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一讲 绪论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绪论§1.1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与社会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

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研究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4.学科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马哲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的纽带。

自然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1.2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一、前史1.古希腊自然观: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

(1)爱奥尼亚学派;(2)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自然观(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

2.近代机械自然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传播1.机械自然观的破产(“六大突破”):“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赖尔,对立于居维叶的“突变论”)、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创立: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标志: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原因: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斗争的需要。

(2)发展: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拓宽,研究内容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

①、汤浅光朝:“科学中心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②、1956年,C.P斯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③、贝塔朗菲。

§1.3自然辩证法的教育功能一、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①、完善知识结构;②、学习科研方法;③、发展理论思维。

二、加强责任感,形成优良品德:①、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道德。

三、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一讲、绪论:自然辨证法: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科学技术哲学;100年以后,科学发展新技术。

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历史上的科技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成就:四大发明、天文历算、造船航海、水利地学、建筑工程、冶矿铸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远古到夏、商、西周(远古--公元前770年) 萌芽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雏形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年 --公元581年) 形成隋唐、宋、金、元时期(581年-1386年)高峰明清时期 (1386年--1840)停滞2、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伴随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从其形成到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①原始思维形态的自然观(阴阳说、五行、八卦、神话、巫术);②理性思维形态的自然观(儒家、道家、墨家---诸子百家的自然哲学思想;气论)。

但其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古代哲学尤以道德哲学较为突出,虽然也讲到自然,但更主要的是关注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自然本性。

(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神话从思维的形而上方面思考自然和社会,巫术从形而下的角度在技术和控制的层面关注着自然和社会。

理论形态主要是中国古代早期的阴阳说、五行说和八卦说。

八卦学说由阴阳学说和五行说演化而来。

(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著书立说,在探讨人生、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包含理性思维的自然哲学学说,其中尤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主要代表。

3、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从秦汉以来到明清时,已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和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章-绪论(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绪论(自然辩证法)

4 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 系为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社会论 它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 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一般社会条件对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研究科 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技术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 创新型国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为什么创造了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中 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古代的 这些伟大发明、发现传到欧洲就成为资产 阶级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了西方近 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并使科学技术的发展 达到了一个世界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峰,而 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科学技术却逐渐开始 衰落,到近代则落在西方的后面呢?这是 近年来中外许多学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并且各自都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八卦学说:

八卦,亦名经卦,其基本 符号是“—”和“--”,叫 做“爻”,“—”是阳爻, “--”是阴爻。每3个爻组 成1个符号,叫做“卦”, 阴阳2爻错综配合组成8个 符号即8卦,乾、坤、震、 巽(xun)、坎、离、艮、 兑分别代表天、地、雷、 风、水、火、山、泽。
八卦由阴阳学说和五行说演化而来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界的一般性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科学的性质、功能、理论结构、发展规律和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 技术的性质功能、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 工程技术方法论 数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哲学家、科学家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 科技决策和管理 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哈雷彗星——中国人的遗憾

哈雷是1682年亲眼观察到彗星的绕日运 动,他根据牛顿力学计算、论证出它和 1531年、1607年人们观察到两颗彗星 极其相似,他经过分析比较,断言这三 颗星星应是同一星体,其运行周期为76 年,预言它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 再度回来,后来,果然在1759年3月地 球上的人们再次看到这个客人。

自然辩证法绪论

自然辩证法绪论
(1)、1858午7月,恩格斯第一次表达要根据当初 自然科学旳成就来研究黑格尔旳《自然哲学》。
(2)、1873年5月,恩格斯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自然 界和自然科学旳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旳第一种 提要,并开始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
(3)、1876年5月。恩格斯形成了《自然辩证法》 这部著作旳清楚轮廓。后来旳几年里,恩格斯一直潜心 于自然辩证法旳研究和写作。
(4)、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打乱了恩格斯旳写 作计划,致使他最终没有完毕该书旳写作,但自然辩证 法旳基本框架已被建立起来。
2、马克思、恩格斯为创建自然辩证 法所进行旳理论工作:
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 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旳辩证法;
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旳思维方式, 创建辩证唯物主义旳自然观与措施论;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旳创 建与发展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旳自然辩 证法,同当初旳哲学与科学技术旳情况有 着亲密旳联络,能够分为创建与发展两个 时期:
(一)创建时期
1、自然辩证法旳创建 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从19世 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论和辩证 法结合起来,而且用以考察自然界,从而形成了科学旳 自然观和措施沦,使人类旳认识进人了一种新旳时代。
2、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及S&TS有相 同旳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但不论STS抑或 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 位,而且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 景,它们关注旳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旳前途。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旳成果时,必须 作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旳历史发展
2、在有关科学技术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旳学 术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这些学术领域旳 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1931年在英国伦敦召 开旳国际第二届科学史大会上,原苏联学者盖 森旳《牛顿〈原理〉旳社会和经济根源》旳报 告,造成了科学史旳外史论以及科学社会学在 美国、科学学在英国旳诞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 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 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 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 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形成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 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 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然其本 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 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形成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 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 的性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 然其本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 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稀飞跃,是科学技术思 想的凝练和精髓。
自然辩证法概论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4.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01自然辩证法绪论

01自然辩证法绪论
46
1924年春天梁赞诺夫找伯恩斯坦谈 这部手稿的出版问题时,伯恩斯坦才把 手稿送交爱因斯坦审读,要爱因斯坦考 虑是否可以出版。
47
“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 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末 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 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 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 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 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 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 版的。”
其基本思想是,辩证法不仅在社会生活 和人类思维中起作用,也是自然界本身 所具有的,即“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 然界实在的发展规律,因而对于理论自 然科学也是有效的”
5
“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 是指在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 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
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 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
40
⑷写作的第二阶段(1878.8— 1883.3)
1878年8月,恩格斯开始继续写《自 然辩证法》,他先写了一个《总计划草 案》。在这篇稿子与一年后写的《辩证 法》稿中,恩格斯开始明确地提出辩证 法的三个规律:“量和质的转化”; “对立的相互渗透”; “否定的否定”。 并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 学”。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辩 证法规律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都是适 用的。
19
马克思承认自然史是社会史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 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20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不久, 马克思就致信恩格斯说:“虽然这本书 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 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3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规 律和范畴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外史与内史 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一般科学方法论 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工程技术方法

自然辩证法 第1章 绪论 3学时139页PPT

自然辩证法 第1章 绪论 3学时139页PPT
16.10.2019 7
本课程考试方法
4、考试题中,有10道科学素养和诚信系数测试题,每 题得分为考试诚信系数10%,该系数将乘以你的其他 考题实际得分。如果该诚信系数得分为80%以上,你 的考试诚信系数将为100%。所以,凡无平时听课成绩 者,或听课不认真者,或不认真完成每章后的复习思 考题并认真观看相关教学影片者,本课程肯定不及格 。 总评成绩=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 学概括。它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中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 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它主要研究科学 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 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 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
人——科学技术——自然界
16.10.2019 21
这样,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就扩展为三个互相 关联的方面,即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作 为主体的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辩证法,以及作为 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人——科学技术——自然界
16.10.2019 22
二、基本内容:“两观一论”
16.10.2019 10
16.10.2019
全国工程 硕士政治 理论课教 材编写组
11
16.10.2019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北大出版社
本次教学主要 参考书
12
16.10.2019
王梓坤 科学发现 纵横谈
13
16.10.2019
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 的艺术
14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 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地位(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2)自然辨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属于哲学性质。

(3)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具体的科学技术,它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三.你是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或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统称为自然观。

其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它又不是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项技术的特殊方法的加和,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

这些内容统称为科学技术方法论。

再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又不像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那样具体地探讨科学或技术的社会建制、社会结构,而是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演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这些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五大意义人的意义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经济建设的意义社会发展与伦理道德的意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意义第二篇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一.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的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时的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二.古代的自然观或自然哲学有以下一些特点:(1)直观性。

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找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

授课人:刘 海 霞
山东建筑大学 法政学院


自我介绍
• 刘海霞 •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哲学博士 哲学博士 •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共中央编译局——政治学博士后 政治学博士后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环境政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 科学史理论等。 治、科学史理论等。 • 邮箱: 邮箱:lhx1066@
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 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
• 1、自然辩证法的基石由马恩共同创建 • 2、恩格斯在其中发挥了主导的作用
关于马克思
• • • • • • 一、家庭、婚姻状况 二、经济状况 三、个性特点 四、学术成就 五 、有些预言没有实现 六、马克思的情怀
马克思年表
• • • • • • • • 1818年 出生 1824年 受洗 1835年 入波恩大学 1836年 入柏林大学 1838年 父亲去世 1841年 获博士学位(23岁,耶拿大学) 1843年 结婚(25岁) 1844年 会面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的逻辑结构 • 一、自然观及其演变 • 二、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 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 四、科技与社会
• ★本教材的逻辑结构见6—10页。 本教材的逻辑结构见 页
本课程计划讲授的内容
• • • • • • 1、自然观 、 2、科学概论 、 3、科学方法 、 4、技术概论 、 5、工程概论 、 6、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等 、
•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俄共派 马恩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德国进 行马恩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才发现 自然辩证法手稿。 • 3、1925年,自然辩证法遗稿在莫斯科 由苏联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 4、中文版于1929年在中国问世。
《自然辩证法》中的天才式思想: 自然辩证法》 • 1、提出了辩证的自然观思想 • 2、概括了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 3、指出科学发展的真正原因是 生产的需要
《自然辩证法》的出版过程 自然辩证法》
• 1、恩逝世后,马恩的遗稿由马的小女儿爱 琳娜(1855—1898,43岁)保管。 • 1898年爱琳娜逝世后,则全部由德国社会 民主党保管。 • 当时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处理马恩遗 稿的是伯恩施坦,他对恩的自然辩证法手 稿采取了不予发表的做法。
自然辩证法的出版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学
• 主要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对 科学进行研究。科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和消极作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 科学的发展等。 • 其奠基人物是默顿、贝尔纳等。 • 当前的活跃学派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派。 • 英:爱丁堡学派 • 法:巴黎学派
三、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 1、定义:见教材第 页。 、定义:见教材第1页 •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 自然界 发展 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 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 的学科, 法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 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 2、哲学性质 、 • 3、方法论性质 、 • 4由恩格斯开创的一个学 科方向,主要以研究自然、 科方向,主要以研究自然、科学和技 术为主的学科。 术为主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壮大
• 已发展成为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 互相关联的学科群。 • 它们包括:1、科学(技术)哲学 • 2、科学(技术)史 • 3、科学(技术)社会学等
库恩
波普尔
马尔库塞—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本讲重点
•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的过程
• 7、1882年11月27日,给马的信:“必须 尽快地结束《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 8、1883年4月13日马马克思突然逝世,使 得恩的计划又一次搁置起来,恩担当起整 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工作 以及领导国际共运的工作。 • 9、 1895年8月5日,恩与世长辞。因此, 《自然辩证法》一书成为一部未完成的著 作。
拓展延伸
• • • • • • • • 一、阅读期刊 1、自然辩证法研究 、 2、自然辩证法通讯 、 3、哲学研究 、 4、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5、科学学研究 、 二、经典阅读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波普尔《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波普尔《科学 发现的逻辑》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发现的逻辑》;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等
课堂要求
• 一、带好笔记,做好必要的记录。 • 二、将手机关闭或调成振动,不赞 成在课堂上接听手机。 • 三、不影响别人听课。 • 四、到课率是成绩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一讲 绪 论
• • • • • 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壮大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五、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观的 历史演变,深入 理解人与自然的 共存共荣,增强 生态意识,尤其 是技术生态意识、 建筑生态意识。
2、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 自主创新 • 辩证方法—联 辩证方法 联 系、发展
3、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 理解科技与社会 的互动 • 技术不一定是中 性的
• 1、关怀全人类 • 2、关注历史和 未来 • 3、不可超越 • 4、不可或缺
恩 格 斯
• 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 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 17岁辍学学习经商 • 30岁——50岁在曼彻斯特经商 50岁以后,着手进行《自然辩证 法》写作 • 1895年因食道癌去世,享年75岁
6、养成“亲自思考”的习惯
• 缺乏思考 • ↓ • 盲从 • ↓ • 亲自思考 • ↓ • 自主行动
五、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 • • • • • • 1、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特殊困难 文理交叉 2、听课方法 、 听讲、 思考、 听讲、 思考、参与 3、复习考试方法 、 以教材为主线, 以教材为主线,兼顾拓展内容 4、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考试题型:简答题、
五、有些预言没有实现
• 1、西方工人阶级中革命动力的缺乏。 • 马的两个阶级模式以及阶级斗争观念过于 简单化了。使马克思主义领导人处于两难 境地 。 • 2、低估了民族主义的存在和发展。 • 马认为阶级的分化将会比民族的分化更强 烈,事实并非如此。在所有的马克思主义 革命中都有着强大的民族因素。
五、有些预言没有实现
• 3、对经济决定论的强调和对社会主义 必胜的信心有些过于肤浅。 • 对社会发展的动力过于简单化了。文 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 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也没有取得胜 利,反而有回潮之势。
五、有些预言没有实现
• 4、对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过于乐观了。 • 何谓进步? • 社会一定进步吗?
六、马克思的情怀
4、增加人文素养
• 两种文化:科学文化 和人文文化。 • 他认为当时人文学者 与科学家之间存在着 一种难以弥合的文化 割裂问题 。 • 科学家应该读过莎士 比亚的作品、文学家 应该理解热力学第二 定律。
5、丰富对科学的认识
• • • • 1、理解科学的基本含义 2、对科学主义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3、了解一些科学的历史 4、思考当前的一些反科学思潮
科学(技术)哲学
• 本学科主要对科学、技术的本质进行哲 学的反思,旨在深化我们对科学和技术 的认识。 •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波普尔、库恩、 拉卡托斯等的科学哲学;海德格尔、马 尔库塞等的技术哲学等。
科学(技术)史
• 主要对科学技术的历史展开研 究,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科学及 其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其代表人物有:萨顿、柯瓦雷、 库恩、夏平等。
•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 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 观点来看, 观点来看,还是从物 理学史的方面来说, 理学史的方面来说, 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 有特殊的趣味。 有特殊的趣味。
《自然辩证法》的缺陷 自然辩证法》
• 1、从主观目的上讲:恩格斯想建立起 从主观目的上讲: 一种对自然界、 一种对自然界、自然科学进行指导的 哲学,这个目标过于庞大了, 哲学,这个目标过于庞大了,从现实 性上来讲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性上来讲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 2、在论述方法上,恩走得是原理加例 在论述方法上, 证的论述路子。 证的论述路子。他不是从事实总结出 规律,而是先将规律想出, 规律,而是先将规律想出,再寻找例 证。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的过程
• 1、从1870年9月起,打算集中精力从事自 然辩证法的研究。 • 2、1873年5月30日,恩给马写信说:“今 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面出现了下面 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得到马 的赞同。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的过程
• 3、1873年5月到1876年5月,写下了 94篇札记 • 4、1876年5月28日,给马的信: “《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最终的 全貌也已经开始呈现在我的面前”。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 恩创作《自然辩证法》的过程
• 5、1876年9月开始着手写《反杜林 论》,历时两年。 • 6、1878年8月,恩写了《总计划草 案》,对自己五年前的最初设想进行 补充和发展。陆续写出了70多个札记。
马克思年表
• 1851年 弗雷德里克·德穆特出生 • 海伦·德穆特(1820-1890) • 1881年 燕妮·马克思去世 • 1883年 燕妮·龙格去世 • 马克思去世(65岁)
二、经 济 状 况
• 颠沛流离 • 贫病交加 • 怎一个“穷”字了得
三、个 性 特 点
• • • • 热情直率 坚持正义 不满现实 极端自信
爱因斯坦对《自然辩证法》 爱因斯坦对《自然辩证法》的评价
爱德华·伯恩斯坦送来全部手稿要我出 主意,我的评价是对全部手稿而说的。 我坚信,要是恩格斯本人能够看到, 在这样长久的时间之后,他的这个谨 慎的尝试竟被认为具有如此巨大的重 要性,他会觉得好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