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之授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四)一般强调性宾语前置
1、动词的宾语前置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介词的宾语前置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 你打我。
打你、我。 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 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寡君其罪之恐,敢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康公我之自出。(《左传成公十三年》)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更法》)
比较:
③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④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类上)
⑤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1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大篆等1.2 汉字的演变: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1.3 汉字的结构:独体字、合体字、复合字等1.4 练习:识别古代汉字,了解其演变过程第二章:词的构成与分类2.1 词的构成:语素、词根、词缀等2.2 词的分类:实词、虚词、成语、典故等2.3 词的属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4 练习:分析词语构成,掌握词的分类及属性第三章:句子的结构与成分3.1 句子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3.2 句子的成分: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3.3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3.4 练习:分析句子结构,判断句子类型第四章:词类活用4.1 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4.2 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时态、体态等4.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4.4 副词活用:副词的程度、范围、时间等4.5 练习:识别词类活用,正确运用词语第五章: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5.1 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声母、韵母、声调等5.2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义引申等5.3 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等5.4 练习:分析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6.1 文言文的特点:简约、含蓄、典雅6.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标注、翻译、解析6.3 文言文的鉴赏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情感抒发等6.4 练习:阅读文言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第七章:古代文学作品选读7.1 《诗经》:了解古代民风民俗,欣赏古典诗词7.2 《楚辞》:感受楚辞的魅力,理解浪漫主义精神7.3 《论语》:学习儒家思想,领悟人生哲理7.4 练习:选读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第八章: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8.1 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化:汉字、词语、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8.2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等8.3 古代汉语与历史:了解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等8.4 练习:探究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第九章:古汉语词汇的扩展与应用9.1 词汇的扩展:古今词义的变化、新词的产生等9.2 词汇的应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中的词汇运用9.3 词汇的积累:成语、典故、诗词等词汇的积累与运用9.4 练习:扩展古汉语词汇,提高古代文献阅读能力第十章:古代汉语的综合运用10.1 古代汉语写作:文言文、诗词、赋等10.2 古代汉语口语表达:模拟古代场景,进行口语练习10.3 古代汉语与文化传承:通过古代汉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4 练习: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展示古代汉语学习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解析: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是理解古代汉语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

时也。
四、 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郭锡良版的《古代汉语》进行授课,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为深入研究古代汉语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2)学会运用古代汉语进行分析、解读文献;(3)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2)运用实例分析,掌握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古代汉语在文献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汉语的基本语音特点;(2)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3)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4)古代汉语在文献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规律;(2)古代汉语词汇的引申和假借;(3)古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复杂用法;(4)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对比分析法: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3. 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献,展示古代汉语的应用;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5.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1)古代汉语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3)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1)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2)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规律;(3)古代汉语音韵的文献资料。

3. 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2)古代汉语词汇的引申和假借;(3)古代汉语词汇的分类和特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2、《经传释词》(同上) 3、《词诠》(同上) 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2、《经传释词子书为辅。全书按古声 母发音部位排列,共10卷。体例严密,引 证广博,解说详备。借助同音假借的原理 说明虚词的意义。对语法研究很有启发。 分类不科学,收字太少。


9、亦声(名词解释,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例 字) 汉字中合体字的义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这个音义相兼的部分叫作亦声。例如:坪, 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



B、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内形外声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 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537项。 基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 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 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 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 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 紧:当真;使数:奴仆。 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
3、古代汉语: 五四以前,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 古代汉语。 4、小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二、古代汉语常识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 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 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 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 传释词》、《词诠》;“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 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 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古代汉语的特点
1 象形意义
2 多音字
3 文言文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字形 常常与实际物体或概念 有直接的象形关联。
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 多音字,需要结合上下 文来确定正确的发音。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正 式书面语言,使用了丰 富的修辞手法。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和用法
古代词汇
了解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 如礼仪、家庭、天地等。
古代汉语的常见词组和成语
四字成语
掌握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四字成 语,如卧薪尝胆和青梅竹马。
谚语和格言
书法艺术
学习古代汉语中的谚语和格言, 如熟能生巧和莫须有。
了解古代汉语中流传的书法艺 术作品,如颜真卿的《多宝塔 碑》。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影响
1 文化传承
2 学术研究
3 文化体验
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 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 仍然有所体现。
古代书写
掌握古代汉语的书写方式,如 使用毛笔和纸张的选择。
纸张种类
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的不同纸 张种类,如宣纸和绢纸。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主谓宾
古代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基本句型结构,但有时宾语可以省略。
六艺
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字音变化
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字音变化规则,需要特别注意应用。
古代汉语是汉语学、语 言文字学和古代文献研 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 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 国传统文化。
结语和总结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起和发展,并在 现代汉语中发现其独特的魅力。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探索汉语的源起和发展,了解古代汉语的独特特点,掌握其基本词汇和语法 结构,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学目的】本章是此课程的开端,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基本概念】古代汉语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基本理论】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重点难点】“文言”与“古白话”的内涵【教学内容】第1学时一、“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古代汉语”的内涵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前人长期研究文言语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言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研究它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与古代中国相关的学科研究创造条件;其二是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各种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定基础。

1、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3、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4、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第2学时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讨论:如何评价古人“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一言否定之,要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死记硬背的劣根性:易疲劳。

效率低。

易遗忘。

死记硬背的合理性:符合儿童的智力特点:记忆力强,理解力弱。

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先记忆,再理解。

2、现代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所谓的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所谓的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理解。

要有死记硬背的精神。

要有联系的观点。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教学目的】本章是古代汉语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和几部学习古代汉语常用的工具书。

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这几部工具书的性质与作用,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书,为以后的古代汉语学习掌握学习的手段。

【基本概念】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基本理论】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那几种?反切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直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叶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重点难点】反切法注音叶音问题《康熙字典》《辞源》《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教学内容】第1学时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实践:让学生察看工具书中的汉字排列法。

可利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毛——莫袍切m áo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实践:让学生查看《康熙字典》中的这几种注音方法。

利用教材中从《康熙字典》中所引的文字。

第2学时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2、查词语典故《辞源》、《辞海》体例: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收释以该字起首的复音词语或词组等。

复音词语或词组按字数由少到多排列,同字数的按第二、三的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修订:1958年修订《辞海》综合性的工具书。

《辞源》研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3、查虚词和特殊词语《助字辨略》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缺点:对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内部体例欠严密。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试卷。

内容: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缺点:收字太少。

《词诠》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

体例: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解释虚词是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在列举例句。

缺点:分类过于琐细。

《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1953年出版。

内容:主要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

体例:每条先诗后词再曲。

实践:提供这几种主要的工具书,让学生熟悉它们的内容与体例。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教学目的】本章讲解汉字的知识与理论,学习本节,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即传统的“六书”,要让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字形解说汉字意义的能力,为研究汉字与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基本概念】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亦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古文字今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简化字【基本理论】“六书”分别是怎么创造汉字的?篆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隶书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人们是怎样给古今字分类的?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简化字的简化方式有哪些?【重点难点】六书问题隶变问题异体字问题【教学内容】第1学时一、“六书”理论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1、象形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2、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3、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

步、逐、鬥、莫、牧4、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杞、问、物、江、裏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

”又:“老,考也。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我、而、其二、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左形右声——江棋诂超(基本结构)左声右形——攻期胡邵上形下声——空箕罟苕上声下形——汞基辜照内形外声——辩哀问闽内声外形——阁國固裏特殊结构:勝、徒、寳2、汉字的部首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首。

第3学时三、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甲骨文: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古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篆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创造的笔画圆转的汉字形体。

秦统一之前的篆书称为大篆,秦统一之后经过李斯等人改革而推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篆书的特点:笔画圆转,字形内聚包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是大大地增强了。

隶书: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体即为隶书。

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分散,毛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而前几乎完全丧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提问:让学生说说隶书的字形与篆书有什么不同,然后总结,并进一步阐述隶变的意义。

隶变的意义: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也叫“隶定”、“隶古定”等。

隶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

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它把小篆圆转的曲线变成了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大量改造与简化汉字的形体,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第4学时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提问: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在意义上有怎样的联系?然后总结出下面古今字的分类。

古今字的分类:同源分化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有意义上的联系:要——腰古今字[同音假借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无意义上的联系:其—箕2、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完全同音同义,就叫做“异体字”。

异体字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而形成的,异体字的存在也与人们写字时求新求异求美的心理有关。

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分别——凴凭、嶽岳、淚泪、巖岩意符不同的异体字——詠咏、睹覩、嘆歎、駆敺、雁鴈声符不同的异体字——线線、煙烟、時峕、蚓螾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剩賸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慙慚、和咊、鵝騀鵞、襍雜有三种情況不能认为是异体字: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