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点】《概率统计》15年真题考点分类详解(数学三)
2015年高考理数专题复习---概率统计(解析版)

2015年高考理数专题复习---概率统计预测2013年高考中,本节的内容还是一个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将越来越重视这部分的内容,排列、组合、概率、统计都将是重点考查内容,至少会考查其中的两种类型。
(1)概率统计试题的题量大致为2道,约占全卷总分的6%-10%,试题的难度为中等或中等偏易。
(2)概率统计试题通常是通过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变式和拓展,从而加工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这样的试题体现了数学试卷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不同考生群体思维的差异,贴近考生的实际,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精神。
复习建议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变量的多样性,深化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充分注意一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所学概率知识的实际应用.1.把握基本题型应用本章知识要解决的题型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应用随机变量的概念,特别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以及期望与方差的基础知识,讨论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相应值的概率及期望、方差的求解计算;另一类主要是如何抽取样本及如何用样本去估计总体.作为本章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以实习作业作为一节给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强化双基训练主要是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迅捷准确的运算能力,严谨的判断推理能力.3.强化方法选择特别在教学中要掌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还要进行题后反思,使学生在大脑记忆中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4.培养应用意识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形式结构、数字特征、图形图表的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试验,找到知识的“结点”.再有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进行训练,以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母题一:5张奖券中有2张是中奖的,首先由甲然后由乙各抽一张,求:(1)甲中奖的概率;(2)甲、乙都中奖的概率; (3)只有乙中奖的概率; (4)乙中奖的概率.母题二:某课程考核分理论与实验两部分进行,每部分考核成绩只记“合格”与“不合格”,两部分考核都“合格”则该课程考核“合格”.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合格的概率分别为0.9、0.8、0.7;在实验考核中合格的概率分别为0.8、0.7、0.9.所有考核是否合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求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的概率;(2)求这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的概率(结果保留三位小数).母题三:某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对5家小型煤矿进行安全检查(简称安检).若安检不合格,则必须整改,若整改后经复查仍不合格,则强制关闭.设每家煤矿安检是否合格是相互独立的,且每家煤矿整改前安检合格的概率是0.5,整改后安检合格的概率是0.8,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恰好有两家煤矿必须整改的概率;(2)至少关闭一家煤矿的概率.母题四:袋中有3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黑球.从中抽取3个球,若取得1个白球得1分,取得1个红球扣1分,取得1个黑球得0分.求所得分数 的分布列.母题五:.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2,服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一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31. (1)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2)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用B有效的概率为2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7 8 99 4 4 6 4 7 3高考模拟1.某校高三一班有学生54人,二班有学生42人,现在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两个班抽出16人参加军训表演,则一班和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A )8,8 (B )10,6 (C )9,7 (D )12,4【答案】C2.右图是 2011年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环节中,七位评委为某考生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84,4.84B. 84,1.6C. 85,1.6D. 85,4【答案】C 【解析】2580855x =+=,244 1.6.5s +== 3.如图,矩形O A B C 内的阴影部分是由曲线()()()sin 0,f x x x π=∈及直线()()0,x a a π=∈与x 轴围成,向矩形OABC 内随机投掷一点,若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4,则a 的值是( ) A .712π B.23π C .34π D.56π 【答案】B【答案】A6.右图的矩形,长为5,宽为2,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阴影部分的黄豆数为138颗,则我们可以估计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约( ) A .523 B .521 C .519 D .516 【答案】A 7.设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均是区间(0,1)的随机数,则斜边的长小于34的概率为( ) A .964 B .964π C .916π D .916【答案】B8.已知椭圆2214x y +=的焦点为12,F F ,在长轴A 1A 2上任取一点M ,过M 作垂直于A 1A 2的直线交椭圆于点P ,则使得120PF PF ⋅< 的点M 的概率为( )A B C D .12【答案】B9.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共有9个小长方形, 若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0.02, 前五个与后五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互为相反数,若样本容量为160,则中间一组(即第五组)的频数为()A.12B.24C.36D.48【答案】C10.盒子中放有编号为1,2,3,4,5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白球和5个黑球,则取出球的编号互不相同的概率为()A.115B.112C.12D.23【答案】D【解析】32352180.33243 P C⎛⎫⎛⎫==⎪ ⎪⎝⎭⎝⎭12.对某种花卉的开放花期追踪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则这种卉的平均花期为__ _天.【答案】16天(15.9天给满分)16.(本小题满分12分)某校从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将他们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满分100分,成绩均为不低于40分的整数)分成六段:[)4050,,[)5060,,…,[]90100,后得到如下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图中实数a的值;(2)若该校高一年级共有学生640人,试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3)若从数学成绩在[)4050,与[]90100,两个分数段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两名学生,求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的概率。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三真题及详解

D1 (r , ) 0 , 0 r 2sin 4 D2 (r , ) , 0 r 2cos 4 2
所以
D
f ( x, y)dxdy 4 d
0
2sin
0
f (r cos , r sin )rdr 2 d
(8) 设总体 X ~ B m, , X1 , X 2 , 值,则 E X i X (A)
, X n 为来自该总体的简单随机样本, X 为样本均
n i 1
2
(
) (B) m n 1 1 (D) mn 1
m 1 n 1
判别法可得
n
n 1
n!
n
收敛;
(1)n 1 (1)n 1 (1) n 对于选项 C, ,根据莱布尼茨判别法知 收敛, ln n n 1 n 1 ln n n 1 ln n n 1 ln n
经济学金融考研论坛 /
d (e x2 y 3 z xyz) e x2 y 3 z d ( x 2 y 3z ) d ( xyz ) e x2 y 3 z (dx 2dy 3dz ) yzdx xzdy xydz 0
把 x 0 , y 0 , z 0 代入上式,得 dx 2dy 3dz 0 所以 dz (0,0) dx
【解析】原极限 lim
x 0
(10)设函数 f ( x) 连续, ( x)
x2
0
xf (t )dt , 若 (1) 1, (1) 5, 则 f (1) ________ .
2015考研数学(三)真题解析概率部分

2015考研数学(三)真题解析:概率部分来源:文都教育()()().P AB P A P B ≤2015考研数学在上午落下帷幕,今年考题整体难度降低。
许多题目出现在平时的讲义、测试卷及练习题中。
下面老师对概率部分的考点的进行整体分析。
概率部分今年秉承以往的风格,重点考查基本知识点,题目很常规。
(2015数三选择题7题)若A ,B 为任意两个随机事件,则( )(A ) (B )()()().P AB P A P B ≥(C )()P AB ≤()().2P A P B + (D )()P AB ≥()().2P A P B + 答案:C 解析:)()()()(AB P B P A P B A P -+=+,因为)()(AB P B A P ≥+,所以)()()()(AB P AB P B P A P ≥-+, 故2)()()(B P A P AB P +≤,应选)(C . 考点说明:主要考查概率第一章的基本公式,也可以通过排除法求解.(2015数三选择题8题)设总体X ~B (m ,θ),12,,,n X X X 为来自该总体的简单随机样本,X 为样本均值,则21()n i i E X X =⎡⎤-=⎢⎥⎢⎥⎣⎦∑ ( ) (A )()()11m n θθ--(B )()()11m n θθ-- (C )()()1(1)1m n θθ---(D )()1mn θθ- 答案:B解析: 样本方差∑=--=ni i X X n S 122)(11,因为)1(2θθ-==m DX ES , 即)1(])(11[12θθ-=--∑=m X X n E n i i ,故)1()1(])([12θθ--=-∑=n m X X E m i i , 应选)(B .考点说明:主要考查的是概率第六章基本统计量的运算公式,只要熟记公式,就可轻易解答.(2015数三填空题14题)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服从正态分布N (1,0;1,1;0),则P {XY -Y <0}= . 答案:21 解析:因为0=ρ,所以Y X ,独立且不相关,且)1,0(~),1,1(~N Y N X ,}0)1{(}0{<-=<-Y X P Y XY P}0{}1{}0{}1{<>+><=Y P X P Y P X P21})1{}1{(21=>+<=X P X P . 考点说明:主要考查的二维联合正态分布,该类型的题目在以往的考试中已考过. (2015数三解答题22题)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2ln 2,0,()0,0x x f x x -⎧>=⎨≤⎩ 对X 进行独立重复的观测,直到第2个大于3的观测值出现时停止,记Y 为观测次数. (Ⅰ)求Y 的概率分布;(Ⅱ) 求EY .解析:(I )令81|22ln 2}3{33=-==>=∞+-+∞-⎰x x dx X P p , Y 的可能取值为 ,3,2,Y 的分布律为22211)1()1()1(}{-----=-⋅⋅⋅==k k k p p k p p C p k Y P ( ,3,2=k )。
2015年中考数学概率知识点:知识归纳与例题讲解三

2015年中考数学概率知识点:知识归纳与例题讲解三
一、知识归纳与例题讲解:
3、方差,标准差与极差。
方差:顾名思义是差的平方,因有多个差的平方,所以要求平均数,弄清是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它的算术平方根。
会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与方差。
例6: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2(B)54(C)54(D)52
例7: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x=8,方差S2乙=0.4,那么,对甲、乙的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A)甲的射击成绩较稳定(B)乙的射击成绩较稳定
(C)甲、乙的射击成绩同样稳定(D)甲、乙的射击成绩无法比较
例8:一个样本中,数据15和13各有4个,数据14有2个,求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和极差(标准差保留两个有
效数字)。
考研数学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数学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解答题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3年)将一枚硬币独立地掷两次,引进事件:A1={掷第一次出现正面},A2={掷第二次出现正面},A3={正、反面各出现一次},A4={正面出现两次},则事件【】A.A1,A2,A3相互独立.B.A2,A3,A4相互独立.C.A1,A2,A3两两独立.D.A2,A3,A4两两独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7年)某人向同一目标独立重复射击,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p(0<P<1),则此人第4次射击恰好第2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A.3p(1-p)2.B.6p(1-p)2.C.3p2(1-p)2.D.6p2(1-p)2.正确答案:C解析:P{第4次射击恰好第2次命中目标}=P{前3次射击恰中1枪,第4次射击命中目标} =P{前3次射击恰中1枪}.P{第4次射击命中目标}=C31p(1-p)2.P=3p2(1-p)2 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09年)设事件A与事件B互不相容,则【】A.P()=0.B.P(AB)=P(A)P(B).C.P(A)=1-P(B).D.P()-1.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14年)设随机事件A与B相互独立,且P(B)=0.5,P(A-B)=0.3,则P(B-A)=【】A.0.1B.0.2C.0.3D.0.4正确答案:B解析:∵A与B独立,∴P(AB)=P(A)P(B).故0.3=P(A-B)=P(A)-P(AB)=P(A)-P(A)P(B) =P(A)[1-P(B)]=P(A)(1-0.5)=0.5(P(A) 得P(A)==06,P(B-A)=P(B)-P(AB)=P(B)-P(A)P(B)=0.5-0.6×0.5=0.2.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15年)若A,B为任意两个随机事件,则【】A.P(AB)≤P(A)P(B).B.P(AB)≥P(A)P(B).C.P(AB)≤.D.P(AB)≥.正确答案:C解析:由ABA,ABB得P(AB)≤P(A),P(AB)≤P(B),两式相加即得:P(AB)≤.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16年)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且0<P(A)<1,0<P(B)<1,如果P(A|B)=1,则【】A.P()=1.B.P(A|)=0.C.P(A∪B)=1.D.P(B|A)=1.正确答案:A解析:由1=P(A|B)=,有P(B)=P(AB) 于是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7.(90年)设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其概率分布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X-YB.P{X-Y}=0C.P{X-Y}=D.P{X=Y}=1正确答案:C解析:P(X=Y)=P(X=-1,Y=-1)+P(X=1,Y=1) =P(X=-1)P(Y =-1)+P(X=1)P(Y=1) =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93年)设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φ(χ),且φ(-χ)-φ(χ),F(χ)为X的分布函数,则对任意实数a,有【】A.F(-a)=1-∫0aφ(χ)dχB.F(-a)=-∫0aφ(χ)dχC.F(-a)=F(a)D.F(-a)=2F(a)-1正确答案:B解析:由概率密度的性质和已知,可得故选B.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95年)设随机变量X~N(μ,σ2),则随着σ的增大,概率P(|X-μ|<σ) 【】A.单调增大.B.单调减小.C.保持不变.D.增减不定.正确答案:C解析:由已知X~N(μ,σ),得~N(0,1) 故P{|X-μ|<σ}==(1)Ф-Ф(-1) 故选C.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填空题10.(89年)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为则A=_______,P{|X|<}=_______.正确答案:1;解析:∵分布函数是右连续的,故得1=Asin ∴A=1 这时,F(χ)在(-∞,+∞)上都连续,于是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1.(91年)设随机变最X的分布函数为则X的概率分布为_______.正确答案:解析:F(χ)为一阶梯状函数,则X可能取的值为F(χ)的跳跃点:-1,1,3.P(X=-1)=F(-1)-F(-1-0)=0.4 P(X=1)=F(1)-F(1-0)=0.8-0.4=0.4 P(X=3)=F(3)-F(3-0)=1-0.8=0.2 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2.(94年)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以Y表示对X的三次独立重复观察中事件{X≤}出现的次数P{Y=2}=_______.正确答案:解析:由题意,Y~B(3,p).其中p=故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3.(00年)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若k使得P{X≥k}=,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正确答案:[1,3]解析:∵P(X≥k)=∫k+∞f(χ)dχ.可见:若k≤0,则P(X≥k)=1 若0<k<1,则P(X≥k)=若k>6,则P(X≥k)=0 若3<k≤6,则P(X ≥k)=若1≤k≤3,则P(X≥k)=综上,可知K∈[1,3].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4.(05年)从数1,2,3,4中任取一个数,记为X,再从1,…,X中任取一个数,记为Y,则P(Y=2}=_______.正确答案:解析:由题意,X的概率分布为而P(Y=2|X=1)=0,P(Y=2|X=2)=,P(Y=2|X=3)=,P(Y=2|X=4)=,故由全概率公式得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5.(05年)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分布为若随机事件{X=0}与{X+Y=1}相互独立,则a=_______,b=_______.正确答案:0.4;0.1.解析:由题意知0.4+a+b+0.1=1,∴a+b=0.5 而P{X=0}=0.4+a,P{X+Y=1}=P{X=0,Y=1}+P{X=1,Y=0}=a+b=0.5,P{X =0,X+Y=1}=P{X=0,Y=1}=a 由P{X=0,X+Y=1)=P{X=0)P{X +Y=1} ∴a=(0.4+a)0.5,得a=0.4,从而b=0.1.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6.(06年)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区间[0,3]上的均匀分布,则P{max(X,Y)≤1}=_______.正确答案:解析:由题意知X与Y的概率密度均为:则P(X≤1}=P{Y≤1}=∫-∞1f(χ)dχ=故P{max(X,Y)≤1}=P{X≤1,y≤1}=P{X≤1}P{y≤1}=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7.(99年)设随机变量Xij(i=1,2,…,n;n≥2)独立同分布,Eij=2,则行列式Y=的数学期望EY=_______.正确答案:0解析:由n阶行列式的定义知Y=,P1,…,Pn为(1,…,n)的排列,τ(p1p2…pn)为排列p1p2…pn的逆序数.而Xij(i,j=1,2,…,n)独立同分布且EXij=2,故知识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考研数学三概率论04-15年真题

[ (D)
2
]
uα .
2
(B)
u
1α 2.Fra bibliotek(C)
u 1α .
2
u1α .
2 2 2
(06, 2 4 分)设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 N 1 , 1 且 P X 1 1 P Y 2 1 ,则必有 (A)
,随机变量 Y 服从正态分布 N , ,
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总体 个体 简单随机样本 统计量 经验分布函数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和样本矩
2 分布 t 分布
F 分布 分位数 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 本方差定义为
B(n, p) 、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 P( ) 及其应用.
3.掌握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 U (a, b) 、正态
2 分布 N ( , ) 、 指数分布及其应用, 其中参数为 ( 0) 的指数分布 E ( ) 的概率
1 (2)求 Z 的概率密度 f Z ( z ) 。 X 0} ; 2
9 (08,4 分) 设随机变量 X , Y 独立同分布, 且 X 的分布函数为 F ( x) , 则Z m a x { X ,Y} 的分布函数为 [ ]
A
F 2 ( x)
B
F ( x) F ( y )
C
1 [1 F ( x)]2
间断点个数为 [ ] (A)0 (B)1 (C)2 (D)3 11(09, 11分)袋中有一个红色球,两个黑色球,三个白球,现有放回的从袋中取两次, 每次取一球,以X,Y,Z分别表示两次取球所取得的红、黑、白球的个数。 ①
2015年考研数学三真题及答案详解

(3)设D x,y x2y22x,x2y22y,函数f x,y在D上连续,则f x,y dxdy( )
D
(A)
04d
0
2cos
0
f
r cos
,r sin
rdr
2d
4
2sin
0
f
r cos
,r sin
rdr
(B)
4d
0
2sin
0
f
r cos
,r sin
rdr
2d
2cos
0
f
r cos
,rsin
则lim xn
a
n
n
n
(C)
若lim
xn
a,则lim
x3n
lim x3n 1
a
n
n
n
(D)
若limn
x3n
lim x3n 1
n
a,则lim xnn
a
答案】(D)
解析】答案为D,本题考查数列极限与子列极限的关系
确;D错(D选项缺少x3n 2的敛散性),故选D
f (x) 0的点处产生.所以y f (x)有三个点可能是拐点,根据拐点的定义,即凹凸性改 变的点; 二阶导函数f (x)符号发生改变的点即为拐点.所以从图可知, 拐点个数为2,故选C.
2015
、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设xn是数列,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limn
xn
a,则limn
x2n
lnim x2n 1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大全(概率、统计、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

8. (2015 湖北文)已知变量 x 和 y 满足关系 y 0.1x 1 ,变量 y 与 z 正相关.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
是( )
A. x 与 y 负相关, x 与 z 负相关
B. x 与 y 正相关, x 与 z 正相关
C. x 与 y 正相关, x 与 z 负相关
D. x 与 y 负相关, x 与 z 正相关
数为 x,由分层抽样的性质可得总体与样本中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的比例相等,即 320 16 ,解得 x9
x 180 .
考点:分层抽样.
3.(2015 福建理)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家庭年收入所年支出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社区 5 户家庭,
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表:
收入 x (万 8.2
8.6
10.0
11.3
11.9
则 card card F ( )
A. 50
【答案】D
B.100
C.150
D. 200
考点:推理与证明.
6.(2015
湖北理)在区间 [0,
1] 上随机取两个数
x, y
,记
p1 为事件“
x
y
1 2
”的概率,
p2
为事件
“|
x
y
|
1 2
”的概率,
p3
为事件“
xy
1 2
”的概率,则
(
)
A. p1 p2 p3
第 3页 (共 27页)
9.
(2015 湖北文)在区间[0,
1]
上随机取两个数
x,
y
,记
p1
为事件“
x
y
1 2
”
的概率,
p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