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性红斑角皮症(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
可变性红斑角皮症并寻常型鱼鳞病1例

可变性红斑角皮症并寻常型鱼鳞病1例
郝蕾;时念成;胡本超;汤庆荣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
【年(卷),期】1997(15)3
【摘要】患者女,4岁。
因左颈部,肩部,红斑鳞屑3年多来诊。
患者自生后6月左右于左颈部发现境界清楚的圆形或其他图案形瓜子大红斑,表面有白色鳞屑,皮损渐增多,增大或融合,组成地图形,并且在几天内其形态有所变化。
无瘙痒及疼痛,同时四肢感皮肤干燥,粗糙,冬重夏轻。
其母有寻常型鱼鳞病史,无此病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查体:系统性查体未见异常发现。
左颈、前胸、肩部可见散在的圆形,环形等组成的地图形。
【总页数】1页(P63)
【作者】郝蕾;时念成;胡本超;汤庆荣
【作者单位】山东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27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61
【相关文献】
1.可变性红斑角皮症1例 [J], 王露;周晓鸿
2.可变性红斑角皮病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J], 吴要群;张学军;杨森
3.可变性红斑角皮症1例 [J], 张玉婉;李振刚;刘艳荣
4.可变性红斑角皮症1例 [J], 张琪; 李超; 刘家蕊; 钟维; 朱磊; 黄钰淇; 李青雯; 陈
永锋
5.父子同患可变性红斑角皮症 [J], 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病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病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概述发生在口腔粘膜软组织中的疾病,主要为局部疾患,也有一些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
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一、过度角化 hyperkeratosis角化亢进,是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1.过度正角化 hyperorthokeratosis2. 过度不全角化 hyperparakeratosis二、角化不良 dyskeratosis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1. 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2. 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细胞形态有一定异形性,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 acanthosis----指棘细胞层较正常厚,增厚的棘层常不规则,伴有上皮钉突的延长或增宽。
---可由棘层细胞的肥大或细胞数目增加所致,但通常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所致。
此病变常见于白斑。
四、上皮异常增生 epithelial dyspla非典型性增生:个别细胞改变。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紊乱,包括:1.细胞多形性;2.细胞核浓染;3.核浆比例增加;4.核仁增大;5.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6.上皮浅表1/2处出现有丝分裂;7. 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8. 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9. 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10. 上皮钉突呈滴状;11. 上皮层次紊乱;12. 细胞粘着力下降。
并不是以上12项均出现才诊断为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重度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其上皮层内细胞发生恶变,但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中 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早年发病及损害特点组织病理就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毛发红糠疹 皮损为特征性棕红或淡红色毛囊角化性丘疹, 分布范围较广,头面部可见干性鳞屑性皮损,伴掌跖角化过度、 干燥及皲裂。进行缓慢,范围较广,尤以手指背侧第1、2节特 别显著,扪之有木锉样感。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 增厚,中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 浸润。
治疗措施
疾病治疗 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疾病预后 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疾病预防
进行婚姻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遗传咨询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所在。
饮食保健
谢谢大家!
by 大头医生
英文名称
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ilis
缩写
EKV
别名
erythrokeratodermia figurata variabilis;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Mendes dacosta type erythrokeratodermia;Mendes 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variable erythrokeratoderma;变异 性红角皮病;可变性红斑角化症;可变性图案状红斑角皮病; 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
类别
皮肤科/角化和遗传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
ICD号
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

真皮结缔组织纤维失去正常着色能力
中心坏死不明显
中心坏死明显
坏死病变中无明显炎症
周边可见散在多核细胞
皮肤的炎症
一般分类 按浸润细胞的性质分类 按浸润的细胞分布分类
一般分类
炎症变化除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 症外,通常还可分为以变质为主的变质性 炎症,以渗出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和以增殖 为主的增殖性炎症。
浸润的中央常有血管存在
浸润中央血管-高倍镜
弥漫性浸润 (Diffuse infiltration)
浸润细胞不一定围绕血管,而呈弥漫性分 布,边界也不清楚。
真皮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
弥漫性浸润,淋巴细胞为主
片状浸润 (Patchy infiltration)
又名灶状浸润,炎症浸润境界清楚。可呈 较规则形态,或不规则形。
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玮
表皮的变化
表皮各层组织能因各种不同的病变过程而 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单独发 生于表皮各层,也可因真皮病变的影响而 继发于表皮。一般在活体检查时常见的表 皮变病如下:
角 化 过 度 (Hyperkeratosis)
正常的皮肤也有厚度不等的角质层存在, 但是在某些病变时,局部角质层特别增厚, 这种角质层过度增厚的变化称为角化过度。 如果是角质形成过多所造成,则其颗粒层、 棘层亦相应增厚。
这是一种慢性增殖性病变,除含有单一核 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外,还有上皮样细胞或多核巨细胞,或两 者均有。肉芽肿可起于异物反应或变应性 肉芽肿。
异物性肉芽肿的形成
异物性肉芽肿的形成可由于对外界物质进 入皮肤和对体内形成物质的反应。异物性 肉芽肿常显示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但 有时只有少许或无上皮样细胞。
可变性红斑角皮症1例

( 、 津 市 长 征 医 院 皮 肤 科 , 天 津 3 0 2 ;2宁 夏 灵 武 市 人 民 医 院 , 宁 夏 灵 武 7 1 0 ) 1天 001 、 5 4 0 摘 要 :患 者 女 , 岁 。 出 生 后 3 月 面 颊 部 开 始 出 现 对 称 性 红 斑 , 躯 干 、 肢 相 继 出 现 不 规 则 红 斑 及 角 化 过 度 性 斑 片 , 有 脱 1 个 后 四 伴
细 血 管 周 围 较 多 的 淋 巴 细 胞 浸 润 ( 照 片 4) 诊 断 : 变 性 红 斑 见 : 可
症 , 床罕见_现报 道1 如 下。 临 l _ , 例
患者 女 ,岁 。因面部 及 四肢 散在 红斑 7 月 于20 年 1 月 1 个 00 2
2 就 诊 。 患 儿 于 出 生 后 3 月 时 面 颊 部 出 现 对 称 性 红 斑 , 生 9E l 个 出
后 5 6 月 时 躯 干 及 四 肢 也 相 继 出 现 不 规 则 红 斑 , 随 后 部 分 红 ~个 斑 转 变 为 褐 色 角 化 性 斑 片 , 原 有 红 斑 相 间 存 在 。 1 时 红 斑 与 与 岁 角 化 性 斑 片 对 称 分 布 于 面 、 部 及 四 肢 , 自觉 症 状 。 上 述 皮 疹 臀 无 的分 布 、 态 、 小 及 数 目可 在 数 天 至 数 周 内 随 温 度 及 情 绪 变 化 形 大 而 异 。 季 皮 疹 可 缓 解 , 留 浅 褐 色 斑 片 , 季 皮 疹 加 重 , 斑 与 夏 仅 冬 红
可 变 性 红 斑 角 皮 症 , 又 名 Me d s D ot综 合 n e a C s a
膜 、 发 、 ( ) 未 见异 常改 变 。 材 右下肢 角化 性斑 片边缘 , 毛 指 趾 甲 取 组 织病 理示 : 皮 角化过 度 , 层 肥厚 , 皮 内胶原 纤维 增生 , 表 棘 真 毛
靶形红斑名词解释

靶形红斑名词解释
靶形红斑(targetoid erythema)是一种皮肤病变,其特征是在皮肤表面形成类似于靶目标的红斑。
这种红斑通常有一个中心的红色或紫色斑块,周围是一个较浅的环,再外围是一个更深的环。
这种特殊的外观使得红斑看起来像一个靶子或目标。
靶形红斑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包括一些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炎症性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肉芽肿性结节病(granuloma annulare)和紫癜性荨麻疹(urticarial vasculitis)。
肉芽肿性结节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发生在皮肤的肢体表面,特别是手指、手腕和脚踝周围。
它的症状包括形成圆形或弧形的红色或紫色结节,边缘清晰,中心可能有淡黄色的沉积物。
这些结节可以逐渐扩大,形成靶形红斑。
紫癜性荨麻疹是一种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荨麻疹样的皮疹和血管炎症。
当血管内的血液渗漏到周围组织时,会形成红色或紫色的斑块,这些斑块可以合并形成靶形红斑。
对于出现靶形红斑的患者,确切的诊断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的病史信息。
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来确定导致靶形红斑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因此,如果您或他人出现类似的症状,建议尽快咨询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长红斑是什么病引发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长红斑是什么病引发的
导语:我们都曾经有过长斑的经历,特别是在天气比较热阳光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出去玩一天回来之后皮肤就会出现红色的斑点,过几天这些斑点就会变成
我们都曾经有过长斑的经历,特别是在天气比较热阳光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出去玩一天回来之后皮肤就会出现红色的斑点,过几天这些斑点就会变成黑色或者是黄褐色,这是因为受到了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起的。
而除此之外,如果皮肤表面长出了红斑,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疾病呢?
长红斑初步考虑就是患上了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SCLE ),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
病因
遗传:
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HLA分型显示SLE患者与HLA-B8,-DR2,-DR3相关,有些患者可合并补体C2,C4的缺损,甚至TNFa的多态性明显相关;近发现纯合子C2基因的缺乏,以及-DQ频率高与DSLE密切相关;T细胞受体(TCR)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a的。
一特殊的可变性红斑角化症家系的研究

一特殊的可变性红斑角化症家系的研究张晓岚;陈洋;李久宏;李波;姜奕【摘要】收集一个特殊的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北方汉族家系血样,从血样中提取DNA,利用直接测序法测定其GJB3和GJB4序列.在本家系中未发现GJB3与GJB4的突变.【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0)002【总页数】4页(P184-187)【关键词】可变性红斑角化症;GJB3;GJB4【作者】张晓岚;陈洋;李久宏;李波;姜奕【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1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rythrokeratodermiavariabilis,EKV)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E K V除具有特征性皮损外,还可伴掌跖角化[1]。
国外对此病的突变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GJB3及GJB4[2,3]。
针对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发病分别与两个基因的第2外显子区的基因突变有关,因此我们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中国家系进行了GJB3与GJB4基因的第2外显子区的基因检测及筛选。
现报告如下:2009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收集1个特殊的可变性红斑角化症北方汉族家系。
共有4代22人。
现有患者13人(男9人,女4人),正常亲属9人(男4人,女5人),家族系谱见图1。
其遗传特点为:先证者的父亲患此病,父辈家系中每代均有患者,呈连续传递,且每代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人患有此病。
其先证者,女,32岁,躯干四肢角化性红斑31年。
患者从1岁起躯干处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片状角化性红斑,渐于下肢伸侧、上肢伸侧出现同样皮损。
其界限清楚,表面粗糙(图2)。
皮损范围与程度会随温度和心情的变化出现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特异性 , 主要表现为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 本例患J l , s l  ̄ 床特征为境界清楚 的角化性斑疹 、 斑片 , 并可 随季节 、 气候 、 环境温度变 化 , 指 甲、 毛发及黏 膜未 受累及 , 结 合组织病 理, 诊 断明确 。但需与毛发红糠疹 、 肠病性 肢端皮炎 、 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病 等疾病鉴别 。
2 0 1 2 ,3 9 ( 4 ) : 4 0 0 — 4 0 1 .
k o t a s H, P a p a g i a n n a k i K, Gr i g o r i a d o u M, e t a 1 .Er y t hr o k e r a t o d e nn i a v a r i a b i l i s :r e p o r t o f t wo c a s e s a n d a n o v e l mi s s e n s e v a ia r n t i n GJ B4 【 2 ] Ko
本病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 口服 阿维 A能明显改善症状 , 但停药后可复发目 。 参考文献
[ 1 ] D i u H,Lu H ,F u X A,e t 1.Mu a t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G J B 3 a n d G J B 4 i n 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r y t h r o k e r a t o d e r m i a v a i r a b i l i s [ J ] .J D e r ma t o l ,
e n c o d i n g c o n n e x i n 3 0 . 3 [ J 】 .E u r J D e r ma t o l , 2 0 1 2 ,2 2 ( 2 ) :1 8 2 — 1 8 6 .
i l a n P ,L e v y A ,S i n C ,e t a 1 .E r y t h r o k e r a t o d e r mi a v a r i a b i l i s [ J ] . An n 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 ,2 0 1 3 ,1 4 0 ( 2 ) :1 2 9 - 1 3 3 . 【 3 ] B
乳头处毛细血管扩张真皮浅层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he染色x200图1可变性红斑角皮症患儿臀部和双下肢皮损及皮损组织病理像199彩色图谱万方数据200蝗鏖廛丛型盘查垫
2 0 0
临床皮肤科 杂志 2 0 1 4年 4 3卷第 4 期
J C l i n D e r ma t o l A p r i l 2 Q 1 4 , 0 1 , . N o . 4 一
浸润 ( 图1 B ) 。
诊断 : 可变性红斑角皮症 。
简介 : 可变性 红斑角皮症( e r y t h r o k e r a t o d e r mi a v a r i a b i l i s ) 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 , 遗传 方式还不完全肯 定 , 可 能为不规 则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 其致病基 因是编码连接蛋 白的 G J B 3或 G J B 4及其 亚家旗 1 捌 。 患儿多在出生后不久至 3岁以内开始发病 , 偶尔发病较晚 , 约有 3 0 %的患儿在 出生时就有皮疹。 皮疹可持续反复发作 , 并加剧至 成年 , 青春期 以后减轻 , 持续终身不愈 , 但一般不影响健康 。特征皮疹 为边界清楚 的红斑和角化过度性斑片 。本病 一般有 2种临床表 现: ① 对称 分布、 形态多样 的红斑 , 大小 、 数量 、 形态及位置因气候或情绪变化可在数小时 、 数 日或数周 变化 明显 ; ②在正 常的皮肤上 出现红色 、 紫红 、 棕黄色角化性斑片或斑块 , 边界清楚 。 状如地 图 , 常无 自觉症状 , 偶 有轻度瘙 痒。本病好发 于面部 、 臀部 和四肢 的伸
可 变 性 红 斑 角皮 症
( E r y t h r o k e r a t o d e r mi a v a r i a b i l i sHale Waihona Puke ) 张秋 鹂 , 常建民
Z H A N G Q i u - l i , C H A N G J i a n - mi n ( 卫生部北京 医院皮肤科 ,北京 1 0 0 7 3 0 )
[ 关键词】 红斑角皮症, 可变性
[ 中图分类号】 R 7 5 8 . 5
患 儿男 , 8岁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0 — 4 9 6 3 ( 2 0 1 4 ) 0 4 — 0 1 9 9 — 0 2
主诉 : 全身反复皮疹伴瘙痒 8 年, 加重 3 年。 现病史 : 患儿 自出生后不久颈后即 出现片状 暗褐色斑疹 , 表面粗糙 、 鳞 屑。 随着年龄增长 , 皮疹逐渐增多并出现角化过度 , 形状不 规则 , 部分融合成大片 , 扩展至腋窝 、 颈前 、 臀部 、 四肢 、 双手背及 足背 , 遇热皮疹明显 , 伴剧烈瘙痒 , 遇冷后可缓解 , 夏 季严 重 , 冬 季可 完全缓解。每年均复发 , 近3 年来 , 皮疹瘙痒加重 , 曾多次就诊于外院 , 诊断为“ 湿疹 ” , 外用他 克莫 司软膏等 , 效果欠佳 。 既往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 : 既往体健 , 足月剖宫产 , 父母非 近亲结婚 , 否认 家族 中有类似疾病史 。 体格检查 :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皮肤科检查 : 躯 干及 四肢 可见对称 分布的暗褐色角化性斑疹 、 斑片 , 表面粗糙 , 糠状鳞屑 , 境界清楚 , 形状 、 大小不一 ( 图1 A) , 呈 片状 、 环状及地 图状 。双侧腹股沟 内侧散在少量黄豆 大暗红色角化性斑丘疹。掌跖皮肤未见受累。毛发 、 指甲及黏膜无异常 。 皮损组织病 理学检查 : 表皮角化过度 , 角化不全 , 棘层轻度肥厚 , 乳头瘤样增生 , 乳头处毛细血管扩张 ; 真皮浅层稀 疏的淋 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