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推荐】《阮郎归 初夏》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推荐】《阮郎归 初夏》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推荐】《阮郎归初夏》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阮郎归初夏》阅读附答案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②。

玉盆③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水沈:木质香料。

②然:通“燃”。

③玉盆:指荷叶。

7. 在这首词中,不能体现词题“初夏”的景物的一项是()(2分)
A.新蝉
B. 微雨
C. 榴花
D. 小荷
8. 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描写是这首词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词中既有对景物、环境的描写,又有对本词抒情主人公——闺中少女的人物描写,环境和人物交融。

B. 词的上片通过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景,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同时也烘托了环境的幽静。

C. 词的下片除了继续写景外,还叙述了这个闺中少女午睡醒后的活动:采摘荷叶,清池玩水。

D. 全词所描写的景色美好清新,生机盎然,很好地反衬出了这个闺中少女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形象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阮郎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阮郎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阮郎归》含答案(2014·新课标I卷·T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

春天风雨交加,枝残花落,为凄凉惨败之景,再加上残日西斜、寒水自碧,让人对诗歌抒发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标题、注释和诗歌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

写出了词人因愁而无心下棋,但又想通过下棋摆脱愁苦,但思绪烦乱,落子犹豫不决。

抓住动作,结合前句进行合理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阮郎归》秦观词全文注释参考翻译赏析

《阮郎归》秦观词全文注释参考翻译赏析

《阮郎归》秦观词全文注释参考翻译赏析
《阮郎归》秦观词全文注释参考翻译赏析
阮郎归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①,迢迢清夜徂②。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月除③。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④。

[注释]
①丽谯(qiáo):彩饰楼门。

②小单(chán)于:唐曲有《小单于》。

③徂(cú):过去,逝。

④峥嵘:本意为高峻险阻,引伸为严峻、凛厉。

⑤郴(chēn)阳:湖南省郴州市,在衡阳南。

[赏析]
此词写困居郴州贬所的.孤寂凄凉,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

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

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

接近除夕,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

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全词凄婉动人,浅谈之中蕴有深味,很有感染力量。

冯延巳《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冯延巳《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冯延巳《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①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②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③【注释】①春半:仲春季节。

踏青:郊游。

我国风俗,清明日出游叫踏青。

嘶(si斯):马叫声。

②青梅:梅子未熟时呈青色。

日长:白昼变长,气候转暖,正是郊游时。

③慵(yong庸):困倦、发懒的意思。

罗衣:用轻软有疏孔的丝织品做成的衣服。

【译文】正是阳春三月,南园里郊游踏青的人络绎不绝,和煦的春风轻轻拂着,耳边传来马的阵阵嘶鸣。

梅树上的梅子才有豆子那么大还是青的,柳树刚吐出的嫩叶又象美女的眉毛那般动情。

白昼长了,天气暖了,对对蝴蝶飞来飞去。

花园里花儿上的露珠闪亮晶莹,烟雾似的潮气低低地笼罩着草坪。

门窗上帘幕低垂,那是官宦人家的院庭。

怀春的少女娇怯慵懒,刚荡罢秋千脱下罗衣,又看见画梁上双双燕子从南方归来,找寻那旧时的佳境。

【集评】宋·陈世修:“观其思深辞丽,均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阳春集序》) 明·沈际飞,“景物闲远,帘垂则燕栖,栖则在梁,妥甚。

”(《草堂诗馀正集》卷一)【赏析】这首词虽然描绘了一幅春日的艳丽图景,但却无法掩饰“美人”伤春情绪的流露。

乳燕成双,秋千影单,燕子已归,“良人”何处?春天带来的并不单是蓬勃的生机,还有无穷的思虑。

这种一方面沉缅于灯红酒绿的生活,另一方面对这种生活又抱着一种感伤情绪的矛盾心情,形成了冯延巳词中思想的一个基调,即对南唐没落王朝的留恋与忧伤。

阮郎归 西湖春暮 阅读答案附赏析

阮郎归  西湖春暮 阅读答案附赏析

阮郎归西湖春暮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阮郎归西湖春暮阅读答案附赏析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 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 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 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的艰难,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意境黯然;语辞哀婉,韵调低沉凄楚。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贬监处州酒税,平时不敢过问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忏。

然而使者犹承风望旨,以谒告写佛书为罪,于是再次削秩徙郴州。

词人丢官削秩,愈贬愈远,在郴州贬所挨过了整整一年,眼看又到了除夕,词人心情无比哀伤,便提笔写下这首词。

古诗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翻译赏析《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前言】《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词作。

此词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于仲春时节踏青时的见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思之情。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春日郊外的秀丽景色和女子的见闻;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女子的相思之苦。

全词清秀典雅,迤逦飘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回环委婉,是词人的作品中极为典型的一首小词。

【注释】1、踏青:春日郊游。

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

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

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

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

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6、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7、帘幕:帘子和帷幕。

8、慵困:困倦。

9、罗衣:香罗衫。

10、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翻译】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赏析】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怀人的情绪,内心情感的流露十分含蓄。

通篇没有直说思念的地方,也没有直呈愁怨的言语;但春光大好,游园不能令“她”情意欢畅,园中荡秋千也不闻盈盈笑语,一切只是默默,终而无言无绪欲拥衾独眠。

说明女主人公并不是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

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

所选择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

“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词、注释、翻
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导读:【原文】: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注释】
1、踏青:春日郊游。

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

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

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

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

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6、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7、帘幕:帘子和帷幕。

8、慵(yōng)困:困倦。

9、罗衣:香罗衫。

10、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翻译】:
风和日丽,马嘶声声,可以想踏青上车马来往之景,青梅结子如豆,柳叶舒展如眉,日长气暖,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

踏青过后,又荡秋千,不觉慵困,遂解罗衫小憩,只见堂屋前双燕飞归。

【赏析】: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

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

“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

“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

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

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

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

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

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

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

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

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

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阅读训练】:
(1)首句的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3分)
(2)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2)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