优美的飞舞或行动,如“翩翩起舞”。

4. 瑰丽:形容美丽绚烂、华丽非凡的样子,如“瑰丽的宫殿”。

5. 风雅:形容高尚、文雅的品味和风范,如“风雅之士”。

6. 独具匠心:形容独特、别致、有创意的设计或构思,如“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7. 奇妙:形容非常神奇、不可思议的样子,如“奇妙的异域风情”。

8. 恍惚:形容有些糊涂、迷糊,或者有些虚幻、不真实的感觉,如“恍惚的梦境”。

这些古汉语词汇不仅表达了语言的美感,更展现了历史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古汉语的魅力吧!
- 1 -。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字词意思整理1.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通行本是晋郭璞的注本3.有鸟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是”4.《淮南子》注本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今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5.四极发,发:倒塌6.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兼:同时具备若干方便,广泛地。

周:普遍7.炎:火花。

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8.淫水:洪水9.日思高其位,高:使动,提高大其禄,大:用作使动,加大10.《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前1716年),共收入47035个。

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

这部字典按部首排列,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11.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

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读订误》12.《汉语大字典》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谷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13.《助字辨略》请刘淇著。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1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15.《词诠》近人杨树达编。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近人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6.汉字字符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

汉字是表意字符。

17.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的称名,班固的次第背诵:六书:一曰指事。

吴语中的古汉语词汇

吴语中的古汉语词汇

吴语中的古汉语词汇
哇塞,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吴语里可是藏着好多古汉语词汇呢!比如
说“侬”,上海人常说“侬好呀”,这“侬”不就是古汉语里的“你”嘛!还有“箸”,我们常说“筷子”,但在吴语里却说“箸”,像“把箸拿来”。

嘿,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是时光给我们留下的小宝藏。

你想想看,当
我们说这些词汇的时候,不就像是和古代的人们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吗?就像我们在现代社会里发现了通往古代的秘密通道。

再来看看“晓得”,在吴语中经常能听到“侬晓得伐”,这个“晓得”不也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嘛。

哎呀呀,这感觉简直太奇妙了!好比我们在生活中突然找到了那些被遗忘的古老记忆碎片。

“汰”这个字也很常见呀,“汰衣裳”就是洗衣服的意思。

这不就是古汉语词汇在吴语中鲜活地存在着吗?这就好像是一颗古老的种子,在吴语的土壤里依然茁壮成长着。

“困觉”大家也都熟悉吧,就是睡觉的意思。

每次听到有人说“我要去困觉啦”,我就仿佛能看到古人也是这么表达睡觉的意思呢。

你们说,吴语中的这些古汉语词汇是不是特别神奇?它们就像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繁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我们应该好好珍视这些词汇,它们是我们文化的瑰宝呀,可千万不能让它们消失啦!让我们一起继续传承和使用这些古汉语词汇,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依然绽放光彩吧!。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荻---古汉语词典的解释

荻---古汉语词典的解释

荻---古汉语词典的解释
《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也称
为芦荻。

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对荻的描述,它通常生长在
水边、湖泊或沼泽地带。

荻的茎秆细长柔软,叶子细长而尖,常常
被用来编织篮筐、席子或简单的家具。

荻也可以用来制作编织品,
如席子、帽子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荻常常被用来描绘湖泊或河
边的景色,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意境。

另外,在古代汉语中,荻也有引申义,比如在《诗经》中就有“荻若之未萎”一诗,用来比喻人的志向和品质。

荻的引申义还包
括了谦逊、坚韧不拔的意味。

总的来说,《荻》这个古汉语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具有丰富的意
义和用法,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称呼,还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汇
词语是语言中人们最直接感知的、表达各种意义的基本单位。

词语的总汇形成词汇,或者反过来说,词汇是词语的总汇。

理论上说,一种语言就只有一个词汇。

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可以称为某个人的词汇,一个行业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汇总,也可以称为是某行业的词汇,这类词汇其实是词汇中具有某些特点、只为某部分人使用的部分,是一种体现词汇局部的“词汇”。

但是,有人把一个词或几个词也叫词汇,那不是严格定义的词汇。

通常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来讨论语言,其中,语音和语法的基本成分都很有限,比如汉语的语音,就21个声母(加准声母yw,共23个),基本韵母38个,声调4个,它们共同配合,可以组成一千多个音节。

语法方面,从句子构成来看,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谓、宾、定、状、补,分别构成数量有限的句式;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来看,可以分出实词和虚词共十来个类,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等,这些词分别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

但是,词汇成分的数量不是用几十几百几千就可以列举完毕的,词汇单位的数量,需要以万计数。

并且,一种语言的
词汇到底包括多少个词汇成员,几乎不可能有完整的统计。

词汇内部有以下特点:1,词汇内部个体数量繁多,2,词汇个体(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关系复杂,局部成类现象普遍,3,词汇成分往往有有独立或部分的变化,4,词汇成分的使用面或流行程度不同,5,词汇成分的使用寿命不同,6,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产生和消亡频繁。

这样,在词汇中,有的成员相对稳定,有的成员则变化较多,一些曾经使用的词语或词语的意义,后来人不了解,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是古代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

因此,词汇变化包括以下方面:1,新词产生,2,旧词消亡,3,有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成为多义词,4,有些多义词失去了部分意义。

从宏观上看,一些词长期普遍的使用,成为词汇中的基本部分,被称为基本词汇,词汇中这些高度稳定的成分,成为语言传承的最重要因素。

词汇变化的动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了新的事物,产生新的表达需求;一是人们认识的变化,对原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或仅仅出于表达方式的创新,产生表达上的变化。

壹,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
一,单音词
二,复音词,包括:连绵词,叠音词,合成词三类,其中,合成词中又有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动补式、附加式等几种。

汉语词汇复音化,是指汉语原来词汇以单音形式为主,转变为大量采用复音词。

汉语词汇复音化,一些原来的单音形式由复音形式代替,这个过程大致有三种方式:1单音词降级为构词语素加附缀,
2同义的单音词降级为语素连用成词,
3新造同义复音词。

贰,古代汉语的词义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字记录汉语,它是汉语词汇的书面记录符号,我们通过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记录来了解古代的词汇。

比较现代词汇的书面形式,从字面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变化。

一些词从古代延用到现代。

第二,古今意义没有关系。

一些字记录了不同的词,有些词古今意义之间可能有关系,但失去了中间环节,看不出意义的关联。

(158-159)
第三,古今意义有联系但不同。

(159-160)
第四,感情色彩不同。

(161)
第五,所指实际内容不同。

(161-162)
二,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162-163)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还有一种情况也跟词义的缩小有关,那就是偏义合成词。

(157页)
词义转移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指一个词本来的意义。

本义应该指词的原始意义,但因为语言早于文字,而文字记录会的缺漏,所以,现在文字记录的词义,可能是词的原始意义,也可能不是最早的意义。

通常把有文字可考或有文献证明的词的最早意义称为本义。

确定词的本义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一个词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然后,可以从文字入手,了解它造字时的意义;其次,通过文献查考,寻找早期的用例;最重要的是,排列各个义项,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词义的引申。

(164)
词义引申的方式:链条式、辐射式,这两种方式在具体的词义变化中,可以交替出现。

叁,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作业:
1,从结构上看,汉语词汇中有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叠音词、合成词等名目,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方式。

(要求选用课文之外的材料来作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