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18-----所得税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二 、新 准则 的主 要 特 点 和 突 破
1 新 准则借 鉴 了《 . 国际会 计准 则第 1 号一所 得 2 税会计 》 并结合我 国的实际情况 , 求所得税会计 采 , 要
Ma . 20 r , 09 No 3 .
第3 期
浅析 《 业 会计准 则第 1 号一所 得税 》 企 8
吴 敏 艳
( 常熟 理 工 学 院 管 理 工 程 系 , 苏 常 熟 2 5 0 ) 江 15 0
摘
要 : 于会 计 制度 和 税 法 的 差 异 , 致 了所 得 税 会 计 的产 生 , 国对 于这 一 制度 的 改 变也 是 随 着经 济的 发 由 导 我
段 时间 内将致 力于 国有 企业 改 造 , 业重组 、 企 合并
现 象大 量 出现 , 资产 重估 越来 越频 繁 , 而必 将对所 从 得 税产生重 大 的影 响 , 而递 延法或利 润表债务法均无 法 反 映和处 理这 些方 面 的暂 时性 差异 。所得税 会计
准则 基本 相同 的所得 税会 计方 法和 披露 政策 。但 因
应 付 税款 法 、 递延 法 和债 务 法 中选 择 , 设置 “ 延 税 递
款 ” 目反 映所 得 税差 异 的纳税 影 响 。 19 科 9 5年财 政 部 起草 发布 了《 企业会 计 准则一 所 得税 会计 ( 征求 意 见稿 ) 。从 征求意见稿 看 , 》 拟采 用与 国际所得税会 计
计 , 俗地讲 , 通 就是研 究 如何 对按 照会 计制 度计算 的 税前会 计利润 ( 或亏损 ) 与按 照税 法计算 的应 税所 得
( 亏损 ) 间差 异 进 行 会 计 处 理 的会 计 理 论 和 方 或 之
国际会 计准则 委员会也 于 19 年 1 月修订 了原 96 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
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和计量。
第二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帐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第六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八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九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资产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四章确认第十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十一条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一) 商誉的初始确认;(二) 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为开发 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 的费用。除此之外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其他支出应 予以费用化计入损益。另外税法规定,企业为开 发新技术、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 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50%加计扣除;形成 资产的,按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账面价值 负债 计税基础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税 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 期间不得税前扣除的金额)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即未来期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扣除不得 税前扣除的金额后,剩余部分均为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应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企业的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 额为负数,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影响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 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有确凿 证据表明某项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减值迹象的,通过减值测 试的结果可以确认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故因为两 者的规定差异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 生差异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 同而产生的差额。产生了在未来回收资产或清偿债务的期 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应那说的税额的变 动的情况,形成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 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 按税法规定的可结转至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 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所得税会计

一、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 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 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按照现行税收有关规定的条件,未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 率的部分,可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 二、企业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实际收到具有专门 用途的先征后返所得税税款,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取得当期的利润总额, 暂不计入取得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 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 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四、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资本化,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等成本费用可在税前扣除。
5
2012/7/13
为什么普遍感觉所得税会计很难
不是单独的了解,还要弄清楚两者的差异
会计记录反映了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
不同会计准则规范与所得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统一反映在所得税 一个准则中
会计准则需要专业判断,但涉税事项的处理以文件规定为准,要 谨慎使用专业判断
比如:国家税务总局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 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39号)
6
2012/7/13
当期应交所得税
7
2012/7/13
当期应交所得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期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当期应当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 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适用的税收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 2007年3月16日)
2022年所得税题库

新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一部分例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旳规定,接到环境保护部门旳惩罚告知,规定其支付罚款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旳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容许税前扣除。
至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
则末该企业产生旳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为( )万元。
A. 0B. 100C. -100D.不确定【对旳答案】 A【答案解析】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旳罚款和滞纳金不容许税前扣除,即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旳金额为0,则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旳金额0=100(万元)。
该项负债旳账面价值1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相似,不形成临时性差异。
2.在支付手续费方式下委托代销旳,受托方应在销售商品后按()确认收入。
A.销售价款B.销售价款和收取旳手续费之和C.收取旳手续费D.商品售价减去商业折扣【对旳答案】 C3.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成本为1 000 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旳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由于税法规定资产旳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容许税前扣除,该批存货旳计税基础为()万元。
A.1 000B.800C.200D.0【对旳答案】 A【答案解析】资产旳计税基础=资产未来可税前列支旳金额=资产旳成本-此前期间已税前列支旳金额=1 000-0=1 000(万元)。
4.企业8月1日研发成功一项专利技术,发生研发支出1 6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旳金额为1 200万元,该无形资产旳估计使用年限。
按照税法规定,该内部研发项目形成无形资产旳部分可以按照无形资产成本旳150%摊销。
则该项无形资产研发成功时产生旳临时性差异为()。
A.可抵扣临时性差异600万元B.可抵扣临时性差异1 150万元C.应纳税临时性差异1 200万元D.可抵扣临时性差异1 200万元【对旳答案】 A【答案解析】无形资产成本=1 200(万元);计税基础=1200*150%=1 800(万元);资产账面价值不不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临时性差异=60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解释颁布时间:2006-7-27发文单位:财政部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4)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额与计税基础均为10万元。该机器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企业采用的年折旧率是10%,而在计税时,年折旧率为 1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比较两种方法的处理如 下表所示:
收益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0×2年会计计提折旧1 万元,20×2年计税折旧 1.5万元,20×2年生产 0.5万元应纳税时间性差 异,则当期产生递延所 得税负债 0.15万元
初始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
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单位:百万元):
项目 1、存货
账面 价值 2000
计税 基础 2200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0
2、无形资产
3、预计负债 4、合计
600
100
0
0
600
100 600 300
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 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 在期初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当期按照税法 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700 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
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新准则第9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 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 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3、对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新准则第10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解析

资产或负馈收回或 清偿 时, 可能并不产生应税或可抵扣金额 ,
因 此 可 能 不确 认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或 递 延 所 得 税 负 债 的暂 时性 差 异 。 准 则 第 四章 第 十 三 条对 此做 出 了 明确 规 定 , 新 即在 该 项 交 易 不 是 企业 合 并 且交 易 发 生 时 既不 影 响 会 计 利 润 也不 影 响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 可 抵 扣 亏损 ) 或 的情 况 下 , 予 确 认 递 延 所 得 不 税资产 。 企 业 在 确 认 由 可抵 扣 暂 时性 差 异 产 生 的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时 , 须注意一个重要前提 , 必 即企 业 应 当 以很 可 能 取 得用 来 抵 扣 可 抵 扣 暂 时 性 差 异 的 应纳 税 所 得 额 为 限 。 就 是 说 , 且 仅 也 当
算 , 内 容 体 系 和所 得 税 会 计 核 算 方 法 上 , 以往 规 定 相 比 在 同 呈 现 出 了许 多 新 的特 点 。这 些 特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姜 小 华
产 。 如资 产 的账 面价 值 小 于
面: ( 准则 制定 的基础是 资产负债表 观 ; 新 准则制 定的 新 ②
目 的是 规 范 企 业 所 得 税 的 会 计 处 理 , 用 于 企 业 所 有 的 所 得 适 税 事 项 , 括 国 内外 的 各 种 所 得 税 影 响 ; 新 准 则 采 用 资 产 包 ③
负 债 表 债 务 法处 理所 得 税 ,该 方 法 是 国 际 上 占主 流地 位 的所
扣 的金 额 。
当企 业 能 够 相 对 可 靠地 估 计 未来 可 抵 扣 暂 时 性 差 异 转 回 期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 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 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 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 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 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资 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递延所 得税负债”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 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7
负债的计税基础 1.预计负债 例:假如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 万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 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 会计: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 税收: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 扣除 账面价值=1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 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0万元
37
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3 4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3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000
38
例3、A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 部分项目情况如下 表1 单位:百万元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24 20 4 存货 15 18 3 固定资产 40 44 4 预计负债 20 24 4 总计
23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 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 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 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 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 供相关证据
24
12
资产计税基础 2.无形资产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 成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 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 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 无形资产成本:600万 计税基础:0
13
资产计税基础 3.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 值变动计损益 税法:成本 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 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86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60万元 计税基础:800万元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 260 2000 100 200 2200 0 60 200 100 可抵扣
项目 长期股权投 资 存货 预计负债
总计
60
300
33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6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 额为1000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 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33% • =99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33% • =19.8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万×33%=330万元
.
企业会计准则 第18 号 --所得税
1
一、所得税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 认 四、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2
一、所得税 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所得税 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 1、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应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3
2、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 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 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 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 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 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 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4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
的情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15
2、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 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 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 计算 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30
2、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类科目)207 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 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 细核算。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 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 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 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 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 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4
20×6年: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508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99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000 当期所得税=1000*33%=330(万元) 递延所得税收益=19.8-99=-79.2(万元)
35
例2、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 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200 000元, 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按税法规定的 计税工资为200 000元,实际发放为 180 000元,当年有国库券利息收入为 200 000元。2007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 债为400 000元,年末为500 000元, 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50 000元,年 末为200 000元。确认甲公司2007年所 得税费用并作会计处理。
8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 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 计税基础为15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
9
三、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二)计税基础 1、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 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 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 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 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 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31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 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 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 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下面举例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2
综合举例: 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 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适用税率
25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 得税两个部分,其中: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 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增加(-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 产的增加(+减少)
26
企业所得税的确认
18
负债的计税基础 2.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 支出均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负 债 税收: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仍规 定可以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标准、 福利费标准等
19
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 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2000万元,尚 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 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17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0万元-可从 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2000万 元
10
资产计税基础 1.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 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 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 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 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 面价值=1000-100-100-80=720万元 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
11
资产计税基础 2.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 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 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 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 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44万元
4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要求 时点 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 特殊交易或事项--确认资产、负债 时 基本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 性差异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
三、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 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 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 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 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22
企业在2004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 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计 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40万元, 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 值18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60万元 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 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应确 认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40-20)*33%=6.6(万元)
36
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 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减少 =(500 000-400 000)+ (250 000-200 000)=150 000元 当期所得税=(10 200 000-200 000) *33%=3 300 000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费用=3 300 000+150 000 =3 45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