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实验5 单臂电桥法测量电阻

实验五 单臂电桥法测量电阻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单臂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 学习用箱式单臂电桥测中值电阻。
二、实验器材稳压电源、电阻箱一个、QJ23a 型箱式惠斯登电桥(直流单臂电桥)、待测电阻4只,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我们知道的用伏-安法测电阻、用万用表(欧姆表)测电阻都只是一种粗略测量电阻阻值的方法,其相对误差一般都在百分之几以上。
原因是在上述这些测量中电表本身的非理想化,给测量带来附加的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由于电表非理想化所带来的测量误差,我们学习一种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
在这个电路中,只要想办法使电流表(检流计)两端电势相等,则通过电表的电流就可以为零。
这种情况就称为“电桥平衡”。
根据电桥平衡所需满足的关系,我们就可精确地测量电阻了。
其测量原理如下:图1是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图,图中由可调标准电阻R 1、R 2、R 0和被测电阻R x 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每一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
通常称R 1、R 2为比例臂电阻,它们成为一个比例系数C ;R 0称为调节电阻,用来调节电桥平衡。
一般在对角线两端接上检流计G ,在另一对角线两端接电源E 。
电桥接通后,一般在桥路上有电流通过,则检流计G 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如果能适当调节R 1、R 2和R 0,使桥的B 、D 两端电势相等,则检流计上无电流通过,指针应指在零位,这时电桥达到平衡。
电桥平衡时,有0=g I ,则有:x I I I I ==201, 各桥臂电阻上的电压降之间有关系式:x x R I R I R I R I ==002211,将此两式相除,则有:其中,C 称为比例臂的倍率,实验中C 应取合适的倍率(一是取10的整数次幂,二是要保证测量结果至少有四位有效数字)。
由于在式中R 1、R 2和R 0是已知电阻,所以只要提高R 1、R 2和R 0的准确度,就可以提高待测电阻R x 的测量准确度。
四 、实验步骤(1)实验前认真读QJ23a 型直流电桥的使用说明书。
实验5循环结构

实验5循环结构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写好实验报告实验五循环结构一、实验目的1.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ForNe某t、DoWhile----Loop结构的用法。
3.能够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二、实验内容1.实验准备在练习文件夹中建立vb5-1、vb5-2、vb5-3、vb5-4、vb5-5、vb5-6、vb5-7、vb5-8文件夹。
2.DoWhile—Loop选择结构例1:给内部变量赋值(1)创建工程。
(2)建立用户界面,如右图所示。
(3)双击按钮控件,切换到代码设计窗口,添加程序代码如下:EndSub(4)调试运行程序。
(5)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1文件夹。
该程序通过在循环结构中添加K=K+1语句,使得K的值分别为2,3,4,,10。
(1)创建工程。
(2)建立用户界面,如上图所示。
(3)双击按钮控件,切换到代码设计窗口,添加程序代码如下: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写好实验报告EndSub(4)调试运行程序。
(5)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2文件夹。
3.For—Ne某t选择结构程序代码如下:EndSub(4)调试运行程序。
(5)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3文件夹。
三、思考题1.设计一个程序,要求在窗体上显示20个100~200之间的随机整数。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4文件夹。
2.设计一个程序,要求用对话框输入n值,在窗体上显示=1某2+2某3+3某4++n某(n+1)的值。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5文件夹。
设计提示:(1)使用变量保存和值。
n的计算结果为14。
(2)使用DoWhile----Loop结构判断的大小,当>1000时结束循环。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6文件夹。
2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写好实验报告(3)使用For/Ne某t结构,结合E某itFor语句判断>1000时结束循环。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7文件夹。
实验5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_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分子量的原 理、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 佛加德罗定律。 2、掌握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3、进一步练习使用启普气体发生器和电子
天平称量的操作。
实验原理
1、阿佛加得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 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摩尔数相同。根据 阿佛加德罗定律,只要在同温、同压下,比较同 体积的两种气体(设其中之一的分子量为巳知)的 质量,即可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 本实验是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 (其平均分子量为29.0)相比,此时有: m空气/ M空气 = mCO2 / MCO2, 即 MCO2= mCO2· M空气/ m空气 其中, M空气=29.0
经过净化、干燥后导入锥形瓶中。由于
二氧化碳气体略重于空气,所以必须把
导管伸入瓶底。收集满气体后,轻轻取
出导气管,用塞子塞住瓶口(应与原来塞
入瓶口的位置相同)。
4、第二次称量:
在电子天平上称量二氧化碳、锥
形瓶、瓶塞总质量m1:
m1=mco2+m锥形瓶+m瓶塞
5、平行称量
重复3、4步操作,得m2 m2=mco2+m锥形瓶+m瓶塞
mCO2=mB- mD
即可 求 得 mCO2 , 将 mCO2 代 入( 1 ) 式可 求得
MCO2,
MCO2的理论值为44.0。
数据记录
室温t/℃ 气压p/Pa (空气+锥形瓶+瓶塞)的质量 mA= 第一次(mco2+m锥形瓶+m瓶塞)的质量 m1= 第二次(mco2+m锥形瓶+m瓶塞)的质量 m2= mB=mco2平均+m锥形瓶+m瓶塞 ,则 mB= 水+锥形瓶+瓶塞的质量 mc= 瓶的容积V=(mc-mA)/1.00 瓶内空气的质量 瓶和塞子的质量mD=mA-m空气 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mCO2=mB-mD 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误差
实验五 空气中SO2 的测定

实验五空气中SO的测定2(一)(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简称甲醛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气采样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SO2浓度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SO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SO2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77nm处进行比色测定。
三.实验仪器、设备1.大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2.多孔玻板吸收管。
3.具塞比色管。
4.恒温水浴器。
5.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试剂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50 mol/L:称取6.00g NaOH溶于100mL水中,用聚乙烯瓶保存。
2.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CDTA-2Na)=0.050mol/L:称取1.82g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trans-1,2-Cyclohexylenedinitrilo) tetraacetic acid,简称CDTA],加入1.5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6.5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
3.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吸取36%~38%甲醛溶液5.5mL;0.050mol/L 工CDTA-2Na 溶液2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用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冰箱,可保存10个月。
4.甲醛缓冲吸收液:用水将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稀释100倍而成,此吸收液每毫升含0.2mg 甲醛,临用现配。
5.0.60%(m/V)氨磺酸钠溶液:称取0.60g氨磺酸(H2NSO3H)于烧杯中,加入1.50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4.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mL,摇匀。
此溶液密封保存可使用10天。
6.碘贮备液C(1/2I2)=0.10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实验五 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实验五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个三人表决器,通过逻辑门电路来判断三个输入信号的多数情况,从而输出相应的表决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深入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我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三人表决器的功能是当有两个或三个输入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我们可以使用逻辑门电路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与门和或门来构建这个电路。
将三个输入信号分别标记为 A、B、C。
我们先将 A、B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D;再将 B、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E;然后将 A、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F。
接着,将 D、E、F 进行或运算,得到结果 G。
最后,将 G 再进行一次非运算,就得到了最终的表决结果 Y。
其逻辑表达式为:Y =((A ∧ B)∨(B ∧ C)∨(A ∧ C))。
三、实验器材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00 四 2 输入与非门芯片3、 74LS08 四 2 输入与门芯片4、 74LS32 四 2 输入或门芯片5、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连接电路。
将 74LS00、74LS08 和 74LS32 芯片插入相应的插槽中,并使用导线将各个芯片的引脚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三人表决器电路。
2、连接输入信号。
将三个开关分别连接到 A、B、C 输入端口,用于模拟三个表决人的表决情况。
3、观察输出结果。
打开实验箱电源,通过拨动三个开关的状态(“0”表示反对,“1”表示赞成),观察输出端口的指示灯状态,以确定表决结果。
4、记录实验数据。
分别记录不同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结果,并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输入 A |输入 B |输入 C |输出 Y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1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输入为000、001、010、100 时,输出为 0;当输入为 011、101、110、111 时,输出为 1,这与我们预期的三人表决器的功能完全一致。
实验5-阻抗变换器

实验五:7.3阻抗变换器设计
一、设计要求
己设计一个同轴线阶梯阻抗变换器,使特性阻抗分别为Z01=50Ω、Z02=100Ω的两段轴线匹配连接。
要求:变换器N=2,工作频率:f0=5GHz。
已知同轴线的介质为:RT/Duriod5880(εr=2.16),外导体直径D0=7 mm。
按以下设计方法实现:
方法1:最平坦通带特性变换器(二项式)。
方法2:等波纹特性变换器(切比雪夫式),允许的最大波纹为0.05。
确定阻抗变换器的结构尺寸,完成电路图。
仿真分析S11与频率的关系特性,调节电路使其达到指标要求。
比较不同阻抗变换器的性能特点。
二、实验仪器
硬件:PC
软件:AWR软件
三、设计步骤
1、初始值计算。
2、仿真分析。
3、手动调节。
四、数据记录及分析
1、初始值计算。
(1)阻抗计算
参数阻值/Ω电长度/deg L/um D i/um Z0150 30 3399.72 2654.88 Z159.4603 90 10199.01 1629.57 Z284.0896 90 10199.01 890.947 Z02100 30 3399.72 603.22
2、仿真分析。
3、手动调节。
优化后的Schematic2:。
实验五

1、归纳对人瘦素(leptin)的核酸序列分析的结果,列出主要的分析结果。
2、总结核酸序列分析的基本步骤,相互对比结果,指出应注意的事项。
答:序列比对的数学模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全长序列出发,考虑序列的整体相似性,即整体比对;第二类考虑序列部分区域的相似性,即局部比对。
局部相似性比对的生物学基础是蛋白质功能位点往往是由较短的序列片段组成的,这些部位的序列具有相当大的保
守性,尽管在序列的其它部位可能有插入、删除或突变。
此时,局部相似性比对往往比整体比对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其结果更具生物学意义。
区分这两类相似性和这两种不同的比对方法,对于正确选择比对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指出,在实际应用中,用整体比对方法企图找出只有局部相似性的两个序列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徒劳的;而用局部比对得到的结果也不能说明这两个序列的三维结构或折叠方式一定相同。
BLAST和FastA等常用的数据库搜索程序均采用局部相似性比对的方法,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而基于整体相似性比对的数据库搜索程序则需要超级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才能实现。
5实验平行光管的调整和使用

5实验平行光管的调整和使用实验一:调整平行光管光路目的:了解平行光管的工作原理,掌握调整平行光管光路的方法。
材料:平行光管、调节螺丝、光源步骤:1.将光源放在适当的位置,以保证光线直接射向平行光管。
2.打开平行光管,将其放在光源前面,调节平行光管上的调节螺丝,使其与光源的光线平行。
3.在屏幕上观察到一条直线的投影后,调整平行光管的位置和角度,使其投影尽可能直线并与其他光源的投影平行。
4.通过观察投影结果和调整螺丝,逐步调整光管光路。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投影线条直线且平行,并能避免产生明显的光晕或光斑。
结果:成功调整平行光管光路,确保其投影直线且平行。
实验二:使用平行光管进行实验目的:利用平行光管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材料:平行光管、凸透镜、平凸透镜、平透镜、凹透镜、屏幕。
实验一:平行光经凸透镜的折射步骤:1.将平行光管放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光路以保证光线平行。
2.放置凸透镜,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能够形成对焦的投影在屏幕上。
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实验二:平行光经平凸透镜的折射步骤:1.将平行光管放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光路以保证光线平行。
2.放置平凸透镜,并调整平凸透镜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平凸透镜后能够形成对焦的投影在屏幕上。
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实验三:平行光经平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步骤:1.将平行光管放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光路以保证光线平行。
2.放置平透镜,并调整平透镜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平透镜后能够形成对焦的投影在屏幕上。
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4.更换为凹透镜,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可以观察到平行光经不同透镜的折射现象,进而探究光通过透镜后的特性和变化。
实验四:平行光管的投影测距目的:利用平行光管进行投影测距实验,掌握其测距原理和方法。
材料:平行光管、测距仪、屏幕。
步骤:1.将光源和测距仪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调整平行光管的位置和光路,使其与测距仪的尺度线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扩展实验:(选做)
自学基于SOCKET的编程技术,编写基于C/S的UDP简单聊天程序。写好的同学发到公共邮箱。
(4)期中考试
4.实验小结:(写出你通过这个实验学到了什么?)
课程: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实验五利用Ethereal分析UDP、TCP数据包格式
日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运输层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并分析TCP/UD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3)使用Ethereal分析TCP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
2.实验内容:
安装Ethereal软件和相应的WinpCap软件,启动Ethereal并设置相应的选项,捕获运输层数据包,并分析TCP/UCP数据包格式。
字段值
字段表达信息
步骤一、运行Ethereal,开始截获报文;
步骤二、打开IE,在地址栏中打入;
步骤三、停止截获报文,分析截获的TCP报文(基于应用层HTTP服务),填写表5-2:
表5-3ICMP报文分析
IP报文
源IP地址
协议代码
目的IP地址
总长度
TCP报文
字段名
字段长度
字段值
3.实验步骤:
(1)UDP数据包格式分析:
步骤一、运行Ethereal,开始截获报文;
步骤二、运行;
步骤三、停止截获报文,分析截获的UDP报文(基于应用层DNS服务),填写表5-1:
表5-1 UDP报文分析
IP报文
源IP地址
协议代码
目的IP地址
总长度
UDP报文
字段名
字段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