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自我意识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讲义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本讲内容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认识你自已!←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你是否感到困惑、无助?←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的唯一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R.L.史蒂文生←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内涵(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意志品质等)及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 2.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我会唱歌”、“我会……”,关注他人评价,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埃里克森的心理成长理论:埃里克森生于1902年,是一位受到弗洛伊德思想极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展理论家,但由于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故人们叫他“新弗络伊德主义者”。
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第二章自我意识课件

如何提高情商(P45测试)
训练情绪、情感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善于乐观豁达 积极向上进取 善待人生机会
管理技能开发
第二章自我意识
训练情绪、情感
建议: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 第二,要克服紧张情绪。 第三,避免急躁情绪。 第四,摆脱消极情绪。 第五,合理的宣泄。 第六,学会放松。 第七,顾及他人的情绪。 第八,要营造情绪环境。
第二章自我意识
管理技能开发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一,对人宽容; 第二,换位思考; 第三,学会关心; 第四,充满爱心; 第五,负有同情心; 第六,沟通协调; 第七,诚信正直; 第八,善于合作; 第九,乐于吃亏; 第十,奉献牺牲。
第二章自我意识
管理技能开发
2、情绪稳定性
管理技能开发
情绪稳定性就是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
第二章自我意识
3、自尊(P48测试)
管理技能开发
1)自尊是一种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 大小和重要性的体验。包含自尊心和尊重感。
自我概念(A)
自我评价(B)
2)作用: 影响个体行Βιβλιοθήκη ; 监督个体行为; 矫正个体行为。
自尊(C)
第二章自我意识
管理技能开发
第二章自我意识
管理技能开发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也称自我,乃是人 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 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 (如身高、外貌等)、 心理特征(能力、性 格) 、以及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即对所有属于 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我是谁?
第二章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内容角度的结构 (二)形式角度的结构 (三)时空角度的结构
2、学习风格(P41测试)
第二章 自我意识 PPT课件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道德经》
2
我是谁? 宛如一粒沙枣树的种子, 在狂风的驱赶下飘落到了这里。
人类亘古以来的话题, 就像斯芬克斯之谜。
于是便发出了—— 宇宙般的轰响,
却不料—— 落在这寂寥的旷野上。
第二章 自我意识发展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我怎么看我自己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请问你怎 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 黄美廉在黑板上写下: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六、还有…… 最后,她在黑板上写下了的结论:
自我意识而起作用的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特点
(一)心理叙事
【不陌生的故事】 “金凤凰”的苦恼 【分析与思考】 形成恰当的自我概念对当代的大学生十分必要 在反思自我、与他人比较中把握好尺度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
大学生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 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从高估走向平衡
黑龙江省高校精品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箴言
•人们经常会信口说什么尚未找到自我,但是事实上,自 我并不是被找出来的,它是被创造出来。 ——萨斯 •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德谟克里特 •做你想做的人,永远也不晚。 ——乔治.埃略特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卢梭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dfa2838ff00bed5b9f31d46.png)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 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 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 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 从知、情、意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自我控制”; • 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与心理自我” 。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 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 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 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 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 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 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 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 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 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 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 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 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 •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 来,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 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 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
(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
•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 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 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解决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 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 生的。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 我是否满意”等方面。 •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 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
2、消极自我的建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存在、身份、角色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知。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面临的挑战。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方向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指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优点和缺点等。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和倾向,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对自己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正视和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我方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生活规划的认知。
通过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大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和生活规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既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1. 学校角色: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家庭角色:家庭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自我意识。
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活动、家庭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个体努力:大学生个体也需要主动努力培养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如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心理辅导、参加社团活动等,提升自我意识的水平,并逐渐形成独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三、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自信心:通过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我们这一时代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通过改 变他们的思想来改变他们的生活。
——— 威廉·詹姆斯[美]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二章 大学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教学互动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面面观
(1) 躯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最先是从自己的躯体知道自己的存在, 产生了“躯体我”即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外貌、动作技能等 方面的感受,照镜子、美容美肤等都是躯体我的表现。而后与人交 往,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中以及自己的社会角色中,体验出自己的 “社会我”,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声 誉、威信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如自己是贫穷还是富裕, 是否受人尊重和信任。在集体生活中举足轻重还是无足轻重,别人 对自己是亲近还是疏远。再后来从生活的成败得失中,在心理发展 中,逐渐形成“精神我”,对自我心理品质、精神状态的认识体验, 如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是强还是弱?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思 维敏捷还是迟钝,行动的自觉性高还是低,自制力强还是弱等。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3) 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 个人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特征的认识,它包括自己 的躯体特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以及性别、种族、角色特 点等自己所感知到的个人特征。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 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社会自我是 指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各种行为的看法;理想自我是个 人根据前两个自我的经验,建构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 它引导个体趋向理想的境界。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4)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具有认知、情绪和意志三种心理要素,即所谓的自 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包括自我感觉、 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批评等。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 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接 受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我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包括自尊、自爱、自卑、自弃、自恃、自傲、责任感、义务感、 优越感等。自我监控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监督、调节自 己的行为,调节、控制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对他人的态度,涉及 “我怎样克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那种 人”等问题,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卫等。 以上三者互相联系、有机组合、完整统一,便成为一个人个性中 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三)不断反省自我,学会调整和控制自我 (四)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超越的潜能。 第一,接纳。接纳自我和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第二,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付诸行动,并全力以 赴。 第三,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 第四,成就。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必然结果,是努力 奋斗的代价。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美)詹姆斯认为
主观自我(I)
自我 客观自我 (ME)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 我 意 识 的 结 构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通过自我评价而获得
通过自我价值的评判 而获得的自信、自卑、 自责等。 通过自我调节而获得
判断以下三种情况属于自我意识的那种成分? 1、我相信自己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2、我对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感到烦恼。 3、我要为找到工作而努力学习和实践 ,提 高综合能力。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对自我常见的扭曲想法 我个子小,怕别人瞧不 起 换用自我增强的思维 • 拿破仑、邓小平也是小 个子,都是领导者。 • 我不漂亮但性格好,朴 实大方,别人愿意和我 交往 • 贫困给我奋进的动力, 我用自己的努力拼一片 天空。 •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 试过怎么知道?!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我的缺点
缺乏激情 易冲动 爱面子 急躁 太容易相信人 有时固执 爱耍性子 特别内向 好出风头
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优点
冷静 容易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自尊心强、有自信 做事迅速、有效率、有激情 善良、不做作、纯真 坚持正确的
3、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 与逆反心理。
第二章_第一节__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
我概念、自我评价等
我 意
自我体验:
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 内疚感、自我欣赏等
识
自我调控: 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 督、自我控制等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 (一)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 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 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 • 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
逐渐隐蔽;
– 例如,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便说:“我不 知道我做的怎么样。”或说“我不说。”
• 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 如“我很棒。” “我很厉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 大石头呢。”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它自己吗?
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
点红实验
我国学者刘金花(1993)通过“点红实验”把婴儿从 自我认识出现所经历的阶段做了划分:
• 1.戏物阶段(9-10个月):把镜子当玩具; • 2.与镜像伙伴游戏阶段(12-14个月):对镜中的
映像关注,当作伙伴微笑、寻找; • 3.相倚性研究阶段(18个月):注意镜子里外物
识
自我调控: 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 督、自我控制等
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 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 关系。
• 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
(一)儿童自尊的发展
•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
……
(三)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优点 冷静 容易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自尊心强、有自信 做事迅速、有效率、有激 善良、不做作、纯真 坚持正确的观点,最后必 情绪宣泄,不易生病 善于思考 善于推销自己
对自我常见的扭曲想法 我个子小,怕别人瞧不起
换用自我增强的思维 • 拿破仑、邓小平也是小个子,都 是领导者。 我不漂亮但性格好,朴实大方, 别人愿意和我交往 贫困给我奋进的动力,我用自己 的努力拼一片天空。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试过怎么 知道?!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通过反思反省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 思、反省他人和自己的言行、能力、品德、性格等方 面的情况。
大学生要勇于并善于将自我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 严于解剖自我,敢于批评自我,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和 提高自我。
一
多视角、客观地认识自我
(四)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来认识自我 从本质上看,大学生的自我意 识是在个体同外界不断交往和相互 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大学生健康 自我意识的培养更需要通过大量的 社会实践才能实现。
有一个女孩总觉得自己不受男生关注,一天,她在
商店看到了一个发夹,店员职业性地称赞她戴上发 夹后变得非常漂亮,于是她买下了它。
第二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感到同学们的目光
里充满了热情,男生还约她出去玩……
"都是因为我戴了一个美丽的发夹!"她伸手向头上
摸去,然而发夹根本不在头上!
她这才想起:早上梳头时把发夹忘在桌上了……
二
用阳光心态对待自我
悦纳自我——看得起自己
如果你不能接纳自己,那么別人也很难接纳你。因为 別人的关注反而让你放大了自己的短处,从而更加退缩。 久而久之,別人会因为你的退缩而误以为你不喜欢他们, 因此渐渐疏远你。 给自己多一点包容。 感谢自己所拥有的。接纳自己不是自欺欺人地说: “我脸上皮肤光洁无暇。“而是诚实地说:“我脸上有 快胎记,可是我不在乎。我同样富于情感、思维敏捷。 别人一样喜欢我。没有胎记便不是我了。” 別人不会看不起你,除非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我 意识
镜 中 自 我
自我意识的结构
现实自我
个体对现实生活中的我的认识,所探 寻的是自我的真实状态,剖析“我实 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镜中自我—随体貌、权利改变而改变
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 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 法。
理想自我
对将来的我的想象,其涉及的根本 问题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或 “我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自我认知
生 理 自 我 社 会 自 我 心 理 自 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 衣着、风度、家属、 所有物等的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
追求身体的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 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追求名誉地位,与 他人竞争,争取得 到他人的好感等。 追求信仰,注意行 为符合社会规范, 要求智慧与能力的 发展。
自我体验属于情
绪、情感的范畴, 包括自我感受如自 爱、自尊、自信、 自卑等。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
对自己的心理、行 为和态度等方面的 调节,包括自我监 督、自我激励、自 我控制、自我暗示 等。
举例:
我对我最近的表现比较满意,但是,离我的目标 还很远,我今后要少玩一点,多学一点,争取更好 的成绩。
(三)自我扩张 (四)自我萎缩
(1)自我矛盾
好高骛远 望洋兴叹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 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 出、最集中的表现。心理学研究 表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 距与矛盾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 变动。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 我之间的差距最大。 其典型表现是: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 控能力缺乏稳定性、一贯性和 持久性。
这类大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 理想自我的缺失,对现实自我又非 常不满,以致感到非常自卑,出现 自轻、自贱、自责等严重的不良心 理或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有效控制自我
四、不断超越自我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 多视角、客观地认识自我
二
用阳光心态对待自我
三
及时有效地调控自我
请大家制作自己的名片: 我是: 和别人相比,我更: 我最喜欢: 别人对我的评价: 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对我的评价: 对于未来,我最希望: 在群体里,我最怕; 请大家把名片交给我。我随便拿出几个,大家能知道我说的 是谁吗?请全班同学对这个名片进行补充、修改。
自不 量力
(3)自我扩张
该类大学生往往盲目自信、心高气傲、自吹 自擂、自我放大。
这类学生自我意识的共同点是对现实自我的 估价过高或虚假判断,使之与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4)自我萎缩
当大学生感到理想自 我很难实现,甚至永远无 法实现,而现实自我往往 提高非常缓慢,甚至无法 改变,以致于无法容忍时, 就会出现自暴自弃、自责 内疚等消极情绪,这就是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萎缩。
自我意识的萌芽
二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从人格发展角度提出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模式: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的形成期(1~3周岁) 1岁: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认识镜中“我” 2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概念 3岁:自我中心期,“小大人”,常表现出“我要”、“我 来”的行为
主观化时期。内在的关注, 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 能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 样的人”,要求独立思考、 选择和评价,表现出“逆反 ”情绪。在内部世界和外部 世界的统合中,逐渐形成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一)自我矛盾 (二)自我否定
自我意识 偏差
著名歌星王菲说,她也曾自卑过 很多年。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聪明 ,18岁时勉强考上福建一所并不 出名的大学,又没有去上,到现 在也没有一个正经学历;她觉得 自己没有毅力,减肥通常不超过 一周就要打退堂鼓,明知抽烟不 好,却总也戒不掉;她觉得自己 不擅长交际,尤其不会讲话,所 以一见记者就着急,不善于和媒 体沟通,老给人家一个耍大牌的 感觉……
二
用阳光心态对待自我
(二)扬长避短
大学生不能只看短处或劣势,否定自己,更不 能轻易扩大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是要对自己进 行恰到好处的评价,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面对 无法补救的短处,承认它,接受它,作一个“真正 的勇士”。为进一步发展完善自我,大学生必须学 会扬长补短。
我的缺点 缺乏激情 易冲动 爱面子 急躁 情 太容易相信人 有时固执 胜 爱耍性子 特别内向 好出风头
请大家找一下,哪是自我认识?哪是自我体验? 哪是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的结构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走路不自然
心理自我
对自身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 兴趣、情感、意志、能力、理 想等的认识和体验。
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
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 系中的角色、作用、地位和 权利等的认识。 对个体的身体、生理特征的认识, 比如性别、年龄、是否健壮和漂 亮等。
一
多视角、客观地认识自我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我。”
——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
这句话表明,客观地、全面地 认识自我是相当困难的。对自我的 正确认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自我意 识的前提,也是大学生自我调控的 重要因素,是塑造、完善自我意识 的基础和依据。
一
多视角、客观地认识自我
(一)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中认识自我 大学生非常重视他人,尤其是 自己亲人或有声望的人物对自己的 态度和评价,并且常常根据这些人 的评价不断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 的言语和行为,以求得到他们的肯 定和赞许。
自我贬低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2)自我否定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通 常对自我意识中现实自我 的评价过低,使得理想自 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非常 大,以致认为经过努力也 无法实现,或尽管两者距 离不大,但由于个人自我 掌控能力较弱,前进的动 力不强,心态不够积极, 直接制约理想自我的实现。
自我否定类型的大学生通 常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实自我, 只有放弃理想自我,服从现实 自我,从而埋没或浪费了自己 应有的能力。
一
多视角、客观地认识自我
(五)通过自我教育来认识自我 我们每个人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即不仅要接受社 会、学校、他人对自己的教育,而 且要自己教育自己,在自我教育过 程中,逐步获得对自己更深刻更全 面的认识。适当地了解自己,了解 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这是进 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
生理自我的形成
二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理论
社会的自我---自我的发展(3岁---青春期)
客观化时期。关注自身 以外世界。通过与他人交 往,从周围世界寻找榜样 ,模仿、认同、内化为自 身行为,学习社会规范, 形成社会角色,进一步确 定自己。
二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理论
心理的自我---自我的成熟(青春期---成年)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发生发展
一
自我意识及其结构
二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隔一段时间来咨询的男生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
什么是自我意识
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 界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认知
的一种形式,主要 包括个体的自我感 知、自我概念、自 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等。
多视角、客观地认识自我
(六)辩证地认识自我 所谓辩证地认识自我”就是既要实事求是地看 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客观地认 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我的实 际状况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动态”是指每个个体身上都会 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但是只要自己 不断努力,就会逐步塑造一个更加完 美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