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点分析和中继点分析

合集下载

买卖法则之卖出法则(七) 双顶或三重顶卖出法(2)

买卖法则之卖出法则(七) 双顶或三重顶卖出法(2)
态 构造 中我们 需 要 防止 下
颈线位这个临界点 , 后 市 一 旦 下破 颈 线, 损 失也 是非 常大 的 。
破颈 线 , 或者 多重项 的构 造 中 , 可 能 对
三 重底 突破 拉 升 完 成 量 度 升 幅 后 ( 这 波 行情 我 们 当 时 也 多 次 从 三 重 底 、 突 破 下 降 趋势 线 等不 同角 度分 析拉 升 的 机会 ) , 不 觉 间 构 造双 顶 , 颈线位 4 9 元
该如何减少损失或者弥补损失 , 而不 是 知 道 了这 种 顶 部 形 态 出现 后 , 我们
是 一 味 的想 到止 损 。 止 损 是 不 可 或缺 的 , 但 止 损 的 途 径或者方法需要我们重点留意 , 只 是 在 双顶 或 者三 重顶 、 多重顶 的 构造 中 , 必 须 警惕 , 必须 果 断止损 ( 破位 止 损 ) : 再者 , 我 们 需 要 对 上 升 趋 势 中 的 所谓 中继 整理 形态 , 在没 有 新 的拉升 前 , 都 不能认定为中继形态 , 因 此 对 临 界 点
的买 点 不 可 武 断 决 定 , 否 则 就是 买在
复合头肩顶 , 且在右肩的构造 中, 形成 我 们 一 方 面 需 要 提 前 警 惕该 类形 态 , 双项, 并 与 前 次 一 样 对 颈 线 下 破 后 均 有反 抽确 认 , 也 就 是 都 会 给 你 逃 命 的
机 会 。 第三 次 , 2 0 1 6 年B - 9 月间, 此前
; l
_ ¨ - - : I 基 金. 理财 0
Fu nd・ W eal t h I
买卖 法则 之卖出法则 ( 七) 舣顶或 t 顶 实 法 ( 2 )
王先春
案例之 凤形股份 ( 0 0 2 7 6 0 )

临界比例法

临界比例法

临界比例法临界比例法是一种用于判断一种类别或现象的临界点位置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用到这种方法来评估和分析数据。

本文将介绍临界比例法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参考内容。

一、基本概念临界比例法,就是指对某种现象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中变化的临界点位置,进而预测或干预未来的发展态势。

临界点是指某种现象或事物状态的转折点,表示该现象或事物存在突变的风险或机会。

通过使用临界比例法,我们可以确定该现象或事物的危险因素和优势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或促进发展。

二、使用方法临界比例法的具体使用方法分为以下几步:1. 确定变量和测量指标:选择需要分析的变量和测量指标,例如人口数量、经济增长率、疾病发病率等;2. 收集数据和制作图表:通过调查或者其他途径收集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后续的分析;3. 计算均值和标准差:通过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出该类数据的基本趋势和变化范围;4. 判断临界点位置:以标准差为基准,将数据分为几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变化情况,找出变化最剧烈的一组,该组数据即为临界点所在的位置;5. 预测和干预:根据临界点位置和趋势信息,对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发展或规避风险。

三、相关参考内容关于临界比例法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数理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课程教材:临界比例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分析方法,课程教材中会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实现方法,可以通过这些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2. 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论文集:统计学和数据分析领域有很多优秀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论文了解本方法在应用实践中的取得的成果和局限性;3. 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图表设计教程:临界比例法的分析结果通常需要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相关的信息图表设计课程和教程可以帮助我们制作出更加准确、直观和易于理解的图表;4. 商业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商业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中常常包含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快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中继泵在热电联产热网中的运用

中继泵在热电联产热网中的运用

中继泵在热电联产热网中的运用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热电联产供热区域新增供热用户不断增多,尤其当热网末端新增热用户供热负荷较大时,由于热网输配能力不足(热源循环泵杨程、循环流量达不到工况需求、管网低点承压能力不足等),将无法满足热网末端新增用户的供热质量,为解决此类问题,权衡改造资金投入额度,建议热网末端加装中继泵措施,保障此类用户供热质量。

关键词:中继泵(杨程、流量)、中继泵前端负压区(回水压力大于供水压力)、连通管(均压平衡点)、分布式变频一、热电联产输配能力不足,不能保证热网末端较大负荷新增用户供热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热电联产输配能力不足,不能保证热网末端较大负荷新增用户供热保障问题,需通过热源循环泵的提升改造、吸收式热泵技术运用、分布式变频技术的运用及中继泵的运用等措施,解决此类问题。

1.热源循环泵的提升改造。

如将热源循环泵流量及杨程同步提升,将增大热网资用压头,增大供水压力,虽能满足热网新增用户供热需求,但电耗增加较大,同时,如热网地势高差较大,会造成部分低点管网及换热站超压现象。

2.吸收式热泵的使用,可降低管网回水温度,降低热网所需流量,将富裕流量分配至热网末端新增用户,可以保障其供热质量,但吸收式热泵需在换热站安装驱动动力源,如电力驱动源、燃气热量驱动源及一定热网温度驱动源等,且需更换改造原有换热系统,投资造价较高。

3.分布式变频技术的运用及中继泵的应用,其原理和作用相似,都是二次加压克服热网阻力及满足用户一网换热系统资用压头,保证用户供热质量,关键点是零压点的位置或人为加装供回水均压连通管,创建零压点。

分布式变频造价将高于中继泵造价。

综上所述,热电联产输配能力不足,不能保证热网末端较大负荷新增用户时,选择加装中继泵的方案将较为经济、容易实现,只需安装中继泵位置及所需动力电源。

二、中继泵选型的水力计算热网末端安装中继泵前,需进行中继泵选型的相关计算。

由于末端新增负荷是并入热电联产热网联网运行,需与热电联产区域一并计算。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1 . 自杀意念 自 .1 2 评量表(IS )用来反映人 的消 S S: O 极隋 绪和认知偏差 , 用来评价其 自杀意念 的强弱。 该 量表 共 2 6条 , 括 绝望 、 观 、 包 乐 睡眠 、 掩饰 4个 因子 , 自 杀意念总分 由绝望、 乐观 、 睡眠 3 因子分相加累 个 计。因子分及总分越高, 表示 自 杀意念越强烈。 1 . 特质应对量表 (C Q : .2 2 T S )用于反 映个体存在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应对策略。 该
1 0 -1 06 13 1 .
【 巢传宣 , 6 】 刘建平 , 曾晓青 , . 等 有无 自杀意念大 学生应对方式 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0 7 3 ( ) 0 . 2 0 , 12 :12
对嘉兴市某大学的大学生进 行心理健 康状 况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 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 ,且女生相 对高于男 生 。存在 自杀意念的学生特质应 对能力 较弱 , 积极应对能力与 自杀意念 的绝望 、 乐观 、 睡眠水平呈负相关 , 而消极 应对能力与之相反。加强应对能力的培养 和训练 , 加强 面对压力 的心理准备 , 减少 自杀 意念甚至 自杀行为的发生 ,
2 结 果
率、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 象 与方法
11 研 究对 象 .
采 用分 层整 群 随机抽 样 的方法 ,在嘉 兴市 某 大 学 2 校 区按不 同专 业 、 同年级 随 机选 取 1 班 个 不 9个 级 的大 学生 进行 调查 , 采用 自愿填 写 方式 , 发放 问卷
严 重影 响 不可 估量 。本研 究 以 自杀 意念 总分 ≥1 5分 作 为初 步 筛选 有 自杀 意念 的临界 点 , 自杀 意念 构成 比为 97 与文 献【] . %。 5报道 大学 生 自杀 意念 发生 率在

2019年全国乙卷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II)逐题解析

2019年全国乙卷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II)逐题解析


y2 b2
1(a>0,b>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 OF 为直径的
圆与圆 x2+y2=a2 交于 P、Q 两点.若|PQ|=|OF|,则 C 的离心率为
A. 2
B. 3
C. 2
D. 5
解析如下:A
准确画图,由图形对称性得出 P 点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得到 c 与 a 关系,可求双曲线的离心 率.
的方法,如 p 2 时,抛物线焦点为(1,0),椭圆焦点为(±2,0),排除 A,同样可排除
B,C,故选 D.
因 为 抛 物 线 y2 2 px( p 0) 的 焦 点 ( p , 0) 是 椭 圆 x2 y2 1 的 一 个 焦 点 , 所 以
2
3p p
3 p p ( p )2 ,解得 p 8 ,故选 D. 2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椭圆的几何性质,渗透逻辑推理、运算能力素养.


9.下列函数中,以 为周期且在区间( , )单调递增的是
2
42
A. f(x)=│cos 2x│
B. f(x)=│sin 2x│
C. f(x)=cos│x│
D. f(x)= sin│x│
解析如下:A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渗透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画出各函数图象, 即可做出选择.
中位数仍为 x5 ,A 正确.
②原始平均数
x

1 9
( x1

x2

x3

x4

x8

x9 )
,后来平均数
x 17(x2 x3 x4 x8)
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 x 与 x 不一定相同,B 不正确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上升阶段为匀减速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它有如下特点:(1).上升和下降(至落回原处)的两个过程互为逆运动,具有对称性。

有下列结论: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质点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经历的时间相等。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量:①上升最大高度:Sm=②上升最大高度和从最大高度点下落到抛出点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3)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注意往返情况。

追及与相遇问题、极值与临界问题一、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

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

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Δ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甲=t乙+Δt。

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分析追及与相碰问题大致有两种方法即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首先分析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形成清晰的运动图景;再根据相遇位置建立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方程;最后根据各物体的运动特点找出运动时间的关系。

方法1:利用不等式求解。

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两物体间的距离y=f(t),若对任何t,均存在y=f(t)>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使得y=f(t)≤,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其二是设在t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对k线的心得体会

对k线的心得体会

对k线的心得体会篇一:30日均线实战之12条体会均线成交量结合看趋势在技术分析领域里,移动平均线以它简洁明了的特点深受投资者的青睐。

人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来指导操作,特别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排列来判断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在西方国家一般认为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上为牛市。

反之,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下时为熊市),以便调整投资者的市场思维,实施不同的投资策略。

而在选择买卖点时则运用“葛南维八法”。

移动平均线的优缺点一、优点:运用移动平均线理论,在买卖交易时,可以界定风险程度,将亏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趋势发动时,买卖交易的利润相当可观;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可以判断行情的真正趋势。

二、缺陷:当行情牛皮盘整时,买卖信号过于频繁,投资者无所适从;移动平均线的最佳日数与组合,确定起来十分困难;仅靠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信号,无法给予投资者充足的信心,必须依靠其他技术指标的辅助。

成交量、股价、均线共同作用为了投资者在运用移动平均线时能够扬长避短,从而发现成交量、股价、均线三者的共同作用,总结出:股价突破、支撑和压力的有效性与均线的角度和成交量有关。

根据这一理论,投资者可以较为有效地实施正确的买卖策略。

突破: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特别是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

如果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的运行角度互反时,突破后的股价会有回抽的要求,当日成交量过大(当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时),若当日收盘为中线特别是光头K线出现时,这种反抽会发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

例如,2001年10月23日沪深两市在暂停国有股减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运行的5日均线,并当天收出光头中阳线,从而在次日才出现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减少或者持平(特别是股价无量突破相反运行的移动平均线时),这种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撑:移动平均线能否对股价构成有效支撑,不仅要看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同时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

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

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

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Wenming Zou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ChinaMartin Sehech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California,USACritical P0int Theory and ItsApplications2006,318pp.Hardcover EURISBN 3-540-32965-XSpringer临界点理论是由分析与拓扑结合而成的,它将欧拉方程的求解等转换为求解泛函的临界点,用拓扑方法判定临界点的存在性并估计临界点的个数,在微分方程求解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是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本专著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临界点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本书共有10章,介绍了相关预备知识、临界点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微分方程等领域的应用。

各章内容如下:1相关预备知识;2有关下有界泛函的定理及其应用;3偶泛函的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4弱无穷维环绕定理及其应用;5双临界点定理及其应用;6超线性问题;7缺PS条件下的临界点的存在性定理;8无穷维环绕定理及其应用;9非线性椭圆方程的变号解;10上同调群理论。

作为一本介绍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要的定理都给出了较为详尽的证明;2相关定理的应用都给出了其具体的实例;3部分定理(如有关下有界泛函的定理)给出了新的证明,此外在一些证明过程中还使用了一些新的技巧;4每一章都有相应的注释部分,并指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5有数学符号索引;6各章节内容基本上自成体系。

邹文明教授先后在北方工业大学基础部和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不动点理论及其应用、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等。

本书适合数学专业研究生阅读,对想了解临界点理论和想借助变分法与拓扑方法研究微分方程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极具参考价值。

刘炳文,博士副教授(浙江嘉兴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Bingwen Liu,Ph. D Associate Professor(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Jiaxin Univers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点一般出现在横盘整理后选择方向的那一刻,这个点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是多周期成本趋向一致时,这个时候近期远期的交易者急于脱离自己的成本区和合力放量突破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往往能走出一波很流畅的行情,所以在扑抓临界点时可以多看看横向整理后的均线粘合后的突破放量,如下图
在整理完后一下贯穿多跟均线突破前期平台
中继点一般出现在下降过程或上涨过程的中继整理形态结束时出现的,一般是由于回调后修复指标后的维持原方向发展的一个点,这种时候一般都是反弹无力且上方压力很强的时候出现的的一个顺势情况,这种时候多看上方均线的下单
见压力向加吞噬线下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