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第二章第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成电路原理图.
12
• 【解析】 (1)螺旋测微器主尺读数为1.5 mm , 螺 旋 刻 度 读 数 为 27.3×0.01 mm = 0.273 mm,读数应为:1.5 mm+0.273 mm =1.773 mm.
• (2)由于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4 Ω,额定电流 约为0.5 A,故电流表选A1,电源选E1.
4l7Leabharlann •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
• 2.电流表外接法,R测<R真导致ρ测<ρ真. • 3.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导致电阻率
发生变化.
• 七、注意事项
•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导线连入电路前测
导线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
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
金属丝直径d/m
4
• 3.依照实验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 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 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 记入记测录量表次数格内,1 断2 开3开关电阻S平. 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x/Ω
• 【答案】 (1)1.773(1.771~1.775均正确) • (2)A1 E1 电路图如图所示
13
实物图连接和数据处理
例2•
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材料样品,
截面为外方(正方形)内圆,如图所示.此金
属材料质量约为0.1 kg~0.2 kg,长约为30
cm,电阻约为10 Ω.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
9
• (3)使用方法:当A与F并拢时,可动刻度E 的零点恰好跟固定刻度B的零点重合,逆 时针旋转旋钮D,将测微螺杆F旋出,把 被测物体放入A、F之间夹缝中,再顺时 针旋转旋钮D,使A、F正好接触待测 物.在使用时,F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 停止使用旋钮D,改用微调旋钮D′,这 样就不至于在F和被测物之间产生过大的 压力,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 果的准确.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1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山东省沂源一中(256100)任会常材料的电阻率是材料的一种电学特性。

由电阻定律公式 R =ρL /S 知,电阻率ρ=RS/L 。

因此,要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只须选择这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线,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导线连入电路部分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 ,即可求得金属的电阻率ρ。

一、实验方法1、实验器材①金属丝 ②螺旋测微器(千分尺)③刻度尺 ④电流表 ⑤电压表 ⑥学生电源 ⑦滑动变阻器 ⑧单刀开关 ⑨导线若干。

【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W 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mm 左右,电阻5~10Ω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若选3V 直流电源,安培表应选0~0.6A 量程,伏特表应选0~3V 档,滑动变阻器选0~20Ω。

2.实验方法(1)金属丝横截面积的测定:在金属丝上选择没有形变的点,用螺旋测微器在不同的方位上测金属丝的直径三次。

【点拨】测金属丝的直径时,每测一次转45°,如果金属丝上有漆,则要用火烧去漆,轻轻抹去灰后再测量。

切忌把金属丝放在高温炉中长时间的烧,也不要用小刀刮漆,以避免丝径变小或不均匀)。

求出该点的金属丝直径d ,在不同的点再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求得金属丝直径的平均值后,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

(3)金属丝电阻的测定:按图1连接电路。

金属丝R 一定从它的端点接入电路。

滑动变阻器R 0先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闭合开关,根据电阻丝的额定电流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位置,适当调节变阻器的阻值大小,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在刻度盘的1/3-2/3的区间。

改变电压几次,读出几组U 、I 值,由欧姆定律R =U /I 算出金属丝的电阻R ,再由公式ρ=RS/L 求得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 =πD 2/4.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

高中物理选修三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高中物理选修三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器材连接成实物电路,要求 连线尽量避免交叉,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已知电源电 压为 6 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0~20 Ω).
(2)实验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用米尺测量金属 丝的长度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由
图可以读出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U=__2_.2_0__V__,流过金属丝的电流强 度 I=__0_.4_4__A__,金属丝的长度 l=_3_0_.5_0__c_m_,金属丝的直径 d= 1_._8_5_0_×__1_0.-3 m
(2)由图可以看出:电 0~0.6 A,所以读数是 0.44 A;由于螺旋测微器的
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因此读数是 1.850×10-3 m;米尺的读数
是 40.50 cm-10.00 cm=30.50 cm.
(3)由电阻定律得 ρ=RlS=U4πIdl 2=
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 有效长度,反复测量 3 次,并记录.
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 S.改变滑动 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 和 U 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 S.
(4)闭合开关 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 最大的位置.
(5)螺旋测微器读数时,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题型 1 实验仪器的读数 【例 1】 一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 量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示数为__1_._0_5_0__ cm, 螺旋测微器示数为__1_._0_4_4_6_ cm.
(3)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数据处理】
①在求 R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 种方法

Rx
U I
分别算出各次的
数值,再取平均值. 用 U—I 图线的斜率求出.
②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
据 U、I、L、d 的值代入电阻
率计算式
Rx
S L
d 2U
4IL
,计
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注意事项】
(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 之前测量; (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 接法; (3)变阻器调节: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 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5)实物连线: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 关、 电流表、待测金属丝、 滑动变阻器连成干路,然后再把电压表 并联在待测金属丝的两端.
转回上页
转到解析
方法技巧
1.仪器选择的一般步骤 (1)首先选择唯一性的器材; (2)粗画电路图(暂不接电流表和电压表); (3)估算回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在电表的指针有较大幅度的偏 转但不超过其量程的情况下,结合已知器材的规格,确定实验电路和 实验器材。 2.实物图连线的基本原则 对限流式电路,一般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把电源、开关、滑动变 阻器以及测量电路顺次连接起来即可。对分压式电路,应先将电源、 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上 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中任选一个,依据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将测量电路 部分连接起来即可。
(2)在图9中画完整测量Rx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号。 (3)调节滑动变阻器R1,两表的示数如图10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1 的示数是__8_._0____mA,电流表A2的示数是__1_5_0____μA,测得待测电 阻Rx的阻值是___1_8_7_._5_Ω。本次测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考虑这个原 因测量值比真实值___偏__小__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游标卡尺 1.构造:如图所示,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 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 紧固螺钉.
第七章 实验七
第12页
金版教程 · 高三物理
核心考点导学 考向案例研究 限时规范特训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 值制成.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 0.05 +0.05n
50
49
0.02
0.02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 +0.02n
第七章 实验七
第14页
金版教程 · 高三物理
核心考点导学 考向案例研究 限时规范特训
4. 游标卡尺读数的技巧 ①一定要弄清所用卡尺的精度 ②读数时以mm为单位来读,读出后再按要求化成其他单
位.
③在读小数部分时,一定要认清游标尺上第几条刻度线与 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 ④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整的毫米数,n表示从游标尺上 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
第七章 实验七
第6页
金版教程 · 高三物理
核心考点导学 考向案例研究 限时规范特训
可见,螺旋测微器的原理是利用螺旋的转动把微小的直线
位移转化为较大的角位移显示在圆周上,从而提高了对直线位
移测量的精确度.
第七章 实验七
第7页
金版教程 · 高三物理
核心考点导学 考向案例研究 限时规范特训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 测量时大于0.5 mm的长度由固定刻度尺上读出,小于0.5
第七章 实验七
第2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物理
核心考点导学 考向案例研究 限时规范特训
3.按照原理图连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4.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 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 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 ,求其平均值.。 (2).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 求其平均值. (3)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应采用电流 表外接法。
【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 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 阻率。
(3)读数方法:
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 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 可 由 可动 刻度零刻线与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零刻度在下 则已经露出。 ②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 2.0 mm,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 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 2.0 mm+15.0×0.01 mm=2.150 mm。
0.011~0.014间的数据
【解析】(1)滑动变阻器是分压作用,为 保护仪表,开始滑片P置于D端,电流表外 接法测Rx阻值时,K1应置于1位置。
(2)由Rx=L/S得,=RxS/L =(3500×20×10-4)/(20×10-2)·m=35 ·m。
因为Rx=3 500 ,这一阻值远大于电流 表内阻,而与电压表内阻较接近,所以选 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测量较准确, 曲线1对应的较准确,所以曲线1对应内接 法。由曲线1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0.012%。
图16
②按照实验要求,多用电表已选择“直流电压 2.5 V”挡作为电压表 使用,请依据图 16 将图 17 所示的实验电路中的实物图用笔画线代替导 线将欠缺的两处补完整; ③图 18 是该实验小组用测得的数值描绘出的图象,其斜率表示的是 ____B____(填选项). A.导线圈的电阻 B.导线圈的电阻与 R0 阻值之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拓展训练
有一根圆台状匀质合金棒如图所示, 有一根圆台状匀质合金棒如图所示,某同学猜测其电阻的大小与该合金棒 长度L和两底面直径 和两底面直径d、 有关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有关。 的电阻率ρ、长度 和两底面直径 、D有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 。 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所示(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 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 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______。 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 ⑥ 。 (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2)改正电路后,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 改正电路后, 改正电路后 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R=6.72 Ω。根据电阻定律计算 长为L、直径分别为d和 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 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R 电阻率为ρ、长为 、直径分别为 和D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 d= 13.3 Ω、RD=3.38 Ω。他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 满足 2=Rd·RD, 他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R满足 满足R 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R=____________。 用 表示) 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 4ρL/(πdD) 。(用ρ、L、d、D表示 、 、 表示 π
例2、如图为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丝阻值的实验所需 的器材实物图, 的器材实物图,器材规格如下:
100Ω ①待测电阻丝Rx(约100Ω). 待测电阻丝R ②直流毫安表(量程0~10mA,内阻50Ω). 直流毫安表(量程0 10mA,内阻50Ω 内阻50 ③直流电压表(量程0~3A,内阻5kΩ). 直流电压表(量程0 3A,内阻5kΩ 内阻5k ④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V,内阻可不计). 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V,内阻可不计). 4V ⑤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允许最大电流1A)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 15,允许最大电流1A) ⑥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开关一个,

实验报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报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如何减小误差.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及原理图】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上的三个d的平均值.
(2)用米尺(最小刻度为毫米)测量L(以保证其测量长度为有效长度),共测三次,再
求出平均值.
(3)依照图1 所示的实验线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图中的Rx表示待测金属丝),并把
滑动变阻器的滑键置于正确的位置.
(4)电路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S,调节变阻器,记录几组合适的U、I值.
(5)断开开关,拆除导线,整理好器材.
【数据处理】
·将各测量值记入相应有表格:
①电阻丝的长度
②电阻丝的直径与横截面积
利用S= ,计算S= 。


·计算电阻率公式:ρ=.
【注意事项】
(1) . (2) . (3) . (4)
. (5) .【误差分析】
(1)
.
(2) .
(3) .
(4)
.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