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跂乌词·城上日出群乌飞翻译赏析
天马歌李白赏析

天马歌李白赏析天马歌唐李白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译文:天马来自于月支窟那个地方,它脊背的毛色如同虎纹一样漂亮,骨如龙翼一样坚韧有力。
天马仰天而嘶,声震青云;它摇动着的鬃毛,像绿发一样明亮。
它兰筋权奇,骨相神骏,飞跑起来,倏然而逝,连影子也看不清楚。
它腾迈昆仑,飞越西极,四蹄生风,从不失足。
鸡鸣时它还在燕地刷毛理鬃,到傍晚时它已在越地悠闲地吃草了。
其神行之速真如电闪一般,只见其影而不见其形。
天马呼啸着驰骋而过,就像是飞龙一样窈矫。
它目如明星,膀如双凫。
尾如流星,首如渴鸟,口喷红光,汗流如血。
它曾与宫中的御马一道在天街上奔驰,羁金络月,光照皇都。
豪逸之气,凌迈九州。
此时天马的身价,就是堆积如山的白壁,也难抵其值。
那些所谓的名马,什么紫燕之类,跟它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但是时过境迁,好景不长。
如今的天马,虽然依日顾恋天子的车驾。
它奔跑起来依然能驰骋万望,耸跃浮云,英姿不减当年,但却适望天门,脚因而不得进了。
遇不到寒风子这样的识马者,谁还认得逸景这样的名马呢?想当年,曾经驾着穆天子的车驾,穿过白云,迈越丘山,前往西天与西王母相会,是何等的神气得意啊。
但如今却驾着盐车向着高峻的山坡上苦苦挣扎,盐车倒行下滑而力尽途中,天色已晚。
对天马此种不幸之遭遇,只有伯乐才会中适停车为之抚慰悲叹,少尽其力而老被遗弃。
古诗西乌夜飞翻译赏析

古诗西乌夜飞翻译赏析
《西乌夜飞》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无名氏。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
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傍。
【赏析】描写的是夫妇之间的恩爱。
前两句: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一轮朝日看就像鸡蛋黄那样圆而黄。
"团团鸡子黄"是比喻句,这种比喻不免让人感到惊奇。
比喻贴切形象生动。
妙在俗中自有纯朴天真的情趣,这也正是民歌的特点。
后两句描写夫妇恩爱,"夫归"是说丈夫远行之后归来了,古诗中不少写闺怨的诗表现了丈夫出外远行后妻子的哀怨。
这里正好相反,写丈夫归来了,妻子欢乐喜悦之情不难想见。
"怜惜故在傍" ,这是对恩情重的具体描写。
怜是爱的意思,欢指丈夫,傍即旁。
开篇旭日东升,时间在清晨,按理,天明即起,但因久别重逢,夏不愿离开。
本诗把妇女对丈夫的依恋表现得更充分,但同时又含蓄和婉,平和自然。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诗江城子·极浦烟消水鸟飞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极浦烟消水鸟飞翻译赏析《江城子·极浦烟消水鸟飞》作者为唐朝诗人牛峤。
其古诗全文如下:
极浦烟消水鸟飞。
离筵分首时,送金卮。
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
日暮天空波浪急,芳草岸,雨如丝。
【注释】
⑴极浦——远浦。
⑵分首——分别。
⑶金质——金酒杯。
古代盛酒的器皿。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此处以“金卮”借代为“酒”。
⑷日暮——傍晚。
《升庵词话》:“南史王晞诗:‘日蓦当归去,鱼鸟见流连。
’俗本改蓦作暮,浅矣。
孟蜀牛峤词云,‘日蓦天空波浪急’,正用晞语也。
”《栩庄漫记》云:“升庵词品谓暮应为蓦,不知所据何本?今传各本则均作日暮矣。
愚谓暮字自佳,若作日蓦,便不成语。
”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词写渡口饯行。
先从渡口烟消鸟飞写起,既是眼前景,又包含分别之意,有兴起的作用。
“离筵”二句明点送行。
三、四句又拈出“渡口”、“杨花”,以隐喻在生活的道路上奔波,如杨花任风狂吹,饱含对友人的同情。
结末放开一笔,写渡口日暮景象,天阔波涌,雨
迷芳草,又渗透了分别时的迷茫依念之情。
全词以写景胜,然笔笔带情,字字藏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刘禹锡《吐绶鸟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吐绶鸟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吐绶鸟词原文:
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
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
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
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翦出玲珑翅。
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绶盘花绦。
临波似染琅琊草,映叶疑开阿母桃。
花红草绿人间事,未若灵禽自然贵。
鹤吐明珠暂报恩,鹊衔金印空为瑞。
春和秋霁野花开,玩景寻芳处处来。
翠幕雕笼非所慕,珠丸柘弹莫相猜。
栖月啼烟凌缥缈,高林先见金霞晓。
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
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
太液池中有黄鹄,怜君长向高枝宿。
如何一借羊角风,来听箫韶九成曲。
诗词作品:吐绶鸟词诗词作者:【唐代】刘禹锡。
《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唐诗赏析

《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唐诗赏析《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唐诗赏析时宰磻溪心,非关狎竹林。
鹫岳青松绕,鸡峰白日沉。
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
摧残枯树影,零落古藤阴。
霜村夜乌去,风路寒猿吟。
自悲堪出俗,讵是欲抽簪。
『赏析』《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是南陈后主陈叔宝和江总在秋日游金陵栖霞寺时所作。
陈后主此诗,开头两句,就是从江总写起。
诗中“时宰”,指当时的执政者江总。
因江总为尚书仆射,居宰辅地位,故称“时宰”。
“溪心”指太公吕望入仕周文王的感遇之心,“狎甲件林”,借用竹林七贤的典故,江总志行的高洁。
此两句诗用典是称赞江总辅佐自己,有吕尚相文王的赤胆忠心。
此次君臣同游,便不是江总一人作“竹林”之游了。
“鹫岳青松绕,鸡峰白日沉”,是指夕阳西下之时,摄山这座佛地灵山显得格外幽美,苍翠的青松环绕群峰,太阳在中峰鸡峰上空渐渐西沉,这真是一幅绝美的夕阳西照的'图画。
“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高远的苍宫中,云细如缕,一轮明月冉冉上升,清光悠悠,峰峦寂静,山谷空旷,更显幽深。
回看月下树影,枯树残枝,叶落凋零,秋风萧瑟,凄凉袭人。
这以上六句,描写游山所见的美景:松绕鹫岳,日沉鸡峰,天远云细,山空月深,幽寂深邃,空旷高远,是别具风情的清幽美。
接下去的“霜村夜鸟生,风路寒猿吟”,是指陈后主同江总乘月夜时,在途中所见之景色:在寒霜遍地的山村,夜鸟惊起,扑翅远飞,山路凉风,阵阵扑人,送来寒猿夜吟声。
这是多么清远、高旷的静景啊!流露出作者超然出世的情感。
诗末两句“自悲堪出俗,讵是欲抽簪”,赞扬江总有超尘出俗之质,堪为山中高士。
但并非要“抽簪”辞官,离朝而入山林。
而是顿悟色空相即之理,身在魏阙,心在山水,人在尘世,慧眼观空,便是真正的隐士,这是佛、道兼修的人格写照。
晚飞乌诗古诗解释

晚飞乌诗古诗解释
晚飞乌诗
唐·杜甫
羁雌恋旧侣,接翅独相求。
夜去霜既降,飞鸣集南林。
微物不足观,吟彼脊令原。
惟日月之逾迈,俟河清其未极。
译文:
一只失去伴侣的雌鸟独自寻找着旧日的伴侣,接上翅膀想要飞翔寻找。
夜晚降临,霜降大地,鸟儿聚集在南方的树林里。
微小的事物不足挂齿,应该吟咏那遥远的山川大地。
时间不停地流逝,人类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他期待着河水清澈见底、世界和平的那一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的“羁雌恋旧侣,接翅独相求”描述了一只雌鸟与它的伴侣分离后,仍然怀念着它,并试图寻找它。
这可以看作是对人们失去亲人或朋友后的思念之情的写照。
“夜去霜既降,飞鸣集南林”描绘了夜晚来临,霜降大地,鸟儿们聚集在南方的树林里。
这里可以看出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微物不足观,吟彼脊令原”表示微小的事物不值得一提,而应该吟咏那遥远的山川大地。
这里可以
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惟日月之逾迈,俟河清其未极”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时间像日月一样不停地流逝,而人类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他期待着河水清澈见底、世界和平的那一天的到来。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鹧鸪(zhègū)天:词牌名。
代人赋:代别人而作的词。
陌:田间小路。
柔桑:嫩桑叶。
破:长出。
生:孵(fū)化。
些(xiē):少量。
平冈:山中平坦的地方。
黄犊(dú):小黄牛。
斜日:傍晚将要落下的太阳。
寒林:寒冷的树林。
点:指乌鸦点点飞过。
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横斜:纵横交错。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悬挂着的用青布做的旗子。
沽(gū):卖。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
愁:忧愁,担忧。
溪头:溪边。
荠(jì)菜:一种野菜。
【大意】
小路边的桑叶冒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卵也少量孵化出来了。
平坡上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小黄牛见了高兴得直叫。
夕阳映照着寒冷的树林,归巢的乌鸦飞过树梢。
远近各处都是高高低低的山,小路纵横交错。
路边有挂着青旗卖酒的人家。
城中的桃花和李花正为风吹雨打而忧愁,而野外溪边的荠菜花却不畏风雨,正迎春盛开。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高一的古诗词有9首,每一首都很重要。
背诵是要在理解它的意思的前提下去背,才会事半功倍。
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一古诗词翻译一、汉魏晋诗三首1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鉴赏天上悲情人间写照——《迢迢牵牛星》赏析作者:耿振江《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
《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
跂q 隅,边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Wn明亮意彼牵牛,不以服服,驾箱车箱。
”⑴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
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
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
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
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
《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
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跂乌词·城上日出群乌飞翻译赏析《跂乌词·城上日出群乌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何为。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道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跃。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前言】《跂乌词》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初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寓言诗。
全诗记叙了一只足残的乌鸦不幸的遭遇和心有余悸的恐惧心理。
【注释】[1]跂乌:是伤残的独足而行的乌鸦。
[2]鸦鸦:犹哑哑,象声词。
即乌鸦的叫声。
[3]落魄:穷困潦倒、不得志貌。
[4]三足乌:传说是居住在太阳中的乌鸦。
[5]攫:抓取。
[6]翘肖:在空中高飞之类的动物,此指乌鸦。
章士钊以为是“翘首”,即矫首、昂首之意。
丛薄:低矮的丛林。
[7]六翮:飞行中有力的羽毛。
[8]踊身:纵身跳跃之态。
[9]支离、无趾:《庄子》中两位形体伤残的富有寓意的人物。
【翻译】日照城隅,群乌飞翔;哑哑争飞,占枝朝阳。
梳毛伸翅,和乐欢畅;顾盼跂乌,群鸦猜详:跂乌落魄,是为那般?也许志高,亲近太阳?日中三足,使它脚残;也许饥饿,啼走路旁,夺人鲜肉,为人所伤?昂首独足,丛林奔窜。
口衔低枝,飞跃艰难;四顾泥涂,蝼蚁须防。
仰看房梁,燕雀为患;纵有六翮,利如刀芒。
腾跃失势,无力高翔;支离无趾,身
残避难。
努力低飞,慎避后患。
【鉴赏】《跂乌词》作于柳宗元初贬永州不久。
在此诗中,诗人借助于跂乌形象婉曲而真实地展示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凄苦心灵创伤,描绘出一副令人心恸的自画像。
通过此诗,可以深入地窥视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他初贬永州时的创作心态。
这不仅对读者欣赏他的寓言诗帮助不少,而且对全面地了解柳宗元和他的整体作品也大有裨益。
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一只受伤乌鸦的落魄遭遇和打算未来避祸自保的寓言故事。
全诗的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群乌和乐图。
当旭日升起时,一群乌鸦在城头上空飞翔,哑哑地鸣叫着、争抢着飞向那朝阳的树枝,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温暖。
它们梳梳羽毛、舒展舒展翅膀,显得那样的舒坦、惬意和快乐,似乎幸福的时光全属于它们了。
于是它们对不幸的跂乌评头品足的大加议论起来,并伴有几分嘲弄和幸灾乐祸。
这层对全诗来说,既交代了跂乌落魄的原因和背景,又显示出了跂乌同群乌命运的巨大反差。
第二层,叙述跂乌落魄的原因和惨状。
原因有二:一是志向太高,招致太阳里的三足乌的嫉妒,使其足病。
二是损人害己。
因抢夺别人的既得利益,为人所伤。
因而处境狼狈,只能告别展翅高翔的蓝天,口衔树枝艰难地在低矮的树丛中跳跃。
还须时时提防泥涂中蝼蚁和栋梁上的燕雀偷袭和伤害。
这层是全诗的重点,集中描述了跂乌的落魄之状。
第三层,跂乌所思。
面对着环视的敌手,自己已经丧失了搏击长空的能力,与其受辱于敌手,不如效法支离和无趾,全身而退,以求自保。
此层进一步写跂乌由身体的伤害到精神的伤残,加浓此诗的悲剧色彩。
这是一首寓言诗,作为寓言诗,最本质的
特征是托物寓意。
首先,须看所托之物与所寄之意能否融为一体。
其次,要求所寓之意真实。
因为“意”是寓言诗的关键、生命和灵魂,“物”之不过是其载体而已。
如果没有灵魂,寓言诗同平庸的写景诗和咏物诗就没有了差别。
欣赏寓言诗,关键是对所寓之“意”的真实性的把握。
再次,对“意”的表达方式是否幽深婉曲,尺度适当。
太直则成为了咏怀诗而显得浅露,太曲易变成朦胧诗而不知所云。
此诗成功地处理好了这几种关系,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形象鲜明、生动真切是突出特征之一。
在“跂乌”这一形象中,诗人寓于了作者真切的经历、遭遇、感受和悲愤。
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读者从群乌对跂乌受伤原因的议论中得到的答案是:志高和损人。
这两点正是柳宗元遭贬的直接原因。
他年少精敏,志向高远,再加之仕途通畅,三十来岁就成为了朝廷中的决策要臣,这使他的从政理想变得更加狂热和高远。
他立志革除一切社会弊端和痼疾,再现盛唐的繁荣景象。
正如“群乌”所言“慕高近白日”。
结果势必引起政敌的嫉妒。
再就是它们的革新的措施,就更严重的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权利。
如废除宫市、收回宦官特权、削弱藩镇势力和惩治贪官污吏等等,在“群乌”的眼中都是些“贪鲜攫肉”的损人行为,自然要遭到群起而攻之。
这些都是柳宗元的真实遭遇。
过激的革新立即招来了宦官、藩镇势力和朝官的反对派里外呼应的联合进攻,拥立太子李纯,强迫顺宗退位,严惩革新派骨干,在磨刀霍霍、刀光剑影的疯狂围攻下,其结果岂止是伤痕累累。
另外,如和乐的群乌、窥视的蝼蚁和燕雀,正是政敌们弹冠相庆和仍将继续落井下石置人死地的丑态的传神刻画。
他的好友
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和《唐书》本传看法是一致的,认为柳宗元落魄主要是“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不自贵重顾藉”,得罪权贵所致。
而“名盖一时”、人“畏其才高”又是久贬不用的根本原因。
朋友之说的真实性和史书记载的权威性,足以说明了柳宗元落魄原因的真实性。
所以韩醇《诂训柳集》说《跂乌词》是“用寓言之体”,“显以自况”。
跂乌形象的真实,就是艺术地再现诗人经历的真实。
凄婉哀怨、悲壮刚强是此诗的又一特色。
柳宗元在落魄的跂乌身上寄予的情感,也是自己那段特殊时间内的特殊情感的表现。
失势的跂乌面对险恶的环境,他选择了效法支离无趾、避祸全身。
这正是柳宗元内心矛盾、苦闷、彷徨和恐惧之情的真实表现。
现代人大可不必去责怪柳宗元过于消沉、妥协和退却,也不必要求他当时为何不一直斗争到底、视死如归、气贯长虹。
其实,谁都知道任何顽强的斗士,不可能内心没有丝毫胆怯和软弱。
因此,柳宗元非但无可厚非,反而更让人敬佩他有敢于袒露真实内心的勇气。
当时的柳宗元没有选择余地。
一夜之间的命运逆转,不得不扶老携幼,从京城来到永州。
到后的水土不服、亲人病逝、多病缠身,人身攻击的恶语、用心险恶的诽谤,还有那“不在量移之限”的一纸诏书,打击一个接一个的劈头盖来,柳宗元的前途几乎被全部封杀。
伴随而来的还有那令人窒息的孤独和寂寞。
对于这种远远超出肉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伤害,迫使他与佛门有了亲密的接触。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销”。
在这条王维当年选择的道路上,柳宗元又蹒跚地行走着。
当然,佛门并不是不幸的真正的避难所,暂时的安慰无法治愈永恒伤痛。
这大概是前人
众口一词的认同柳宗元的作品以哀怨、凄婉为感情基调,深得骚人之趣的原因吧。
在柳宗元的集子里,处处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常积忧恐”、“恒惴栗”的情感涌动。
周昂在《中州集》中的《读柳诗》一诗写道:“功名翕忽负初心,行和骚人泽畔吟。
开卷未终还复掩,世间无此最悲音。
”乔亿的《剑溪说诗》更是明确指出《跂乌词》“恻怆动人”,情感哀怨。
刘克庄认为“可悲而泣”。
因此,《跂乌词》所表达出来的凄婉哀怨,是柳宗元当时最真实的情感。
不过,在悲切中还夹有一点悲壮。
跂乌的昂首,正是张谦宜评柳诗时所说的“矫矫凌人意”,“毕竟不平和”。
物我一体、婉曲含蓄是此诗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在《跂乌词》中,柳宗元以高超技巧,展示出寓言诗的魅力。
全诗无一不在说跂乌,又无一不在言自己,真正做到了物我难分。
这种效果的取得,首先在物的选择上,诗人以跂鸦为意的寄托物,是很有深意的。
它具有多层含义。
一方面,乌鸦是不吉祥的小动物,给人的印象是多嘴惹祸、制造麻烦、没有婉转动听声音,常常被人指责。
柳宗元的革新中的言行举止,被众臣视为“怪民”,群起攻之,这点与乌鸦十分相似。
当然,群乌给柳宗元的印象也是一样。
这就缩短了物与人之间的距离,启动了读者的想象。
另一方面,跂乌又是令人同情的弱者,它那伤残的躯体、危险的处境以及惶恐退避的心理,读者更易锁定被贬的柳宗元。
其次,在跂乌的刻画上传神而深刻,作者舍弃外貌描绘而直达其神。
突出的只是落魄过程和此后的感受,及避免了浅直之弊,其婉曲之美、含蓄之韵,使物我浑然一体。
总之,《跂乌词》不仅集中地体现了柳宗元的寓言诗的特点,而且代表了柳
诗的主要风格——凄婉哀怨。
也是深得楚骚精髓之佳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