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临界点分析
管理会计实务:保本分析的含义

保本分析含义
(一)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1.图示法(图解法) (1)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2)贡献毛益式本量利关系图 (3)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图(利润—业务量)
保本分析含义 (1)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销售收入或成本
销售收入线y=px 盈利区
y0
a 亏损区
0
保本点E
总成本线y=a+bx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线y=a 固定成本
管理会计实务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03 保本分析含义
保本分析含义
一、保本分析的含义 ❖ 保本分析是研究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
(即保本点)的本量利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 ❖ 保本点也称盈亏临界点、盈亏平衡点、损益平衡点,是 指企业达到保本状态(不盈不亏、收支相等、利润为零的状态)的销 售量或销售额的点。 ❖ 保本分析也称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 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包 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保本分析含义
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贡献毛益的启示就是:
只要销售单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就可以
获得补偿,所以,至少理论上盈亏临界点是存在的。
金额
销售收入
盈亏临界点的位 置则取决于固定 成本、单位变动 成本、销售单价 这三个因素。
盈亏临界点 亏损区间
盈利区间
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
销售量 4-1盈亏临界图(保本图)
x0
销售量
谢谢大家!
保本分析含义
二、常见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一)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1.公式法 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企业业务量=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保本; 企业业务量>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盈利; 企业业务量<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亏损。
本量利分析案例答案与分析:.doc

本量利分析案例答案与分析(一)盈亏临界点分析每张戏栗的贡献毛益=戏栗单价■变动费用=16-10=6 (元)贡献毛益率二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戏票单价=6/16=37.5%盈亏临界点销售虽二固定费用/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48 000/6=8 000 (张)盈亏临界点销伟额二固定费用/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率=48 000/37.5%= 128 000 (元)[理解分析]每张戏票卖16元,但是其中的10元被用来抵减每张戏票的变动费用。
从而,每张戏票还剩6元用于抵减48 000元的固定费用。
当一个月中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戏票(即8 000张),以至于每张戏票6元的贡献累计达到48 000元时,剧院该月将达到损益平衡。
(二)目标利润分析获得目标利润所要的销售量=(固定费用+目标利润)/毎张戏票的贡献毛益=(48 000+3 600)/6=8 600 (张)获得目标利润所要的销售额二(固定费用+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二(48 000+3 600)/37.5%=137 600 (元)[理解分析]每张戏票有6元的贡献毛益,8 000个这样的6元刚好足够抵减48 000元的固定费用。
因此,8 000张以外额外售出的戏票每张将贡献6元的利润,要实现3 600元的利润,还需再额外销售600张戏票(3 600/6 )o(三)安全边际分析安全边际量二预算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450*20-8 000=1 000 (张)安全边际额=预算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44 000-128 000=16 000 (元)预算利润二安全边际量*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1 000*6=6 000 (元)或:二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16 000*37.5%二6 000 (元)也或:二预算销售量*每张戏票的贡献毛益-固定费用=9 000*6-48 000=6 000 (元)[理解分析]安全边际实际是盈亏临界点之上的销售水平,它反映了销售水平给管理者带来的安全感。
盈亏平衡点分析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_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_[共2页]
![盈亏平衡点分析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_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711acbfad6195f302ba65a.png)
174 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盈亏平衡点又被称为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用以表示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以盈亏平衡点为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
盈亏平衡点分析方法是一种在企业里得到广泛应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如下。
(1)研究产量变化、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之间的关系。
这是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最基本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基本从这里衍生。
由于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引起产量(销售量)、成本、价格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方法这一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分析各种要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2)确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盈亏平衡点产量是指企业不盈不亏时的产量,也就是保本的产量,是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的产量。
这个盈亏平衡点就是保本点,又称“损益平衡点”或“盈亏临界点”。
研究不盈不亏产量的意义在于,这是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需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是投资或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
我们做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影响利润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销售量。
所以,一般来说,管理者总是先抛开销售量因素,先找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然后再看某个方案带来的销售量是多少。
如果一个方案的销售量大于盈亏平衡点产量,就说明这种方案是有利可图的,是可取的,否则就会亏本,就不可取。
所以,盈亏平衡点产量也是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3)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
在确定了盈亏分界点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的预期销售量(或者实际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这个安全边际可以警示企业管理人员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
如果两者之间这个差额比较大,说明企业能经得起市场需求的波动,因此企业的经营比较安全,风险较小。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与举例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与举例盈亏平衡分析根据产量、成本、利润三者的关系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的一种手段。
Q:盈亏平衡点产量F:固定成本P:产品单价V: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低说明较低产量即可不发生亏损,表明项目适应市场能力强,表明项目风险能力强。
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BEPREP: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Q:企业年生产能力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假设产量等于销量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产品售价不变按单一产品计算敏感性的衡量指标敏感度系数越大,因素越敏感;敏感度系数越小,因素相对不敏感。
一、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根据成本费用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将总成本费用分解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考试吧(一)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品产量及销售量影响的成本。
如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修理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
(二)可变成本是随产品产量及销售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包装费和计件工资。
(三)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戚本和可变成本之间,随产量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与生产批量有关的某些消耗性材料费用,工模具费及运输费。
借款利息视为固定成本。
二、量本利模型成本、产销量和利润的关系的数学模型表达形式为: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或B=pQ-CuQ-CF-TUQ三、基本的量本利图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是盈亏平衡点(BEP),也叫保本点。
项目盈亏平衡点(BEP)的表达形式有多种。
可以用绝对值表示,如以实物产销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年固定总成本以及年销售收入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也可以用相对值表示,如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其中以产销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应用最为广泛。
四、产销量(工程量)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就单一产品企业来说,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就是使利润B=O,即可导出以产销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Q),其计算式BEP(Q)= CF /(p-CU-TU)=CF/[p(1-r)-CU]五、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 ,是指盈亏平衡点产销量占企业正常产销量的比重。
本、量、利分析CVP

而销售利润 = 安全边际销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 销售利润率
安全边际销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销量×单价 = 安全边际率 ×贡献毛益率
另外,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还可得到一个辅助性指标。 即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的销量 正常开工的作业量
该指标对企业的生产安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3.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 它是盈亏临界点基本模型的扩展。它可分为以下两种: (1) 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 目标利润 =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量×(单价-单位 变 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 售 额 与 成 本 ( 元 )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200
盈亏临界点 销售总成本线
利润 盈利区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线 销售总收入线
400 600 800 1000
亏损区
固定成本 销售量(件) 1200 1400
从上图可得出以下几条基本规律:
(1)盈亏临界点不变,销量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 或亏损越少;反之亦然。 (2)销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能实现的利润就越 多,或亏损越少;反之亦然。 (3)在销售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受单位 售价变动的影响而变动。产品单价越高,表现为销售总 收入线的斜率越高,盈亏临界点就越低;反之亦然。 (4)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 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多少。固定成本 越多, 或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越多,盈亏临界点就越高;反之 亦然。其中,单位变动成本的 变动对于盈亏临界点的影 响,是通过变动成本线的斜率的变动而表现出来的。
产品
甲
项目
销售量 (单位)
10000
销售单价 (元)
20
管理会计学 第三章

实现目标利 润的销售量=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实现目标利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润的销售额=
贡献毛益率
3.2.2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例题3-7: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 如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
管理 会计学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财经学院 代婷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目录
CONTENTS
3.1 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设 3.2 本量利分析 3.3 本量利分析扩展
3.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3.1.1 相关范围假设
• 期间假设:成本性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本— 量—利分析是基于一定期间之内开展分析的。
假设单位变动成本不 本—量—利分析中,通 变,或者说假设变动 常假设销售价格为一 成本总额呈完全线性。个常数,这样销售收入
与销售数量之间就呈
现一种完全线性关系。
3.1.3 产销平衡假设
产销平衡
• 本—量—利分析的核 心是分析业务量作为 驱动因素如何引起成 本和利润的变化。而 在分析业务量的变化 时,对应着产量和销 量两种指标,而且产 销不平衡以及由此出 现的存货问题会将分 析引向一系列复杂的 情形。为简化问题, 基本的本—量—利分 析假定产销平衡,即 产量与销量相等。
➢ 每个敏感系数都只是放开了一个变量的 假设,其他假设仍然遵循。
3.2.3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引起这种质变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简单来 说,就是求取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允许值以及单位变动成本 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最大最小法。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包含“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换句话说,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盈亏临界点又叫保本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现有相关数据如下,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 000元,那么该企业要至少销售多少件产品才能开始盈利呢?这里我们就要运用盈亏临界点分析来确定企业在现有条件下的保本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
设以P代表利润,V代表销量,SP代表单价、VC代表单位变动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亏临界点,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可求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为:
P=V(SP)-V(VC)-FC
或P=V(SP-VC)-FC
盈亏临界点就是企业利润等于零时的销售量,所以,可得到
BE(SP)-BE(VC)-FC=0
或BE(SP-VC)-FC=0
进而得到:
这就是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以采用实物和金额两种计算形式:
1.按实物单位计算:
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设某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 000元,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8 000÷(10-6)=2 000(件)。
2.按金额综合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
设某企业第一季度共销售产品2 500件,其销售收入为25 000元,销售收入中的变动成本为15 000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 000元,据此可确定其:
贡献毛益为:25 000-15 000=10 000(元)
贡献毛益率为:10 000÷25 000=40%
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8 000÷0.40=20 000(元)。
二、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企业分析其经营的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是指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这个差额标志着从现有销售量到盈亏临界点有多大的差距,或者说,现有的销售量,再降低多少,才会发生亏损。
安全边际可以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形式来表现,其计算公式为:
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假定某企业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 000件,单位售价为10元,预计的销售量可达到3 000件,则该企业的安全边际=3 000-2 000=1 000(件)
或=3 000×10-20 000=10 000(元)
安全边际率=1 000÷3 000=33.33%
或=10 000÷30 000=33.33%
因为只有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额(即安全边际部分)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所以销售利润又可按
下列公式计算:
销售利润=安全边际销售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此外,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还可得到另一个辅助性指标,即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其计算公式为:
当企业作业率低于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时就会亏损。
所以,该指标对企业的生产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
实现目标利润模型是盈亏临界点基本模型的扩展。
既然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盈利而非保本,那么,为了分析和规划目标利润,就有必要了解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
此种模型又分可为以下两种:
1.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
2.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
考虑到从税后利润着眼进行目标利润的规划和分析,更能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为此,需要进一步考虑所得税率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则:
四、多品种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模型
在企业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就不能用实物单位计算,而只能用金额来表现,即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型可用于多品种盈亏临界点的计算。
1.加权平均模型
该模型的关键在于求出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和销售比重,然后以销售比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销售总额=∑(各种产品的单价×预计销售量)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三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四步: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第五步: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及销售量:
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2.“联合单位”模型
生产多品种的企业,也可以使用“联合单位”作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量单位。
该模型的主要思路是将要出售的多品种产品视同以一定产品结构“捆绑销售”,其计算盈亏临界点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各产品预计销售量的比重并计算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
第二步:以预计销售量的比重为权数,计算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
第三步:计算联合单位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和销售量;
第四步: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和销售量。
设某企业的年固定成本为170 000元,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销售量(件)
单价
(元)
单位变动成本
(元)
单位贡献毛益
(元)
甲 5 000 10 5 5
乙 2 500 10 6 4
丙 2 500 10 7 3 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计算如下表:
销售比单位贡献毛益
(元)
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
(元)
甲 2 5 10
乙 1 4 4
丙 1 3 3
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17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固定成本÷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170 000÷17=10 000(单位)联合单位的单价为:2×10+1×10+1×10=40(元)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10 000×40=400 000(元)
则甲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10 000×2=20 000(件)
甲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20 000×10=200 000(元)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10 000×1=10 000(件)
乙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0 000×10=100 000(元)
丙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10 000×1=10 000(件)
丙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0 000×10=100 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