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课开设探索与实践——
学习玉器珠宝鉴赏课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玉器珠宝鉴赏课心得体会三篇学习玉器珠宝鉴赏课有感1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演变成以人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种目标,而选修课正是为了培养顺应我国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
这不但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近十年来,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修养,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延边大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特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并系统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建设和实践。
《珠宝鉴赏》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
从2019年首次开设至今,该课程受到了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广泛欢迎,并且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力争使本课程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选修课。
*结合教学实践,浅谈《珠宝鉴赏》公共选修课教学课程中的教学研究内容和体会。
一、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近20年的时间,我国的珠宝首饰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产值1个亿发展到近1000亿元,从业人员从2万人发展到200万人。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铂金消费国,年销售铂金量达140-150万盎司;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之一,年消费钻石达11亿美元;我国还是世界上第四大黄金消费国,年黄金首饰需求达到200吨左右;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费市场。
可以说,我国珠宝消费已经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谈金融风险、金融工程这类艰涩难懂的内容呢?现实的需要也要求金融学课堂改革,突出金融学的实用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
从现实的需要来讲,人们需要知道我手中的钱通过怎样的投资渠道能获得更大的回报,而不单单是存在银行。
高职院校《珠宝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宝石学是一 门较为古老的科学 ,它最初源于
矿 物 学 、 石 学 、 艺 美术 学等 学 科 , 着 时代 的 岩 工 随
珠 宝评 估鉴 定指 标包 括 玉石 的材 质 、 重量 、 历
史价值 、 名人效应 、 制造年代 、 原材料的稀有程度 、 甚至拍卖加价的空间等。 鉴别珠宝玉石 的真伪 、 珠
宝改 善处 理方法 及处 理效 果 、不 同珠 宝 类别 的质
量评价依据 、 珠宝等级划分 、 鉴定仪器 、 各种琢型 宝石款式等等 , 都有科学 、 严密的量化体系和技术 准则 。 《 宝玉石鉴赏》 课程包括从矿产形成 、 开采 、 加 工、 镶嵌 、 鉴定 、 评价 、 购买 、 佩戴和保养等全过程
们 的民族文化已形成 了千丝万缕 的联 系,它影响 了我国世世代代人们 的观念和习惯 ,影响了历史 上各朝各代 的典章制度 , 影响了相当一批文学、 历 史著作 。中国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生与积累 ,
“ , 之美 者 ”属 于矿 物 的物理 显 微结 构 的 玉 石 , 反 映 。翡翠 、 玛瑙 、 晶 、 珠 、 瑚 , 自山野 、 水 珍 珊 来 海 洋 或异 域 , 自然 天成 。
20 第 6期 09年 ( 总第 14期 ) 0
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GU N X lO U U Y A U B O A G l A Y X E U NX E A J
NO. , 0 9 620
( eil O 14 Sr . ) aN 0
“宝玉石CAD”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宝玉石CAD”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蔡雯璟
【期刊名称】《大学:思政教研》
【年(卷),期】2022()2
【摘要】“宝玉石CAD”课程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方向课程。
讨论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珠宝CAD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并对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宝玉石电绘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了有
益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
【总页数】4页(P181-184)
【作者】蔡雯璟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1
【相关文献】
1.课程思政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实践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
的教学探索
——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3.民族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在“水利工程CAD”课程中
的实践与探索4.“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探索--以《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5.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与教学实践——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识教育选修课《珠宝鉴赏与珠宝文化》课程建设与思考

高等教育课程教育研究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需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视角和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1]。
《珠宝鉴赏与珠宝文化》即是在此背景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
一、课程定位宝石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科学,内容覆盖文、理、工科的诸多领域[2]。
《珠宝鉴赏与珠宝文化》课程,从宝石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以世界著名珠宝的鉴赏为引,向学生介绍不同珠宝的鉴定和评价方法,并将知识点延伸到珠宝从形成、开采、加工、镶嵌、到购买和保养的全部过程。
课程涉及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采矿学、地理学等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宝石优化处理、人造宝石、合成宝石等材料科学的相关内容,各种珠宝鉴定仪器的原理和使用,以及加工工艺、美学设计、历史价值、文化艺术、商贸等学科的广泛内容,包含了较大的知识量,能够与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产生广泛的交集。
学生以自身专业作为切入点进行学习,不但降低了入门的难度,而且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思考、融合,最终对宝石学有所认识,形成珠宝鉴赏所需的综合思维方式。
二、内容设置与教学目标《珠宝鉴赏与珠宝文化》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宝石学基础知识、宝石各论、中国玉文化、玉石各论。
宝石学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宝玉石的基本概念、物质基础、结晶学基础、分类、命名、基本性质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宝玉石的基本概念,理清分类,知晓珠宝鉴赏的一般内容,为宝玉石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宝石各论主要讲授各种名贵宝石和常见宝石的概述、赏析、基本特征、成因、产地、鉴定及评价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依据不同宝石的基本性质,掌握宝石鉴定的步骤和方法,正确区分天然宝石、经过优化处理的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和仿制宝石,了解鉴定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宝石鉴定仪器。
在正确鉴定的基础上,掌握宝石评价的方法,结合世界著名宝石赏析和近年来国际上宝石的拍卖情况,形成对宝石的材料价值以及文化、艺术、历史等附加价值的基本判断,开拓国际视野。
“金课”背景下《宝玉石基础》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王健行1杜中文2

“金课”背景下《宝玉石基础》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王健行1杜中文2发布时间:2023-04-26T09:46:52.68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作者:王健行1 杜中文2 [导读] 本文通过对《宝玉石课程》“金课”建设期间,融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金课”背景下《宝玉石基础》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王健行1 杜中文2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深圳 518000;2.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资源环境与珠宝学院赣州 341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宝玉石课程》“金课”建设期间,融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以“宝石包裹体”学习任务为例,分析包裹体教学现状,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增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了解包裹体形成和探索大自然,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探索出适类本专业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关键词:宝玉石基础包裹体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这才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本文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基础课程《宝玉石基础》“金课”建设背景下,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宝石包裹体课程为例,对思政元素进行探索发掘,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
《宝玉石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门类较广的专业课程,包括物理学、材料化学、普通地质学、岩石矿物学、晶体光学、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要求掌握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理论基础,掌握宝玉石常规鉴定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具备独立鉴定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的能力。
而《宝玉石基础》课程教学中,宝石包裹体的观察更是课程的重中之重。
因此,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学生全面了解宝石包裹体观察的重要性和在宝玉石鉴定中的特殊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专业训练,养成包裹体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最终,服务于后续的《人工宝石》和《优化处理宝石》等课程的学习。
通识教育选修课《宝玉石鉴赏》的教学体会

通识教育选修课《宝玉石鉴赏》的教学体会【宝玉石鉴赏》是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本科生阶段,随着教师们对宝玉石鉴赏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本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
学习宝玉石鉴赏,使得学生不仅对鉴赏宝石有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宝玉石艺术的理解。
在学习宝玉石鉴赏课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师们的认真精神,也体会到了学生们的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以幽默的方式把宝玉石鉴赏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不仅让我更加认真地去了解宝玉石鉴赏,而且也让我对宝玉石鉴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宝玉石鉴赏课程时,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通过观察宝玉石的形态,分析宝玉石的晶体结构,检测宝玉石的光学性质,以及利用金刚石磨光机来评价宝玉石的质量等。
有了老师的指导,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运用酸性试药来识别客观宝玉石,以及如何掌握宝玉石价格的变化情况,以及如何辨别真伪宝玉石等。
此外,我们也参观了中国最大的宝玉石展览馆,看到了许多珍品,其中有一些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当时的文化水平和宝玉石的复杂性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许多有关宝玉石鉴赏的技术,以及宝玉石发展的历史,这些技能和知识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学习宝玉石鉴赏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宝玉石鉴赏知识,也对我们对于宝玉石鉴赏艺术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加深,同时也让我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以及古物价值的发掘,增加了我们认识宝玉石艺术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宝玉石鉴赏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宝玉石鉴赏不仅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
宝玉石鉴赏的学习,使我们对文化的不断探索,以及古代文物的不断重视,为我们的生活乃至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无限的蓝图。
《珠宝鉴赏》选修课的教学体会-最新文档

《珠宝鉴赏》选修课的授课领悟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改变传统的授课计划和授课模式。
很多高校都实行部分课程选修获得学分,而且不一样的专业有不一样的学分要求。
我开设的《珠宝鉴赏》是面向全校的选修课。
开设目的是向大学生普及珠宝的鉴别和鉴赏知识;让学生认识珠宝的历史、科学、技术、艺术、文化、政治和经济等。
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的选课大要《珠宝鉴赏》是艺术类的课程,学院要求本科生都必定修得最少 2 学分艺术类学分,学院教师们开设的艺术类课程较少。
所以《珠宝鉴赏》这门课程每学期的名额都被学生抢完。
选课的学生覆盖很广,文理工都有,男女比率约为2:3。
二、开设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一)适应时代需要,普及珠宝知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饶的现在社会,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投资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行业。
而珠宝玉器是近来几年稳步增值的一个热门种类,因为它们既能够欣赏、把玩、佩戴,又能够作为投资增值的理财产品。
这样一来如何选择和购买珠宝就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虽然珠宝专业很多高校开设了特地的珠宝课程,但必修 ?n 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广度上碰到必然的限制,而选修课则能够填充必修课的不足。
它拥有覆盖面广、门槛低的特色,是大学生普及珠宝知识的重要路子。
(二)流传宝玉石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中国有着 7000 年的用玉历史, 2500 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
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连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作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够及。
中国人在长远的历史进度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见解、特别权益见解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自己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预计的深远影响。
出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更是说到:“对玉的爱好,能够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启迪着雕琢家、诗人、画家的无量灵感。
《珠宝玉石鉴赏》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珠宝玉石鉴赏》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珠宝热的兴起,珠宝玉石鉴赏类课程走进了各大高校通识教育课堂,根据教学实践和借鉴国内外教学理论,构建了珠宝玉石定义、分类、特征、资源、成因、工艺、市场的珠宝玉石鉴赏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集体观摩、分组实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标签: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实践能力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791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普通大众对珠宝玉石的购买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加。
珠宝玉石是继住房后的又一投资热潮,所以现实版的《疯狂石头》在不断上演,“天价钻石”、“天价翡翠”、“天价和田玉”等宝石热炒事件层出不穷。
同时电视媒体上的鉴宝节目也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视觉,如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等节目。
这些宝石热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更是人类高层次的本能需。
人類对珠宝玉石的喜爱是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上,利用珠宝的稀缺性来寻求安全需求,利用珠宝的美丽性来寻求社交需求。
在国家不断出台文件,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倡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珠宝玉石鉴赏》作为文理交叉的课程走进了各个大学的通识课堂。
目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珠宝玉石的认识,加强学生走向社会应对珠宝玉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由于《珠宝玉石鉴赏》涉及地质学、矿物学、宝石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众多文理学科交叉,同时通识课程又是面向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不能遵循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应从培养能力的核心诉求,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珠宝玉石相关能力。
2 理论教学基础理论教学主要为宝石概述,讲解宝石相关的定义、分类、特征、资源、成因、工艺、市场等基本知识,这是宝石鉴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加深对宝石的宏观认识,为后面的分类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19, 9(4), 427-431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aehttps:///10.12677/ae.2019.94072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eneralEducation Course of “Jewelry and JadeAppreci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Tak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as an ExampleHuapeng Niu, Qingbin Xie, Zhuang Li, Jing Sun, Chunying Wang, Yixiu Zhu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Received: Jun. 21st, 2019; accepted: Jul. 1st, 2019; published: Jul. 8th, 2019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nhanc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the neces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 “Jewelry and Jade Appreciation” in this paper we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actice of the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re emphasized by tak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as an Example.KeywordsAppreciation of Jewelry and Jade,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Resource ExplorationEngineering“双一流”背景下“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课开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牛花朋,谢庆宾,李壮,孙晶,王春英,朱毅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19年6月21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8日牛花朋 等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珠宝玉石鉴赏”选修课开设必要性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该课程开设对石油类高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选修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识教育课程是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课程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课程,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载体[1] [2] [3],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 [5]。
为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2016年开始探索建设“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选修课,普及珠宝玉石知识、培养宝玉石鉴赏的基本技能。
本文重点从课程开设必要性、课程特点、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几点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其他理工类普通高校尤其是石油类高校提供一定参考。
2. 课程开设必要性该课程的开设主要是着眼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珠宝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对基本珠宝知识掌握甚少。
从各高校“珠宝玉石鉴赏”类选修课开设情况可以看出,作为珠宝玉石潜在的消费群体和产业推动力的当代大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开设表现出了极大兴趣[6]-[12],说明大学生对宝玉石知识的渴望。
二是宝石学本身就属于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基于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但又融入了美学及文化的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开设珠宝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也为资源勘查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三是珠宝玉石集自然美、工艺美和各种传奇于一身,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和修养。
四是珠宝玉石是重要文化载体,了解我国悠久的宝玉石文化,深刻体会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将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6]。
3. 课程开设特点与专业教育体系中的相关课程不同,“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选修课具有显著特点。
3.1. 培养目标不同,学时短该课程定位为通识教育选修课,补充完善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为了普及珠宝玉石基本牛花朋等知识,培养宝玉石鉴赏基本技能,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是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目标。
总学时通常只有16或32学时。
3.2. 选修学生具备一定珠宝玉石鉴赏专业基础,但薄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除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系统开设了“普通地质学”、“造岩矿物学”、“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基础课外,针对石油行业中上游主干专业如勘查技术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开设了专业基础必修课“普通地质学”、并在全校开设了公选课“地球科学概论”,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宝玉石鉴赏所需的矿物岩石学等地质专业基础,但“珠宝玉石鉴赏”缺乏前后相互衔接的宝石学类课程,课程体系不连续,珠宝玉石鉴赏专业基础薄弱。
3.3. 具备一定师资力量,但实验教学设备短缺学校矿物岩石教学团队教师专业均为地质类相关专业,曾修读过矿物学、岩石学等相关课程,具备珠宝玉石专业知识背景,尤其是部分教师还曾专门从事珠宝玉石鉴赏工作,这为学校“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
但“珠宝玉石鉴赏”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因学校从未建设过珠宝玉石类专业,课程开设所必须的各种类型宝玉石标本短缺、更无专门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成为课程开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
4. 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几点建议4.1. 以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质为核心,避免教学内容设计过于专业化相对于珠宝专业的专业课教育来说,学生选修通识教育选修课“珠宝玉石鉴赏”的初衷大多是被“珠宝”两字吸引,觉得上课既可以见到很多“珠宝”,开阔眼见,又可以学到很多宝玉石鉴赏知识。
因此,教学内容设计应充分理解该课程“鉴赏”含义,如果过于专业化易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不但学生学起来吃力、逐渐打消其学习积极性,还容易出现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逃课等不良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为了避免过于专业化,教学内容选择上不宜面面俱到,在有限的学时里将所有珠宝都讲解一遍是不现实的。
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传授和培养学生珠宝玉石鉴赏的方式方法为导向,围绕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并且切实能够提高综合素养的宝玉石知识着重介绍,如宝玉石分类、中国常见玉石以及钻石、翡翠、珍珠的文化历史、品种选购、评价鉴赏方法等。
讲解时应注意思路和方法,以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质为核心,不必为了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而过多讲述那些学生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或需要花费很多力量才能弄明白的理论基础知识。
但也要注意避免知识过于碎片化,更不能随意从网络等地下载一些未经证实的资料随意拼凑,课程应做到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统一。
4.2. 借助互联网资源,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授课学时短、实验教学资料有限等问题,建议借助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是借助珠宝玉石鉴赏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OC) [13] [14],将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课前通过校内公共教学平台、微信群、公共邮箱等方式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基础知识,并就相关问题或感兴趣内容发布到学习平台上,任课教师课前进行归纳总结。
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在10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研讨,基于问题和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教师重点系统介绍珠宝玉石鉴赏要点和牛花朋等注意事项,课程结束前利用10~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总结,并借助课前从学生、教师等人征集到的相关珠宝玉石,开展集体观摩和鉴赏。
翻转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二是通过收集教科书、网络上等各种资料中公布的珠宝玉石精美图片,并进行筛选、优化和总结,按照详尽清晰的分类标准,采取图片与内容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数字化手段将珠宝玉石资料整合,建立珠宝玉石检索系统(APP),以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查询。
三是推出珠宝玉石知识微信公众号,珠宝玉石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市场又紧密结合,通过推出珠宝玉石知识微信公众号,及时将新的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3. 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珠宝玉石鉴赏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但通常受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有限、而选课学生众多等因素制约,很多高校的珠宝玉石类通识选修课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障[9]。
为了着实提高授课效果,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是借助岩矿实验室或者校内博物馆,建立珠宝鉴赏开放性实验室,以便于开展一些常规室内验证性实验或者供师生随时参观学习;二是可广泛借助师生自己拥有的珠宝玉石饰品,开展课堂集体观摩和鉴赏,或充分利用当地珠宝批发市场、博物馆、珠宝展等有利条件,大力开展课内实践教学,这两种方法相比更切实有效,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解决实验资料不足问题,将有助于大大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