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合集下载

回忆我的母亲作文(优秀8篇)

回忆我的母亲作文(优秀8篇)

回忆我的母亲作文(优秀8篇)回忆我的母亲作文篇一千万不要去扶,一定是碰瓷,你千万不要去扶,钱被讹了怎么办?咦?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这件事,永远铭记在了我的心头。

这件事还得从国庆的某天中午说起。

我写作业时,烦人的女魔头妈妈让我去买油,我不耐烦地拿起桌上的钱,摆了个脸色,心里嘀咕:每次都让我跑腿,就不情不愿地去超市了。

离超市还有一步之遥时,我回头看见一群人牢牢地围住路旁,似乎在议论着什么。

我决定买完油再去看,可是我最终拗不过我的好奇心,随手把钱扔到口袋里,一路小跑过去。

我挤过密不透风的人群,好不容易才看到实情。

原来是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爷爷瘫坐在地上,老爷爷的手似乎饱受风霜,脸上布满了皱纹。

老爷爷双手粗糙,充满了饱受风霜后的岁月痕迹,一手紧紧握着拐杖,一手撑着地面像是想自己爬起来,但以失败告终。

他衣服裤子上布满了灰土,眼神中充满期待和无奈,样子十分可怜,内心好像在呼唤:谁来扶扶我呀!有的人在旁边议论纷纷,说他一定就是碰瓷的;有的人想上前去扶,却被年长的老人用拐杖挡住去路。

而围观者则像冷血无情的冷血动物,都冷眼旁观着,还不忘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

我很疑惑,嘀咕道:为什么没有人扶他呀?我紧皱眉头,直到我听到了这句话:老人家干什么不好?偏要来碰瓷,哎。

我扭头,想:这又不关我事,得赶紧买油,钱被讹了该怎么给妈妈交待?我加快脚步,跨进超市。

这时,我心里萌生出一个念头:做人要善良,钱被讹了大不了挨一顿打。

我猛地向人群冲去,鼓起勇气,不顾人群的反对,对老人说:爷爷,我扶您起来吧!我左手扶着老人的一只手,右手慢慢托着老人的腰部,嘴里还小声地说着:小心一点。

老人眼泛泪花道:孩子,谢谢你,谢谢你!这时,我成为了焦点,人群都看向我,也一同说道:可真是个好孩子。

随后我流露出一丝微笑,感觉心里乐开了花似的,很有成就感。

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明白了做人要善良,不用听旁观者三言两语,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

回忆我的母亲作文篇二如果春天来临的话,我会对万花丛中的蒲公英久久凝视。

6.《回忆我的母亲》

6.《回忆我的母亲》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 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 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 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 点睛。
课堂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 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 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 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 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 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
“创造着”:是造说 着劳中动国人历民史如,今二仍 者在有继时续态创上 的差别。
品析语言,体会感情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 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样地”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
“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 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 重而又心疼的。
1908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热爱劳动
1924—1927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1944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勤劳一生
小结2—13自然段内容
叙述贫苦的家境(2—3段)和母亲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 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课堂检测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 为题,写一篇文章,用几个小事例来 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议论性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 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 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揭示记叙的事物 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7.《回忆我的母亲》(共22张PPT)

7.《回忆我的母亲》(共22张PPT)

颂其德
▪ 第三部分(第15、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2.找出文中叙事主线,体会 作者思想感情。
“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 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 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 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 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课文研读,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我爱我母亲”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 我永远回忆的”
-14自然段
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 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1885—1900
1905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退佃、搬家和天灾
坚强不屈
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朴素的阶级意识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4.议论文写作中大部分同学会陷入泛 泛而谈 ,没有 议论的 内容, 就算有 论据可 用,也 只是蜻 蜓点水 ,草草 收兵。 不少作 文且不 说能运 用几种 修辞组 织语言 ,更不 说能使 句子富 有意蕴 ,单是 连最基 本的语 言通顺 也很难 做到。
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 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 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 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 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2)“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 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 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要求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 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以“勤劳一生” 为线(经)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因势利导 理篇章结构
第一部分
勤劳简朴 宽厚仁慈

反抗压迫 支持革命
第二部分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被迫搬家
送我读书 坚持劳动 同情革命 支持革命
研讨分析第三层(第14、15段)
• 1.归纳层次大意。
明确: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 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 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 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 之情。
母亲经历的事情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表现出的思想品格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深明大义 热爱劳动、眷念土地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热爱劳动

回忆我的母亲七个事件概括

回忆我的母亲七个事件概括

回忆我的母亲七个事件概括: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以下为文章中的七个事件概括: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
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母亲最大的功劳是供给我吃、穿和结婚。

3.父亲死后的家庭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于是母亲在家中照老例添
雇一名帮助劳动的庄户女人。

4.小时工人帮助挑水。

因为挑水人很多,大家排队等候排干净了一
人担走。

养女桂英十六时去世了。

5.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母亲总要从后厅堂搬到正厅堂,坐在预先绑
好的小椅子上。

6.我到十五岁才入学。

哥、姐都在外做事情,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照
料家务,还接送上学读私塾的小弟弟、小妹妹。

7.旧时结婚仪节繁琐,前后约需半年多光景。

照例我的陪嫁品中一
定要有纺车,于是三十晚上工作到半夜三四点钟而以之为常。

母亲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革命事业。

她像一头老牛般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是多么坚强的毅力!多么崇高的精神!。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2张ppt)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2张ppt)
最大的心愿吗? (2)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如果今天是母亲节,你最想对妈妈
或关爱你的人说什么?如果让你为母 亲做一件的深刻影响
第13 ~14段 母亲对子女深沉而内敛的爱。
第15~17段: 儿子对母亲的欠疚、惦念、感谢。
20
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 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 ,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 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 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敬仰和缅怀。
17
通过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我们
看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那作为儿
子,作者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18
母亲思念儿子跑到西南来,“我”却不敢回去
欠疚
每逢接到家信,总不敢马上拆看,怕有那不祥
的消息。
惦念担心
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感谢
19
全文是按 时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母亲及“儿子” 的哪些主要内容? 第1~6段: 母亲的婚姻、家庭、子女及作者出生等情况。 第7~12段: 母亲的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
10
探究
重点段落(13段)的细节描写
母亲对儿女的挚爱之情
11
细节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
作、服饰以及内心的微妙活 动或有关事物的细小环节等 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
12
重点段落研习:
重点分析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 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
1、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第13段从哪三件事表现出了那伟大的、 无私的母爱? 3、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表现 出的感情。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精选5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精选5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

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本文既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具体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的方法。

2.反复品读,体会精当的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感受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作者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质朴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四、说学情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五、说教法学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

给学生提供更大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揭示课题L简单的介绍朱德同志2.揭示课题,文体探究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生字词(1)注音佃农()祖籍()仪陇()溺死()劳碌()私塾()衙门()蛮横()饱尝()她婢()和睦()差役()迁徒()不辍劳作()(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①、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③、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人,压迫穷人。

为富不仁⑤、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⑥、到处向人家借钱。

东挪西借2.课文分段(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的回忆。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6篇)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6篇)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6篇)回忆我的母亲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初步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4、深入领会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会提炼归纳要点。

难点:赏析文章质朴语言中透出的真情。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

”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

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

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

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自主学习:一、审题。

你能从标题“回忆我的母亲”中猜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哪些信息呢?知识链接: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

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作家作品知识:《回忆我的母亲》选自《》。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熟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和蔼迁徙管束慰勉祖籍妯娌衙门3.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任劳任怨:周济:为富不仁:辍:三、快速阅读,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

1、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二、检查生字和新词学习情况,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仕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

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共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思念母亲,表达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读课文,再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乐于助人)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