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笔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翻译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语种翻译技能,具备跨文化交际与合作能力的专门翻译人才。

毕业生要具备以下核心素质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能准确把握原文的语义和表达方式;2. 具有良好的翻译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各类翻译技术和工具进行有效翻译;3. 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听译和口译活动;4.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情境中高效地翻译;6. 具备团队合作和社交沟通的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协作。

二、课程设置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专业课和选修课。

其中:1. 专业课核心课程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技术、翻译研究方法、语言学基础、跨文化交际等。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翻译理论和技术,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2. 选修课选修课程丰富多样,包括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能。

三、学位论文翻译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翻译专业相关,并具备一定的学术创新性。

四、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翻译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参与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习、社会调研、校外讲座等形式。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翻译技能,增加实战经验,并加深对翻译行业的了解。

五、培养效果评估根据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学术成绩评定、实践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评估要求,才能顺利毕业。

六、培养模式翻译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型培养模式。

学生在学期内按照课程进度学习,并参与实践和论文撰写。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笔译方向)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笔译方向)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笔译方向)发布日期:2009-11-4 23:08:30 浏览:144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精神,西安外国语大学MTI教育中心自2010年起招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学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相关专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笔译人才。

具体目标:1. 具有严谨的知识结构、宽广的人文视野和良好的职业素养;2. 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文化、科技、商务翻译实践问题的能力;3. 具有中型翻译项目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4. 具有运用语料库和翻译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综合能力;5. 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基于翻译实践撰写实证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为3年。

经批准延期毕业者,学习年限最长为5年。

三、学习要求1. 要求学生在前三学期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课程的学习;2. 要求学生在读期间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笔译);3. 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完成40,000字课程翻译实践,并公开发表译作4000字;4. 要求学生在读期间累计参加6个月的专业实习,评价结果须达到良好;5. 要求学生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翻译实践环节,参与导师组织的翻译项目;6. 要求学生在第五学期撰写并完成翻译实证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四、课程设置: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方向、专业选修四个类别的13门课程,并完成实习计划,总学分为30学分。

学分分配如下:1.公共必修课(2门,共计6学分)政治理论(3学分)国学讲座(3学分)2.专业必修课(5门,共计10学分)翻译概论(2学分)文化翻译基础(2学分)科技翻译基础(2学分)商务翻译基础(2学分)笔译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学分)3.专业方向课(2门,共计4学分)计算机辅助项目翻译(2学分)翻译质量控制与评价(2学分)4. 专业选修课(任选其中4门,每门2学分,共计8学分)第二外语I(2学分)第二外语II(2学分)翻译通史(2学分)文体与翻译(2学分)字幕翻译(2学分)网页编译技巧(2学分)国情报告翻译(2学分)文学翻译(2学分)文献翻译(2学分)旅游翻译(2学分)法律翻译(2学分)基础口译(2学分)5.实习(2学分)五、学位翻译实践学位项目翻译为导师指导下的必修笔译实践项目,是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

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202)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用第二外国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2年半。

三、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一)学分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4学分。

其中:1、学位公共课:7学分2、通开必修课:4学分3、专业必修课:6学分4、专业选修课:16学分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系列学术讲座并撰写相关学术报告或“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四、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原则上用俄语撰写。

用俄文撰写不少于1.5万词;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课程介绍02101010 二十世纪语言学流派该课程介绍20世纪语言学发展的主要流派、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密切关系、各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从语文学到语言科学; 语言分析和结构主义; 生成语法; 功能语法; 语用学; 语言学和计算机; 语言学和认知科学; 语言学和心理学; 语言学和社会学。

02101020 俄语语义学(硕士)该课程介绍语义学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内容:词与概念;几种重要的“意义”理论;词语的指称关系;义素分析;原型范畴;范畴结构与基本范畴词汇;语义场;词的组合关系;词的聚合关系;词义对立;一词多义;隐喻;意象图式与词义派生;同音/同形异义;同义词;反义词;换位词;指示语;模糊词义;语义格与语义配价;句子的语义结构;句子的间接意义;句子语义异常;言语行为;元语言;句子的蕴涵关系;句子的同义关系;句子的歧义;句子的预设;句法象似性。

教育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教育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教育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关于转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切实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研究,在培养工作中落实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8年3月底前报秘书处备案。

附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

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翻译硕士055100)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8月修订)的精神,本着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将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及教指委对MTI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获得丰富的行业经验,成为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口笔译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能热忱地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服务。

2.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后,能够胜任科技、经贸、商务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口笔译任务。

3.在外事、外企或合资企业中,能够胜任翻译和外联工作。

4.能够从事基础性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研究。

二、领域方向结合吉林省尤其是长春市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中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域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以及我院翻译硕士指导教师队伍的研究特长,本专业还将以下三个领域作为翻译硕士培养的重点领域方向:1)商务翻译;2)教育翻译;3)文学翻译。

针对以上三个领域方向,特开设商务谈判与口译、商务交流、应用翻译、基础笔译和文学翻译等课程,并在口笔译工作坊、翻译实践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均有所侧重,以期培养出能够充分胜任这三个领域翻译工作的口笔译人才。

三、学习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成绩优异者可按2年毕业)。

学生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量,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否则将视情况予以延期。

经批准延期毕业者,其修业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教学实行过程化、开放式、弹性化管理模式。

黑龙江大学全日制翻译硕士(俄语笔译)培养方案

黑龙江大学全日制翻译硕士(俄语笔译)培养方案
3.培养硕士生树立服务社会的工作意识,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自觉提高言语交际的水平,满足国家在提升国际竞争力过程中需要的国民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需要,向着高级俄语翻译人才的方向迈进。
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学习方式及年限:
13.张经浩、陈可培:《名家名论名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4.张永全:《实用俄汉汉俄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15. 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 М.,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90.
16. Ростовцев В. А.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 М., 1977.
(三)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的笔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相关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专业学术期刊:
1.《译林》
2.《中国翻译》
3.《俄罗斯文艺》
4.《东方翻译》
5.《上海翻译》
6.《中国科技翻译》
7.《语言与翻译》
8.《外语与翻译》
9.《Тетради переводчика》
10.《Вестник МГУ》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本专业要求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学生可任选下列一种论文形式(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101 学科门类:文学(05)一级学科:翻译硕士学分要求:50一、学科、专业简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简称MTI,是在遵循翻译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研究生学位。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职业指向性明确,即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及国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需要,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该专业学位强调培训高水平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综合培养学生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翻译工作的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大纲设定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

我校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9月获得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2个专业。

外国语学院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师资力量雄厚,指导经验丰富。

学院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健全的学术梯队、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以及良好扎实的科研基础,近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成绩。

目前拥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4门精品课程、6门优秀课程,获得2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并承担30多项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近20部,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12项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翻译硕士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翻译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 具备深厚的外语基础知识,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常用翻译语种;2. 具备翻译理论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和相关软件;3. 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4. 具备专业知识,包括文学、经济、法律等领域的知识。

2. 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翻译硕士的培养方式主要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养方案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2.1 专业课程翻译硕士的专业课程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实践、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2 实践操作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翻译硕士还将参与实践操作,如翻译实习和项目合作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翻译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3 选修课程翻译硕士还将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文学、经济、法律等领域的相关课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3. 培养周期和学位授予翻译硕士的培养周期一般为2-3年,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适当延长。

在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践要求后,学生将获得翻译硕士学位。

4. 招生要求翻译硕士招生要求如下:1. 具备本科学士学位,翻译、外语等相关专业优先;2. 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通过外语水平考试,如雅思、托福等;3. 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 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5. 培养过程评估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将通过课程成绩、综合实践评价和学位论文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将被综合考核,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培养效果。

结语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翻译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为国内外翻译工作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语笔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5203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学术修养、科学的研究态度、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竟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俄语笔译人才。

二、培养方向
俄语笔译:俄汉、汉俄笔译翻译理论及实践,石油工业俄语资料的翻译,各种文书的翻译技巧与实践。

三、学习年限:2年,最长修读年限为5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20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说明:
1..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六、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 采用研讨式、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3. 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

4. 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七、考核方式
1.凡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研究生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都要进行结课考试或考查。

任课教师可根据所学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考试或考查形式。

既可以采用开闭卷考试形式,也可采用研究小论文、调查报告。

2.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核,达到及格成绩后方可获得学分。

在规定时间内,如果不能取得规定学分,允许重修;但是必修课重修课程不得超过三门。

经考核认定不宜继续培养者,由导师和教研室写出书面报告,经研究生教学部、主管校领导批准,按退学处理。

3.规定时间内不能获得规定学分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写作资格: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和规定学分,方可获准撰写学位论文。

2.时间安排:入学后研究生应尽早开始阅读较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第二学期开始酝酿,搜集材料,确定论文题目和大纲,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第三学期进行相应的笔译实践;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及最后的答辩工作。

3. 学位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
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英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4.质量要求:论文要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做到有思想,有内容,有实践,行文流畅,条理清晰,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

5.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必须经指导教师和匿名评审评定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

若论文不合格,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等修改合格后,另行答辩。

论文答辩不通过者,可在修改后再次参加答辩。

九、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3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20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