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试行草案

合集下载

血液采集、制备和检验的应急管理

血液采集、制备和检验的应急管理

浙江省血液中心—MZH
Zhejiang blood center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输血系列教材第三版
• 《输血技术》 第一章、第五节、四“献血招募的灾害应急管理” • 《输血管理》 第二十二章应急管理 第二十三章输血服务风险管理 第二十七章公共关系管理
浙江省血液中心—MZH
Zhejiang blood center
• 产妇李某、26岁、分娩时大出血Bp79/37,估计失血1300ml、B型 • 予血液保障车2U紧急配血输注,15分钟完成。
浙江省血液中心—MZH Zhejiang blood center
• 2010年卫生部着手强化卫生系统紧急野外现场处置能力 • 陆续在全国组建起20多支国家级应急救援队,每支队伍投入700万元 ~1000万元 • 重庆组建的国家救援队,卫生部投入700万元、重庆市财政拨款4800 万元,于2012年12月建成国家 • (重庆)紧急医疗救援队——血液车保障车,惟一一支进行了血液应 急保障的救援队,不仅可现场采血,车里的冷库还储存了260袋、 520单位血液 • 配备主治医师、检验各一人
4月21日凌晨3时,开放了两台手术车和两个方舱门诊,投入救治工作。 救援队每天平均收治100多位病人,开展了门诊、放射、检验、手术等项目。由于芦山县 人民医院放射科破损,在医院周边所有需要放射检查的病人也都集中在救援队的放射车里 拍片。 截至4月24日16时30分,救援队累计救治伤病员860人次,其中重症32人,手术51台次, 转运60人;消杀15.1万平方米,指导建临时厕所16处,心理辅导28人次,健康教育2308人 次。
浙江省血液中心 Zhejiangblood center
血液采集、制备和检验的应急管理
孟忠华
内容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2017-05-22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是一项实验室检查,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 养瓶,用以发现、识别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是诊断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采血套数
指南中强调:血培养至少送2套 除外新生儿外,成人:任何时候,不能只送一瓶!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阳性套数
1 1 2 1 2 3
采集套数
1 2 2 3 3 3
临床意义 %
0 2 60 0 75 100
污染可能 无法确认


97
3
95
3
3 37
100
0
0 25
0
0
采集1套无法判 断是病原菌还 是污染菌
血培养的病原体 鉴定病原体,做药敏试验 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能够更好的帮助医生合理用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目前血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医生
血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送检率低
血培养用处不大,治疗费用增加,有指征不送检 血培养时间长,不能适应临床需求
血培养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017
为何要送厌氧血培养瓶??
❖ In this study, use of paired aerobic/anaerobic blood culture bottles yielded more staphylococci, members of the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and anaerobes when compared to paired aerobic blood culture bottles.50

血培养指导原则

血培养指导原则

三、标本的运送要求和拒收标准
(一)运送要求 1、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 2、接种前后的血培养瓶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拒收标准
如遇以下情况,实验室拒收并要求重送: 标签错误或未贴标签 血培养瓶破损或渗漏 血液凝固
四、血培养的培养周期
手工法为7天,自动仪器法为5天。
说明:送检血培养申请单明确疑为真菌感染,或者反复血培养阴 性,而有具有明显系统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应适当延长培养时 间。
1. 2. 3. 4. 5.
分级报告制度
(二)、直接药敏试验结果报告 (三)、最终结果书面报告
无菌生长(孵育的时间应报告在内) 阳性结果报告(最终鉴定结果、最终药敏结果)
其他报告或记录
标本被拒收时,需即刻通知临床重新采血,并记录在案 最终结果与紧急口头报告结果不符,需要变更时,需即 刻与临床沟通,做紧急口头报告。同时必须在书面报告 上提供正确的结果,同时注明变更的内容。 其他需临床注意的事项,如:本次采血不够、标本转运 时间过长、标本采集份数不够等信息。
对于自动化血培养仪:尽管有研究表明95%-97%具有临床价 值的细菌会在3-4天内被自动化血培养系统检出,但任建议采 用5天的培养周期。
关于结果报告
原则:紧急处理和报告优先原则 在有条件的医院,通过HIS系统,让临床医生随 时掌握血培养检测的进展情况,包括:
血培养已开单但未收到 血培养已收到 检测中,尚无结果 24小时无生长 48小时无生长 阳性报警,分离培养和药敏进行中,并报告初步图片染色结果 阳性培养报告(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最终结果)
(1)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
戴乳胶手段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 (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 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或严 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3)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 液凝固 。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0.03.30
•【字号】浙卫办医[2010]9号
•【施行日期】2010.03.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
则(试行)的通知
(浙卫办医[2010]9号)
各市、义乌市卫生局,省级医疗单位,省血液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确保输血安全,现制定《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试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至省卫生厅医政处,联系人:胡斌春。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附件:。

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浙江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动输血医学学科建设,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制定《浙江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规范(试行)》。

第二条本规范包括输血科(血库)组织与管理、基本配置、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及附则五方面。

第三条本规范是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设置输血科(血库)应向负责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并定期接受用血资质审核后,与采供血机构签订供血协议,医疗机构方具有用血资格。

第五条医院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输血科(血库)负责人为本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输血科所有员工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

第六条有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应成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

第七条输血科(血库)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下,协助医务部门管理医院日常临床用血工作,配合临床开展输血及输血治疗工作。

三、基本配置第八条三级综合医院或年红细胞用量大于5000 单位的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他有临床用血需要的医院应设立血库。

承担辖区内临床用血储存任务的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或独立血库,履行储血点和输血科(血库)功能。

第九条人力资源配置要求(一)输血科主任应具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血库负责人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职称,从事输血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试行)(2008年12月制定)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检验学分会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浙江省临床细菌耐药监控中心浙江省护理学会(联合编写)目录第一节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1)一.诊断重要性 (1)二.预后重要性 (1)第二节标本采集和运送 (1)一.总体要求 (1)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2)三.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3)四.血培养标本的拒收标准 (3)五.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离的关键因素 (3)六.几种特殊要求的血培养 (4)第三节结果报告 (7)一.分级报告制度 (7)二.其他要求和纪录 (7)第四节污染和实验室安全保证 (8)一.降低血培养的污染 (8)二.实验室安全保证 (8)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 (9)一.检测前质量保证 (9)二.检测中质量保证 (10)三.检测后质量保证 (10)附录 (11)一.血培养相关专业术语 (11)二.缩写词 (12)参考文献 (13)第一节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一.诊断重要性病人血流中存在活的微生物对诊断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血培养阳性是评估或确认患者患有感染的重要依据。

也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提供了病原学依据,从而使得抗生素治疗达到优化。

二.预后重要性从预后角度看,分离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病原菌的血培养意味着宿主的防御机制,和(或)以往的临床治疗手段不能将原发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或感染灶)清除。

此外,从血中分离的病原菌类型对预后也有较重要的提示信息。

第二节标本采集和运送一.总体要求(一)血培养采集时间: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发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每套包括1只普通血培养瓶及1只厌氧血培养瓶)以上血培养标本[1,2]。

说明:实验数据表明细菌入血后约1小时,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2小时内。

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只有以下情况才有必要: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血管内(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

浙江台州医院血培养送检细则

浙江台州医院血培养送检细则

浙江省台州医院血培养送检细则1 总则: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血培养送检行为,获得准确及时的病原体信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订此细则。

2 参考文献:2.1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2.2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七版2.3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表》3 范围:本细则适用范围为浙江省台州医院临床各科。

4 细则正文:4.1 血培养送检指征:4.1.1 发热≥38.5℃,伴下列一项须抽血培养:A.寒战;B.肺炎;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2天;D.白细胞> 18×109/mm3;E.感染性心内膜炎;F.收缩压低于90mmHg;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4.1.2 发热≥39.5℃须抽血培养。

4.1.3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脓毒血症可能的其他情况,或严重的局部感染时。

4.2 血培养采集时间:有血培养送检指征的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5分钟内)采集2套(一套包括1只普通需氧血培养瓶及1只厌氧血培养瓶)以上血培养标本。

4.3 血培养采集次数:4.3.1推荐同时采集2套以上不同部位(即双臂双瓶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血培养标本。

每套血量不足时应先保证需氧瓶。

4.3.2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需氧培养)血培养标本。

4.3.3血培养不应在2-5天内重复送检。

有两个例外: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在48至96小时后可以追踪检测。

4.4 采血量4.4.1 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

4.4.2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

4.4.3对血液病患者或血容量相对较低的患者建议使用儿童瓶来减少血液的采集量增加病原菌的检出率。

4.5 血液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4.5.1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的组合;当被用来做培养的采血量少于推荐值时,血必须首先接种需氧瓶,然后将剩余的血液接种入厌氧瓶。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世上最全基本操作流程)2016-08-22来源:南方检验医学网阅读: 1291次【字号:大中小】导读: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

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试行草案本指导原则试行草案(2008)为浙江省临床和实验室通过血培养检测菌血症(真菌血症)提供标准化的工作要求和流程。

主要内容包括:1)血培养的临床意义;2)标本采集和运送;3)结果报告;4)血培养结果的解释;5)实验室质量保证;6)安全问题;7)附录:几种有特殊要求的血培养。

其中部分内容参照CLSI Principles and Procedurs for Blood Cultures; Proposed approved guideline (M47-A,2006)目录第一节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一. 诊断重要性病人血流中存在活的微生物对诊断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血培养阳性是评估或确认患者患有感染的重要依据。

也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提供了病原学依据,从而使得抗生素治疗达到优化。

二.预后重要性从预后角度看,分离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病原菌的血培养意味着宿主的防御机制,和(或)过往的临床治疗手段不能将原发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或感染灶)清除。

此外,从血中分离的病原菌类型对预后也有较重要的提示信息。

第二节样本采集和运送一. 总体要求(一)血培养采集时间: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每套包括1只普通血培养瓶及1只厌氧血培养瓶)以上血培养标本7.8。

备注:实验数据表明细菌入血后约1小时,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2小时内。

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只有在以下情况才有必要: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血管内(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

(二)血培养的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备注:成年人的单瓶血培养结果不可信,因为采血量不足,从而使培养结果难以解释。

血培养不能在二至五天内进行重复,因为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血液中的细菌不会立即清除。

Cockeril研究证明1,来自三份血培养的病原菌分离率第一份血培养为65%,两份血培养为80%,三份血培养为96%。

提倡全自动血培养仪器的使用,可以更早的发现移植病人和插管病人的败血症。

通常情况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可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疗效,无需复查血培养或者连续监测血培养。

然而有两个例外:第一是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对于他们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是否被清除可被用于评估和指导治疗;第二是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对其阳性血培养的48至96小时追踪可以很好地预测复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

(三) 采血量要求: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

(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

)备注: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1。

成人血培养采血量在2~30ml之间,病原菌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正比例增长1,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 2.3。

儿童患者同样有数据表明检出率与血容量成正相关,然而还有数据显示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

实验室必须按照血培养瓶厂家的建议,采集足够的血液标本。

对血液病患者或者血容量相对较低的患者建议使用儿童瓶来减少血液的采集量增加病原菌的检出率。

(该建议是否可行?有没有文献可以参考?)(可行,文献暂无)如果实验室收到采血量不足的标本应作如下处理:(1)告知临床退回标本。

(2)如仍需进行培养,则需在报告单上注明:“该送检血液标本量未达到要求,会影响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实验室要监控血培养血液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反馈给临床,这是质量保证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助于改善医疗质量及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四) 血液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要求: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的组合4-6。

备注:有研究表明(插入文献),与成对使用需氧血培养瓶相比,使用成对的需氧/厌氧血培养瓶能分离到更多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厌氧菌。

当被用来做培养的采血量少于推荐值时,血必须首先接种需氧瓶;然后将剩余的血液接种入厌氧瓶。

因为多数菌血症是由需氧和兼性需氧细菌造成的,而这些细菌从需氧瓶中更好的被分离。

除此之外,病原性真菌跟严格的需氧菌(如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一样,几乎全部是从需氧培养瓶中分离到的。

二.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一) 皮肤消毒要求:推荐使用碘町、次氯酸和洗必泰或碘伏作为皮肤消毒剂。

备注:碘町、次氯酸和洗必太的消毒效果要优于碘伏。

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碘町作用30秒;碘伏作用1.5~2分钟)。

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没有过敏反应,因此在静脉穿刺完成后不需要擦去,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婴儿皮肤的消毒。

(二) 采集部位要求: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

备注:不建议采集:1.动脉血,因其诊断价值没有比静脉血更大10;2. 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11-13。

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提供解释。

(三)采集方法要求:1.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0%异丙醇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2. 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步骤操作(70%异丙醇酒精、含碘消毒剂、70%异丙醇酒精),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

3. 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

4. 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备注:无论采用何种采血方法,血培养可接受的污染率通常是≤3%14。

三.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1.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

2. 血培养瓶在接种前何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备注:延迟血培养瓶放入全自动培养检测系统可延迟或妨碍细菌生长的检测。

不建议将血培养瓶放置于室温超过几个小时。

血培养标本冷藏或冷冻会将一些微生物杀灭,将装着液体的容器冰冻也会使容器破裂。

溶解离心的血培养标本也不该放置超过八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会使特殊病原菌的降低分离率或生长延缓。

四. 血培养标本的拒收标准遇到下列血培养标本应拒收并且要求重新采集标本:l瓶子上贴的标签错误或未贴标签;l血培养瓶打破的、损坏的或渗漏;l血液凝固;五、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离的关键因素(一)采血量从血中最佳分离细菌和真菌依赖于培养适当量的采血量。

【见第二节,一,(三)备注】。

(二)血-肉汤比例正常人体血液内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其中有补体,溶菌酶,吞噬细胞,抗体,和抗生素(假如病人采血培养前正接受抗抗生素治疗)。

为了减少这些抑制因子浓度从而降低其抑菌活性,通常血-肉汤比例为1:5到1:10。

未按照这一比例将造成血培养的假阳性。

而一些商品化血培养瓶使用的血-肉汤比例小于1:5,是因为在其中增加了与血中抑制因子结合并使其失活的特殊物质。

儿科病人的血标本可以被接种入专为儿科设计的血培养瓶,这些瓶子可以接种较少的血容量却保持了血-肉汤比例。

(三)培养基的选择推荐使用商品化的培养基。

使用添加抗菌药物吸附剂(如树脂或活性碳)的血培养瓶有助于提高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血培养的检出率,增加细菌的分离率和分离速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污染菌的检出率。

(四)孵育条件温度:细菌和真菌血培养需要在标本采集和运输至实验室后孵育于35℃。

全自动血培养仪器设置的温度一般为35℃。

空气:在商品化的需氧血培养瓶中加入了不同量的二氧化碳,厌氧培养瓶中加入了二氧化碳和氮气以利于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

血培养的培养周期:要求:自动化血培养仪的标准血培养周期为5天15、16。

传统的手工方法,推荐孵育7天。

全自动仪器培养5天后阴性血培养标本无需常规进行转种。

备注:有研究表明,95%-97%的有临床价值的细菌会在3-4天内被自动血培养系统检出,,目前仍然推荐5天的培养周期。

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如临床怀疑布鲁氏菌感染,可延长培养至28天,怀疑军团菌感染,可延长培养至10天等。

(五)摇动摇动血培养瓶,特别是在孵育的最初24小时内,能增加提高需氧瓶中微生物的检出率和检出速度。

摇动厌氧血培养瓶不会对细菌生长不利。

目前使用的全自动仪器是持续地摇动血培养瓶。

(六)监控频率以琼脂基质作为血培养瓶的组成部分的双向血培养瓶,需要每天进行目测检查来检测细菌生长。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要求设定规律的10-24分钟时间间隔来监测需氧血培养瓶和厌氧血培养瓶中细菌生长曲线。

当出现提示生长的阳性信号时进行次代培养。

当自动化系统的阴性血培养的监控时间在5天以上时,常规、盲法和终末次代培养是不必要的。

六、几种特殊要求的血培养(一)真菌血培养要求:怀疑真菌菌血症的患者采用需氧血培养瓶采集标本。

备注:研究证明,与厌氧瓶相比,酵母菌在需氧瓶中能够更好的分离。

多数酵母菌和酵母菌样真菌能在孵育的2至5天被检测到,而一些酵母菌(如光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孵育。

虽然双相真菌可以在多数商业化制备的需氧血培养上生长,但检测可能需要2至4周的时间。

因此自动化血培养系统不能用于双相真菌的检测。

一旦怀疑为双相真菌或丝状真菌感染,血液需经溶解-离心浓缩并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

(二)分枝杆菌血培养要求:分枝杆菌血培养必须用特殊的商品化分枝杆菌血培养瓶。

所有培养都必须孵育至少4周。

培养温度为25~30℃,备注:虽然分枝杆菌并不是需要特别复杂营养的微生物,但是从血标本中优化分离分枝杆菌,需要在肉汤培养基中补充脂肪酸(如,油酸),白蛋白,和二氧化碳。

一些分枝杆菌种属(如,日内瓦分枝杆菌,嗜血分枝杆菌)需要像分枝菌素,血红素,血红蛋白或枸橼酸铁铵这样的添加剂。

(三)儿科血培养要求:(可不列,因上述各节中均有提到)(四)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1、短期外周导管要求:通过静脉穿刺获得病人的两套外周血培养(双瓶双侧)。

无菌操作拔去导管并用Maki半定量方法培养。

l培养结果的解释:—假如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且导管片段培养也是阳性(半定量≥15 个菌落)并且为同一种菌:提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假如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片段培养阴性:不可以下定论;但是如果结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念珠菌属,而且排除其他任何可鉴别来源的感染,则提示CRBSI。

—假如血培养阴性,而导管片段培养阳性,尽管有菌落计数,仍然提示导管定植而非CRBSI。

—假如血培养阴性,而且导管片段培养也是阴性,则不可能是CRBSI。

2、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VAP)(1)方法一要求:对怀疑患CRBSI的病人采集至少两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采集自外周血静脉穿刺并做好标记,另一套应该从导管口或VAP隔膜无菌采集,采集时间应与外周血血培养相近,并并做好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