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杨清香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的政策选择性调整,包括通过会计期间选择、核算方法选择、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资产减记或延迟摊销等方式来改变会计数据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对外呈现一份更好的财务报表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也可作为企业管理和经营竞争中的一种手段,但是若采用不当的方式会导致追求短期利益的权宜行为,损害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投资者利益,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信誉度,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深入探究,研究成果丰硕。

但是,现有研究中,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从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角度入手,探究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管具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探究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揭示上市公司管理层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进而为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挖掘。

三、研究内容1. 盈余管理概述2.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4.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实证分析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以解决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问题。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和实证分析结果,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监管,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借鉴和参考。

董事会特征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董事会特征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变 财务 报告 信 息 ,误导 利益 相关 者对 公 司发展 状况
的理解 ,影 响 相关 契约 的履 行 。真实 活动 盈余 管理
与 会计 选择 盈余 管理 相 比 ,具 有 更强 的 隐蔽性 和更
大 的空 间 ,更 重 要 的是 将 直 接 导 致 现 金 流 量 的改
性 越 高 ,会 计 选 择 盈 余 管 理 水 平 越 低 。V a f e a s
Ap r .2 01 3
董事会特征 与真实活动盈余 管理实证研 究
金 玉 娜
( 东 北 财 经 大学 会 计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l 1 6 0 2 5)
摘 要 :选取 2 0 0 7年一2 0 1 1 年 我 国上 市公 司为样 本 ,研 究 董 事会 特征 对 真 实活动 盈余 管理 的影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7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6 8 7 5( 2 0 1 3 )0 2 . 0 0 5 1 — 0 6
由于现 代企 业所 有权 和经 营 权分 离 ,委托 人和
司 的真 实活 动盈余 管理 ,具 有何 种特 征 的董事 会能
降低会 计选 择盈 余 管理 。 国 内 ,董事 会特 征 和会计 选择 盈余 管理 的研 究
尚未得 出一 致 的结论 。李延 喜 等 ( 2 0 1 2 ) I s ] 研 究 发 现 独立 董事 能够 降低 会计 选择 盈余 管理 ,董 事会 规
报 告 流程 和信 息质 量 的作用 ,能否影 响公 司的真 实
提供 理论证 据 和经 验支 持 。

真 实活 动 盈 余 管理 主要 是 采用 构 造 真 实业 务 、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关系实证研究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关系实证研究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关系实证研究
董事会作为联结股东与经理人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无疑会对公司盈
余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就我国董事会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实证的角度来验证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从规模性、独立性、激励性、行为性四个方面探讨了董事会特征,同时阐述了盈余质量内涵,从理论上探讨了董事会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其次,选取一系列表征董事会特征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变异权数综合评价法构建盈余质量综合指数计量因变量(盈余质量),选取沪深300指数样本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围绕董事会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部分,先作单因素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作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激励性特征对盈余质量有较显著的影响,这些方面的改进,将会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盈余质量。

这证明了改善董事会特征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研究结果也为如何改善董事会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同时指出了该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浅析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下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浅析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下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浅析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下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成为了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更是公司中的管理核心,对公司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高管的背景特征也被认为在盈余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上市公司高管的背景特征出发,对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财务报表上通过一些合法、并且符合会计准则的手段来对盈余进行干预,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收益质量、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来实现。

高盈余管理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从而影响投资决策和市场的有效运行。

盈余管理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高管的背景特征在盈余管理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高管的背景特征包括个人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以及是否具有专业资格等方面。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高管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可能影响其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而高管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资格可能影响其在盈余管理中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进而影响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态度和行为决策。

高管的背景特征可能会在盈余管理中发挥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高管的背景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大量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和高管的背景信息,然后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探讨高管的背景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建合适的模型和假设检验,我们可以找出高管的背景特征在盈余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

高管的背景特征在盈余管理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和程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相关的监管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者和市场从业者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共同推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引言在现代公司治理中,董事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董事会成员的特征对于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盈余管理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公司可能会通过操纵盈余数据来达到某些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为公司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董事会独立性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公司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提供中立的意见和建议,减少操纵盈余的可能性。

因此,具有更高比例的独立董事的公司可能会更少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2.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对于公司的治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过大的董事会可能导致决策时间过长、信息流动不畅等问题,从而增加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3.董事会多元化董事会多元化指的是董事会成员的背景、经验、技能等方面的多样性。

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多元化的董事会能够更好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减少盈余管理的风险。

4.董事会专业性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性对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董事会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实际业务,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盈余管理的类型和动机盈余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收入操纵、费用操纵和净资产操纵。

公司可能通过这些手段来调节盈余水平,以达到某些目标,如提高股价、避税、增加信贷额度等。

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规避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调整利润在不同税收体系下的分布,以减少纳税额。

2.财务报告信号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向投资者发送财务报告信号,以影响他们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3.契约激励公司的契约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例如,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盈余有关,他们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自己的薪酬。

4.债务约束公司为了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保持足够的盈余水平,以便获得更多的借款。

实证研究方法为了探究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以下实证研究方法:1.数据收集选择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收集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信息,包括董事会成员的特征、盈余数据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张 国华 陈 方 正
(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 院 ,上海 2O 9 ) OO2
[ 摘 要 ]本 文用实证 的方法研 究 了我 国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与董 事会特征 的相关性 。 实证研 究结果表 明:独 立董 事 比例较 高的公 司盈余 管理程度较低 ,持股 董事人数较 多及董事持股 比例较 高的公 司盈余 管理程度较低 。 [ 键词]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 ;董事会 ;独立董事 关
会 规 模 正相 关 。
22 盈余 管理与独立董事 比例的关 系 Fma(9 0 、Fma& . a 18 ) a Jne (9 3 、Wii sn (93 esn 18) la o 18 )与 M r ,Slf n i n lm o k h iradVs y e ee h
(98 18 )等人认 为董事会 功能 的强弱与 董事会 的组 成有 关。 由 于 内部董事在公 司 内部担任 行政 职务 工 作 ,因而 拥有 较 多的 信息 以限制管理 者 的行 为 ,但 也 可能与 管理 者 在互 惠的情 况 下勾结 ,做 出不 利于股 东 的决策 ;而外 部董 事往 往较 能 以超 然独立 的地位 扮演 监督管 理者行 为 的角 色 ,对 于缓解 代 理 问 题 更能发挥实质的功效。 Fma(90 n a a& Jne 18 )在其研 究 中主张 。 a 18 )adFm esn(93 较 高的外 部 董 事 比例 会 增 加 董 事 监督 管 理 人 员 的效 果 ;而 B a e 19 )也发现董事会 中纳入较高 比例 的外部 董事 可以 es y(96 l 显著降低财务报 表诈欺 的可能性 。上 述 文献说 明外 部董 事 的 存在可 以强化董事会 的监督 功能 , 盈余管理程 度可能会 较轻。 基于以上理 由,提 出假说 二 :盈 余 管理 程 度与 独 立董事 比例呈负相关 。 23 盈余管 理与在 大股东 单位任职 的董事 所 占比例的关 系 . 中国证监会为 了完善公 司的法人治理 结构 , 使股份 公 司的运作 更加规范 , 要求上市公司在改制 时做到 “ 务、 业 资产 、 员 、 人 机构 和财务独 立完 整” 虽 然上市 公 司按照证 监会 的 要求 已经 逐渐 , 规范 , 由于一股独 大现 象 的普遍存 在 , 股东 控制 并掏 空上 但 大 市公 司的行 为 仍然 屡 见不 鲜 , 股股 东将 上 市 公 司 当做摇 钱 控 树、 提款机 , 恶意掏空上市公司 的恶 闻也时有发生 。 如果上市公司 的董事 同 时在控 股 股东公 司 任职 ,为 了达 到上述 目的,他们天然有盈余管理 的动机 和机会 。 因此提 出假说 三 :盈余 管理 程 度与 在 大股东 单位 任职 的 董事 占董事总数 的 比例 正相 关。 24 盈余管 理与不领 薪酬董 事所 占比例 的关 系 我 国上 市公 . 司报表 中披露 的董事 会成 员薪 金情 况显示 ,董 事整 体收 入不 高 ,还存在大量不领 取 报酬 的董 事 。很 难 想象 ,这些 在公 司 中没有利益关 系 的董事 能够抽 出多 少 时间 、精 力来 对管理 人 员实 施监督。 本文提出假设 四 :盈余管 理程 度 与董 事会 中未 领报 酬 的 董事 比例正相关 。 25 盈余管理程度与董 事持股 比例 的关 系 基于股 东财富 与 . 自身财富相关性 的考 虑 ,董 事持 股 比率愈 高 ,其 监督 的功 能 越易发挥 ,其代理 问题应 较 轻微 。由于 董事会 职 责在 于聘 任 高级管理人员 并评估 其经 营绩 效 ,有责 任代 表 股东监 督公 司 的经营 ,若董事 持股 比例愈 高 ,其 监督 管理 当局行 为 的意 愿

董事会监管职能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董事会监管职能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董事会监管职能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董事会作为联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财务学的研究焦点。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中的最高内部控制机构,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的行为。

针对我国监事会职能缺失,中国证监会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来加强董事会的监管职能。

虽然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基本职能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其特别的独立性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现有的大量研究都证明董事会的监管职能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形象的说,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结构土壤中生长的花。

一般认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手段有两种: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

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分析董事会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论文从三个方面对董事会的监管职能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第一、董事会的独立性;第二、董事会的规模;第三、董事会的领导结构。

研究过程中首先选取了2002-2004年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2758个样本年的数据,对其报告盈余、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在对盈余管理的描述性分析中将初始样本根据操控前应计利润(Pre-Managed Earnings ,PME)分成五组。

选取了平滑利润动机最为强烈的两组作为第二个样本,来分析董事会的监管职能能否约束盈余管理。

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如下: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增加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而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但不显著;并且上市公司平滑利润的动机很明显。

总之,我们的研究为有效的董事会能约束盈余管理提供了一个大样本量的证据。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盈余管理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盈余管理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4月07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研究防灾科技学院 李伟腾 梁瑞莲摘 要:企业的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企业盈余管理就显的更为重要。

本文在研究我国盈余管理的概念机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盈余管理 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c)-073-02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世界经济迎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这对各国的国家政治和经济治理体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各国通过加强合作,特别是企业间的各种合作,来应对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被过度放大了杠杆作用,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引发了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导致世界金融出现巨大的波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的同时,后金融危机的危害又在不断显现,并迅速地蔓延到我国地区,特别是在江浙地区、珠三角、甚至香港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倒闭风潮愈演愈烈。

随着一些公司财务造假丑闻的不断曝光,人们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大大的疑问,可以说,业界大多把股市低迷原因归咎于财务信用危机,财务造假成了人人痛恨的事情,导致很多企业的正常盈利管理也成了金融攻击的对象,很少有人涉及这个话题,“盈利管理”俨然成了“盈余操纵”、“利润操纵”、“财务造假”的代名词。

当前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由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内在缺陷,加上我国相关政策的不健全及监管不完善,由此产生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泛滥,很多企业为了逃避监管、惩罚,在企业盈利方面走偏了方向,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仍刻不容缓。

1 国内盈余管理概念研究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大多围绕上述三种观点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真实有用的决策信息而进行的一种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诸多特征如何 影响盈余管理进行系统性实证研究, 目的在于 为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从而提高盈余质量 提供合理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全文的内容安 排如下: 首先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紧 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和 文化背景, 对 董事会各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进行理论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其次进行研究设计, 包括 变量解释、建立经验模型、样本选 择和数据来源; 然后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并对结果做出解释; 最 后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问题提出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内部人运用会计方法或者 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 以误导各利益 相 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
础的合 约 [ 1] 。它在现 实中 更多 地表现 为欺 诈行 为 [ 2] 或不道德行为 [ 3] , 严重地威胁着财务报告质 量和投资者 保护。正因如 此, 盈余管 理问题是现 代会计学乃至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收稿日期: 2008- 06- 19 修回日期: 2008- 09- 30 作者简介: 杨清香 ( 1972 - ) , 女, 河南林州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 研究方向: 控制权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审计。
1 33
中国软科学 2008年第 11期
影响和制约公司盈余管理的因素有很多, 但 从制度层 面来看, 主 要有 两个方 面: 一是 会计 准 则; 二是保证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制度安排, 包括 公司 治 理 结 构、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和 市 场 监 管 等 [ 4- 5] 。会计准则给 公司一定 的会计选 择权, 目 的在于使公司能够更加真实、恰 当地反映其财 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 但前提是要有 保证会计准则 有 效实施的制度安排。如果缺乏这一前 提条件, 公 司内部人 (控股股东和管理者 ) 就会利用其在会计 信息产生和报告过程中的权力与信 息优势, 滥 用 会计选择权, 进行盈余管理, 粉饰会计 信息, 从 而 达到牟取私有收益的目的 [ 6] 。从 这个意义上讲, 会计准则实施的制度环境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要大于会计准则, 因为它直接关 系到会计信息 提 供者的利益预期 [ 7] 。
( Schoo l of Bussiness, H 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W 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 t: Earnings m anagem ent is no t on ly an im portant academ ic top ic but a lso a ho t pota to in practice. Th is pape r exam ines the impact o f board o f directors on ea rnings m anagemen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2002 to 2006 o f China. s listed compan ies. The results ind icate that there is an undeterm ined co rre 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 f board o f d irecto rs and earnings m anagem ent, share propo rtion o f board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 ith ea rnings m anagem ent, boa rd m eeting frequency has a sign ificant positive re lationship w ith earn ings m anagem ent,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aud it comm ittees have no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 ts on earnings m anagement, there is an s ignificant negativ e correlation betw een sepa ra tion o f Chairm an o f boa rd& CEO and earnings m anagem ent, and accord ing to wh ich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 ard. K ey word s: character o f board o f directors; corporate governance; ea rn ings m anagement
A n Emp irical S tudy on Board Characters and Earn ingsM anagem en t: Em p irical Evidence from C hin ese Listed C ompan ies
YANG Q ing- x iang, ZHANG Y ,i ZHANG L iang
假设 3: 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 相关关系。
4. 董事会会议频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董事 会会议是董事会成员进行沟通、形成决策和监 督 管理者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 董事会会议的 频 度是衡量董事会行为强度、决定 董事会效率的 一 个重要因素 [ 26] 。董事会会议的频度越大, 表明董 事会越积极, 有更多的时间来履行其职责, 而很少 开会的董事会可能形同虚设。就董事会会议频度
假设 2: 独立董事比例对盈余管理有影响, 但 具体的影响方向却有待检验。
3. 董事会持股比例对 盈余管 理的影响 Bedard e t a l( 2004) 等实证研究发现, 董事会持股比例 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23] 。但这与 B easley( 1996)、Kao and Chen( 2004)、吴清华和王平心 ( 2007)等实证研究所发现的负相关或不相关相抵 触 [ 17, 24- 15] 。而我们认为, 从理论上看, 对董事实施 股权激励制度, 把他们的利益与 公司的未来业 绩 相联系, 将有助于激励他们减少道德风险, 努力监 督管理者和提高决策效率。但前提是会计信息要 能够真实、恰当地反映公司的财 务状况和经营 成 果。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有 一套完善的制 度 安排, 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市场 监管等。否则, 董事会就会利用 自己在公司中 的 优势地位, 滥用会计选择权, 进行盈余 管理, 以 牟 取私有收益。美国安 然、世通等 公司发生的财 务 丑闻, 就证明了这一点 [ 25] 。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 这些相应的制度环境, 因此在我 国上市公司中 对 董事实施股权激励机制, 可能会 激发他们进行 盈 余管理的动机和行为。由此, 本文考察如下假设:
13 4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国内外学 者在这方面的实证 研究比较多, 但 其结论却不一 致。 Jensen ( 1993 )、D echow et al ( 1996 )、刘 立国 ( 2003) 等实证研究表明, 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 呈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关 系 [ 10- 12] 。 但 A bbott et al ( 2004) 、张逸杰等 ( 2006) 、吴清华和王平心 ( 2007) 等实证研究却没有发现这种关系 [ 13- 15] , 甚至是一 种负相关关 系。而我们认 为, 董事 会规模对盈余 管理的影响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按照组 织行为学的观点, 就一定规模的公司而言, 如果董 事会规模过小, 就会限制一些投资 者参与公司治 理, 使得董事会被内部人所操纵, 难以起到监督管 理者的作用; 相 反, 如果董 事会规模过大, 就会导 致沟通困难、/ 搭便车 0和决策效率低等问题, 同样 使得董事会难以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 16] 。也就是 说, 保持适度的董事会规模将有助 于强化董事会 的监督作用 和提高董事会 的决策效率。所以, 本 文考察如下假设: 假设 1: 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呈 / U 0形 关系。 2. 董事会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董事的分 类有很多, 但一般把董事分为内部 董事和外部董 事两大 类。内部 董事 是指 公司 管理 者担任 的董 事, 而外部董事则是指不在公司工作的董事, 包括 独立董事。国内外有关董事会结构如何影响盈余 管理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方面。 F am a and Jensen ( 1983 )、Beasley ( 1996) 、Peasne ll et al ( 2005) 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 独立董事的介入 有助于强化董事会 对管理者的监督作 用, 抑制会 计舞弊行为, 提高公司盈余 质量 [ 9, 17- 18] 。也就是 说, 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但是, 也有少数学者的实证研究, 如 Dona ldson and D av is( 1994) 等却没有发现这种关系, 甚至有的认 为是正相关关系 [ 19] 。 与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于 2001 年 才开 始在 上市 公司 中全 面 实施 独 立 董 事制 度 ( 以 2001年 8月 2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 5关于 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6为标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 [ 8] , 它承担 着 向管理者提出建议和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的基本职 责 [ 9] 。毫无疑问, 董事会对财务 报告质量负有 主 要责任, 对盈余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 这种 影响又受到董事会自身特征的制约。因为不同的 董事会特征 ( 如董事会持股、董事会会议频度、董 事会权力结构、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稳定性等 ) , 对盈余管理 的影响 方向 及程 度都 不尽相 同。 目 前, 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实证 研究不仅结论 不 一致, 而且也缺乏系统性, 大多是局限于董事会的 某个特征或少数几个特 征。可见, 在这方面的 实 证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