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资料、历史地图、图片、图示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发现历史信息,初步形成分析和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设有三个子目: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
这三个子目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废分封,立郡县”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而“车同轨,书同文”、“筑长城”、“焚书坑儒”则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经济、文化、军事、思想等方面的辅助措施。
四、学生情况本节课中抽象概念较多,结合初一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能力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特点,我所用的一个主要核心就是——用体验历史剧的形式,把知识的学习溶于活动当中,通过不同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把呆板的知识变成可以交流的话题,这样可以打进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废分封,立郡县”;难点: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两幅图片(胡歌及其演的电视剧神话)导入,秦朝建立后,在治理国家方面,秦始皇遇到了许多问题和烦恼,我们一起穿越回秦朝,为他排忧解难。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二)展现一段对话: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如果我仍称王;就显得和六国的国王没有区别。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学案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事半功倍)1.知道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2.综合分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正确认识和评价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自主学习导航(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废分封,立郡县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______”称号,并确定了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央设立_____、_____、_____。
在地方,废除以______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度,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_____郡,郡下设_____。
2.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______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______制度。
(二)车同轨,书同文1.秦统一后,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一律改为______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以_____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______”。
3.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______货币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____、____、____制度。
4.秦始皇为了防御_____的进攻,修缮和增补了西起______,东至______,全长一万余里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三)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了______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了记载______以外的各国历史的史书。
民间除了_____、_____等书籍以外,所有《_____》《_____》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
后又以诽谤罪活埋了在背后议论朝政的方士、儒生4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的______。
三、研学互动课堂(教师点拨,帮你驶进互动学习的快车道)探究一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探究提示在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历史: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2)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五、课堂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关于“废分封,立郡县”一目的教学 3、关于“焚书坑儒”一目的教学 4、关于“车同轨,书同文”一目的教学 5、课堂小结 6、课后探究 7、教学效果预测
六、另附
1、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及标准 2、评价焚书坑儒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课改三年后的体会
(一)认识
1.对课标的认识:加强对课标研读,是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2.对教材的认识:认真研读教材,做到 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3.对学生的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目的,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继续 探讨课改之路.
教你九条酒店家具保养的小知识
1、家具表面不要洒上水等液体,更不要将有机溶剂直接或间接放在家具表面上,以免造成侵蚀或渗透,进而给家具造成损坏。 2、家具必须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搬移时不要硬脱硬拉,应轻抬轻放。 3、严禁阳光直接照射家具,不可避免时,可以用窗帘或百叶窗遮光,以免漆膜退色或过早老化,要远离暖气等热源,以免高温造成家具开裂变形或漆膜脱落。 4、多抽屉的斗柜,不要将多个抽屉同时拉出,防止柜体前倾;书柜登在柜内书籍或物品不多的情况下,谨慎将门板同时打开,防止因重心改变或地面因素造成柜体向前倾;上面是门板,下面带抽屉的柜体,不 第一个抽屉打开再打开上面的门,这样门板会开不到位。 5、经常保持清洁,每天用纯棉干布轻轻拭去表面浮土,不得用粗糙的材料揩擦表面,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用拧干水分的温棉丝将家具犄角旮旯处的灰尘细细擦净,再将家具通体擦拭一遍,然后用 棉干软布擦干。带凹陷或浮雕纹饰的家具,用细软羊毛耍清除灰尘,经过油漆处理的加剧,不要用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擦拭。 6、过冷或过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在家具表面,。以免损害家具,尖利或底部毛糙的物品也不能直接放在家具表面上,以免划伤表面。 7、家具长时间不是用时,要将家具用原包装箱包好,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保存,也可以用布罩等透气性好的遮盖物盖好,防止积灰。 8、保持室内干燥通风,以免家具受潮霉变,但是过分干燥易使家具中的水分丧失,容易变形开裂等,因此,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当地的地域相对温度范围内。 9、加剧的承重部位和非承重部位不能超负荷承载重物,如衣柜、书柜等家具,其顶部不要压放重物,以防柜门变形,造成柜门关不严,桌面不要放置过重物品,以免家具因承受过重压力而造成损伤,桌缘不 品以免造成重心不稳或家具倾倒;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用拧干水分的温棉丝将家具犄角旮旯处的灰尘细细擦净,再将家具通体擦拭一遍,然后用干净的纯棉干软布擦干。也可再擦干后涂上薄薄 质量的光蜡,用家具蜡涂在喷涂在家具和五金饰件表面,对家具中的电镀五金件,不要受潮,更不能用湿布擦拭,否则,电镀层和漆件容易剥落生锈。 少儿书法培训加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内容并编写出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废分封,立郡县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三、课前准备:学生围绕本课导言的两个问题进行预习并编写出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学生自编自演李斯与群臣辩论和秦始皇出巡的短剧。
四、教学过程导入步骤: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编写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写好的请举手。
生:朗读自己所编歌谣师:这首歌谣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生:回答略师:把书翻到69页,我们今天要学习,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写板书)讲授新课第14 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板书]最高:皇帝政治:中央:三公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巩固地方:郡县统车同轨统一文字北筑长城一经济统一货币文化:军事: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南修灵渠[板书随上课进程逐步写出]师: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比以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要强。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精致课件)(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评价:虽然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 但却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 废分封立郡县,建立
2.经济和 文化上
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 统一车轨、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巩固统一 促进交流 维护统治
3.军事上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我 的 三 字 诀
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 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 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3.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 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 话是可信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阅读材料: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 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土地的单 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 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 形各异。
遇到的麻烦事……
道路不通 文字不通 钱币不通 度量衡不通
车同轨
秦始皇,统六国 设丞相,立太尉 御史公,察百官 废分封,立郡县 集权制,秦朝创 车同轨,书同文 统货币,度量衡 筑长城,退匈奴 西临洮,东辽东 既焚书,又坑儒 施暴政,招灭亡
想一想 写一写:
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位
雄才大略的帝王,有人说
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 题你有什么看法?
方法原则: 史论结合、一分为二。
统一车辆轮子间距离
目的:方便秦始皇到各地巡查,管理,更方便、 快捷地调动军队,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驰道的统一、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等历史知识。
2、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培养初步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自学预习,小组交流学习。
2、组织学生查找相关史实并加以分析,获取历史信息,并共同归纳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探究这些措施的影响。
3、指导学生自编自演有关历史情境短剧,感受秦朝大一统的生活。
指导学生结合秦始皇的有关史实,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2、认识古代的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和统一措施的影响。
教学难点完整地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各项措施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备补充集备补充温故知新:百家争鸣中,韩非的主要观点是启发思考回答引导学生什么?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回忆情景导入:如果你是当年的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启发积极参与也可由可前提是导入引起兴趣三维目标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作用和影响?2、“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
3、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4、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普遍特征?5、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文化、军事、思想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起来什么作用?大屏幕出示问题,指导阅读启发引导点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滨城区四中杨国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解答秦始皇的烦恼,以《秦始皇微服私访记》的形式,贯穿全课,引出各重难点,图文并茂,逐个解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废分封,立郡县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三、课前准备:学生围绕本课的活动建议进行预习并填写《基础训练》学习笔记自己上网搜集秦朝车轨、度量衡等史料,达到熟悉课本的目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后按理说过上了妻妾成群,珠宝成山的富贵生活,但秦始皇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却整日闷闷不乐,秦始皇有哪些烦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始皇的帝王生活,一起学习本课。
(二)新课讲授1.秦始皇的烦恼一(1)复习秦朝疆域的四至(2)烦恼一: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秦始皇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统治这个国家呢?(3)课件展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金字塔结构的官制2.秦始皇的烦恼二:《秦始皇微服私访记》(1)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秦始皇决定要进行一次微服私访。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学案解读

教学案第周第节主备人: 李艳霞年月日课题14、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识记: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理解: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重点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措施难点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激情导入自主预习⌒指导尝试交流一、︶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最高统治者称,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
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____ 。
作用: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____________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______________ 。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加强___________集权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 、统一 形制,规定轮子的距离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B 、 规定以 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 。
C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的_____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 、 、 制度。
3文化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修筑 ,抵御 。
秦长城东起 西到选择题1.“他统一六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B .禹C .周武王D .秦始皇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措施 交流展示⌒任务讨论展示︶ 2.秦朝在中央设置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吏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大学士3.秦朝时,全国最早通用的标准字体是 ( )A .金文B .小篆C .隶书D .楷书4.你知道秦朝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下面哪一种吗?( )5.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A .防止秦朝人民发动起义攻下秦都B .阻止南北人民共同反秦斗争C .用来防止北方冷空气南下袭击都城D .抵御匈奴的进攻A B C D反馈与巩固6.2002年1月1日,欧洲正式起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发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提前一节课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将相关的图表、地图、图片制成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师生谈话,学生活动法(讨论,展示材料,撰写小论文等)。
板书设计复习导入投影打出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提问:图上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功绩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秦始皇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回答。
讲述: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治机构,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秦始皇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讲授新课废分封,立郡县提问:百家争鸣中,韩非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提问:你知道皇帝名称的由来吗?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略。
教师讲述: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他觉得自己的措施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
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
他还规定了:接替他皇位的子孙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
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提问:“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国公元前221年秦朝秦王嬴政秦始皇提问:皇帝以下,设立哪些机构?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
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
地方:废分封,立郡县提问:为什么实行郡县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量补充小结:秦朝君臣之间,式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
李斯力排众议,指出周初所封王侯众多,各国日渐疏远,互相攻伐,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周王室的作用,反而造成诸侯混战,周朝也灭亡了,应该引以为鉴。
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是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否定,秦朝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部的长官叫郡守,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
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多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郡以下设县,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和县的官吏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提问:秦朝中央集权制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引导: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车同轨,书同文拆除路障,统一车辆形制教师讲述: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有宽有窄,而且各国还修建许多路障堡垒来加强防卫。
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于是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这叫做“车同轨”。
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为了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秦始皇还下令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
投影:“驰道遗迹”。
驰道宽50步,两旁每隔3丈种一棵树。
今天的一些道路还是沿当年驰道的遗迹修建的。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教师设问:秦朝是由战国时期七个国家合而为一的,幅员辽阔,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小品表演后(内容:一个人到国外旅游,语言不通,带的外汇用光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文字、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交流困难甚至无法交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会给政令的推行造成很大的困难。
(投影“秦统一文字表”)教师:仅仅一个“马”字就有这么多种写法。
为了使自己的政令顺利地推行下去,秦始皇采用了什么办法呢?学生展示材料。
教师小结: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颁行天下。
后来一个监狱中的犯人,经过十年的钻研,创造出一种更为简便的字体,秦始皇很欣赏这种字体,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给他升了官,秦朝时,把罪徒称为“隶”,所以这种字体被称为“隶书”。
提问: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咯。
教师小结: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多了,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燕齐:刀币春秋战国各种货币韩赵魏:布币圆形方孔钱(秦朝)楚国:蚁鼻钱教师:战国时货币非常复杂,形状大小、轻重、计算单位都不相同。
基本币制是四大类。
流通燕、赵、齐等国的是各种“刀币”;流通魏、赵、韩等国的是形状像铲的各种“布币”;流通楚的是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圆钱”,也叫“环钱”。
秦统一后,规定以秦国上币黄金和下币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统一的货币,行用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货币。
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这种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2002年1月1日,欧洲正式起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欧洲为什么要便用统一货币?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为了方便流通,建立统一市场,增强欧洲的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了解了货币统一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意义,秦始皇的改革,给当时的商品交换以很大方便。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各地的买卖交换仍存在困难,因为各国的度量衡标准不统一。
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具(尺寸),量是指测量容量的容器(升斗),衡是指称重量的衡器(斤两)。
秦始皇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此后,各种单位量值虽有变化,但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却沿用了两千多年。
焚书坑儒教师讲述:为了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制造了焚书坑儒事件,请同学介绍一下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量补充: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
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
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
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土(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
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
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
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
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怎样评价“焚书坑儒”?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加强了专制集权,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御匈奴,筑长城教师:正当秦始皇忙于国内的改革时,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
请同学介绍一下匈奴的情况。
学生展示材料。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量补充: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
从公元前3至5世纪,先后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八百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
匈奴族最早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后向北发展分布在蒙古草原。
匈奴人从小善骑射,过着游牧生活。
商局时期是北方的一些方国,春秋末与中原接触渐多。
中原的铁器输入匈奴,促进了匈奴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晚期逐渐强大起来,由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转变,占领河套地区。
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人边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
为防御匈奴,当时秦、赵、燕修筑了长城。
秦统一后,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连续向北边移民数万家,置44个县加以管辖。
秦末,匈奴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首领叫“单于”。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用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