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万能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欣赏课万能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音乐作品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 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含义。

2. 将音乐作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音乐作品、图片、视频等)。

2. 音乐器材(音响、乐器等)。

3. 教学辅助工具(白板、黑板、彩笔等)。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授法:讲解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主题、情感、结构等。

4. 演奏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5.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 组织教学:通过音乐游戏或互动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进入课堂状态。

2.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欣赏音乐作品1. 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分析音乐作品:讲解音乐作品的基本风格、特点、情感、意境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的主题、情感、结构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演唱、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音乐作品的基本风格、特点、情感、意境等。

2. 拓展延伸:介绍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如作曲家、演奏家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欣赏其他音乐作品,并撰写欣赏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一、预热在开始音乐欣赏课之前,可以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唱一首简单的儿歌,或者做一些身体激活的动作。

这有助于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氛围,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二、音乐简介在开始欣赏首音乐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背景知识。

例如,作曲家、音乐的类型、风格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意义。

三、欣赏音乐播放音乐之前,可以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留心一些特定的要素,如旋律、节奏、乐器的运用等。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四、带领问题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比如,问学生对这首音乐有何感触?音乐让他们想到了什么?他们对音乐中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等。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五、展示乐谱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展示音乐的乐谱给学生。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乐谱,他们可以了解音乐的结构、乐器的运用和音符的表示方法。

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视听能力非常有帮助。

六、配合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音乐的视频、演唱家的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

同时,多媒体设备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音乐资源,丰富他们的音乐欣赏范围。

七、学生互动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

教师可让学生就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感受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评价。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八、展示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并且能提高他们自己表达音乐的能力。

九、延伸活动一堂音乐欣赏课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延伸活动来巩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例如,让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一段乐曲,自己创作一首小曲子,或者写一篇关于音乐欣赏体会的短文等。

以上是一种可行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策略

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策略

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有效的策略可以帮
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习音乐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摆放音
乐器材、铺设鲜艳的地毯等方式装饰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选择优质的音乐作品
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音乐
素养水平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作曲家和
音乐家。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应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演奏和欣赏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
让学生合唱、演奏乐器、跟随节拍跳舞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
教师应将音乐欣赏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价值。


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的寓意和情感,把音乐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例如,让学生写音乐感受日记、参加音乐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不仅仅注重表演
的成果,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细节的关注和指导。

小学音乐欣赏课涉及到许多方面,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欣赏和享受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欣赏课是培养他们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细致地讲述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一、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涵盖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来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1. 听觉感受法:通过听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专注地聆听并发表自己的听后感。

2. 比较法: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多样性。

例如,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不同风格音乐带来的不同情感和审美体验。

3. 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组织学生编写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音乐的创作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的魅力和重要性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小故事、音乐趣闻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2. 音乐欣赏:教师选择一首适宜的音乐作品,放给学生听。

可以在音乐播放前,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关键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3. 听后感想:学生听完音乐后,可以进行短暂的思考,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4. 音乐比较:教师选择不同风格或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多样性。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5. 音乐创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

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编写歌词,然后配以简单的旋律。

6. 总结:课堂结束前,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要点。

五、评价方法音乐欣赏课的评价可以通过听后感想的表达、创作作品的质量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教案】小学音乐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欣赏的意义和作用;2. 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的概念和意义;2. 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一首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妙,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乐欣赏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音乐欣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对个人情感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0分钟)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特点。

并通过介绍一些代表性作品,让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有初步了解。

4. 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25分钟)4.1 音乐元素分析法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元素,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4.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可以通过表达情感来引发共鸣和共情。

4.3 文化背景理解法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5. 实践活动(30分钟)5.1 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分组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2 自由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一首简短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2.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源;3. 图片或视频资源。

五、教学评估学生的表现、课堂参与度以及小组展示的音乐作品质量。

六、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要想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们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下面将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浅析。

一、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在制定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音乐知识的传授。

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那些旋律优美、简单易懂的作品,用心挑选,做到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在音乐知识的传授上,教师需要将音乐知识贯穿于音乐作品的欣赏之中,通过讲解音乐史、音乐家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实践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含义和内涵。

示范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演奏或演唱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启发法是通过发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的奥秘。

实践法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听力训练、音乐游戏等。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将音乐作品的视频和音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听力训练是通过反复听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案欣赏课万能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欣赏课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难点: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音乐欣赏曲目3. 钢琴或电子琴4. 笔记本、彩色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进入音乐课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听音乐吗?都听过哪些类型的音乐?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二)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

2. 提问:这首音乐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从音乐中联想到什么?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音乐知识讲解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曲家、演奏家、创作背景等。

2. 讲解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思想等。

(四)音乐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纠正学生的分析错误,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五)音乐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创作。

2. 学生创作音乐作品,如歌曲、旋律、舞蹈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六)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聆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2. 学生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或旋律,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在小学阶段,音乐欣赏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音乐欣赏课,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培养音乐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是每一位音乐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在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作品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不能选择过于复杂或者过于抽象的曲目。

音乐作品要丰富多样,包括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二、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在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这包括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和作品特点,音乐风格的特点和流派的特点等方面。

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在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发表对音乐作品的见解和感受,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音乐作品的比较分析在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可以开展音乐作品的比较分析。

选择同一类型或同一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分析其异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音乐作品的辨别能力,也能够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欣赏活动在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欣赏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观赏音乐会、音乐剧、音乐电影等,让学生在现场接触不同形式的音乐表演,增强音乐欣赏的直观感受和表演艺术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形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

它是儿童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同时也是儿童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发展儿童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往往有“耳”无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欣赏曲目“提不起劲儿”,课堂气氛沉闷,主体的积极性不够。

怎样才能激活这潭水,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

那么教材应如何选择呢?
1.必须选择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
音乐。

二、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其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

”音乐是情感艺术,儿童的想象力正是借助于情感得以伸展。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依据是想象。

教师如果不注意调动儿童的欣赏兴趣,仅采用讲解、说教的方法,那么收效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课堂中出现沉闷、厌烦的课堂气氛,或者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层次上,那么创造意识更是无
从培养。

如:在《星空》教学中,我先是做了一个托着下巴仰望天空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夜晚的天空中都有什么吗?”学生立时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

这时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即随着音乐做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这种从激发到想象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同时也
为欣赏主题音乐作了铺垫。

儿童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便大大增强,个性表现充分,创造潜能迸发。

如欣赏歌曲《在钟表店》,我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动物钟等画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在我的鼓励下学
生积极创编动作,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

学生这种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正确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筝独奏《渔舟唱晚》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筝,体会筝的演奏方式,感受筝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地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
的空间。

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运用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

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快乐、活泼的气氛。

欣赏《踢毽子》前,我先让孩子们完整地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
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运用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欣赏《小猫钓鱼》时,我讲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获取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他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4.运用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

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再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

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
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出来。

提问:全曲可以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

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总之,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作者单位: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河南4760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