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合集下载

兽医传染病学 pdf

兽医传染病学 pdf

兽医传染病学 pdf
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分析和了解动物疾病的传播方式、病原体的特征、疫情控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兽医传染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体:研究各种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了解病原体的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2. 传播途径:研究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昆虫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可以帮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如病例发生率、死亡率、传播速度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疫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4. 预防控制:研究和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措施、卫生管理、灭鼠虫等。

预防控制是控制动物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兽医传染病学在保护动物健康、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动物传染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指导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指导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须知一、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病原传播人类活动是促成动物传染病在不同地区和动物群间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

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如炭疽、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鼻疽等不仅能够引起动物发病,而且可以造成人类感染,甚至在人群中广泛流行。

目前已知能够感染人类的病原体达1415种,其中868种(61%)可在人和动物间交叉感染和传播。

在兽医传染病学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和材料大多与患病动物及其病原微生物有关,操作者的疏忽可能感染自身、危及生命, 甚至造成病原扩散,引起疾病流行。

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操作规程,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接近患病动物或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衣帽,必要时(接触或操作危险材料时),要佩戴口罩、眼罩、穿戴胶靴及手套等。

上述衣物在实验结束后需要立即就地消毒清洗;必须携回处理时,要包扎严密,保证安全,防止病原体散播。

2.实验操作期间,务须严肃认真、聚精会神。

操作时,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勿以手指或其他器物等接触口唇、眼、鼻及面部。

手及面部有伤口时,应避免操作危险材料,必要时应涂碘酒,或用胶布包扎伤口或戴防护手套。

3.危险材料及污染器物的处理(1)使用病理性材料,尤其是危险材料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盛放液体的器皿应轻拿轻放,确保液体不外溢。

(2)实验用过的动物尸体、内脏、血液等废弃病料,以及废弃的病原培养物、生物制品等须深埋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焚烧、煮沸、高压灭菌等)后丢弃到公共垃圾处理场,严禁将未经消毒的危险性材料直接丢弃。

(3)用过的棉球、纱布、吸水纸等污物须置于固定容器内统一消毒处理,不得任意丢弃。

(4)使用后被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定点存放,统一清洗、消毒。

4.意外事故的处理:一旦危险性材料滴出或打翻,或出现其它意外,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以便及时、正确处理。

(1)皮肤被扎伤、污染,应立即用2%来苏儿(或其他适当的消毒药)洗涤,或2%碘酊棉球擦拭,然后75%酒精棉球再次涂擦。

动物传染病学(彭大新)实验一鸡白痢的检疫

动物传染病学(彭大新)实验一鸡白痢的检疫

实验一鸡白痢的检疫(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鸡白痢的血清学检疫方法。

(二)实验原理快速全血平板凝集反应(三)实验准备1.抗原:鸡白痢全血凝集反应抗原,由农业部中国兽药监察所购得,或其他来源的合格产品。

抗原为福尔马林灭活的细菌悬液,每毫升含菌100亿。

2.用具:洁净玻璃板、干净纱布、7#或9#注射针头、75%酒精棉球、酒精灯、移液器、手电筒。

(四)实验步骤1.先将抗原瓶充分摇匀,用移液器吸取抗原20 μL,垂直滴于玻片上;2.用注射针头刺破鸡的翅静脉或冠尖,以移液器吸取血液一满环(约0.02m1)混入抗原内;3.随即搅拌均匀,并使散开至直径约2cm为度;4.用手电筒反照玻璃板,仔细观察并判定。

(五)结果分析1.抗原与血清混合后在2min内发生明显颗粒状或块状凝集者为阳性。

2.2分钟以内不出现凝集,或出现均匀一致的极微小颗粒,或在边缘处由于临干前出现絮状者判为阴性反应。

3.在上述情况之外而不易判断为阳性或阴性者,判为可疑反应。

(六)注意事项1.抗原应在2~15℃冷暗处保存,从杀菌之日算起有效期6个月。

2.本抗原适用于产卵母鸡及1年以上公鸡,幼龄鸡敏感度较差。

3.本试验应在20℃以上室温中进行。

4.手电筒反照可以不分阴晴天或白昼。

5.每次使用金属管可以用酒精棉球擦干、消毒。

6.使用酒精灯要特别注意安全:防鸡翅掀翻酒精灯或防工作服碰到火焰。

(七)思考题1.试比较鸡白痢检疫的全血平板凝集反应与血清平板凝集反应的异同点。

2.我国绝大多数鸡群鸡白痢的阳性率比较高,试分析其原因和拟定防制对策。

实验二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巴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步骤和方法。

了解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准备染色液:美兰染色液、瑞氏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95%酒精、沙黄水溶液)、用具:搪瓷盘、碘酊棉、75%酒精棉、组织镊、手术刀(带柄)、普通剪刀、塑料洗瓶、纱布、酒精灯、载玻片、吸水纸(载玻片大小)、铂耳、显微镜、擦镜纸、染色废液缸、甲苯、镜油、血培养基平板、巴氏杆菌病死鸡(三)实验步骤1、分离培养(划线培养)①无菌解剖病死鸡暴露胸腹腔,露出其心、肝、肺等。

《兽医传染病学》(汇总版)

《兽医传染病学》(汇总版)

兽医传染病学引言概述: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涉及动物健康、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对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防控和治疗动物传染病,并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正文内容:一、病原体的种类和特征1.细菌病原体1.1线形菌属1.2嗜酸菌属1.3弧菌属1.4菌样体1.5隐球菌属2.病毒病原体2.1RNA病毒2.2DNA病毒2.3反转录病毒2.4空壳病毒2.5复制酶3.真菌病原体3.1霉菌属3.2酵母菌属3.3放线菌属3.4真菌代表种3.5真菌的生物学特性4.寄生虫病原体4.1约线虫属4.2蛔虫属4.3蚂蚁虫属4.4疟原虫属4.5并殖吸虫属5.衣原体和支原体病原体5.1衣原体5.2支原体5.3衣原体感染与支原体感染二、传播途径1.直接传播1.1联系性传播1.2父子传播1.3同种群传播1.4接触性传播1.5分泌物传播2.空气传播2.1飞沫传播2.2细菌病原体空气传播2.3病毒病原体空气传播2.4真菌病原体空气传播2.5寄生虫病原体空气传播3.食物传播3.1水源传播3.2食物原料传播3.3食品加工传播3.4食品贮存传播3.5食品接触传播4.媒介传播4.1蚊虫媒介传播4.2蜱虫媒介传播4.3蝇虫媒介传播4.4蚤虱媒介传播4.5虱螨媒介传播5.环境传播5.1土壤传播5.2水源传播5.3大气传播5.4农产品传播5.5动物籍介传播三、预防和控制措施1.疫苗防控1.1疫苗的分类和原理1.2疫苗的研发和生产1.3疫苗的接种和免疫程序1.4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估1.5疫苗的应用策略和普及推广2.药物治疗2.1抗生素治疗2.2抗病毒药物治疗2.3抗真菌药物治疗2.4抗寄生虫药物治疗2.5免疫调节剂治疗3.环境卫生控制3.1动物场所的清洁和消毒3.2饮用水和饮水设备的卫生控制3.3保持动物饲养环境的整洁和卫生3.4土壤和水源的治理和保护3.5动物隔离和交通管制措施4.动物检疫和监测4.1动物进口检疫程序4.2动物出口检疫程序4.3动物集市和交易场所的监测和控制4.4野生动物的检疫和监测4.5全面性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5.公众教育与宣传5.1传染病知识的普及5.2养殖和屠宰工艺的宣传5.3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的教育5.4疫情应对和紧急措施的宣传5.5合理使用药物和兽药的普及总结:兽医传染病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重要的学科,深入研究动物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兽医传染病学实习报告

兽医传染病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实习单位:XX大学动物医院实习内容:兽医传染病学一、实习背景兽医传染病学是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与兽医学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如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紧密联系。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兽医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高等农林院校都设置了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实习环节。

本次实习报告主要围绕兽医传染病学的实验实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1. 实习目的:(1)通过实地解剖感染动物,了解不同动物的剖检术式及各种疾病时的眼观病变特点和组织学病变特点。

(2)掌握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实习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3)加深对兽医传染病学理论部分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素养。

2. 实习要求:(1)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的发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熟练操作实验器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3)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传染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2)传染病疫苗的制备与接种。

(3)传染病疫情的调查与防控。

(4)传染病病理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2. 实习过程:(1)传染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实验室培养、染色镜检等方法,对感染动物的组织进行病原体分离与鉴定。

(2)传染病疫苗的制备与接种:学习疫苗的制备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疫苗接种,观察免疫效果。

(3)传染病疫情的调查与防控:针对实验动物出现的疫情,进行疫情调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4)传染病病理变化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对感染动物的解剖和病理切片观察,分析病理变化特点,诊断疾病。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收获:(1)掌握了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实习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2)加深了对兽医传染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3)培养了严谨的科学实验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习体会:(1)实践操作是学习兽医传染病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兽医传染病学-疯牛病

兽医传染病学-疯牛病
24
PrP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25
朊病毒蛋白形成过程
26
朊病毒的复制模式 A:传染型和散发型的朊病毒复制模式; B:遗传型的朊病毒复制模式。
27
28
五、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非常隐蔽,不易察 觉。
——主要表现为走路落 伍、不愿过水泥地 和门槛、挤奶时踢 腿、反刍减少、走 路时高抬后腿、逐 渐消瘦。
疯牛病可突破种属屏障传播 给人,引起人克雅病(vCJD ),此病100%死亡率,目前 无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带来空前恐慌。
8
1、食物: 污染BSE病原的食品;
2、医源性: 手术、牛源性医疗器械、 药品;
3、化妆品: 口红(污染BSE);
9
二、病原
源于肉骨粉中的痒病因子 能抵抗PK酶的作用 很难灭活 Prion,宿主神经元表面
29
五、临床症状
发病后期
食欲不振、明显消瘦、行走时左右摇摆,易倒地、起来 困难,怕光、怕触摸、怕刺耳的声音,经常甩头、具有 明显的攻击性,时有瘙痒、颤抖、踢腿明显,神经症状 明显、不愿过障碍物
30
31
32
33
病羊以一种古怪的 方式在进食
患羊搔痒症的病羊
34
六、病理变化
正常牛脑组织切片
患牛延脑孤束病变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痒病的绵羊、患疯牛病 的种牛及带毒牛是本病的 传染源
15
三、流行病学
2、易感动物
16
三、流行病学
3、传播途径
PrPSc
nvCJD
PrPSc
PrPSc
含PPrrPPSSc肉c 骨粉
17
患病人畜各器官带毒情况
宿主组织 人类库鲁病 瘙痒病/疯牛病

兽医传染病学___第五版

兽医传染病学___第五版

兽医传染病学___第五版这是《兽医传染病学陈薄言第五版》的大纲。

引言兽医传染病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本书的目的和结构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类和特征宿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兽医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感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设计原则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兽医传染病的防控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原则和策略疫苗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兽医公共卫生和临床感染控制兽医传染病的重要病例常见的兽医传染病分类和特征典型兽医传染病的病理学和临床表现防控和治疗的策略兽医传染病的新进展新兽医传染病的发现和研究方法兽医传染病科研的前沿领域和趋势兽医传染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结语兽医传染病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挑战对读者的建议和展望该大纲是《兽医传染病学陈薄言第五版》的基本结构,提供了相应章节的内容概述。

通过详细研读本书,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兽医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防控策略以及相关疾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兽医传染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读者拓展了学术视野。

请注意,此大纲仅为实现《兽医传染病学陈薄言第五版》一书的基本架构,并未涵盖详细内容。

详细知识和案例请查阅原著。

本章介绍了兽医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传染病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传播途径等相关内容。

此外,还探讨了兽医传染病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范围。

传染病在动物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因此了解兽医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

该概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兽医传染病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中针对具体传染病的研究和实践内容。

在本章中,我们将展开对传染病的定义进行讨论,并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分类和介绍。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传染病的特征,例如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宿主的感染反应以及传染性的表现。

同时,我们将阐述传播途径的重要性,从直接接触到空气传播,从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到环境因素的介入。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兽医(小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内容实验一消毒一、目的1.掌握消毒的方法2.了解常用化学消毒药及其使用方法3.掌握检查消毒质量的方法二、消毒的种类和方法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2.随时消毒(应急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进行的临时性的消毒。

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消毒的方法:1.机械性清除:用清扫、洗刷、通风等机械性的方法清除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

2.物理学消毒:用物理学方法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阳光高温:火焰烧烤、煮沸消毒、蒸气消毒3.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

4.生物热消毒:这是消毒粪便常用的消毒方法。

在粪便的堆沤过程中,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以使温度高达7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1~3个月),可杀死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三、化学消毒剂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不同可分为1.碱类 6.醛类2.酸类 7.表面活性剂3. 酚类 8.醇类4.氧化剂 9.重金属类5.卤素类 10.染料类畜舍常用消毒药的特点与选用1.氢氧化钠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2%-3%的热水溶液喷雾消毒,用于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畜舍、场地和食具等。

4%-5%的热水溶液对芽胞杆菌亦有很强的杀灭力。

氢氧化钠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消毒完毕要立即用水洗干净;对皮肤、被毛和粘膜亦有腐蚀作用,因此,消毒畜舍及食具时,应移出动物,隔天用水冲洗场地及食具后,方能让其入内。

2.石灰乳石灰乳是由生石灰1份加水1份制成熟石灰,然后用水配成10%-20%的混悬液。

本品有效强的杀灭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但对芽孢无效,可用于畜舍地面、墙壁及畜栏等处消毒。

由于熟石灰可丛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无消毒作用的碳酸钙,故石灰乳应现配现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须知一、注意个人预防、避免病原传播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动物传染病在不同地区和动物群间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助动力。

在此过程中,人畜共患性的疾病如炭疽、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鼻疽等还能造成人类感染、发病,甚至在人群中引起广泛流行。

除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大家公认的人畜共患病外,目前已知能够感染人类的病原体达1415种,其中868种(61%)可在人和动物间交互感染和传播,皆为人畜共患病原体。

在兽医传染病学实验中,由于实验的对象和材料大多与患病动物及其病原微生物有关,操作者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甚至感染自身、危及生命。

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操作规程,具体措施如下: 1.接近患病动物或实验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衣帽,必要时(接触或操作危险材料时),要佩戴口罩、穿戴胶靴、围裙、袖套、手套及眼镜。

上述衣物在实验结束后需要立即就地消毒清洗;必须携回处理时,要包扎严密,保证安全,防止病原菌污染。

2.实验操作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勿以手指或其他器物等接触口唇、眼、鼻及面部。

操作时(尤其是危险的操作),务须严肃认真、聚精会神。

手及面部有伤口时,应避免操作危险材料,必须操作时应涂碘酒,用胶布包扎,或戴橡皮手套。

3.危险材料及其污染的器物处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防止引起疾病流行或危及他人:(1)使用病理性材料,尤其是危险材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盛放器皿应轻拿轻放,确保液体不能流出。

(2)实验用过的动物尸体,内脏、血液等废弃病料,以及废弃的病原培养物、生物制品等须深埋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焚烧、煮沸、高压灭菌等)后丢弃到公共垃圾处理场,严禁将未经消毒的危险性材料直接丢弃。

(3)用过的棉球、纱布、吸水纸等污物须置于固定容器内统一消毒处理,不得任意抛弃。

(4)使用后被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定点存放,统一清洗、消毒,不得随处乱放。

4.意外事故的处理:万一危险性材料滴出或打翻,或出现其他意外,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

(1)手指及皮肤被扎伤、污染,应立即用2%来苏儿(或其他适当的消毒药)洗涤,或2%碘酊棉球擦拭,然后75%酒精棉球再次涂擦。

(2)危险性材料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或5%硼酸溶液冲洗,必要时立即就医。

(3)危险性物品吸入口时,应用清水或10%硼酸溶液漱口,必要时立即就医。

(4)衣帽被污染,可用5%石炭酸、10%福尔马林等浸湿消毒,必要时须用碱水煮洗或高压灭菌。

(5)桌面、地板或地面被污染时,应用5%石炭酸或10%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消毒药液蘸湿布片覆盖,经30分钟后拭去洗净,或倾注多量药液使充分湿透。

5.实验完毕,必须洗手消毒后方得离去。

消毒时可先用1—3%来苏儿溶液或其他适当消毒药液洗涤,然后在普通水中用肥皂及指刷充分洗刷干净。

二、一般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以免实验时计划不周,徒劳忙乱,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时应作记录。

事先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在实验时就实验的题目、内容、方法和结果等作必要的或详细的记录,以供日后查阅参考。

3.遵守实验程序,服从教师指导,尤应注意出外实验时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4.要有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任何细微或简单的操作,均不可潦草应付或不动手。

5.爱惜药械和仪器。

使用药品力求节省,不可浪费。

对器械,特别是精密仪器,必须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切不可粗心大意,草率从事。

实验一消毒一、目的1.掌握消毒的方法2.了解常用化学消毒药及其使用方法3.掌握检查消毒质量的方法二、消毒的种类和方法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2.随时消毒(应急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进行的临时性的消毒。

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消毒的方法:1.机械性清除:用清扫、洗刷、通风等机械性的方法清除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

2.物理学消毒:用物理学方法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阳光高温:火焰烧烤、煮沸消毒、蒸气消毒3.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

4.生物热消毒:这是消毒粪便常用的消毒方法。

在粪便的堆沤过程中,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以使温度高达7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1~3个月),可杀死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三、化学消毒剂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不同可分为1.碱类2.酸类3. 酚类4.氧化剂5.卤素类6.醛类7.表面活性剂8.醇类9.重金属类10.染料类畜舍常用消毒药及使用方法1.氢氧化钠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2%-3%的热水溶液喷雾消毒,用于畜舍、场地和食具等。

4%-5%的热水溶液对芽胞杆菌亦有很强的杀灭力。

氢氧化钠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消毒完毕要立即用水洗干净;对皮肤、被毛和粘膜亦有腐蚀作用,因此不许带猪消毒,以防止烧坏皮肤。

消毒畜舍及食具时,应移出动物,隔天用水冲洗场地及食具后,方能让其入内。

2.石灰乳石灰乳是由生石灰1份加水1份制成熟石灰,然后用水配成10%-20%的混悬液。

本品有效强的杀灭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但对芽孢无效,可用于畜舍地面、墙壁及畜栏等处消毒。

由于熟石灰可丛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无消毒作用的碳酸钙,故石灰乳应现配现用。

3.漂白粉是最常用的一种含氯消毒化合物。

新制漂白粉含有效氯25%-36%,受潮或久贮渐分解无效,当有效氯含量低于16%时,则不宜作消毒使用,故使用前应测量其有效氯含量。

常用于食具、畜舍、地面、水井以及呕吐物和排泄物等的消毒。

4、甲醛(40%甲醛溶液是福尔马林)本品有极强的还原性,可使蛋白质变性,具有较强的杀菌和杀病毒作用,常用1%-2%福尔马林液喷洒消毒畜舍的地面、墙壁、食具以及排泄物和呕吐物等,因本品有特殊气味,常影响猫的食欲,故猫舍及食具多不使用。

5、过氧乙酸本品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病原微生物有强而快速的杀灭作用,不仅能杀死细菌、真菌和病毒,而且能杀死芽胞。

常用0.1%-0.5%溶液喷雾消毒畜舍地、墙壁、食具及周围环境等,用1%溶液作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消毒,用0.2%-0.4%溶液作蔬菜、饲草的浸泡消毒。

本品对金属和橡胶制品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当多加注意。

现用现配,配制之后应尽快用完,更不能过夜。

6.新洁尔灭(溴苄烷铵)本品是一种表面活性消毒剂,不能与肥皂同时用,因为抵消了消毒作用。

常用0.1%溶液,用于手、皮肤、手术器械、冲洗粘膜及工作服等消毒。

7.消毒灵本品1:300稀释的溶液,对猪舍、地面、栏杆、食槽、水槽、用具、环境等,进行喷雾、涂擦等消毒,可以带猪消毒,无毒害。

无副作用。

对病毒和细菌有杀灭作用。

四、畜舍的消毒1.预防性消毒先清扫→化学消毒剂消毒2.随时消毒在疫情期间带动物消毒。

选用高效、低毒、对畜禽刺激小的消毒药。

3.终末消毒先用消毒剂消毒→清扫五、消毒质量的检查1.清洁度的检查2.消毒药选择正确性的检查3.使用浓度和数量的检查4.细菌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的方法和步骤⑴.选取一块合适的地点,画出10cm×10cm的3个紧挨着的方格,命名为A地、B地和C 地。

⑵.将桌上9个小青瓶依次用记号笔标上号码:A1、A2、A3、B1、B2、B3和C1、C2、C3。

用移液器分别注入灭菌生理盐水5mL、4.5mL 、 4.5mL、5mL、4.5mL、4.5mL和5mL、4.5mL、4.5mL 。

⑶.用棉花签蘸取灭菌小青瓶A1号内少许灭菌生理盐水,然后均匀涂抹A地,然后把棉签放进A1瓶内。

理论上将A地所有的细菌移到A1瓶的5mL生理盐水内。

⑷.用两种消毒液分别喷洒B地和C地,等一小时自然晾干。

⑸.用移液器从A1号小青瓶内吸取0.5mL液体移到A2瓶内,吹打均匀;然后再用移液器从A2号小青瓶内吸取0.5mL液体移到A3瓶内,吹打均匀。

⑹.用移液器从A1、A2、A3号小青瓶内分别吸取液体0.2mL移到灭菌固体普通培养基平皿内,然后用已在酒精灯外焰上烧过的玻璃涂抹棒将此0.2mL液体均匀涂抹在培养基整个平面上。

平板标记上班级、组号和日期后置于37℃培养过夜。

⑺.一小时已过。

用灭菌棉签蘸取灭菌小青瓶B1(C1)号内少许灭菌生理盐水,然后均匀涂抹B(C)地,然后把棉签放进B1(C1)瓶内。

理论上将B(C)地所有的细菌移到B1(C1)瓶的5mL生理盐水内。

⑻.用移液器从B1(C1)号小青瓶内吸取0.5mL液体移到B2(C2)瓶内,吹打均匀;然后再用移液器从B2(C2)号小青瓶内吸取0.5mL液体移到B3(C3)瓶内,吹打均匀。

⑼.用移液器从B1、B2、B3、C1、 C2、C3号小青瓶内分别吸取液体0.2mL移到灭菌固体普通培养基平皿内,然后用已在酒精灯外焰上烧过的玻璃涂抹棒将此0.2mL液体均匀涂抹在培养基整个平面上。

平板标记上班级、组号和日期后置于37℃培养过夜。

⑽.第2天从恒温箱中取出平板,计算长出的细菌个数,再计算出甲地和乙地的原细菌个数。

实验二免疫接种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免疫接种的方法与步骤。

2.熟悉兽医生物制品的保存、运送和用前检查方法。

实验概述疫苗免疫接种的途径是根据病原体侵入门户、在机体内的定居场所、疫苗菌(毒)株的活性、佐剂及其使用等特点,经过动物免疫学试验确定的。

不同疫苗的接种途径不完全相同,合理选择免疫途径不仅能充分发挥全身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机体局部的免疫应答。

在实践中,应严格按照商品疫苗的使用说明和预先制订的免疫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换免疫接种途径。

对于特定疫苗具有多种可选择的接种方法时,选择的接种方法则要根据动物群状态、当地疾病流行形式以及养殖场内部可用资源情况等确定。

每种接种方法都具有自身固有的优缺点,生产中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酒精棉球、碘酒、注射器、针头、实验动物等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一、免疫按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免疫法、经口免疫法,气雾免疫法等数种。

注射免疫法中又可分为皮下接种、皮内接种、肌肉接种及静脉接种等四种。

1.皮下接种法:马、牛等大动物皮下接种一般采用颈侧部;猪在耳根后方;家禽在胸部、大腿内侧。

根据药液浓度和动物大小,一般用16—20号针头,长约 1.2—2.5cm。

但家禽则应采用针孔直径小于20号的针头。

皮下接种优点是操作简单、剂量分布均匀、吸收较皮内接种为快;缺点是剂量大,群体免疫时费时、费力。

且疫苗皮下接种的反应较皮内大。

大部分常用的疫苗和免疫血清,一般均采用皮下接种。

2.皮内接种法:马皮内接种采用颈侧、眼睑部位;牛、羊除颈侧外,可在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猪大多在耳根后;鸡在肉髯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