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之“语言特色(欣赏)”考点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鉴赏艺术技巧之语言技巧教案完美版

小说阅读:鉴赏艺术技巧之语言技巧教案完美版

小说阅读:鉴赏艺术技巧之语言技巧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小说语言技巧概览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艺术价值。

掌握小说中常见的语言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1.2 教学内容:小说的语言特点:个性化、生动形象、情感色彩、风格独特。

语言技巧的分类:描写、对话、叙述、修辞。

1.3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小说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

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小说语言风格的看法。

第二章:小说的描写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描写的不同手法及其作用。

学会分析描写如何塑造人物、渲染氛围、推进情节。

2.2 教学内容: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外貌、心理、动作、环境。

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营造氛围、推动故事发展。

2.3 教学活动:观看小说片段的视频解读,理解描写手法的运用。

学生示例分析,练习解读描写技巧。

第三章:小说的对话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对话在小说中的功能。

学会分析对话如何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2 教学内容:对话的形式:独白、对话、群像对话。

对话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揭示心理、推进情节。

3.3 教学活动:挑选小说中的对话片段,分析其表现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对话技巧。

第四章:小说的叙述技巧4.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叙述的不同视角及其特点。

学会分析叙述技巧如何影响故事表达效果。

4.2 教学内容: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叙述技巧的作用:增强真实感、塑造悬念、多元视角。

4.3 教学活动:对比分析不同叙述视角的小说片段。

讨论叙述技巧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五章:小说的修辞技巧5.1 教学目标:认识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学会运用修辞技巧丰富小说语言。

5.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反讽等修辞手法。

修辞的作用:增强表现力、深化主题、美化语言。

5.3 教学活动:搜集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其在小说中的效果。

创意写作练习,运用修辞技巧创作短篇故事。

第六章:综合分析小说语言技巧6.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描写、对话、叙述、修辞技巧分析小说。

《考点复习---赏析语言》教学设计

《考点复习---赏析语言》教学设计

《考点复习---品味赏析语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言品味赏析是语文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提高语言赏析能力也是语文备考中重要的内容。

设计理念及思路:教学设计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够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整个教学过程由“赏析题展示---考点解析及探究指导---总结归纳---课堂练习”四个教学板块组成。

“考点解析及探究指导”板块扣住语言品味赏析题的“写法、特点、效果、内容”四个要素展开。

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赏析题的解答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指导归纳——拓展练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的品味赏析,要细细地咀嚼,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细心品味词句有益于我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同时品味赏析语言也是中考的一大考点。

二、语言赏析题展示(课件)读下列题目,说说语言品味赏析题的特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2、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4、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语句加以品析。

5、简析第(4)段中加点的“熬”字好在哪里。

三、考点解析及探究指导词语方面的考点(课件展示):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2、品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蕴含在词语中的作者的情感。

句子方面的考点(课件展示):1、理解句子的含义,体悟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修辞等。

2. 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比较、归纳等。

3. 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2. 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3. 分析:分析经典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经典诗歌,体会其语言特点。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出其语言特色。

3. 搜集有关诗歌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评估他们的诗歌语言运用能力。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3.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文学类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doc

《文学类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doc

《文学类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学定教(以导学案定教案)先练后讲(先演练后点拨)讲后再练(点拨后再练习) 练后再练(熟能生巧,灵活应用)复习目标:1、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角度及命题特点。

2、掌握文学类阅读赏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掌握文学类阅读赏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复习方法:练习法、点拨法、归纳法复习准备:导学案、课件复习课时:1课吋复习过程:一、考纲解读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命题角度及命题特点)二、课堂演练微尘远,山花近秦锦屏(1)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

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2)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最,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牛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3)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

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

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4)“喂、喂、喂•……忙、忙、忙!”冋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5)-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喇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山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6)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

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7)沉默。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案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威远县铺子湾镇中心校邓菊华教学目标:1、明确初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1、掌握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解题方法。

2、掌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解题方法。

2、灵活运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复习、点拨、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而要读书、学习就离不开阅读。

可以说,阅读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作为语文这个学科,阅读题是考试的重头戏,更是同学们丢分最多的题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做阅读题的高手?除了平时多读,多积累,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

今天我们借这节课教给同学们一些题型的解题技巧。

二:初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投影:1、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 、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我们一节课不可能把这些要求全部都讲完,今天老师选择了两点要求给同学们做讲解,就是老师用红色标示的两点。

我们再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投影:“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把这两个要求的题归纳为语言赏析类试题。

今天我们就把这类题分为两个要点来学习:赏析词语、赏析句子三、解说赏析:、什么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以及运用的各种手法“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描写生动、形象、细腻,请加以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文学作品语言教案

文学作品语言教案

文学作品语言教案文学作品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尝、观赏文学作品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量。

2、通过练习归纳赏析文学作品语言的答题思路。

一、由“聪慧”一词导入师:请同学们解释这个词语生:才智、有灵性师:假如有人用这个词语形容你,你快乐吗?生:快乐师:变一变PPT“我那时真是聪慧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美丽,非自己插嘴不行”生读一读,留意语气请学生范读,读出的.自责、圆满、懊悔之情师:褒义贬用,是愚蠢的意思。

这是自嘲的话,其实反映了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始终以为自己很聪慧,其实却是很愚蠢,如今明白了,不免很是圆满,因此略有悔意,便说了这句自嘲的话,这句话中有很深的圆满和痛惜之意,表达了父爱和自己的痛惜之情。

看来。

我们品尝或赏析句子要看详细的语言环境。

今日,我们就来复习“文学作品语言赏析”PPT二、中考举隅(回忆历年中考题)三、常用问法PPT师:类似这种的词句赏析题,同学们在平常的练习、考试中经常接触,而且这类题目的分值也不低,占了4-5分,PPT中考要求师:那么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需弄清命题者的心思,揣摩他可能会关注哪些文学语言。

学生猜词语,师:看来我们许多同学猜出了命题者的心思”,的确如此,我们在赏析语言的时候,应关注这些内容,我们把它们统称为“重要词语”。

四、我来秀一秀学生点评师出示答题提示,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展修改,比照参考答案。

师:语境如同生命之水,让一个个词语变得像鱼儿一样灵动有生命力,我们在赏析语言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师出示幻灯片。

五、生“我来练一练”六、总结答题指南七、师小结: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赏析了美丽精辟的语言,请同学们课后准时稳固今日所学的解题思路,一粒种子埋在地里,我们看不见它,但我们信任只要急躁浇灌,总有一天小小的嫩芽会破土而出。

预祝大家中考取得抱负的成绩!。

公开课《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公开课《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授课老师甘玉苹教学目标:1、抓准切入口,结合语境,赏析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2、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形成语言赏析思维。

3、规范语言特色评价用语,能用简明恰当的语言表达。

4、感受汉语言的意蕴,从赏析语言美中获得阅读的享受。

教学重点、难点:1、抓切入口,结合语境,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规范语言特色评价用语,能用简明恰当的语言表达。

课前准备:1、复习识记:修辞、描写及其作用;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2、近几年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

3、《高分突破》和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作业情况,例题引路,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再评讲作业存在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强化训练,讲评练结合,让学生形成语言赏析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新课导入:一把锁配一把钥匙,如果能给每个知识考点找到一把对应的钥匙,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寻找语言赏析题解的钥匙。

二、题型归纳及考查情况:题型多样;在历年的中考中,“语言赏析”是高频考点。

三、解题技巧:(一)知识回顾识记有关语言赏析的知识。

(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常用修辞及作用、描写手法作用)[见《高分突破》第136页]这些知识是死的,除了识记,更要学会活用巧用。

(二)答题示例探究引路满分答案示例,分析、归纳答题要点和切题角度。

(三)角度切入深度品析对照作业,查缺补漏。

1、评讲《鼓神》有关语言赏析作业: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归纳注意事项。

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角度没抓准;内容、情感分析不到位;答题要点不全面。

小结注意事项:抓关键词明确角度结合语境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思考周全要点齐全2、讲评《偷父》有关语言赏析作业:学生当一回改卷老师,点评(1)句中学生的答案并打分,再强调答题要点和注意事项。

请仿照上一题的答题格式回答(2)句。

补充强调:规范评价用语,表达简明到位。

练习讲评小结:通过这次练习讲评,我希望同学们能小结自己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注意事项,掌握语言赏析的窍门,娴熟解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节奏、韵律、修辞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诗歌语言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语言特点2.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3. 诗歌的修辞手法4. 诗歌语言的审美分析5. 练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诗歌的节奏、韵律、修辞手法。

2. 难点:诗歌语言的审美分析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语言的感悟和鉴赏心得。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名篇名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美。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语言的感悟和鉴赏心得。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

2. 分析角度:从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

七、小组讨论与交流1. 分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2. 讨论内容:从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

3. 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

八、诗歌鉴赏练习1. 练习设计: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练习内容:包括诗歌的语言特点识别、节奏和韵律分析、修辞手法判断等。

3. 反馈与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梦与梦想只有一字之差,我们不能只有梦,还要敢去想,敢去追逐!愿同学们不怕泥泞,一路逐梦!2018.5.
1
文学作品阅读之“语言特色(欣赏)”考点
复习学案 刘红玉
学习目标 1、掌握语段鉴赏的常用角度。

2、掌握做语言鉴赏题的基本模式,提高语段鉴赏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学习
1、试做下列语段鉴赏题。

(1)(2010年山东卷19题)“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划线部分文字如下: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老舍《骆驼祥子》
分析: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

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

答案:
(2)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它(芦花)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

虽然它不停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

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冯骥才《水墨文字》 分析:这段文字是描写芦花的。

特色主要体现在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

“轻柔”是触觉感受,“摇动”“夺目”等是作者看到的;“矫情”“搔首弄姿”等使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从语言的风格来看,这段文字属于生动形象的描绘。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对芦花的赞美和喜爱。

鉴赏这段文字就应从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

答案:
(3) 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他却不要(看医生用瓦片排队),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

——申弓《小山村》
分析:这个选自申弓的小小说《小山村》里句子,是写一个“城里人”第一次到小山村医生家看病时的表现。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挤”“掏”“抽”“塞”“递”,与村民看病时用瓦片排队时的自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逼人的气势,描写了他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蛮横情态。

只有抓好词语的运用,才能准确赏析这段文字。

答案:
2、根据上面三道小题,自己尝试小结在分析语言特色时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

二、 课堂学习
1、全班交流,归纳语言鉴赏欣赏题的答题角度。

2、回顾真题,探讨答题模式。

(2010年江苏卷11题):文中画线部分(即下面语段)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阿城《溜索》
分析:这段文字是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的,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写景角度上。

“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看出,“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作者的内心感受。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

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使人如临其境。

而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一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因题干中已点明,则应省略,以体现答题语言的精练。

小结:(答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这就是答题模式)
3、现场演练,熟练答题方法。

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在车床上刨木),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汪曾祺《戴车匠》
4、课堂小结(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