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基础过关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同步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同步苏教版

word第十课晏子使楚【课时速达标】1.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词。

〔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2〕酒酣〔3〕吏二缚一人诣王〔4〕所以然者何2. 翻译如下句子。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标出如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答案:〔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阅读全文,回答4〜8题。

4.如下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齐之习辞者也〔言辞〕 B. 何坐〔犯罪〕 C. 叶徒相似〔只〕D. 晏子避席对曰〔躲开席子〕【解析】选D 。

“避席"在句中的意思是“离开座位"。

5.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策来羞辱晏子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如下:答案: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 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盗,从而戏弄晏子。

6•“橘生某某如此为橘,生于某某如此为枳"可提炼成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说这话的目的答案:〔1〕对 〔2〕高兴〔3〕绑〔4〕这样〔 〔 〔 〔〕 〕 〕 〕今方来〔将要〕 齐人固善盗乎歸读'「抓关键 1■(词句是想说明什么?答: 答案:南橘北枳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教案新版苏教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教案新版苏教版

【关键字】教案晏子使楚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难点:语言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一、导入作者简介: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

《晏子春秋》这部书,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

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读课文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补充解释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为其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其来也,言‘于其来也’。

”何坐:犯什么罪避席:离开坐席,表示郑重。

实:果实熙:同“嬉”,戏弄,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左右:身边的臣子们所以:表示“……的原因”。

2、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

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

一词多义:之、使古今异义词:何坐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参考译文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

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练习 苏教版

十晏子使楚1音形积累晏子(yàn)缚一人(fù)熙(xī)酒酣(hān)曷(hé)枳(zhǐ)2形近字辨析晏(yàn)晏子宴(yàn)宴会缚(fù)束缚搏(bó)拼搏博(bó)渊博枳(zhǐ)枳树织(zhī)纺织炽(chì)炽热3词语释义晏子将使楚:出使楚国。

谓左右曰: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齐之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

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办法。

吏二缚一人诣王: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其实味不同:其,代词,它们,指橘和枳。

实,果实。

得无:莫非。

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寡人反取病焉:辱。

本文展示了晏子个性化的语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请从语言角度具体分析晏子是如何既维护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损害齐、楚两国的关系的。

晏子在说话时十分注意掌握分寸,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婴闻之”(我听说)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从而达到折服楚王的效果。

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4)吏二缚一人诣王缚:(5)晏子避席对曰避席:(6)吏二缚一人诣王诣: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同,意思是(2)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意思是4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文:(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译文:首先应找出文中表现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

7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晏子那样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们在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

请列举一例。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

8晏子,时期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9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他把“淮南”比作,把“淮北”比作;把“橘”比作,把“枳”比作。

十晏子使楚(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晏子使楚(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晏子使楚 ( 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读懂课文内容。

2、联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3、联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英勇、保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课假想:1、预习要求:第一课时: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阻碍;②熟读课文,试试翻译全文;③复习小学里所教的白话文《晏子使楚》。

第二课时:自由合作,准备上课分角色表演。

2、这篇古文疑难词句不多,教课中应充分相信学生,经过他们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来疏导文义。

教师做好组织即可。

3、增强朗诵,经过频频读、分角色朗诵,累积词句,理解内容,培育学生文语言感能力。

4、本文故事性强,可经过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采纳演课本剧的形式,经过让学生疏角色表演晏子、楚王等人,感觉不同角色的性格特色。

5、教法学法: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沟通,教师适合指引、点拨。

6、课时安排:两课时7、教具准备:投影仪教课流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责备家狭路相遇,两人当面站着,责备家说:“我素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连忙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可见奇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

今日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品尝晏子过人的智慧、锋利的语言。

2、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晏子,并叙述相关他的故事。

教师视学生介绍状况,作适合增补。

(这对学生其实不难,因为学生小学里曾学过白话文《晏子使楚》,此中有三则相关晏子使楚的故事。

)二、朗诵课文,培育文语言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诵,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理解粗心,培育自读文言文能力。

1、学生独立学习看说明,借助工具书,译出粗心。

(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教师巡视,作好个别指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怀疑、释疑,而后全班沟通。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基础过关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基础过关 苏教版

《晏子使楚》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 2.王曰,何坐.3.齐之习.辞者 4.今方.来5.坐盗. 6.吏二缚一人诣.王7.齐人固.善盗乎 8.避席..对曰9.叶徒.相似 10.其实.味不同11.缚者曷.为者也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3.圣人非所与熙.也 14.寡人反取病.焉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同的一项()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思考下列各题。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答:4.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是如何挫败他的阴谋的?答:5.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的呢?答:6.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试举一例:答: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答:《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出使 2.王曰,何坐.犯罪3.齐之习.辞者熟练 4.今方.来将要5.坐盗.偷窃 6.吏二缚一人诣.王到7.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8.避席..对曰离开座位,表示郑重9.叶徒.相似只 10.其实.味不同果实1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13.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14.寡人反取病.焉辱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同的一项( D )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 A )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下列句子。

晏子使楚——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24页文档

晏子使楚——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24页文档
Tha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练习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晏子使楚》练习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十晏子使楚1.给加点字注音。

晏.婴( ) 酒酣.( ) 诣.王( )曷.为( ) 枳.(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齐之习辞..者也( )(2)今方来,吾欲辱.之( ) (3)吏二缚一人诣.王( )(4)齐人固.善盗乎(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齐之习.辞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3)王曰,何坐?..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5)所以..然者何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下面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齐人固善盗.乎王曰,何坐?曰,坐盗.C.楚王闻.之婴闻.之D.今民生长于.齐不盗生于.某某则为枳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某某则为橘,生于某某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6.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7.周恩来总理“爱国爱民有仁心,机智幽默有风采”的口才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下面的问答不是提前准备好的,也是事先难以预料到的。

周总理不仅回答得巧妙,而且几乎是在对方刚说完很短的时间里,马上就回答。

没有过硬的素质是根本做不到的。

请为下文中周总理设计一个巧妙的回答,做到既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又能打击对方的嚣X气焰。

苏教版八上语文5.《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上语文5.《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出使 2.王曰,何坐.犯罪3.齐之习.辞者熟练 4.今方.来将要5.坐盗.偷窃 6.吏二缚一人诣.王到7.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8.避席..对曰离开座位,表示郑重9.叶徒.相似只 10.其实.味不同果实1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13.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14.寡人反取病.焉辱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同的一项( D )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 A )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五、思考下列各题。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 2.王曰,何坐.
3.齐之习.辞者 4.今方.来
5.坐盗. 6.吏二缚一人诣.王
7.齐人固.善盗乎 8.避席
..对曰
9.叶徒.相似 10.其实.味不同
11.缚者曷.为者也 12.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3.圣人非所与熙.也 14.寡人反取病.焉
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同的一项()例句:“齐之习辞者也”
A.楚王闻之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其/实味不同
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思考下列各题。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答:
4.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是如何挫败他的阴谋的?
答:
5.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的呢?
答:
6.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试举一例:
答:
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答:
《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出使 2.王曰,何坐.犯罪
3.齐之习.辞者熟练 4.今方.来将要
5.坐盗.偷窃 6.吏二缚一人诣.王到
7.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8.避席
..对曰离开座位,表示郑重9.叶徒.相似只 10.其实.味不同果实
1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12.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13.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14.寡人反取病.焉辱
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同的一项( D )例句:“齐之习辞者也”
A.楚王闻之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 A )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其/实味不同
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五、思考下列各题。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4.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是如何挫败他的阴谋的?
晏子用橘枳因水土不同而导致味道不同的事例,类比推理出齐楚民风不同而导致人民品质不同。

如此巧妙地挫败了楚王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么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的呢?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把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6.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试举一例: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
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

”这个记者听后,倍感惭愧。

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