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师版

合集下载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教学实录前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各种书籍,并鼓励他们尝试写作。

这个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我的第一本书”的主题,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第一本书,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步:让孩子们思考在提出“我的第一本书”这个主题之前,我先让孩子们思考一下,如果他们能写一本自己的书,它会是关于什么的?孩子们积极地参与了思考,并且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我想写一本有关恐龙的书、我想写一本有关未来世界的书、我想写一本关于我的家庭的书,等等。

第二步:教授基本写作技巧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后,我开始教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让他们有更好的写作起点。

1. 创作大纲首先,我告诉孩子们,写作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

在写作之前,他们应该先构思一个创作大纲,把想要写的内容大致列出来,然后再细化内容,让写作更加有条理。

2. 描述细节其次,我让孩子们知道,写作需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通过细致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以及情节的发展等。

3. 结构安排最后,我告诉孩子们,结构的安排也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把故事安排得有条理,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步:组织阶段在孩子们理解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后,我就开始组织阶段。

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年级。

他们的任务是一起构思一个故事大纲,然后再各自编写自己的部分。

在开始写作之前,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写作素材,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场景和人物,并且让故事更加丰富。

第四步:写作阶段在组织阶段的完成后,孩子们就开始进入写作阶段。

我让他们自由发挥,让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飞跑。

孩子们热情高涨,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本书。

第五步:分享故事当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写作后,我们就开始分享故事。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

孩子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2023最新-《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7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预习交流,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这句话怎么理解?(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4、汇报总结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第1篇示例:《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教育书籍,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寓意深刻,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我的第一本书》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对书籍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前导入老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有没有自己的故事?你梦想中的书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阅读故事老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书,让他们自行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及内涵。

学生也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课时:故事分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主题和寓意,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课时:创作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编写自己的第一本书。

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老师可以对这一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进行反思。

可以询问学生对《我的第一本书》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未来的阅读和创作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可以成为学生们阅读和创作的启蒙之作,帮助他们培养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更加热爱阅读,更加热爱创作,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未来人才。

我的第一本书(上课)

我的第一本书(上课)

• 7、作者为什么在结束时要补充交代乔 元贞处境呢? 元贞处境呢? • 与前文“ 与前文“父亲说乔元贞是个有出 息的孩子”相呼应, 息的孩子”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乔元 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 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知识改 变命运” 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 变命运”,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再 次体现作者在苦难的生活中的辛酸之 情。
整体感悟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主体部分:①“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主体部分:①“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我的第一本书 ②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 父亲带“ 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 道所念的《国语》 真正的第一本书” 道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还回忆了念 书给“ 的快乐及交代了与“ 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 友的命运。 友的命运。 结尾: 结尾:“我”的结论:人不能忘本! 的结论:人不能忘本!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书? 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书? •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 我的第一本书” 经历? 经历? •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 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 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 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 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 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 乔元贞。) 乔元贞。)

我的第一本书 教师版

我的第一本书 教师版
(1)震撼(zhèn hàn)(2)渗出(shèn)(3)几圈(quān)
2.解释词语。
(1)相依为命:_相互依靠过日子,谁也少不了谁。______
(2)昂贵:_价格高_。__________________
(3)深思熟虑:___深入地思索,反复地考虑。________
(4)郑重其事:__说话办事非常严肃认真。___________
孙疃中心学校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尤培审核人年级组长签名
课题:3、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1、梳理文章内容,试着复述课文。(提示:记叙文六要素)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5、品析文中的重要语句,批注在课本上。
合作探究
1、文章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
既会教育孩子,也常启发家长。喜欢孩子,关心孩子。
4、孩子们为什么又交出了两把剪刀?如果你发现收集了九把剪刀后,还有一把在学生手里,你会怎么办?
教师用温和的口吻说老师要用剪刀。第二问略。
5、正上课时,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学生欢闹起来。如果你是正上课的老师,你该怎么办?
教后反思:
“本”,双关,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指后者。
7、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版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版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版时间2015—3—4教师:祁雪乐教学目标:1、复述课文,感知内容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1.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了解故事情节。

一、字音掺______和马鬃________ 磨蹭(cèng)迢迢(tiáo):脊________背驮(tuó)挎______ 枉(wǎng)然二、多音字哄堂大笑_____ 调动_____哄哄骗_____ 调起哄_____ 调味______三、词语积累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训斥:训诫和斥责。

忘本:境遇变好后忘掉自己原来的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挥之不去:指(事务)压在心头,无法排解。

凄惨:凄凉悲惨。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四、整体感知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我们已了解到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要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1、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复述这篇记叙文重在六要素中的人物、事件。

所以复述前可以想想跟这本书有关的主要人物?围绕人物的主要事件。

)人物:“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

事件: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

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2、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许多关于我和父亲的事。

概括我做的事,对出下联:“父亲”: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我”:裁书送书爱书赠书转学带书主线:书“我”: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背书(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父亲和“我”身上。

这样的概括既简洁又紧扣一条主线,即文题“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内容,体会独特的思想情感;2、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3、增加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重难点: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课文感知】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简介《死魂灵》。

(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识记重点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四、拓展与延伸1、阅读训练: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狄小园学科组长:马晓青审查人:授课人:年月日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海伦•凯勒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心感悟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努力学习,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4、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

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知识链接】1、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名人说书:(1)、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英】培根(2)、书是知识的宝库,不读书将永远是精神的穷人。

-------莫应丰(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4)、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

----乌皮特(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前苏联】高尔基学习流程【导入课文】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板书文题、作者)预习导学1、课前收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3、熟读课文2—3遍后完成预习作业。

(1)标清段序,勾画字词并识记。

(2)填空:我的第一本书是------------------------。

并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那些事?明确:“父亲”:考书问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我”:裁书送书爱书赠书转学带书(4)根据课后习题预习课文。

(5)写出预习中你的疑惑:二、预习检测见练习册基础训练部分三、学习探究案探究点一:整体感知。

1、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一段怎样的故事?请用概括的语言复述。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对学+群学):(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探究点二、揣摩情感。

过渡: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1、请用“读着,读着,我被其中的之情感动了”的句式组内交流,小组选取喜欢的精彩语段设计朗读展示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a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

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

“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

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b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

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

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

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

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厚的情义。

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c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

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作者为什么对他的“第一本书”一生都难以忘怀?“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承载了父亲的爱,它是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修补而成的;它承载了同学的期望和友谊,元贞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他该多少羡慕作者;它更承载了童年的苦难生活。

作者觉得正是这一本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因而永志难忘。

探究点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团结就是力量)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明确:这里的“枉”可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的,无意义地。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探究点四:质疑解惑。

在全文中你还可以找到值得探究质疑的点吗?请以问题形式提出,并作出解答。

示例: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答案: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

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

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你也来试一试吧!课堂小结: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

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

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五、达标测试反馈提高练习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六、课后反思七、一课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