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31张ppt)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7张PPT)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7张PPT)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预防犯罪
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内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分类
思考探究: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犯罪的含义?特征?
思考探究:试说明什么是犯罪?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023年12月17日,在某校园, 陈某某与王某发生争执,王某用铁制利器将陈某某的胸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王某犯罪时十五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年龄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
D
A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许多犯罪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②犯些小错不必紧张,但不能犯大错 ③有错不改,终铸成大错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5.2-预防犯罪-课件

5.2-预防犯罪-课件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 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 罪行为也不要紧。
如何加强防范?
探究三
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分 析并思考: 1、陈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 道路的?
不良行为 不加以改正
一般违法 不加以改正
犯 罪(严重违法行为)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4. 主刑有哪些?附加刑有哪些?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6.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7.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刑法”与“刑罚”相同吗?
刑法,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 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法 律)
4、李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法院一审 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 2000元。从刑罚的种类看,有期徒 刑和罚金分别属于( )
A.主刑 附加刑 B.A附加刑
C.行政处罚 主刑 D.民事处罚 附加刑
5.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 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 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 ,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 占44.C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 占31.9%。这警示我们( )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人教版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知识链接:
回顾旧知: 根据违反法律 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学习目标:
1、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 2、能理解并运用犯罪的三大特征 来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 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 违法犯罪。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1张PPT)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犯罪
严重社会危 违反刑法 刑罚处罚 害性
犯罪的三个特征
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2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3 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必然结果)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 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犯 罪”
含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
一万元。
莫焕晶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受到的处罚是 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二、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违法犯罪)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 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 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
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


为主要内容。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无 期 徒

刑 刑刑
附加刑
剥 夺没 驱 罚政收 逐 金治财 出 权产 境 利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无 期 徒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携带管制刀具, 屡教不改
纠集他人结伙滋 事,扰乱治安
吸食注 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 社会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
进行淫乱或 者色情、卖 淫活动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违 法 行
按违反的 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为 按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情节的轻重 和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自学指导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
合作探究
1.杨勇被判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杨勇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杨勇的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4.杨勇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5.杨勇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犯罪的含义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一、了解罪与罚
好学生
1
2
杀人犯
3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知识点三:犯罪的特征
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标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一、了解罪与罚
4.分析案例中杨勇(14岁)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有期徒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本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 则
单元导语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 4.1 尊重他 3.1 维护秩序 违 人 5.2 预防犯 4.2 以礼待 罪 3.2 遵守规则 人 5.3 善用法 4.3 诚实守 律 信 思考并回答:本单元认识目标、行为目标分别是什么?(参见单元导语) 答案与解析:①要了解社会规则,理解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 守、维护、改进。②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不适用死刑及死缓: 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2.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 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1.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犯罪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提示:刑罚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提示: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
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的种类
管 制 拘 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 刑 罚 金
根据我国刑法 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 类。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提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 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 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
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ppt课件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ppt课件

偷东西、打骂同学 (学校纪律处分)
法律常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九项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 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财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进入法律、法 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的不良行为。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
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 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规范,而犯罪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 罚的。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个自 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 守法,防患于未然。
未成年人面对犯罪侵害的自我保护
建议
设法摆脱、向四周呼救
保全自己、减少伤害
青少年
拨打110、及时告知师长
一定是 犯罪
违法
违法 不一定 犯罪
巩固训练
C 1.如图《温水煮“青蛙”》给我们的启示是( )
个人 家庭 学校 社会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 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5.2-预防犯罪-课件(31张ppt)

5.2-预防犯罪-课件(31张ppt)

二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情节恶劣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心灵口快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个人 方面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没有责任感、没 有人生理想和目标,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 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谨慎
课堂练习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
为有( B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运用你的经验:

了解罪与罚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 方面
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 社会方面 网吧经营者不能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非法 经营打击力度不够等。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交友不慎
不良行为
违纪
违法
犯罪
2 加强自我防范
一、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 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 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 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刑罚就是刑法吗? 不是。 刑罚的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 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办法,以 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有哪些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 4、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关内容,增强法治观念,防微 杜渐。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 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 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 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 种罪的处罚。
(2)上述图片
属于生产销售 伪劣产品罪。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
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 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 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 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 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 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7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触犯了
刑 法
属于
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的区别、联系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 法 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 害性特别大。 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 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 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 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 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 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 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 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青少年: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 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 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 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D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 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 判员。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 以治安拘留4日。对此你认为( A ) A.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 罪的事 B.裁判员判罚不公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伸张正 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 一审终结3主犯被判死 刑
广州举行公捕 公判大会
犯罪必受惩罚
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
?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来自高墙内, 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 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 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 不用“泪水染白发” 、 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 激流”而“不能自拔”, 我们一定要:预防犯罪
1、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 守法的好公民。 2、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 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 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 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 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 加强自我防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思 考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⑤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 多次偷窃; ⑦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⑧ 吸食、注射毒品; 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赵某违反了
刑法
什么是刑法?(《罪与罚》)
含义:以国家的名义规定 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 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的有力武器。

6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 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心灵口快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 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 能谨慎交友等 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A)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 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下俗语中 与其他寓意不相近(不同)的是(
A)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课堂练习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 B ) 为有(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 物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堂练习
4.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剖析我们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共同 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学校: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增强他 们的法律意识……
家庭: 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及时 纠正其不良行为,发现未成年人实施 上述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社会: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 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管制
拘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刑 罚
附加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探究与分享: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 的出租车时,向杜某 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 拒绝,王某对杜某实 施殴打致其轻微伤, 杜某逃走,王某趁机 将出租车开走。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