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中考网xx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阜阳颍东区四校联考中考历史仿真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阜阳颍东区四校联考中考历史仿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2.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A.B.C.D.3.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⑤红船精神A.①⑤②③④B.①⑤③④②C.⑤①④③②D.①⑤③②④4.在参观古田会议旧址时说:“历史往往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古田会议是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发扬古田会议精神”。
他之所对古田会议作出高度评价是因为: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C.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5.对如图所示的年代尺相关事件描述不正确的是A.背景都面临外国侵略B.都促进工业的发展C.都通过改革改变社会性质D.改革后都侵略中国6.如图是加拿大为纪念某组织建立5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
2025年安徽省阜阳市初三上学期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5年安徽省阜阳市历史初三上学期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2、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是: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西周的分封制D、秦朝的统一3、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手段的是:A.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法家思想D. 鼓励民间文化发展4、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末年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秦始皇建立秦朝D. 汉武帝开创汉朝6、以下哪个发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繁荣的原因?A、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政策推动B、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发展C、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对外贸易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8、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的创新措施是什么?A、推行分封制B、实施郡县制C、创立行省制D、恢复世袭制9、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推行郡县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B、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C、修建长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D、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11、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阁首辅就是宰相B. 内阁首辅由科举考试选拔C. 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D. 内阁首辅一直拥有决策权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
历史中考冲刺模拟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4.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5.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体现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①庄园经济 ②租地农场 ③重农抑商 ④手工工场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15.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A. 人口迅速增长
B. 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C.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3.西晋灭亡后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孝文帝B. 司马懿C. 司马炎D. 诸葛亮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改革内容很广泛,包括:禁止穿鲜卑族服装,改穿汉人的服装;改革以后出现了“胡人汉服”的社会风尚.因此成为促进民族大融合“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孝文帝.选项A符合题意;司马懿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属于三国时期人物;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全国.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被同归为“古代东方文明”的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有其共同点,其中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①都发源于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②都采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③都有留存于世的伟大的建筑工程④都属于农业文明
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②④
14.14、15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方式在欧洲出现,下列生产方式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是
2024届安徽省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四模)附答案

2024届安徽省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四模)一、选择题: 15小题, 30分。
1.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2.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文帝迁都洛阳;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武则天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统治方式,逐步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以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A. 为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B. 为了严密控制知识分子C. 为了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D.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3.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
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
”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推进科举取士B. 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C. 完善三省六部制D. 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4.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5.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这表明,辛亥革命( )A.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B.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理论体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江泽民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B.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C. 中共十五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7.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此次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5.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7.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暴力冲突是主流B. 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平交往是主流D. 马可·波罗来华是古代文明和平交往的生动体现答案:A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关于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不正确叙述。
选项A,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平交往是主流,暴力冲突是支流,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古代战争和征服虽然带来了破坏和痛苦,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项B正确。
选项C,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平交往是主流,如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故选项C正确。
选项D,马可·波罗来华是古代文明和平交往的生动体现,他通过旅行和写作,将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等介绍给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项D正确。
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B. 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C. 古代巴比伦人、阿拉伯人D. 古代印度人、中国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选项A,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正因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到欧洲文化中的关键作用,欧洲人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故选项A正确。
选项B,阿拉伯数字并非由古代阿拉伯人发明,而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且阿拉伯数字并非由中国人传播到欧洲,故选项B错误。
选项C,阿拉伯数字并非由古代巴比伦人发明,而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故选项C 错误。
选项D,阿拉伯数字并非由中国人传播到欧洲,而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故选项D错误。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2023-2024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2023-2024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华同学在整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B.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唯一方式是发动侵略战争C.清政府一步步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从未停止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下列措施能在根本上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建立皇帝制度B.地方推行郡县制C.在中央设立承相、太尉、御史大夫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3.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摘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以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但是被封子弟之候国,在管理上并不属于原来的诸侯王国,而是归汉郡所辖。
此举目的是A.提升诸侯国实力B.减轻百姓负担C.加强中央集仅D.强化思想控制4.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5.我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设宣政院②设西域都护③设驻藏大臣④设府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2018年3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再次修改。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C)①使用打制石器②种植水稻③会使用火④过定居生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许多成语典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特征。
以下成语能够体现的历史时期特征是(B)①退避之舍②围魏救赵③纸上谈兵A早期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的纷乱C大变革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下列选项中能提现由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度变化的是( C )A“三家分晋”到“秦王扫六和”B“桐叶封弟”到“烽火戏诸侯”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聚邑为县,置令丞”D“废井田,开阡陌”到“车同轨,书同文”4.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重要素养,下列有关年代和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B罗马帝国建立时,中国正值西汉末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于辛亥年D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国九年5.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三班历史小组准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制作美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D)①五四烽火②国民革命歌③台儿庄战役4遵义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4 D①②46.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
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位同学来自(A)A.台湾B.西藏C.香港D.澳门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A)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国民政府成立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在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⑤B.②④C.③④D.③⑤8.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峙——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中考网xx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你是不是想检测一下自己中考历史复习得怎么样呢?出guo中
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阜阳中考网:xx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请关注的更新!同时我们将在考后提供及!
1.(xx?江苏扬州?2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仿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B
2.(xx?江苏苏州?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答案】B
3.(xx?重庆A卷?4)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在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答案】B
4.(xx?海南省?2)在xx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B
5.(xx?福建福州?3)图1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C
6.(xx?山东济宁五四制?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
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
别是( )
A.蜀、西晋、隋
B.东汉、南宋、隋
C.蜀、西晋、金
D.蜀、西夏、元
【答案】A
7.(xx?山东临沂?5)“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B
8.(xx?湖北孝感?3)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 * 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
A.隋朝的大运河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的丝绸之路
【答案】A
9.(xx?江苏无锡?3)《北京晚报》xx 年 4 月 10 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xx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B.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C.在他统治时期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
D.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南北统一
【答案】B
10.(xx?黑龙江绥化?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
它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C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