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我校音乐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明确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2. 探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的是教学观摩。
由我校三位音乐教师分别展示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课题分别为《小星星》、《小蜜蜂》和《送别》。
2. 教学研讨观摩结束后,三位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接着,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三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4)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我校邀请了一位音乐教育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2)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原则(3)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4)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评价4. 经验分享在讲座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就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总结本次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教学观摩、研讨、讲座和经验分享,教师们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2.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摘要:现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在中小学整体课程体系中,音乐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音乐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愈加全面化、系统化、优质化的教育体系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一环,音乐欣赏则是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欣赏引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了。
其中,中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之中,音乐教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确保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对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
1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开设作用1.1音乐欣赏能舒缓学生学习压力学生学习压力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以及教育素质的大幅度提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学习任务愈加繁重、难度越来越高,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很大。
经多个国内外实验证明,动听的旋律通过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人产生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疲惫能有效地被缓解。
据调查显示,音乐的舒缓作用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等领域,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音乐欣赏能提高学生素质中小学期间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发展阶段,接受正确的音乐欣赏课程,不仅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独立思维,还能为中小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
“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
1.3掌握音乐基础欣赏音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尽管聆听音乐获得共鸣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音乐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也能在旋律中体会作曲家的情感内涵,但在掌握简单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从更深层次、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欣赏音乐。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感知音乐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如何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多种类型的音乐录音。
2.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3. 音乐欣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音乐欣赏课程,并告诉他们今天将要欣赏的音乐类型。
2. 老师通过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引入音乐欣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音乐欣赏(20分钟)1. 老师选择一首适合大班儿童的音乐,并播放给学生听。
2. 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三、分辨音乐类型(15分钟)1. 老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特点。
2. 老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旋律、乐器的使用等。
3. 老师通过对比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音乐。
四、创造音乐(15分钟)1. 老师给学生一些乐器,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音乐。
2.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指导他们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听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见。
2. 老师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学生回家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写下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老师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及思考: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否清晰明确?2.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创造?3.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4. 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创造过程中是否有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5. 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上是一份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课教案(精选15篇)

《音乐欣赏课教案》音乐欣赏课教案(一):《天鹅湖》欣赏课教案教学目标:一、透过选取彩带表现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接触了解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
二、透过讲述《天鹅湖》故事资料,让学生感受体会乐曲的情绪的发展。
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
鼓励学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演奏、跳舞、画画、写诗等等)来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
四、透过各种形式的对同一乐曲的欣赏,让学生能记住乐曲的主要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记住主题旋律与乐曲的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蓝两种色彩的丝带白纸油画棒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创作学习法,讨论法,模仿学习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进教室。
音乐《天鹅湖》2、师生问好。
二、谈话式引入教学。
孩子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个性喜欢,让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个动画小片断好吗?播放动画片《四小天鹅舞曲》1、边听边让学生仔细看看这是哪种小动物?2、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师生共同学习。
3、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4、再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为音乐伴奏。
2、提问:动画片中的小动物是谁?(天鹅)哪你对天鹅了解多少?(学生谈)教师总结:天鹅有黑白两种色彩的,是属于卵生动物,也是我们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
如果大家期望有一天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在我们地球上不见的话,我们就应怎样做呢?3、教师曾看过一个关于天鹅的童话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讲故事的同时播放相应的动画片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秀丽、善良的公主名叫欧得珍。
由于她不愿意嫁给邪恶的猫头鹰妖精罗度巴特,被罗度巴特转成了一只不会说话的白天鹅。
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过天鹅湖边,发现了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的公主。
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询问,公主向他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诉他只有勇敢、真诚的人才能解除魔法。
小学音乐教研_欣赏课(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音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小学音乐教研欣赏课。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欣赏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 通过欣赏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4.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三、课程内容1. 旋律欣赏: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为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美感,体会旋律所表达的情感。
2. 节奏欣赏:通过欣赏不同节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节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 和声欣赏: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和声作品为例,让学生感受和声的丰富性,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4. 音乐风格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音乐作品分析: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四、课程实施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作品的名称、作曲家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教师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强弱、和声的丰富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总结:教师对本次欣赏课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程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程度。
2.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欣赏课万能说课稿6篇

音乐欣赏课万能说课稿6篇音乐欣赏课万能说课稿【篇1】1、说教材:《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说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说教学难点: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我把此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情境创设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
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为接下去课堂的进行做良好的铺垫。
二、歌曲教学1、让学生初听《红蜻蜓》伴奏。
并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2、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3、听范唱4、学唱歌曲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速度节奏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
四、二声部合唱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刘天华和他的良宵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准确度下,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3)知识与技能A、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B、进一步了解二胡的表现力,感受其形状及音色。
二、教学重点: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二胡的表现力四、教学准备:课本、琴、音响设备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和老师又一次走进音乐世界,今天我们将要了解的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塑像就屹立在我们的校园中,大家每天都会从他的身边走过。
他每天看着我们读书、学习、游戏。
你们知道是哪位吗?一起说:(刘天华)3、简介刘天华出示刘天华的照片挂图。
对,那大家又对刘天华先生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请大家说说吧。
(学生回答)同学们不愧是长在天华故里的,对刘天华了解的真多!今天我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近刘天华。
板书:走近刘天华老师介绍:刘天华: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是刘氏三兄弟中的老二。
在刘天华以前,二胡只出现在婚丧嫁娶的小乐队里,以及街头卖艺时。
当时二胡被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所轻视,认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是没有前途的。
而刘天华先生却立志要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要与西洋音乐并驾齐驱。
为此,他奋发学习,到处求师拜友,艰苦的学习各种民乐。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多篇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多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难点: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字母图片、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生:。
(森林)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
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二、新课教学: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生:。
(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蟋蟀。
)播放课件:5种动物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生:。
播放课件:乐曲与作者的简介师:《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
鸟虫的鸣叫,动物的声息是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
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利用自然之声的创作,使音乐获得自然之灵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生:。
(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课件:3种乐器师:我们都知道乐器可以分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和外国的西洋乐器,那刚才我们认识的三种乐器各属于哪一类呢?生:。
播放课件:乐器的分类师:这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呢?(没有)反而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是把人类已有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去接受它们,逐 步的扩大学生视野,从而使音乐文化 在新一代的心灵中生根开花。通过音 乐欣赏活动,使学生们掌握欣赏音乐 的一般常识和技巧,养成经常欣赏音 乐的习惯,陶冶情操,使之成为一个 国家和社会合格的公民;并为高雅音 乐艺术培养忠实的听众群体,全面提 高新一代乃至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素 质。
作品简介
《波吉与贝丝》取材于美国南卡罗来那州查尔斯顿 黑人生活,可以说是格什温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顶点。 评论家们一般都认为这是“毫不含糊地对美国人民 产生影响的一部美国歌剧”。《夏日时光》是歌剧 《波吉与贝丝》中的第一个唱段,又被称为《摇篮 曲》。本曲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场景, 它既是内战前种植园奴隶生活的诗化,也是非洲大 陆祖先们农业社会的写照。乐曲在做反复时,使人 感到有种力量要“伤害”他们,更反映出他们昔日 是那么“无忧无虑”。该曲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 结合起来,歌剧尽管没有直接使用民间素材,但在 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美国民间音乐(爵士乐)中五声 调式风格,使其更像是真的民间音乐一样。 此曲用小提琴独奏,突出了小提琴更接近于女高音 音色的特点,使之充分的表现了乐曲的意境。
滑音 拨奏 弓杆击奏——弓背击弦
三种改变音色的方法
1. 用弱音器 2. 靠马奏法 3. 指板上奏法
第一节 小提琴
小提琴产生于十六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是由 手提里拉琴与古提亲演变而来。 小提琴的制造技术是从意大利兴起的。 十七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 小提琴传入我国,大约是在鸦片战争(1840 年)以后,在音乐会上出现约有六七十年历 史。
本课程以对各乐器组的分类讲解 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各种乐器的 特点介绍,进一步结合曲式结构 做音乐欣赏的实例分析,最后达 到学习的目的。
第一章 弓弦乐器组
总述
现代管弦乐队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是经 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这类乐器的 前身是古提琴类乐器,它是十四世纪 末至十五世纪初由欧洲的弗杜拉琴演 变而来的。
谢谢观赏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归根结底是一门听觉艺术,训练与培养良好 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不 仅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 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必要前提。演唱、演奏、识读 乐谱等等都离不开听觉的重要作用。旋律、节奏、 速度、力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表情意义也都需要 借助听觉来感知和把握。
单一部曲式
定义:是音乐作品中可以表达完整乐思或相对独立乐思的最小曲式单位, 其结构单纯,表现内容也较单一。 单一部曲式的结构形态大体可归为三类: 1. 乐段 2. 复乐段 3. 一句一部曲式 乐段的种类: 1. 二句 2. 三句 3. 四句甚至多句 其中最典型的乐段是由具有呼应关系的两句构成,如《夏日时光》第一句 结束在属和弦上,第二句结束在主和弦上,从而形成了宏观上的属主之间 的呼应关系。 单一部曲式的附属结构: 1. 引子/引入 2. 尾声/补充 有关曲式和结构的反复问题:一般情况下,任何曲式或曲式部分的反复不 改变曲式。
作品创作背景
歌剧《波吉与贝丝》由海沃德的同名小说 《波吉与贝丝》改编。格什温偶然在阅读小 说《波吉与贝丝》时,脑子里不由自主的产 生了旋律、和弦。1926年第一次与海沃德会 面并详细探讨了将其改编为歌剧的想法。由 于种种原因,格什温与海沃德的第二次会面 已经是七年以后的事情了。在此以后,才正 式开始着手于剧本及音乐的创作,1935年才 完成手稿。在此期间,他多次倾听黑人灵歌, 多次亲身体验黑人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创作的灵感。
4.mp3
小提琴的常用音域在g-a4。 小提琴处能演奏单音外,还能演奏双音、和弦。
小提琴改编曲 《Summer Time》 (夏日时光)
音响、谱例\Violin\Summer Time.mp3
作曲家背景
格什温(1889-1937)生于纽约市不卢克林俄国犹 太移民家庭。因从小喜欢爵士乐而走上了一条与一 般严肃音乐作曲家不同的道路。十二岁开始学习钢 琴,1917年开始为百老汇音乐剧院作曲,到了二十 年代中期,已成为了一位老练的百老汇作曲家。他 最重要的作品有: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管 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等。三十年代电影工业的迅速发展,又吸引了格什 温,在1936年来到洛杉机从事电影配乐。可是,当 他正处于事业成功的顶峰时,突然因患脑癌离开人 世,享年39岁。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教学方法研究
绪论
•对音乐欣赏活动的认识:
音乐分为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而在通俗音乐中又有 些是格调不高的庸俗作品,这部分作品毫无疑问不适 合青少年的听和唱(如《纤夫的爱》)。作为学校应 该严格把好这一关。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音乐 作品已经体现出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 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应遵循由潜到深, 由通俗到高雅的规律。
提琴的构造
分以下几部分: 1. 琴身 2. 琴弓 3. 琴弦
弓弦乐器的发音原理
琴弦振动时,除了全长振动外,还按 不同比例的段落分别同时振动而发出 不同高度的音。 泛音: 1. 自然泛音 2. 人工泛音
弓弦乐器的各种弓法
1. 分弓 2. 连弓 3. 断弓 4. 混合弓法 5. 颤弓
几种特殊的演奏方法
音色与音域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别是: 1. 第一弦(高音弦):E弦——发音较明朗、清澈,
尤其在高音区色泽更加透明、光辉,具有水晶般 明亮性格。 2. 第二弦A弦与第三弦D弦发音优美柔和,适合奏如 歌的旋律。 3. 第四弦——G弦,发音深沉厚实,有热情奔放、 明亮有力的性格。如巴赫的《G弦之歌》音响、谱例\Violin\曲目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在美的音 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 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 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走为进而学习 音乐其它方面知识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会听音 乐、听懂音乐,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感官欣赏,属于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 是比较肤浅的欣赏。 情感欣赏,能听出音乐作品中的喜怒 哀乐,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理智欣赏,a、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 生平等。b、能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 c、能分辨出音乐结构以及各种作曲技 巧和手法。
作品的曲式结构
音响、谱例\Violin\Gershwin - The glory of Gershwin.pdf
此曲的曲式结构为单一部曲式,b小调。 首先是乐曲的引子1-7小节 之后进入乐曲的主题,其结构为两句 (a+a1)构成的乐段。第一句以属和弦做 半终止,第二句结束在主和弦上。之后, 是完整的一次反复,在反复中加入了变奏 成份。最后尾声,小提琴音区越来越高, 并且力度越来越弱,使乐曲结束在一个宁 静祥和的意境当中。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
音乐作品的背景 音乐风格和流派 音乐体裁与表现形式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表现要素——音色(各种乐器及 人声)、和声(西方传统和声、中国 五声性和声等)、力度、速度、节奏、 旋律等
Hale Waihona Puke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欣赏方法进行教学 1. 直接欣赏法 2. 间接欣赏法 3. 联想想象欣赏法 4. 对比欣赏法 5. 引导欣赏法 6. 讨论欣赏法(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