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全卷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选择题:本题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40m / s 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去年 4 月在我国的东海上空举行了战斗机空中加油的演习,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是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则此时 ( )A 、加油机相对地面静止,战斗机相对地面匀速飞行B 、加油机相对地面匀速飞行,战斗机相对地面静止C 、加油机上的飞行员看到战斗机是静止的D 、两飞机在空中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加完油后继续飞行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照相机B 、幻灯机C 、放大镜D 、潜望镜4、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A 、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B 、小丽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C 、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 、小丽的眼睛视力正常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常看到从壶嘴中冒出的“白气” ,就是水蒸气B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看到从门里放出“白气” ,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C 、冬天,人在室外讲话,常常会看到口中冒着“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热而形成的D 、通常所说的“白气” ,其实质是雾状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6、“大千世界,五光十色” ,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 、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 、光具有能量D 、白光是单色光7、1999年 8 月 17 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 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 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 、大声呼救B 、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 、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 、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C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B卷)

一、选择题(共32分,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4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A .认真仔细地直接多次测量,然后求均值B .先称一粒米与一块铁块的总质量,再测铁块质量,最后用总质量减去铁块质量计算求得C .先称100g 质量的米.然后再数粒数,计算求得D .先称100粒米的质量,然后计算求得2、.比较下列三个密度的大小:1.5t /m3、1.5kg /dm 3、1.5g /cm 3A .1.5t /m 3最大B .1.5kg /dm 3最大C .1.5g /cm 3最大D .一样大3、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时,它的像一定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4、用能装满500克水的瓶子去装500克洒精,则A .装不满B .装不下C .恰好装满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 .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B .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C .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D .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6、、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其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 甲∶m 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 甲∶V 乙为: ( )A 、1∶5B 、5∶1C 、4∶5D 、5∶47、冰的密度为0﹒9×103㎏/m 3,它表示A .冰块的质量是0﹒9×103㎏/m 3B .冰块的体积是1m3 C .体积为1m 3的冰,其质量为0﹒9×103㎏/m 3 D .体积为1m 3的冰,其质量为0﹒9t8、隐形材料是指A .看不见的材料B .听不见的材料C .感觉不到的材料D .雷达发现不了的材料9、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如图10—1所示是某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为 A .>ρ水 B .<ρ水 C .=ρ水 D .无法确定11、以下各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 A .食醋、酱油、铁勺 B .酒精、啤酒、搪瓷碗C .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D .人体、空气、竹筷 12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10—2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3、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B .汤姆生—α粒子散射实验C .哥白尼—日心说D .托勒玫—地心说14、物体离凸透镜20㎝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20㎝B .17㎝C .12㎝D .8㎝15、下列注意事项中,为了保护天平横梁刀口的是A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用手拿B .往盘里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C .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D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2 分)16、故事影片中经常有楼房倒塌的场面,而被混凝土块砸到的演员都安然无恙,其实这些土块是由密度很 (填“大”、“小”)的材料制成的。
部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如图,超声波倒车雷达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不包括()A.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可以被反射D.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2. 国庆节期间,在人民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3.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 B.酒精 C.酱油 D.植物油4.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熔化C. 升华D. 蒸发5.如图为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曲线,下列对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晶体凝固曲线B.晶体熔化曲线C.非晶体熔化曲线D.非晶体凝固曲线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公式ρ=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C.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7.下列是某同学估计的数值,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10℃ B.人步行正常的速度约为 10m/sC.物理课本宽约 18.5dm D.人正常的体温是 37℃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B尺的分度值是,则LB= cm。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9.小丽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球没有破裂。
则球内气体的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本卷共5个大题,满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8•达州)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2、(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3、(2018•北京)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4、(2018•襄阳)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2018•重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6、(2018•怀化)在北京8分钟的节目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令人忍俊不禁。
这只大熊猫是用一种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它的高为2.35m,质量却只有10kg,它利用了铝合金的哪一种性质()A.质量小B.密度小C.体积小D.导热性能好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8、下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水 1.0×103冰0.9×103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酒精0.8×103铜8.9×103煤油0.8×103铝 2.7×103A.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B.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9、如图所示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10.(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1、(2018•常德)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12、(2018•安顺)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
粤教沪科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由振动而发生;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C.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液体中不能传播2.下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3.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A.质子和中子B.质子和原子C.原子和电子D.中子和电子4.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 B。
(2)(4) C。
(1)(3) D。
(3)(4)5.使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本书的长度;下列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A.18.40厘米 B.18.40 C.1.84分米 D.18.4厘米6.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用到平面镜的是()A.潜望镜 B. 汽车观后镜 C. 太阳灶 D. 照相机镜头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C.质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D.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8.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A.增大说话频率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9.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10.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形状B.密度C.质量D.体积1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12.一只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mm B.17.5cm C.17.5 dm D.17.5m13.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14.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音色和音调15.下列各图中;AB 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B A ''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16.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共4套)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小明测得笔记本的宽度如图甲所示,其长度为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第1题) (第3题)2.一只蚊子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声音。
这是因为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把衣服放平,这是在_______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
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
4.如图所示,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
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现在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的作用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5.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 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 cm。
(第5题) (第6题)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已知∠AOB=120°,∠AOC=150°,请计算: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7.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冰川________,使海面上升,使低地被淹,影响城市供水。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共4套)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学习物理的乐趣,生活处处有物理。
你早餐食用的一根油条的长度约为30____,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1____。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2.一块体积为40 cm3的冰块质量为________g,若将这冰块削去三分之一,则余下的冰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余下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________kg。
(ρ冰=0.9×103 kg/m3)3.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第3题) (第4题)4.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依据公式ρ=________,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5.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水上方空气的流动,加快水的________,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放热,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6.检测视力的时候,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
由于房间长度不够,现把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测者应距离平面镜_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像的长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8 m。
7.同学们根据记录描绘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该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判断当时大气压可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word完整版)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文档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 上 ) 期末复习创新测试题〔 A 卷〕一、选择题〔共32 分,每题2 分; 1— 13 为单项选择题,14、 15 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全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能够用来鉴别物质的是A .质量B .密度C.体积D.温度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A .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 .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减小的倒立的实像 D .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3、下面的质量最凑近75× 10 ㎎的是A .一只足球的质量B .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 D .一头大象的质量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假设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那么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 .100 mm 以外B.50mm之内C .略大于50 mmD.恰为50mm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A 、鱼的虚像,较鱼的实质地址深;B 、鱼的虚像,较鱼的实质地址浅C 、鱼的实像,较鱼的实质地址浅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质地址深6、 270dm 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A .增大了 27 dm3B .减小了 27dm3 C.增大了 30dm3 D .减小了 30dm3 7、 A 、B 两个实心球, V A >V B, m B <m A,那么两者的密度关系为 A .ρA <ρB B.ρA=ρB C.ρA>ρBD .无法确定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消融,当冰全部化成水今后,可知〔〕A 、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9、以下不属于磁性资料应用的实例是A. DVD 影碟 B .磁卡C.电脑软盘 D .磁悬浮列车10、把一金属块吞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 酒精.假设将该金属块吞没在盛满水的杯中.那么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A .大于 10g B小于 10g C.等于 10g D.无法确定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 .质量B.体积C.密度 D .形状12、图 9— 1 所示是 A 、 B 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A .ρ<ρBB.ρA=ρBC.ρA>ρBD.无法确定m/ ㎏A A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感觉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若是因为BA .星星在运动B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03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V/m图 9—1A .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 .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15、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自己的根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没关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减小的虚像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D.将钢棒凑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必然有磁性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9 分〕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似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局部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盛水玻璃杯对它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B 卷) 1页一、选择题(共32分,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4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A .认真仔细地直接多次测量,然后求均值B .先称一粒米与一块铁块的总质量,再测铁块质量,最后用总质量减去铁块质量计算求得C .先称100g 质量的米.然后再数粒数,计算求得D .先称100粒米的质量,然后计算求得2、.比较下列三个密度的大小:1.5t /m3、1.5/3、1.5g /3A .1.5t /m 3最大B .1.5/3最大C .1.5g /3最大D .一样大3、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时,它的像一定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4、用能装满500克水的瓶子去装500克洒精,则A .装不满B .装不下C .恰好装满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 .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B .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C .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D .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6、、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其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 甲∶m 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 甲∶V 乙为: ( )A 、1∶5B 、5∶1C 、4∶5D 、5∶47、冰的密度为0﹒9×103㎏3,它表示A .冰块的质量是0﹒9×103㎏3B .冰块的体积是1m 3C .体积为1m 3的冰,其质量为0﹒9×103㎏3D .体积为1m 3的冰,其质量为0﹒9t8、隐形材料是指A .看不见的材料B .听不见的材料C .感觉不到的材料D .雷达发现不了9、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终于看到了窗外景物成在纸上的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如图10—1所示是某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为A .>ρ水B .<ρ水C .=ρ水D .无法确定 11、以下各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A .食醋、酱油、铁勺B .酒精、啤酒、搪瓷碗C .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D .人体、空气、竹筷12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10—2,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 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3、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B .汤姆生—α粒子散射实验C .哥白尼—日心说D .托勒玫—地心说14、物体离凸透镜20㎝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20㎝B .17㎝C .12㎝D .8㎝15、下列注意事项中,为了保护天平横梁刀口的是A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用手拿B .往盘里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C .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D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2 分)16、故事影片中经常有楼房倒塌的场面,而被混凝土块砸到的演员都安然无恙,其实这些土块是由密度很 (填“大”、“小”)的材料制成的。
17、某同学将其爷爷的老花镜对准太阳光,在距镜片20㎝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又小又亮的亮点,则该镜片的度数是 。
2页 18、有一个凸透镜,它的焦距为15㎝,若要让它成实像,则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范围为㎝,若要让它成放大的像,则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范围为 ㎝。
19、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玻璃的密度是2.5,铁的密度是7.9×103。
(在数值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20、质量为54g ,体积为203的金属可能是,将这块金属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是:3。
(ρ铝=2.7×103㎏3、ρ玻璃=2.7×103㎏3)21、有一空瓶质量是20 g ,装满水后总质量是80 g ,则该瓶子容积是;用此空瓶可装密度为1.8×103㎏3的液体g 。
22、锅、铁箱、铁勺的质量分别是1.5㎏、3㎏,0.5㎏,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_,密度之比是 _。
23、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 像,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 像。
(选填“虚”、“实”)24、将一根50㎝长的铜丝用力拉长6㎝,则它的质量 ,密度 ,体积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根据对天体位置及运动的观察记录,天文学家运用数学工具构筑的典型的宇宙模型主要有两种:哥白尼的 说和托勒玫的 说。
26、工地上需用长4㎞,横截面积为5㎜2的铜线,则铜线的体积为 m 3,应买此铜线的质量为㎏。
(ρ铜=8.9×103㎏3)三.作图或简答题(共22分,分别为3分、4分、3分、4分、8分)27、如图10—3,一束光垂直射向一块玻璃三棱镜,试在图中画出这束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28、在图10—429弃装有液体的饮料瓶,为什么?3031、如图10—5所示是一实验小组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正确操作流程图,请根据图示把下表中的空缺填好。
四.探究或计算题(共24分,分别为6分、432在a 、b 、c 、d 、e 五个 位置,如图10—6 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大, 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与烛焰的大小相同,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 比烛焰小,放在 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烛焰像偏右偏上,为了能使烛焰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 、向 调节烛焰的位置。
33、某容器容积为1003,质量为20g ,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00 g ,则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合多少3?34、将一个质量为5﹒34㎏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做,可减少质量多少㎏?(ρ铜=8.9×103㎏3 , ρ铝=2.7×103㎏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B 卷) 3页一、选择题: D 、D 、C 、B 、C ;D 、D 、D 、B 、A ;A 、A 、B 、、。
二.填空题: 16:小 17:500 18:大于15、小于30 19:㎏3 、g /㎝3、㎏320:铝、2.7×103㎏3 21:60、108 22:3︰6︰1、1︰1︰1 23:实、虚24:不变、不变、不变 25:日心说、地心说 26:0.02、178㎏三.作图或简答题27、28:略29:∵装有液体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易引燃位于焦点处的树叶等。
30:提示:先测出总质量M ,再测出20(或10个等)个小零件的质量m ,则零件个数为2031: 四.探究或计算题 32: c 、b 、a 、e 、左、下 33:0.8,0.8×103㎏334:3.72㎏35:瓶子能装下的水的质量:0.3㎏ 瓶子的容积:3003金属球的质量:0.7㎏ 金属球的体积:2003金属球的密度:3.5×103㎏3补充题一 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想凭借声音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 .响度较大B .音调较高C .音调较低D .响度较小2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屏上将会 ( )A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 .不能成像3.在一个大气压下,对0℃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的水蒸气,图中的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图2中正确的是( )7.从甲、乙两块厚度、边长均相等的正方形钢板上冲制出一些圆形(如图6,每块上的圆形大小分别相同),剩下的边角料质量相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质量大B .乙质量大C .质量相等D .无法判断11.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器官组成的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9,那么这个人可配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1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的小孩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中传播;小孩招手(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
13.在野外有一种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
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和(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作图与分析题19.(3分)如图13所示,为主光轴,S 为发光点,S'为它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
①画出凸透镜所放的位置(凸透镜可用 符号“”表示)。
②标出凸透镜的焦点F 。
20.(5分)在炎热的夏天,向晒得发烫的地面上洒一些水,有时会感到凉爽,有时却感到更热了,这是为什么?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1.(4分)我们学习物理,要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就拿人体来说吧,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的生命运动中涉及到哪些初中物理知识?请列举声光热各一例并说明用到的物理知识。
27.为了测量黄河水的含沙量,程琳同学取10L 河水样品,测得质量为10.18kg ,已知沙的密度为2.5×1033,求河水含沙量是百分之几?4页 答案1、B2、A3、A 7、C11、凸透镜 晶状体 凹透 12、水 会 振动频率太低13、汽化 液化 内作图与分析题19、20、答:夏天,向地面洒水,有时感到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有时却感到更热了,这是因为水蒸气太多而来不及散开,阻碍水的进一步汽化,没办法及时散热。
21、人体器官进行生命运动中涉及到的初中物理知识:①眼睛运用了凸透镜成像,②人耳听觉运用了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声,③声带振动产生声音,④人皮肤出汗可以增加蒸发量,蒸发吸热使人体温下降。
补充题二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 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一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