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分析3

合集下载

计算语言学讲义(09)句法分析(三)

计算语言学讲义(09)句法分析(三)

12
依存分析模型
• 生成式依存模型
– 词汇依存概率模型( Collins 模型) – 依存生成概率模型( Eisner 模型)
• 判别式依存模型
– 状态转移模型 – 最大生成树模型
计算语言学讲义 (09) 句法分析 ( 三 )
13
最大生成树模型
• McDonald et al., 2005 • McDonald and Pereira, 2006 • 给定一个包含 N 个词的句子,任意两个词之间 都可能存在依存关系,共有 N*(N-1) 种可能的 依存边(不能含有依存到自己的自环),只是 依存强弱不同 • 将依存强弱表示为这个完全图中边的分数。于 是,寻找最可能的依存树的任务就转化为寻找 这个完全图的最大生成树
∆λm = =
δ MSELoss (λ ) δλm

M
i= 1
( Score(Wi R , λ ) − Score(Wi* , λ )) * ( f m (Wi R ) − f m (Wi * ))
计算语言学讲义 (09) 句法分析 ( 三 )
28
感知机的训练算法
Δ λ m= 0, m =1,... , D for iter =1 to T foreach training − data : i R * N = Score ( F i , λ )− Score ( F i , λ ) foreach c m ∈C i Δ λ m=Δ λ m−η Nc m , λ m= λ m+ λ m
依存分析简介
• 大多数语言,包括汉语和英语,满足投 射性。所谓投射性是指:如果词 p 依存 于词 q ,那么 p 和 q 之间的任意词 r 就 不能依存到 p 和 q 所构成的跨度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法分析工具(六)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法分析工具(六)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法分析工具引言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是使机器能够理解、分析和处理人类语言。

在NLP的研究中,句法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进行分析和识别。

为了实现句法分析,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工具和技术,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句法分析工具及其应用。

句法分析工具1. 依存句法分析器依存句法分析器是一种基于句子中词语之间依存关系的分析工具。

它通过识别句中各个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构建句子的依存树结构,从而揭示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依存句法分析器在句法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2. 短语结构句法分析器短语结构句法分析器是句法分析中的另一种常见工具,它基于短语结构语法对句子进行分析。

短语结构句法分析器能够识别句子中的短语结构,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从而揭示句子中各个短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短语结构句法分析器在NLP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机器理解和处理句子的语法结构。

3. 语法标注器语法标注器是一种对句子中词语进行语法标注的工具,它能够为句子中的每个词语添加相应的语法标记,包括词性、句法功能等。

语法标注器在句法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为其他句法分析工具提供语法信息,帮助机器理解句子中词语的语法属性。

句法分析工具的应用1. 信息抽取句法分析工具在信息抽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机器从文本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

通过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进行分析,句法分析工具能够识别出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从句结构等,从而帮助机器抽取出句子中的重要信息。

2. 机器翻译在机器翻译领域,句法分析工具能够帮助机器理解源语言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从而更准确地翻译成目标语言。

通过对句子的短语结构和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而实现更准确的翻译。

3. 问答系统句法分析工具在问答系统中也有重要应用,能够帮助机器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第三讲_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第三讲_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2)成分分析法
成分分析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 主要做法是:
a、把句子划分为六个成分; b、词作为划分成分的基本单位; C、根据六个成分的搭配排列确定句子的格局。
六个成分: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我 弟弟 已经 准备 好了 一切 用品。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
动+名
修建房屋 关涉和被关涉 述宾
形+动
迅速增长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动+形
交待清楚 被补充和补充 中补
名+的+动 信号的中断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动+的+名 修建的房屋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3) 结构关系与句法结构的功能性质
结构的功能性质,结构的被用性质。当一个句
法结构作为材料构成新的结构时,充当不同的 结构成分,可以构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如:
看大门的 卖菜的 粉红色的 图书馆的
(12)介词结构
介词附着在其他词语之前构成介词短语。介词 后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如:
(走)向图书馆 朝北(跑)
对我(说) 向上(爬)
(13)比况结构
比况短语可以由“似的”等助词附着在词后构 成,也可以附着在短语之后构成。如:
火一样 逃跑似的 (高兴得)什么似的”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1、句子成分分析法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1)“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为“暂拟 系统”
代表“暂拟系统”的文献: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
《语法和语法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汉语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79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出现是汉语语法学发 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方法

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方法

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方法短语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词汇组成,能够完成某种语法功能。

短语结构类型的判断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句法分析和语言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短语结构类型及其判断方法。

一、短语结构类型。

1. 名词短语(NP)。

名词短语是由名词充当核心成分,前面可以有限定词、形容词、数词等修饰成分,后面可以有从句或补语等成分。

例如,“这本书”、“一个大房子”、“五个小孩”。

2. 动词短语(VP)。

动词短语是由动词充当核心成分,前面可以有副词、介词短语等修饰成分,后面可以有宾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例如,“她在家读书”、“他把作业做完了”、“他们一起去旅行”。

3. 形容词短语(AdjP)。

形容词短语是由形容词充当核心成分,前面可以有程度副词、限定词等修饰成分,后面可以有名词、介词短语等成分。

例如,“非常漂亮的花”、“很高的建筑”、“十分热情的欢迎”。

4. 副词短语(AdvP)。

副词短语是由副词充当核心成分,前面可以有程度副词、限定词等修饰成分,后面可以有动词、形容词等成分。

例如,“非常快地跑”、“很快地完成”、“非常小心地处理”。

5. 介词短语(PP)。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充当核心成分,前面可以有限定词、形容词等修饰成分,后面可以有名词、代词等成分。

例如,“在桌子上”、“和朋友一起”、“在学校里”。

二、短语结构判断方法。

1. 句法分析。

通过句法分析,可以确定句子中的短语结构类型。

句法分析是一种通过语法规则对句子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功能和关系。

2. 语义分析。

通过语义分析,可以确定短语结构类型。

语义分析是一种通过词义和语境对句子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含义和作用。

3. 上下文分析。

通过上下文分析,可以确定短语结构类型。

上下文分析是一种通过句子所处的语境对句子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句子中各个成分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功能。

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

其中,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两个主要任务。

词法分析负责将一段文本分解成单词或词素,而句法分析则对文本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和解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词法分析1. 概念和任务词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基础任务,主要目标是将一段文本拆分成一个个单词或词素。

词法分析可以看作是自然语言处理中最初的处理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处理任务的难度和准确性。

具体而言,词法分析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词:将连续的文本流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单词。

分词在汉语处理中尤为重要,因为汉语中没有像英语中的空格来明确标识词之间的边界。

(2)词性标注:对每个单词进行词性标注,即确定它的词性类别(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词性标注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3)词干提取:将一个单词的派生形式还原为它的词干或原型形式。

例如,“running”和“ran”都可以还原为“run”。

2. 方法和技术(1)规则法:基于规则的词法分析方法依靠人工定义的词法规则和规则库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对规则的编写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并且规则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

(2)统计法:统计法通过学习大量的语料库数据,利用统计模型来进行词法分析。

常见的统计模型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EM)、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等。

统计法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学习语言规律,适应性较好,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3)深度学习法:深度学习方法基于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的神经网络结构来进行词法分析。

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等。

第三讲_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案例

第三讲_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案例

④主谓结构
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主语,是被陈 述的对象,后一部分是谓语,是陈述前一 部分的。如:
⑤兼语结构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 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 语。如:
⑥连动结构
由不止一个动词性词语连用,隐含同 一个主语,各部分之间没有关联词语,没 有语音停顿,也没有联合,偏正、主谓、 补充等关系,这样的短语叫连动短语。如:
2、句法结构成分的称谓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中补结构 主谓结构
定语 + 中心语
状语 + 中心语 动语 + 宾语 中心语 + 补语 主语 + 谓语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
主要讲两个问题: 1、句子成分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2、层次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 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 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⑦联合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部分
之间具有并列、顺承、选择、递进等关系。 如:
“城市乡村” “我和你”
⑧同位结构 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从不同的方面
称说同一个人或物。构成同位的两项词语 必须是两个不同的词语,而且必须是复指 关系,即在同一个句法位置上指同一个对 象。如:
“古城西安”、“通讯员小王”。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的时候,往往找出主语和谓语作为 句子的主干,以其他成分作为枝叶,描述整 个句子的结构。
例如: (年轻)的学生‖[都][在]学习∣(非常有用)的课程。
学生(主语) 学习(谓语) 课程(宾语)
年轻 的(定语)都 (状语) 有用 的 (定语)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句法结构的一般性特点主要是线条性和层次性,这是句法结构普遍具有的特点。

线条性是指任何句法结构都是语言符号的线性排列,具体而言,就是指句法结构都是由词按线性原则组合而成的。

层次性是说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虽然在外在形式(语音、文字)上是现行的,但从词与词的结构惯性上我们又能看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时有紧有疏、有先有后的,除非这个句法结构是由简单成分构成的。

理解了句法结构的特点,我们就能对句法结构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句法结构形式与句法结构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的关系。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该分析法是传统语法的析句方法,主要从句法结构关系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

其中,主、谓、宾视为基本成分,定、状、补视为次要成分或附加成分。

1.基本原则(1)句子分析就是分析句子的句法成分。

(2)每一句法成分在句子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

(3)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2.分析步骤(1)先把句子按照逻辑语义关系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2)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语——主语;找出谓语部分的中心语——谓语。

由此确定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

(3)找出谓语动词的连带成分:谓语动词之后受其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4)找出主语、宾语、谓语各自的修饰成分:主语、宾语之前的修饰语是定语,谓语之前的修饰语是状语,谓语之后的补充成分是补语。

(5)按找出的句子成分总结句子的格局。

句子成分分析法常用的符号: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用“||”隔开,双下划线“====”表示主语,单下划线“_____”表示谓语,波浪形下划线“﹏”表示宾语,“()”表示定语,,“[ ]”表示状语,“< >”表示补语。

例如: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3.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和局限作用:句子成分分析方法简单、直观,适合分析单句,可以揭示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词跟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帮助人们了解句子的基本格局,也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成分缺失、搭配不当等语法错误。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法【已阅】学习要点:熟练掌握三种句法结构分析⽅法,并应⽤于具体句⼦的分析。

掌握三种层次分析⽅法。

⼀、句法结构分析的⽅法 句法结构分析,也叫句法分析。

对句法结构进⾏分析的⽅法有: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

(⼀)句⼦成分分析法句⼦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中通⽤的分析句⼦的⽅法,也叫中⼼词分析法。

由于句⼦与词组在结构上基本⼀致,因⽽句⼦成分分析法实际上也是句法成分分析法。

分析时要求⼀举找出整个结构的两个中⼼词──名词中⼼词和动词中⼼词,以作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

其分析⼿续是:先看清整个结构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再看充任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谓语后⾯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最后指出附加在主、宾之前,谓语前后的所有附加成分。

例如对“这些⼯⼈⽴刻造好了⼀座桥”这⼀结构该作这样三步分析:A、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B、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 ^^C、(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三步分析==== ─ ^^或:这些⼯⼈⽴刻造好了⼀座桥()===[ ] ─<>()^^(===表⽰主语,──表⽰谓语,^^^表⽰宾语,()表⽰定语,[ ]表⽰状语,< >表⽰补语)这种分析⽅法的优点是句法结构中各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有提纲挈领的作⽤。

同时这种⽅法也有很⼤的局限性: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把六⼤句法成分放在同⼀个平⾯来分析;抽出的“主⼲”(中⼼词)往往不能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例如“错误思想必须清除”,其主⼲“思想清除”⽆法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思想”与“清除”并不直接进⾏组合,⽽是“错误”先与“思想”组合成“错误思想”,“必须”先与“清除”组合成“必须清除”,然后由“错误思想”与“必须清除”组合成⼀个⼤的句法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 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分析手段,我们就称 之为“配价分析法”或简称为“配价分析”;由此而 形成的语法理论就称为“配价理论”。
下面我们不妨举些怎么用配价分析法来解决 实际语法问题的例子。
5.2―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 区别吗? ―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似乎没有 什么区别,因为无论就词类序列说,无论就内部构 造层次说,也无论就语法功能说,都是一样的。就 词类序列说,都是“V+NP1+的+ NP2‖;就内部构 造 层次和语法结构关系说,也完全一样,请看:
二是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 体的句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例如动词“写”离开具 体句式,一般怎么不会想到它还具有“给予”的语义特 征。朱德熙先生(1979)在考察了 “名词[主语] +动词+给 十名词1+名词2”这一句式之后,发现了这句法格式的 “动词”位置上出现的动词都含有“给予”的语义特征, 动词“写”跟名词“信”相关联时也可以进入这一句式, 如“张三写给李四一封信”所以,“写”也具有“给予” 的语义特征。这就是说, “写”具有“给予”的语义特 征是在考察;动词+着+名词语
[表示存在,表静态]
[B]式: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语
[表示活动,表动态]
现在有个问题。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 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 语法结构关系相同,为什么会 产生歧义呢?经仔细考 察发现,歧义的产生原来跟句式中的动词有 极大关系。 请看[A]式变换的实例: (1)[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 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 用的、并且足以区别于其它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 说语义要素。因此,语法学中所讲的词义特征都是结 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 法格式单纯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这个 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慨括些词 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例如,我们 从词汇的角度说,可以将“粉笔、黑板、板擦”等归 为一类,标以“教具”的语义特征。这样做,词汇学 里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在句法学里不一定有句法价值。
句法分析(三)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4.1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我们在上节里说了,变换分析法很有用,但是变 换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 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我们在 3.4小节里举过用变换分析法分化“名词[处所]+动词 +着+名词语”歧义句式的实例,指出我们可以通过 变换分析把它分化为[A]、[B]两个句式:
(4)动词b:[-使附着]
这样我们可以把前面那个”名词[处所]+动词+着 +名词语”句式直接根据动词的不同,而加以分开, 表示为: (5) [A]名词[处所]+动词a+着+名词语
[B]名词[处所]+动词b+着+名词语
上面我们用来分析、说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 词语” 这个句法格式之所以是个歧义句式,之所以能分 化为[A]、[B]两式的原因而采用的分析手段,就是语义特 征分析法。从上面这个实例中,大家不难发现,我们是通 过分析该句法格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法格式 内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同语义特征,来 达到说明造成该同形、歧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的,而这正是 语义特征分析法精神之所在。
[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下站着许多观众 地上蹲着一只狗 床上躺着病人 床前跪着个人 门口立着两个孩子 门上贴着对联 桌上放着几本书 黑板上写着字 墙上挂着画
主席团坐在台上
许多观众站在台下 那只狗蹲在地上 病人躺在床上 那个人跪在床前 两个孩子立在门口 对联贴在门上 几本书放在桌上 字写在黑板上 画挂在墙上
+给+名词1+名2”这句式并确认了“写”可以进入这一 句式之后才加以确定的。
可见,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语义特征”,它着 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 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 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语义特征的表示 方式是,在所说明的词语之后加一个方括号,括号里 用“+”、“- ”号和扼要的、只一两个词语来表示所描 写的词语具有的语义特征。如上一小节对“动词a”所 具有的语义特征的描写: (5)动词a:[+使附着]
最早把化学中的“价”明确引人语法研究中的 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ere,亦翻 译为特尼耶尔、泰尼耶尔、特斯尼埃)。语法学中引 进“价”这个概念,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几 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 配价语法理论的基本精神是:
1.句法旨在研究句子,对于句子不仅要注意它所包含的词, 更要注意它所隐含的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联。这种句法关联在 句子表面是看不见的,但实际是存在的。 2.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我们所要注意的句法关联就是动 词与由名词性词语形成的行动元之间的关联。
(3)﹡喝啤酒的多种多样。
这是为什么?
先前学过的层次分析法不能用来解释这个现象, 因为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就内部构造层次和语法结 构关系说,二者完全一样。变换分析法倒可以用,假 如我们将a例码化为“v+ NP1 + 的+ NP2-1‖ ,将b例 码化为“ v + NP1 +的+NP2-2”,a例可以形成下列变 换矩阵:
左胸上别着北大的校徽 头上戴着礼帽
北大的校徽别在左胸上 礼帽戴在头ι
树上订着广告牌
领子上绣着两朵玫瑰花
广告牌钉在树土
两朵玫瑰花绣在领子上
这些实例中的各个动词虽然具体意思各不相同, 但是具有某种共同的语义内涵,那就是“使附着”。 我们翻词典,果不其然,词典中这些动词的注释有极 大的相似之处。请看:
(2)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4.2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原是语义学中的 概念,指一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语义学中 分析、描写词的语义特征,大致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个语义类再 进行细分类。譬如说,在有生命事物中,人类是一 个语义类,为了说明同一个家族中不同人的不同辈 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某些语义特征 (“+ ‖表示正面特征“-”表示负面特征,下同) 对家族中不同称谓的人细加分类。
(1)a.喝 啤酒 的 学生
1 3 4 () 2 3
b.喝 啤酒 的 方式
1 4 4 () 2
1-2―定-中”偏正关系
3-4述宾关系
可是,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那就是a例的 中心语“学生”有时可以省略,例如“喝啤酒的 学生请举手”在一定语言环境下可以说成:
(2)喝啤酒的请举手。
而b例的中心语“方式”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 省略,例如“喝啤酒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不能说成:
结论: 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研究中使用时间 不长,对它还缺乏必要的理论上的阐述。 请同学们多看看书上的实例,从中获得更 多的感性认识。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5.1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化学中提出“价”( valence, 亦称“原子价”,或称“化合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分子 结构中各元素原子的数目间的比例关系。取氢原子为一价, 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能和多少个氢原子相化合,或者能置换 多少个氢原子,那么该元素就是 价。譬如说水是由氢和氧化 合成的,分子式是H20,即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化 合成的,因此氧是二价。氢不能直接跟铁化合,但氧能跟铁 化合为氧化铁,分子式是Fe203,由三个氧原子和两个铁原子化 合成的。从水分子式H2O知道氧是二价,既然氧化 Fe203 ,可 见铁是三价;但又有氧化亚铁,分子式是FeO,可见铁还可 以是二价。
(2)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 ···
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
有了上面的描写,对下面的问题我们就容易说清楚 了:为什么有“光的速度”的说法,而没有“﹡火的速度” 的说法?为什么有“大火”、“小火”的说法,而没有 “﹡大光”、“﹡小光”的说法?
把“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 为的是做两件事:一件事,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 法格式的原因,另一件事,用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 为什么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有 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因此,语法研究中对“语 义特征”这一概念的使用,其含义跟原先在语义学中 的使用并不完全一样。
舅妈[–直系,–男性,+女性,+长辈, –晚辈,+年长, –年幼]
舅父[–直系,+男性, –女性,+长辈, –晚辈,+年长,–年幼] 侄女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 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火”和“光”同属一个语义类— —可见自然现象,但语义上有区别,为了凸显其相互之 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描写其语义特征:
同样,有了上面的描写,对下面的问题我们也就 容易说清楚了: 为什么可以说“喝水”、“喝汤”、 “喝啤酒”,而不说“﹡吃水”、“﹡吃汤”“﹡吃 啤酒”(有些方言,如吴方言可以说) ?反之,为什么 可以说 “吃饭”、“吃梨”、“吃面包”却不能说 “﹡喝饭”、“﹡喝梨”、“﹡喝面包”?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对词语进 行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说明不同词语在词语搭配 等一系列用法上的差异。
3.动词所关联的行动元的多少就决定动词的配价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